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不长个
体重是观察小儿营养状态的临床指标。根据孩子发育的一般规律,孩子月增体重的最低值限是:0~6个月正常增长值≥600克/月;6~12个月正常增长值≥300克/月。如果连续2个月中,每月增长值不足这个标准,医生便认为孩子的体重增长不足。
引起体重增长不足的原因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疾病因素:婴儿4个月以后,从母体中带来的各种免疫物质及营养素(铁、锌等)已基本耗尽。因此,6个月以后的孩子容易患病。腹泻及呼吸道反复感染是影响6个月以后孩子体重增长不足的原因之一。因此,为了减少孩子半岁后患病的概率,需要增加孩子的户外锻炼及营养摄入。
(2)喂养因素:喂养不当是半岁以后孩子体重增长不足的主要原因。孩子半岁以后,辅食添加不及时、不足,可以造成孩子喂养困难、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孩子体重增长缓慢;辅食添加方法不当,如过早地添加某一种类食物、初次添加辅食的量过大,也可使孩子的胃肠道难以适应,导致消化不良。如果这种情况发生较多,会造成孩子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体重不增或下降。因此,添加辅食时,不论从量上还是从种类上,需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保证孩子正常摄食,获取营养的必要方法。
(3)心理因素:有的孩子吃得很好、摄入量足够、睡眠好、也未患病,但是体重却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此时应考虑到孩子是否缺乏母性的爱抚,是否缺乏适宜的刺激,例如抚摸、亲吻、逗引、玩耍、交谈等,这些是一个孩子正常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环境的沉寂往往会令孩子感到无聊,有的孩子会表现为哭闹。而从出生就习惯了这种环境的孩子,往往表现为体重增长不良。另外,家长过度地关注孩子,会令孩子的心理紧张、疲劳,同样可能引起孩子体重增长不正常。
有些父母认为“只要孩子体重在长”便可以了。其实,这个想法不利于改变生活中不适于孩子发育的不利因素。孩子的体重反映了孩子近期的营养状况,是孩子智能发育的基础。如果孩子有体重增长不良的情况,会影响他的生长速度,使这一阶段的生长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而这一损失对孩子来说又是不可弥补的。因此,父母应积极寻找孩子体重增长不良的原因并及时纠正。
儿童不长个子的原因有哪些
刚出生的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厘米,0~6个月时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后半年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1岁时达75厘米,2岁时达85厘米,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厘米。因此,2~12岁的儿童身高可按此公式推算:身高(厘米)=年龄×7+77.孩子的实际身高若不低于此数值的30%,就属于正常。一般说来,女孩从9岁或11岁、男孩从13岁或15岁开始,青春期的孩子身高每年可增长7~9厘米,少数人可达10~12厘米;青春期(16岁)后,发育逐渐成熟,骨骼开始钙化,增高减缓。
(1)性早熟骨骺提前闭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性早熟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很多性早熟的孩子虽然当时的身高并不矮,但他们的骨龄已超前,而且垂体提前分泌大量性激素,使骨骺提前闭合,身高增长过早停止,最终导致身高普遍矮小。家长要多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过早出现、9岁以下孩子身高增长突然加速等现象,不要盲目给孩子进补含激素的食物。
(2)生长激素缺乏:大多数家长认为,小时候孩子长得矮不要紧,只要在青春发育期加强营养,就能在身高上有个大飞跃。尤其是父母身高中等偏上的,更容易忽视这个问题,以至于将治疗的宝贵时间延误了。据统计,在8646名新生儿里,平均就有1名是生长激素缺乏者。这类矮小者,只要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即能确诊。确诊后可及时进行生长激素注射治疗。得了这种病的孩子只要在7岁前开始治疗,完全可以有正常人一样的身高。
(3)乱用增高保健品:对于矮小儿童的诊断和治疗,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要自我诊断后,盲目轻信所谓增高术,购用“增高药”。
(4)其他:有些矮小是一种疾病状态,但父母往往不知道。如果孩子是甲状腺功能低下、内分泌异常、染色体异常、中枢神经异常等原因导致的矮小,吃增高药和(或)使用增高产品都没有疗效。所以,当发现孩子的身高、生长发育缓慢或者远远落后于同龄人时,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哪些全身性疾病可导致矮身材
全身性疾病可以影响生长发育,其影响程度决定于病变的部位、病程的长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少调查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急性肠道感染等,如果治疗不当或有并发症时,往往会影响生长发育。慢性疾病对发育的影响更为严重,由细菌、病毒、原虫以及蠕虫等引起的慢性疾病往往导致明显的发育障碍,阻碍身高的增长。一些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肺炎、小儿麻痹症等,由于侵犯了大脑皮质细胞,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常常带来不可逆的损害,这些儿童往往发育迟缓,严重的可表现为侏儒。
病变累及全身而致身材矮小的疾病还有许多。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包括严重哮喘和囊肿性纤维变性),慢性胃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肾炎、肾衰竭),慢性溶血性贫血及其他类型的慢性贫血等,皆可引起生长落后或青春发育延迟。一般是由于疾病抑制丘脑下部和垂体的功能,使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或者由于血中生长激素介质的含量低,导致身材矮小。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损伤下丘脑-垂体功能,使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导致小儿身材矮小。
哪些内分泌疾病可导致矮身材
