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00900000041

第41章 动中求静之道

经过王阳明点破“事上磨炼”的道理后,陆澄深为膺服,并开始实践这种独特的修养功夫。

起初,他一心追求如何获得“静”的状态。

虽然他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涵养功夫有了很大提高,大多数时候都能保持镇定,不为外界刺激所动了,但发现总还有一点儿问题不太理想,有的时候“树欲静而风不止”,他越想静下心来,心里反而越乱,怎么也抑制不了心猿意马的躁动。

《中庸》上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就是说,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保持着小心谨慎的状态,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亦总是诚惶诚恐,保持着清醒的状态。一个人在无人的地方,就会显露出他的本性来,没有比在隐微之处更容易显现出来的东西了,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他反而更加谨慎。

陆澄就弄不懂了,怎么自己这么小心谨慎,一心一意想保持“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中和宁静状态,结果总是无法安静呢?他百思而不得其解。

王阳明亦觉察到了这一点,但他却不点明,而让陆澄继续自个儿练习,以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

因为在儒家治学及修养的过程中,到了一定阶段,是非常讲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如果学生的思想不处于一个受压抑、欲突破的状态,光讲道理是没用的。只有在学生心里非常想弄明白却又想不通的情况下,这时开导他,才能激发他的灵感,恍然大悟,举一而反三。

陆澄经过苦思冥想及反复磨炼,感觉到隐隐约约悟到了一点儿什么,但又无法把它具体地表达出来,他实在忍受不住了,便向先生请教。王阳明看时机到了,就答应晚上具体谈一谈。

这天晚上,鸿胪寺的一个亭子里,桌上摆着一壶茶,旁边的一个香炉焚着檀香,一支蜡烛映照出昏黄的光芒,王阳明与陆澄相对而坐。

月明风清,煮茗焚香,悠然端坐,秉烛夜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气氛。

在这种气氛中,一个人的思想沉浸于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意境,思而无邪,很容易体验到一种常态下无法体验到的境界。

陆澄问道:“先生,在宁静存心的时候,可以当作喜怒哀乐未发时的状态吗?”

王阳明说道:“现在的人存心时,只能使精神状态得到暂时安定。当他宁静的时候,也只是表面上的宁静,所以像你这种宁静存心,不可以当作喜怒哀乐未发时的‘中’的状态。”

陆澄又问道:“《中庸》上说,‘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请问,这种情绪未发前的宁静状态,也就是求中的功夫吗?”

王阳明明确地说道:“不是。只有扎扎实实在‘去人欲、存天理’上着手,这才是功夫。也就是静时念念不忘这样去做,动时也念念不忘这样去做,念兹在兹,而不去理会宁静不宁静。

“如果只靠那种宁静的状态来保持此心安定,不但会渐渐有喜静厌动的弊病,其中还会有许多不良情绪悄悄地潜伏在那里,终不能化去,遇到刺激时仍然会滋长并爆发出来。

“以遵循天地万物的规律为主,心与事合而为一,自然行去,物我两忘,又何尝不宁静呢?而以宁静为主,未必能符合事物的规律。

“相反,如果一心着意在宁静上,此意即是杂念,反而干扰此心,使之不得宁静。

“所以你要做一件事时,不要把宁静看得太在意,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然后就朝着那个目标去做就是功夫。不必要每时每刻地想着宁静,因为那样反而是一个私心。

“当你把全部身心融入一件事时,心里没有什么执着,只是遵循着一种规律去做它,很多问题就会自动解决。这也就是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

这时,一阵凉风迎面拂来,烛光在风中摇曳几下,“呼”的一声,蜡烛被吹熄了。

然而,亭子里却丝毫不见昏暗,反而显得更加明亮些。两人朝亭外看去,只见一轮明月高挂树梢之巅,照得天地间如同白昼。

王阳明蔼然说道:“原静,此月就如吾人心性,其中玄妙,汝知之否?”

