登陆注册
7900900000006

第6章 认识事物的独特智慧

心学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宋朝大儒周敦颐那里,薪传数代,始名于陈白沙。

陈白沙有个师兄叫娄谅,心性修养功夫极深,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

据说娄谅的“格物致知”功夫做到了“至诚可以前知”的境界。有一次,他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走到杭州就返回来了,大家觉得很奇怪,问他是怎么回事。

娄谅说:“此次前行非但不能考中,而且还会有灾祸。”后来,会试的考场果然发生火灾,很多考生因此丧命。

十多年前,王阳明前往江西娶妻,返乡途中遇见的那个人正是娄谅。

王阳明自幼立志学圣贤,见到这位前辈中的传奇人物,领略了娄先生那玄澹超然的气度,深为折服,诚恳地向他讨教如何才能成为圣人这个深奥的问题。

娄谅毫不犹豫地说:“欲成为圣人,必须格物致知。只要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持之不懈去修养身心,圣人之道是一定能够达到的。我欲仁,斯仁至矣!”

得到老前辈面授机宜,王阳明从此把“格物致知”四个字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格物致知”一说出自《大学》,据说只有完成这步功夫,才能发现自身的“良知”,掌握事物的本性,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目标。

朱熹认为,要发现“良知”,就要接触事物,研究事物。人之心灵妙莫测,无所不知,而天下的各种事物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只是因为我们对这些规律未能研究透,才导致“良知”未能显露出来。

所以在《大学》的开篇,即教学者在接触天下事物的时候,一定要沿着自己已经知道的道理,去探究还未知道的道理,以求明悟终极之“理”。

这样不断用功,久而久之,一旦达到豁然贯通的地步,则天下万物的里里外外,精粗大小无不被“我”认识到,而“我”心的本体妙用就明了无遗,就能拥有洞察世间万物规律的智慧。

这就是“物格”,这就是“知之至也”,也就是明白了事物的本质规律,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才达到了最高境界。

以上便是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观点。总之,他要求学者“于事事物物上穷理”, 说:“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

起初,王阳明受朱熹思想的影响太深了,以为“格物”就是在某一具体的事物上研究思考,于是便邀友人一同面对竹子去“格物致知”,废寝忘食,苦苦思索其中的至理。结果两人功力不足,先后累倒了。

后来,王阳明认识到此路不通,便一边继续钻研儒家六经,一边到处寻师访友,尤其注重参访佛道中的高人,同时身体力行,实践静坐修身的传统功夫。

然而,正如《易经》所说:“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个“良知”就是“易”,既无方位,也无形体,难以捉摸,人的心神不定,要发现自己的“良知”又何其难!

王阳明格来格去,搞了十几年,依然是一头雾水,毫无所获。

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他慢慢悟到了一些独特的道理。

王阳明发现,一个人的内心态度如何,对于学习、认识、掌握事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当年在江西岳父的官署中学习书法,对此就深有体会。

起初他尽力去临摹古人的字帖,但练了很长时间,却悲哀地发现,自己只是学了个字形相似而已,对于书法内在的神意却毫无所得。

后来他改变策略,习书法前先仔细观察字形,端身正坐,宁神养气,在心中想象、模仿古人书法中的神态、气势,然后再临帖。

没想到,奇迹出现了。这样一来,王阳明不仅觉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深刻地理解了书法的内涵,不久,书法水平便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他终于悟到,孟子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一件事只有在心中形成精确、清晰的意象,一个人才能把这件事做得好。后来他与学生、朋友们讨论格物致知的道理时,就经常举当年这个学书法的例子来做说明。

以今天的心理学观点来看,“格物致知”,是指通过修养身心,认识了心的本体,从而获得一种源自本能的、高效的、直觉的类似“灵感”的认识能力。

拥有这种认识能力,这就意味着在处理当前的问题时,一个人的心灵能够摆脱自我意识的干扰,以整个身心投入进去,在一种客观的状态中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得出最佳的答案。

在很多时候,由于受到外在物欲的牵累,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充塞于思想之中,我们往往觉得心烦意乱,不能安于所做之事,工作效率自然就很低,更谈不上洞悉问题的实质所在了。

这时,我们切不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而要着眼于当前的处境,摆正心态就行了。如果觉得心理负担太重,就不妨暂时歇一会儿,放松身心,把眉头舒展开,让微笑从心底荡漾出来,慢慢扩展到全身,身体也随之如棉花一般放松开来,什么牵挂也没有了,如天空的一朵浮云,似大海的一个浪花,闲闲散散,自由自在,完全处于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之中。