人体内分泌系统中对身高影响最大的内分泌腺为垂体、甲状腺和性腺。最容易引起身材矮小的疾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性侏儒症等。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视起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长短而不同。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于胎儿期或出生不久的新生儿,称为呆小病(克汀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于发育前儿童期,称为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于成人期,称为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总之,发病年龄越早,对人体的身高影响越大。
(2)垂体性侏儒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①原发性垂体侏儒症。患儿在出生时体重、身长均在正常范围内。1岁以后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身高常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小儿正常平均身高的30%以上。身材呈均匀性矮小,比例相称。面容比实际年龄幼稚,声音尖细。胸、腹部脂肪比较丰富,第二性征缺乏,外生殖器不发育。智力大多正常。本病原因尚不明了,但与异常分娩有关。②继发性垂体侏儒症。本病多在原发疾病之后逐渐出现症状。发育障碍可开始于任何年龄。如继发于颅内肿瘤,影响到脑垂体,引起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不足,导致矮身材。
(3)假性垂体性侏儒症:患儿生长激素合成正常或稍高,但肝生成生长介质不足,使生长激素不能起作用,引致侏儒症。本症有家族性,属常染色体遗传,用生长激素治疗无效。
(4)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表现为高钙血症引起的症状,有肌肉软弱、厌食、恶心、呕吐、烦渴多尿、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滞等。由于脱钙,
易发生骨折及畸形,并有步态改变。由于脊椎受压迫变形,呈现矮小,甚至卧床不起。
(5)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甲状旁腺正常或增生,分泌功能亦在正常范围,但肾脏和骨骺对甲状旁腺素的效应有缺陷,故致低血钙、高血磷。临床表现为矮小、肢体短、面圆、臀肥、手足粗短,合并骨骺脱钙和畸形。典型病例为第4、5掌骨及第1、5跖骨粗短特别明显。
(6)糖尿病性假性侏儒:本病又称侏儒-肝大-肥胖-少年型糖尿病综合征。发病机制是小儿糖尿病未能很好地控制,由于高血糖状态及酮症等代谢紊乱,可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过量的皮质醇,形成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生长停滞,身材矮小,骨龄延迟呈侏儒状。发病年龄越小,病程越长,则矮小越明显。患儿有典型的满月脸、水牛背及向心性肥胖。肝大可达肋下7~8厘米,但肝功能一般正常。
哪些代谢性疾病可导致矮身材
导致矮身材的代谢性疾病有:佝偻病,糖原贮积症,黏多糖病等。
(1)佝偻病:由各种原因引起钙、磷代谢失常而致骨样组织不能正常骨化,导致骨质软化、骨样组织增殖和骨发育障碍等而形成侏儒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小儿相当常见,但引起严重侏儒者不多。轻症患儿的骨骼改变不明显,一般不影响身高。重症者由于脊柱弯曲,膝外翻(X形腿)或膝内翻(O形腿)等可使身材变得矮小。加之肌肉韧带的松弛,更增加畸形的程度。此外,患儿多伴有颅骨软化、肋骨软化、胸廓畸形(漏斗胸、郝氏沟等)及神经、精神症状,如不安、易激惹、多汗等。
②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又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低血磷佝偻病,临床表现为1岁后出现严重的佝偻病症状,生长发育迟缓,身材低矮,弓形腿,胫骨向侧面弯曲,牙釉质发育不良。患儿并无缺乏维生素D的病史。
③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本病大多为家族性,少数是散发性。一般为伴性遗传,亦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因是由于肾小管再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特点是无缺乏维生素D病史,而佝偻病症状多发生在1岁以后,
且在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患儿生长迟缓,身材矮小,有进行性佝偻病的骨骼改变。对一般治疗剂量的维生素D无效。用钠及钾的磷酸盐混合剂和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有效。
④肾性佝偻病:亦称肾性骨营养障碍。特点为具有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引起的肾脏疾病,如肾发育不全、先天性肾囊肿、肾盂积水、慢性肾盂肾炎等,而致慢性肾功能减退,发生钙、磷代谢紊乱。骨骼出现佝偻病改变,骨质普遍脱钙而发生剧烈疼痛,尤其是距小腿关节(踝关节)。同时还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一般多在幼儿后期症状逐渐明显,形成侏儒状态。
⑤肾小管性酸中毒伴发佝偻病:是一类因先天性或后天性肾小管运转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全身性酸中毒病症。主要由于肾小管分泌氢离子和回吸收碳酸氢根离子障碍,尿液酸化功能失常,因而发生慢性酸中毒及盐类调节紊乱,多伴发佝偻病。临床表现为婴儿期食欲缺乏、呕吐、便秘、神志淡漠、易激惹、骨痛、多尿、烦渴、乏力及生长受抑制等。较大儿童的症状为体格发育迟滞、骨骺畸形、病理性骨折、烦渴、多尿、乏力、周期性瘫痪等。
⑥肾性糖尿病性合并低磷血症佝偻病:为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近曲小管功能紊乱而导致的全身代谢性疾病。患儿生后一般正常,大多在4~6个月以后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渐见身材矮小。还可伴多尿、脱水、发热、骨骼畸形以及肝、肺、肾、淋巴结、眼、脑等相应症状。发病的几乎为男孩,可早在新生儿期起病。
(2)糖原贮积症(简称GSD):糖原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细胞中,根据体内代谢的需要,糖原分子不断合成和分解,它们是在一组完全不同的催化酶作用下完成的。糖原贮积症依其所缺陷的酶的不同可分为9型,多数属分解代谢上的缺陷。本组疾病的共同生化特点为糖原的异常聚积,其中以量的增多为多见,少数类型其量反而降低,糖原结构可正常或异常,此外可有低血糖,血、脂肪成分及乳酸量的改变。疾病的最后诊断依靠酶的测定,酶测定可取材于肝细胞、肌肉细胞,部分可从白细胞、红细胞或成纤维细胞中测得,其中Ⅱ、Ⅲ及Ⅳ型的酶可从羊水细胞中测得。本组疾病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矮身材有关的多为糖原贮积症Ⅰ、Ⅲ、Ⅳ、Ⅵ型。