一时间,陆澄恍然大悟。

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推而广之,也可以认为“一静一动之谓道”。心性的涵养、提高,以及万物的运化都离不开动静之道,即须在动静之中领悟、掌握自然变化的根本规律。

凡事走极端都不行,修养中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动静之道也是如此。

静以养神,反观内心,静察思维变化,提升洞察力,不断领悟与天地万物相通融的道理,使心境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方能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掌握整体的变化。

而动中以炼心,在应事接物体验自我感觉在动态中的自然变化规律,调控身心,道法自然。

在一动一静的磨炼中,个人的能力和智慧不断提升,扩展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层次,觉察入微,见微知著,无欲则刚,有容乃大,看清事物相互转化的根源,铸就从容自若的气质。

同类推荐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从来都是一个面对世人冷遇及逆境仍能保持意志力强大、内心坚毅的人,而对于身后的声誉他也是充满信心的:“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20世纪的序幕刚刚拉开,尼采在受尽精神疾病折磨后溘然长逝。然而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不久之后,尼采的思想逐渐被发掘并得到重视。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是一位尊天信鬼神而苦行救世的宗教家;是一位爱好和平的使者;是一位充满爱心与理想、重视民利民生的思想家;是一位崇尚统一,推崇圣贤政治的哲人。是的,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集鲜明特色与争议于一身的先哲。因此,《墨子原来这样说》针对墨子所提出的意志修为、尚贤使能、尚同控制、人间兼爱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分析与解读,让我们与先哲墨子进行一场心灵的碰撞与对话吧!《墨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隐士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精髓,涉及修身、处世等各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受到了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按照为学励志、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若干主题,对《菜根谭》原作进行重新编排,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并精心选取任伯年、吴观岱、程璋、徐悲鸿、陈少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作插图。希望读者能在文与画的双重熏染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
热门推荐
  • 逆反大秦

    逆反大秦

    一觉醒来,刘峰发现自己穿了,穿成了一等侯爵澹台家的三公子澹台寿,本以为是从屌丝一跃成为高富帅,可以享受斗鹰走狗的放荡生活,没想到接二连三的事情却接踵而至。家事、情事、政事,事事艰难。当他一退再退,却发现已经退无可退。大秦啊……嬴氏的大秦啊……你要灭我,我就逆反天下,灭你大秦!
  • 遇见animal七只

    遇见animal七只

    当跑男中的七只变成了动物,与经常整他们的导演住在一起,是欢笑还是泪水,在艰难的选择中,他们都找到或领悟了各种生活中被遗忘的真情
  • 全球通缉:萌妻别想逃

    全球通缉:萌妻别想逃

    他在她七岁那年,从孤儿院领养回了她...在她十八岁那年,她亲了一个小男孩,完了,醋坛翻了。“玲巧,你是我的未婚妻。”直到有一天,小白兔被大灰狼给强种了一个宝,小白兔才懂得什么叫危险。小白兔生下了宝就跑,让饥渴难耐寂寞的大灰狼怒了。“宫玲巧!你给我回来!”“宫玲巧你再不回来,我就把你儿子扔了!!”
  • 茅山捉鬼神术

    茅山捉鬼神术

    (火爆新书)神奇的茅山法术,光怪陆离的鬼妖世界,张伟灵拜入茅山,习得茅山茅山法术,降妖除魔,大杀四方,灵异事件接踵而至,戒指中的怨灵,邪恶的北茅弟子,惊奇的古墓探险,野营遭遇千年僵尸,护城河惊现浮尸,养鬼的女明星,苗疆蛊事,南洋降头术,黄仙姑的传说……看我一一破解,神术一出,妖魔退避。
  • 吟咏初唐

    吟咏初唐

    唐朝是一个怎样的年代,武将坚毅果敢,努力的扩展着自己生存的土壤,士子风流傲世,留下篇篇华丽的诗篇,大唐,有怎样的胸怀才能够在经历五胡乱华,隋末征战的创伤之后,迅速的使中国重新立于世界大国之林,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之骄傲的一个时代,倘若置身其中,又会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 思安居

    思安居

    上一世成为家族巩固地位的棋子,这一世只想做个简单快乐的自己
  • 尊天记

    尊天记

    世上谁人不死,千古悠悠之间。一个少年为复活抚养自己长大的爷爷,走上那武道之路,在前方等待少年的是什么?
  • 绝色神医:霸道夫君

    绝色神医:霸道夫君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医生,一朝穿越时空变成牙牙学语的婴儿。
  • 傻子的意外人生

    傻子的意外人生

    一个呆傻少年,一段唯美情缘,一次绝地反击,一生走向辉煌。
  • 终极一班之穿越系统

    终极一班之穿越系统

    我竟然穿越到了终极一班,而且还带着个系统竟然能让我穿越那些小说和电影的世界,所有世界的妹妹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