当心灵闲适自由之后,我们会发现,此时的心境非常活泼、空灵,不受任何现象拖滞,其效能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看似非常棘手的问题。

当然,儒家所推崇的“格物致知”,并不是如此肤浅、简单,后面还要深入地涉及其理论和方法。

同类推荐
  • 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本书上篇阐述了在中国精神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毛泽东哲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下篇探寻了毛泽东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哲学意识的关系等。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菜根谭(第七卷)

    菜根谭(第七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伦理学概论

    伦理学概论

    本书作者以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研究思路为逻辑依据, 从人性问题开始探讨伦理学何以必要和何以可能的问题, 在经过对道德起源、道德本质和道德修养等诸问题的探讨之后, 以理想人格的塑造作为理论的逻辑归宿, 其理论显示了相当的完整性与独创性。
  •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我们编译的这本《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一书中,其题材内容可以说是康德哲学思想的经典智慧。
热门推荐
  • 恋上一个男孩

    恋上一个男孩

    在我12岁那年,一次的意外让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并默默地发誓一定要找到他。然而我的梦真的实现了,我找到了他。从此我们开始就有了未来。谁知后来老天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考验,但老天还是被我们打败了。
  • 种源侵袭

    种源侵袭

    一个平凡的人类学者,因一场意外,获得了强大的超自然力量。有了超能力能做啥?做英雄?做大盗?还是做探险家?如果世界次序崩坏了呢?好像能做的事情更多了。外挂人生,与众不同。群:235150824,欢迎大家加入交流探讨。情节不拖,主角不圣母。书荒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 误撞成婚:绯闻总裁复仇妻

    误撞成婚:绯闻总裁复仇妻

    闺蜜背叛,男友出轨,她因失手害死他们的孩子被坑入狱三年。出狱第一天,她就招惹上了全市最高贵最权威的男人—陆景琛。第一次见面,她扑倒在他怀里骂他无耻。第二次见面,他面对她的采访咄咄逼人。第三次见面,陆景琛说,“我缺一个妻子,嫁给我,陆家的钱随你花,陆家的钱任你用,你想报复谁我都会对你施以援手,我只有一个要求…帮我应付外面的女人,我想我的意思你应该明白。”就这样,她成为了全城女人都倾羡的陆太太。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2(下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2(下册)

    《安全教育综合读本2下册》 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常有机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到工厂、农村参加义务劳动,开展社会调查,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等等。活动的空间广阔了,接触的事物更加复杂多样,存在的危险因素也就增加了。户外劳动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有哪些呢?
  • 云涅

    云涅

    拥有一个星域,便可以拥有无尽的寿命,星域不灭,生命不息。作为星域之主的后人,他们却惨遭灭门。他的灵魂重生,他的记忆复苏。这里,是属于他的火灵界。
  • 离殇岁月

    离殇岁月

    如果,爱神没有睡着。如果,她没有遇见他。又如果,他们不会分离...
  • 通天之力

    通天之力

    啊,我..我真的只是一个废材吗,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你们,你们这些,这些嘲笑,羞辱,奴隶我的人,终有一天,我会,我会让你们全都屈服在我的脚下!等着吧!
  • 你的假面

    你的假面

    有个有权的朋友,你可能会对他有种天然的好感,这叫虚伪。有个有钱的朋友,你可能会心里不平衡,这叫嫉妒。你喜欢换与人攀比,这叫虚荣。打着为别人好的目的,替他人做决定,这叫自私。这就叫假面,每个人都有一副或者几幅假面,你有几幅?
  • 龙潜花都之神域

    龙潜花都之神域

    龙潜花都系列因为之前的小说实在没有思路了,所以就会更得特变慢。突来的外星产物神域,却和自己的父母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超级的异能、变态的神兽、无敌的战车、尽在神域。ps:本书名和刀剑神域没有丝毫关联...请勿自行脑补。
  • 影像

    影像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否也,否也,是掉下个望远镜!尼嘛!居然还是个神器?!你敢拿跑车去撞火车吗?你见过空中跳舞的军舰吗?你见过翼龙和直升机玩捉迷藏吗……那个谁,居然敢抢我的望远镜!看老子一个人玩死你们千军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