(3)黏多糖病:是一组遗传性代谢紊乱疾病。主要是由于先天性酶缺陷而引起黏多糖代谢障碍。临床表现为侏儒,骨骼异常,特殊面容,智力迟钝,运动障碍及角膜浑浊等。根据缺陷酶的类型不同可分为6型。其中Ⅰ(H)型及Ⅳ型的骨骼病变明显,常表现为侏儒体形。①黏多糖病Ⅰ(H)型。多于出生后6个月~2岁时逐渐出现症状,体格发育明显落后,呈侏儒状。常有脊柱后凸及侧凸,头大而不对称,发际低,眼裂狭窄,眼距增宽,胸廓扁平,肋缘外翻,肋骨脊柱端细小、胸骨端膨隆等症状。②黏多糖病Ⅳ型,又称遗传性骨软骨营养障碍。常有家族史,预后较Ⅰ型为好。表现为出生后一般发育尚可,第12~18个月会行走时开始发现异常,3~4岁以后发现一些进行性畸形改变。呈侏儒状,躯干短小,上肢相对较长,关节肿大,膝外翻,四肢呈半弯曲姿势。可有髋脱位、髋内翻及外翻,肌肉无力,关节韧带松弛,步态笨拙,摇摆状。
哪些骨骼病变可导致矮身材
身材的高矮,主要决定于骨骼的支持作用,一旦骨骼发生病变,就直接影响到少年儿童的生长,导致身材矮小。骨骼病变所致矮身材的疾病很多,临床上主要有以下情况。
(1)软骨发育不全:是侏儒中较多的一型,主要由于软骨化骨缺陷而骨膜化骨未受影响,导致骨的长度受到影响,但宽度仍然可增加。临床表现为出生时体征已明显;随着年龄增长而更趋明显。患者面容粗犷、头颅相对较大,前额圆凸,鼻梁下陷呈鞍形,下颌骨前凸。躯干长度基本正常,四肢粗短,特别是上臂和股部,下肢弯曲特别短,测量上部大于下部,致使成为短肢侏儒,站时手不过髋。脊柱腰段前突,腹部向前隆起,臀区向后突出,步态摇摆。患者智力、肌力及性发育均在正常范围。
(2)先天性钙化性软骨营养不良:本病又称点状骨骺发育不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婴儿期发病,呈侏儒状态。生长缓慢,身材矮小,四肢短小,特别是长骨的近端缩短。可有大头或小头,并指畸形,畸形足,大关节活动受限,多种皮肤病如毛囊萎缩、色素沉着症、角化不良、脂溢性皮炎等,并可有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白内障,低视力,智力缺陷等。
(3)软骨外胚层发育异常综合征:本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侏儒状态,多指(趾)畸形,指甲和牙齿发育不良,肢体大多数为近端短缩,掌骨融合。由于胚骨近端缺损,可致膝外翻。多伴有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多见。30%患儿可于出生后2周死亡,存活者可在以后因心力衰竭死亡。
(4)成骨发育不全: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主要病变系骨外膜和骨内膜的成骨作用不良,骨皮质薄,脆弱易折,但骨折易于愈合,故可造成肢体弯曲,胸廓塌陷等多发畸形。临床表现以骨骼易折(尤其是四肢)、蓝色的巩膜以及耳聋为其三大特征,但不是所有的患儿都具备。
(5)脊柱枢纽畸形: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新生儿期即表现为身材矮小,四肢较短,伴指(趾)畸形,手足内翻,耳郭畸形。可有脊柱弯曲等,智能正常。
(6)骨骺疾病引起的矮小:有脊柱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短颈综合征、骨骺创伤引起的生长迟滞等。
哪些染色体疾病可导致矮身材
染色体疾病是因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而引起的疾病。根据类型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将染色体病分为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和携带者三类。常染色体病是指由1~22号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共同的临床表现为先天性的非进行性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伴有五官、四肢、掌纹、指纹、内脏等方面的畸形。致身材矮小的常染色体疾病有猫叫综合征,4号染色体缺臂缺失综合征等。性染色体病系指由X染色体或Y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其共同临床表现是性发育不全或两性畸形,有的患者表现为生殖力下降,继发性闭经、智力差等。引起身材矮小的性染色体疾病主要是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携带者系指带有染色体结构异常但仍为正常二倍体的表型正常的个体,其共同的临床表现是引起流产、死产、新生儿死亡或生育出畸形儿、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小儿。伴有身材矮小的染色体疾病较多,其中较多见的疾病有:
(1)猫叫综合征:为常染色体异常性疾病。是第5号常染色体的短臂发生缺失所致。已知第5号常染色体的短臂共有5个区带,只要缺乏一部分即可引起本病。一般群体中受损害的发生率约为1/5万。通常多见于女孩。临床特征是微弱悲哀的哭声似猫叫。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下,体重轻。头小、满月脸、颌小、颈缩,睑裂外侧向下倾斜、两眼眶距宽、上睑下垂,可伴视力下降、白内障等,半数以上患儿还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等。
(2)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为性染色体异常性疾病。本病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5个,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个X染色体。据统计,本病每万个活产女婴中有1例。临床表现为性幼稚症、蹼颈、肘外翻、身材矮小等,智力正常或较差。35%患者出现心血管系统异常,其中以主动脉缩窄多见。
哪些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矮身材
引起身材矮小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有智力低下,颅咽管瘤导致的垂体功能减退,黄瘤病累及视丘下部引起的垂体功能低下,视交叉部神经胶质瘤,松果体瘤,脑积水及脑炎后遗症等。
智力低下,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智能缺陷、智能迟缓等是指在生长发育期内,总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行为缺陷。智力低下是发育残疾中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影响生长发育。
颅咽管瘤等脑部肿瘤,均可引起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不足,导致身材矮小。
母亲妊娠期感染风疹病毒、弓形虫、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等,均可引起包括智力低下在内的胎儿多发畸形,影响今后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以及全身性感染引起的脑病等,均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造成矮小症。
书包过重会影响长个子吗
研究表明,书包重量超过背包者体重的10%~15%,给身体造成的损伤将成倍增加。美国物理治疗协会建议把背包重量控制在背包者体重的10%以下。
在参与调查的37名小学生中,书包重在5千克以上的有13名,占被调查人数的35%;在3.5~5千克的有20名,占54%;在3.5千克以下的有4名,占11%。虽然孩子背个沉书包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有什么损伤,但会引起潜在的伤害,如“青春期驼背”等。
像有些工具书,新华字典、作文参考、各科练习册等,孩子可以适当地放在学校的书桌里,不用天天都背着上学、放学。美术颜料、水杯,可以训练孩子自己清洗干净后留在学校,需要时随时拿出来使用。另外,有的练习册和教学辅助书,家长可以考虑不用让孩子天天带着,从另一方面说,那些教辅书还会增加孩子的学习依赖性,不利于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们的书包一侧,几乎都插放着一个水瓶。静娴的书包虽然放学时并不“超重”,但是里面的空瓶子早上可都是装得满满的,再加上水果、牛奶等,上学时的书包一定很沉。家长们因为孩子丢三落四,总是把水和水果等放在袋子里然后挂在书包上,虽然解放了孩子的双手,却把负担都加在了孩子的背上。所以,还是应该将重量分流一部分,让孩子把这些东西拎在手上。另外,除了适量的水果外,也不要给孩子带太多的零食,有的可让孩子早、晚时在家里吃。
商家把文具做得像玩具一样,孩子本身也有攀比的心理,他们带着一堆文具,就是想给同学看看。这些做法都会无形中加重孩子书包的重量。家长最好不要一次给孩子买太多的文具,每天检查一遍孩子的铅笔盒,带一块橡皮、几支笔和尺子等即可。另外,最好买非合金材料的铅笔盒,如塑料的、结构不太复杂的,或者干脆用笔袋。
有的孩子跑动时书包就甩来甩去,肩带也都滑到了胳膊肘上方,干脆就“邋遢”地走。家长可以买一个既有胸带又有腰带的书包(像登山包那种),可以有效地帮孩子减轻背部负重。教孩子尽量拉紧背包带,帮孩子背包时,应始终把背包位置保持在后背肌肉最强壮的中部,防止书包滑到臀区以下。还要帮孩子调整背包肩带长短,使其容易背起和放下。合理放置包内物品也很重要,最重物品应放在最贴近背部的位置。
孩子不长个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一般说来,孩子长得高或矮,只与父母的遗传基因和身体健康有关联。但心理学家发现,由于孩子的心理因素而引起的症状,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这些心理因素包括:①因夫妻情感不和而产生家庭压抑气氛;②夫妻吵闹而引起分居或离婚的单亲生活;③家长失业或下岗出现低落的情绪;④对孩子期望过高而产生的压力;⑤孩子因家长管教太严而失去自信;⑥孩子在吃饭时被家长数落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但要保持身体健康,也要注重心理健康,否则给孩子的生长带来负面影响。心理因素的影响还是通过孩子的身体健康来反映:①家庭的压抑感潜移默化地发生在孩子身上,孩子情绪不稳定;②孩子食欲缺乏;③孩子睡眠不佳,忽惊忽醒;④孩子消化道功能失调,发生肠胃紊乱;
⑤孩子的抵抗力减弱。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长,在身体没有疾病的情况下,孩子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就应考虑孩子的心理问题。①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不要因夫妻的矛盾让孩子感到压抑;②即使夫妻分居或离异,仍要一如既往地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到安全、幸福和自信;③在教育孩子上不要因孩子淘气和不听话,轻易打骂和(或)惩罚孩子,而要多讲道理、多鼓励孩子;④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发展他,不要因过高期望而给孩子施加压力;⑤关注孩子的饮食,注意营养搭配,不要养成偏食习惯,决不能在吃饭时批评孩子或严斥孩子,以免影响孩子的食欲;⑥留心孩子的大便,若出现肠胃功能紊乱,要及时就医,不要拖延;⑦若孩子是心理原因造成身体发育的障碍,父母不要盲目给孩子吃助长药,只要解决心理问题就行了,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就会恢复正常,到一定年龄段就能迅速增长。
如何防范孩子患“心理性矮小症”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一些孩子的身体和他们的年龄相比,显得过分矮小。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和医生总认为是生理或遗传上的原因。但是,医学家们发现,得不到足够的父母之爱往往也是孩子矮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医学上称之为“心理性矮小症”。
“心理性矮小症”是指孩子缺乏父母的爱抚,精神上受到压抑,致使孩子生长发育发生了障碍而出现的矮小症。
孩子缺乏爱抚为什么长不高呢?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霍劳博士指出:孩子长期生活在精神压抑、无人关心或经常挨打受骂的家庭环境中,就会引起体内激素分泌的减少,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西班牙、朝鲜、越南等国失去双亲的孤儿,平均身高要比同龄儿童矮几厘米。科学家们为此做过试验,他们将一批受到精神压抑的孩子安置到和睦欢乐的环境中,模拟让他们受到亲人的爱抚和家庭的温暖,3个月后约有95%的孩子发育情况发生了变化,生长停滞现象得以消除,身高得到明显的增长,基本上接近其他同龄儿童身高增长的水平。
因此,爱抚的缺乏、精神上的压力和心灵的创伤,都可导致神经-体液-内分泌等功能紊乱,致使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有助于长高的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孩子的生长发育障碍。为此,家长应充分关心和爱护孩子,使他们得到足够的父母之爱,这对孩子的发育和长高都很重要。
怎样才能让孩子长得高
儿童身材矮小、性早熟或发育提前、超重肥胖……越来越多的家长被自己的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困扰着,但常常苦于不知应去哪里求助。生长是反映一个儿童健康状况、营养和遗传背景的敏感指标,身高和身高生长速度偏离正常范围可能预示着某种潜在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疾病。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存在误区或是对孩子生长发育诸多环节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没有认识,听之任之;或是发现孩子矮小,病急乱投医。
儿童身材矮小、性早熟或发育提前、超重肥胖都属于生长发育障碍。矮小儿大多数属于身材偏矮,只有极少部分是病理原因的生长发育异常,为极度矮小。孩子不长个的常见原因包括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发育延迟、生长激素缺乏症、先天性卵巢功能发育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宫内发育迟缓、软骨发育不全等。孩子个头儿矮的原因除了父母遗传外,与孩子后天的环境和营养关系密切。分析孩子个头儿不高的外在原因,专家认为主要是营养过剩、睡眠不足和环境污染。从就诊的身材矮小的儿童来看,很多孩子钟情于洋快餐、汽水等食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孩子发育期提前,尤其是容易出现性早熟,同时过早地促进骨骼发育,导致骨骼在生长发育期之前提早闭合,不再生长。另外,很多孩子的课业压力较大,平时睡眠不足,也对身高有重要影响。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要经过几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只有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有充分的认识,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才能及时发现生长异常,找出其营养、所在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何缺点而予以纠正;或检查有无隐匿的疾病而予以治疗。家长应学会识别生长发育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儿童及时得到正确、合理的指导和治疗。
作为家长,如何初步判断孩子的发育情况呢?通常情况下,父母的平均身高即是遗传潜力所确定的儿童成年身高,也称靶身高。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儿童靶身高:
男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7.5厘米
女孩身高=[(父亲身高-13)+母亲身高]/2±6厘米
做父母的责任是为孩子创造更加良好的生长环境,供给足够而不过量的食物,均衡而不偏颇的营养;让孩子有足够的运动、充足的睡眠,保持身心愉快;预防和积极治疗疾病。这样就可以把先天所赋予的生长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达到自身理想的身高。
有些家长有一个营养的误区,认为加强营养就是多吃鸡、鸭、鱼、肉,可以不吃或少吃粮食。其实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从糖类中获得的,而蛋白质要在能量充分的前提下才能被身体充分利用。过多蛋白质的摄入,不仅增加肝、肾负担,易造成消化不良、便秘,反而抑制孩子食欲。有些孩子营养过剩后造成肥胖,容易引发性早熟,最终使身材偏矮。所以,在保证量充足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和多样化,即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更不要过多地吃零食而影响重要营养物质的摄入。
儿童、青少年经常从事体育运动,能促进骨骼的生长,使骨骼变长、变粗,骨密度增大。经常运动,也使肌纤维变粗,提高肌肉的力量、速度和耐受力。运动还可以消耗多余脂肪,在快速生长期预防肥胖。现在的孩子普遍户外活动不够,没有充分享受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没有足够的运动量,这都不利于孩子长高。
在睡眠状态下,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的3倍左右,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长高。
各种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急、慢性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都能产生直接影响。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腹泻会明显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慢性感染、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哮喘、心脏病、贫血等均可影响身高增长。染色体异常、内分泌疾病、骨和软骨发育障碍等重大疾病,可使患儿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医学上称为病理性矮小。因此,积极防治疾病,对生长期的儿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一些疾病造成的生长损害是可以得到完全或部分恢复的。
越来越多的家长“拔苗助长”,给孩子盲目服用增高类保健品或使用增高器械,不少矮小患儿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盲目增高可能适得其反。治疗孩子矮小的最佳时机是青春期到来前的一两年内,此时是孩子的最佳生长期,有的孩子一年可以长12厘米。如果孩子确实需要增高,也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孩子增高前,一定要让专科医生对孩子进行骨龄测评、家族史分析等全面评估,决定增高方式。其实,矮小的孩子中有1/3的孩子只需改变生活方式就能长高。除了内分泌疾病和遗传因素以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不进行运动,
没有充足的睡眠,营养也不均衡影响了生长激素的分泌。部分孩子如果改变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完全有大幅增高的潜力。
为什么食疗可以促使个子增高
有研究表明,在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矮身材中,最多见的是直接或间接缺乏生长激素所致。营养障碍,如缺锌、缺碘、缺钙、缺铁等,所造成的缺锌性侏儒症、克汀病样矮小症、钙缺乏综合征等,便是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之一。
人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素均来自食物和食品。俗话说:“好的身体是吃出来的。”众所周知,食物是保证生命与健康的物质基础,古人曾总结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内经》讲:“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说的是五谷、五果、五畜、五菜都要穿插食用。2000多年前的话,仍然是这样真切有用。由此可见,食疗增高是可以达到的。就目前膳食结构来看,孕妇和儿童从一般膳食中难以满足身体所需营养,约有30%的孕妇和40%的儿童处于锌缺乏和锌缺乏的边缘状态,缺碘的情况更严重一些。
食疗增高要抓住四个时期:即胎儿期,婴幼儿期,少儿期,青春期(包括青春前期)。一日三餐,粗细搭配,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类、薯类和新鲜蔬菜。儿童、孕妇、乳母,由于其生理状况不同,对营养素的需要不同,对食物的质和量的要求也不一样。必须根据他们的特殊营养要求,选择适当的原料,烹调成合适的饭菜,才能满足他们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的需要。
要多进食含锌、碘、钙、铁、锰、硒以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和食品,如动物肝脏、肉类、鱼类、蛤、蚌、牡蛎、海带、紫菜、淡菜、动物骨头,特别是谷类、豆类等。对于孩子的营养供应要放开一点,不要限制太多,小孩不但需要吃主食,还需要吃副食,主食也不能过于精细,要吃得粗一点,吃得杂一点,比如豆腐、菜泥、肉末、鸡蛋、鱼羹、麦片、米油、糠麸饼等,都可以吃一些。
蛋白质为什么是增高的重要原料
据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动物性食品供应不足,每人每年平均只供应2千克肉,12.5千克奶和奶制品,2.5千克蛋。当时12岁学生平均身高只有137.8厘米。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的改善,动物性食品增多,每人每年食用肉达13千克,奶及奶制品25千克,蛋类15千克。1970年调查,12岁少年的身高已达147.1厘米,平均增高9.3厘米。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蛋白质食物对少年儿童增高所起的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一切生命的主要化合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第一要素,在营养素中占首要地位。少年、儿童及婴幼儿增高离不开蛋白质。
人体的骨骼等组织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在体内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过程中,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而所有的酶均由蛋白质构成。对青少年的增高起作用的各种激素,也都是蛋白质及其衍生物。此外,参与骨细胞分化、骨的形成、骨的再建和更新等过程的骨矿化结合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人骨特异生长因子等物质,也均由蛋白质所构成。所以,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化合物,是增高的重要原料。
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分为动物性蛋白质、植物性蛋白质。一般说来,动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比植物蛋白质高。以每500克食品所含的蛋白质计算,①肉食类:猪肉84.5克,牛肉100.5克,猪肝100.5克;②蛋类:鸡蛋63.5克,鸭蛋63克;③鱼虾类:鲤鱼88克,草鱼83克,海虾80克;④米面类:小麦粉60.5克,大麦50克,玉米42.5克;⑤豆类:绿豆119克,赤小豆108.5克,黑豆249克;⑥蔬菜类:黄花菜70克,海带41克。大豆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都是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在人体必需的22种氨基酸中,有9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必须通过饮食才能获得。婴幼儿、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铁、钙、磷等无机盐及部分微量元素,在蛋白质食物中也同时可以获得。所以,有些儿童、少年只喜欢吃素食,怕吃鸡、鱼、肉、蛋等荤菜,或是在家长的催督下才勉强吃一点,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必然会导致因蛋白质缺乏而影响身高。
正确的膳食原则是食物要多样化,粗细要搭配,坚持以粮、豆、菜为主,适当增加肉、鱼、蛋、奶的量,以补充身体发育的充足营养,保证身高增加的原料,促进个子长高。
维生素与身高有何关系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的一类低分子有机物。这些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不能在体内合成、贮存,所以必须由体外的食物补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需要。虽然其需要量并不高,但对人体却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维生素的缺乏是疾病、不健康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维生素对机体的健康有多重要。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以其溶解性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另一类为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C、生物素、胆碱、叶酸等。维生素的生理作用各不相同,相互间也不能替代。其中以维生素A和维生素D对身高的影响最为直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而其他维生素主要维护整个机体健康状态,如果不足会导致整个机体的营养失调而影响生长发育。如B族维生素,几乎都是能量代谢过程中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一旦发生缺乏或不足,机体的能量代谢就会发生障碍,影响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同样也会因此而影响生长发育的进程。
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不能贮存。所以,必须不断地补充才能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另外,水溶性维生素容易在加工过程中流失,其性质也往往不稳定,容易受光、热而分解。因此,每天补充显得十分重要,使机体能够一直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对促进身高的良好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着重介绍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与身高的关系。
维生素A是维生素家族中最重要的一个成员。人和动物几乎都需要它,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维生素A与人的生长密切相关,是人体生长的要素之一。它对人体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儿童生长和胎儿的正常发育都不可缺少。一旦发生缺乏,就可能出现生长的停止。因此,对身高的影响也不言而喻了。给2只同周龄的大白鼠分别服用含丰富维生素A的饲料和不含维生素A的饲料,结果前者生长良好、皮毛光滑、生气勃勃、体重增加达123克;而后者则发育不良、皮毛粗糙、呈病态、体重仅是前者的一半。研究说明,维生素A对生长发育起重要的作用。人如果摄入不足,同样会生长发育不良,使身体难以长高。
维生素A对身高的影响还在于它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成分。如果维生素A摄入不足,骨骼就可能停止发育。另外,维生素A不足还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
为保持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必须在膳食中保证足量的摄入。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最为丰富的食物是动物肝脏和胡萝卜。植物中的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进入体内可以转变成维生素而被机体利用。鱼肝油常常被作为维生素A、维生素D的补充物。对补充维生素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动物肾脏、奶类、蛋类、绿色蔬菜及红黄色蔬菜、水果中都含有胡萝卜素,这些食物都可作为补充维生素A的来源。
需特别提醒的是,维生素A的摄入量也并非越多越好,它不同于水溶性维生素,摄入过量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它具有蓄积作用,过量的维生素A可引起中毒,这也是脂溶性维生素不同于水溶性维生素的一大特点。中毒的情况往往发生于大量食用含维生素A高的鱼肝油、动物肝脏等的人。这需要引起重视。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维生素A每日供给量标准如下:婴儿200微克、1岁儿童300微克、2岁为400微克、3~4岁500微克、5~13岁750微克、成年人800微克、孕妇1000微克、乳母1200微克。机体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取决于人的体重与生理状况,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孕妇、乳母处于特殊的生理状况,所以其需要量也相对较高。
维生素D是与身高密切相关的另一脂溶性维生素,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维生素D在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通过维持血清钙、磷的稳定浓度,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的钙化,使骨骼能正常地生长,从而促使正常的身高增长。一旦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对成年人可能发生骨质软化症,使骨骼产生畸形;而对婴儿和儿童的影响更为严重,会发生佝偻病。这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使骨骼不能正常钙化,骨骼变软,易弯曲而变形,可表现为弓形腿、膝内翻、鸡胸、串珠状肋骨、颅骨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的增高。
人体补充维生素D最简便的方法是晒太阳。人的皮肤可以从阳光的照射中获得维生素D。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有: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及黄油等。瘦肉、蔬菜、水果、谷物中的含量较少。鱼肝油是维生素D含量极高的补充剂,维生素D缺乏者服用后,可以得到迅速补充。
矿物质对增高有何作用
人是由几十种元素组成的一个生命有机体。这些元素除去碳、氢、氧、氮等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外,其他的各元素统称矿物质。
根据这些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及人体对它们的需要量不同,又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占人体重量万分之一以上,即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毫克以上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另一类是占人体重量万分之一以下,即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毫克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有钙、磷、钾、钠、镁、氯、硫,为人体必需的无机盐。微量元素迄今发现为人体必需的有:铁、碘、铜、锌、锰、钴、钼、硒、铬、镍、硅、氟、钒。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需微量元素的数目还可能增加。近几十年来对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研究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人的生长发育、身高的增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运动因素、机体内分泌因素等。其中营养因素尤其重要。作为机体必需营养素的众多矿物质更是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些元素中与人体身高增长较为密切的有:钙、磷、锌、碘、铁、锰、铬、氟、硒、铜等。它们对身高的影响集中表现于:其一,元素的本身就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是骨骼生长必需的原材料之一,如钙、磷、氟等。其二,它们主要通过形成结合蛋白、酶、激素、维生素等形式,影响机体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利用,通过改善整个机体的营养状况及新陈代谢过程而对生长发育起作用。如铁参与的血红蛋白、铜参与的铜蓝蛋白、碘参与的甲状腺素、铬参与的胰岛素、钴参与的维生素B12以及众多的酶。特别是酶的作用不可忽视,人体几乎有一半以上的酶都有微量元素结合在其活性部位上,在激活酶的过程中起关键性的调节作用。一旦该元素发生缺乏就会导致酶活性的降低,而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妨碍生长发育的进程。所以,营养素包括矿物质对身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单个营养素的密切联系,更有整个机体营养状态的联系。合理的营养是一个综合的平衡过程。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才能使机体处于最佳的生长发育状态,骨骼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若仅依靠于某几个营养素或仅几种食物,不注重全面、平衡的营养,这样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其三,某些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不但对身体无益,还可能损害健康,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带来危害。如过多的摄入氟,会发生氟骨症;过量的硒会导致硒中毒;过量的铁会导致铁中毒等。这种过剩的摄入,会影响正常的身高发育,也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睡眠和长个子有何关系
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生理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保证机体生长发育、促进长高的“营养要素”。俗话说:“睡得好,长得高”,是有科学根据的。
睡眠是大脑暂时性的休息过程,是一种保护性抑制,对消除大脑疲劳、保护大脑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都有很大好处。更为重要的是,睡眠与促进身材增高的生长激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生长激素为腺垂体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能直接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组织中蛋白质的合成,增加细胞的体积和数量,促进机体生长。它还能促进长骨的骺软骨细胞增生,加速骨与软骨的生长,使人体逐渐增高。
研究发现,出生第1天的婴儿,在沉睡时就会分泌生长激素。正常情况下,
夜间分泌的生长激素比白天多,为白天的3倍。生长激素的分泌与释放和慢波睡眠有关。一般睡眠后45~90分钟开始分泌生长激素,平均在睡眠后70分钟达到分泌高峰。如果入睡时间推迟,生长激素的释放便随之延迟,直到睡熟,生长激素才开始分泌。如夜间不睡觉,生长激素则分泌很少。
婴儿、儿童、青春期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情况各不相同。婴儿一天24小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含量都很高,睡眠时与醒着时无明显的差异。幼儿的生长激素只在夜间睡眠时分泌,白天清醒时基本不分泌,其基础含量为91微克/日。8~15岁青春期少年,虽然醒着时也分泌生长激素,但量很少,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在深睡时生长激素分泌量急剧增加,高达690微克/日,为幼儿期的7.5倍。青年人和成年人的生长激素主要在夜晚分泌,白天分泌量很少,有时测不到,而且多在白天打瞌睡时分泌。老年人的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量也很少,几乎测不到高峰,白天更是测不到。
青春期的青少年,夜间其他激素的分泌也十分旺盛。例如泌乳素、性激素、黄体生成素等激素,都是对生长发育十分有益的激素。
睡眠时,脊柱、双腿、关节的骺软骨全部处于放松状态,摆脱了身体压迫及重力影响,可以自由伸展。所以早晨起床时身高比晚上要高出0.5~1.5厘米,可见睡眠有利于骨骼发育。
为了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首先应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年龄越小的孩子,睡眠时间越长。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每天睡18~22小时;1岁以下的儿童,每天应睡14~18小时;1~2岁的儿童,每天应睡13~14小时;2~4岁的儿童,每天应睡12小时;4~7岁的儿童,每天应睡11小时。7~15岁的儿童,每天应睡10小时;15~20岁的青少年,每天应睡9~10小时。
睡眠不仅要看时间长短,还应注意质量。
身心发育与身高有何关系
长高不是孤立自发的过程,心理方面的有害因子可影响儿童的身心发育,使其身材矮小。例如与社会隔绝的人,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如印度狼孩),其生理和心理都不可能达到正常人的发展水平。
生活在较优裕的经济条件下的儿童,其身高增长较快,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父母的职业和文化水平。家庭破裂,遭受虐待歧视,可给一些儿童、少年造成心理创伤。较长时期的情感抑郁可影响身心发育。如得不到母亲爱抚的孩子,其身高要比得到爱抚的低些,因前者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比后者为少,感情融洽的家庭和人际关系能给儿童安全感,有助于身高的增长。
近年来,国外有学者注意到有些孩子因为缺乏爱抚和关心而停止发育,身高进展延缓,成为矮身材,即将此称为“社会-心理-矮小综合征”,也有将其称为“社会心理型侏儒”。他们生长落后的关键原因是不良环境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下丘脑)长期形成的恶性刺激,导致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不足。本症的表现有:心理紊乱、生长发育缓慢(有时一年还长不了3厘米)、青春期延迟等。这些表现的可逆性是本症的特性,当孩子离开不良的家庭或环境后,其矮小现象等就可能得到纠正。但也有专家指出,不少儿童离开上述恶劣环境后并不一定好转,故提出预防性措施:准确弄清不利因素、环境;从妊娠、出生时即开始检查有无不利因素;有关家庭应负起责任,注意孩子的营养,改善孩子的社会-心理环境。
合理安排生活有利于增高吗
合理的生活安排非常重要,儿童能得到足够的户外活动、适当的学习、定时进餐以及充分的睡眠,对生长发育有很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合理的生活安排下,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各部分的活动和休息都能得到适宜的交替,加上及时补充营养,保证能量代谢正常进行,有利于促进身体各部分的充分发育。许多婴幼儿进园入托后,由于生活有规律,饮食营养调配合理,其身高、体重的增长以及动作的发育,往往较留在家里生活者更为显著。
有人对血液中生长激素浓度在一日内的变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得知,生长激素的浓度在夜间明显升高,内分泌系统所释放的生长激素夜间要比白天多得多。因此,保证儿童、青少年充足的睡眠是促进身高的必要措施。
如何防治“矮而胖”体型
所谓“矮而胖”体型,是指颈短肩窄、臂粗腹大、臀区肥厚、体重超标的体型,又称为肥胖体型,俗称“胖墩儿”。
现在独生子女多,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市场食品供应丰富,许多青少年饮食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既多又好,这带来了营养过剩的新问题。据调查,城市每百名儿童中,就有两名是“胖墩儿”。
供应热量的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如果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的热量长期超过身体的需要,多余的热量便会转化为脂肪,存在体内便使人发胖。肥胖体型也和休息过多,运动过少,身体消耗少,热能储存过多有关。此外,与遗传基因也有一定关系。据调查,父母为肥胖体型者,他们的子女中约有2/3会肥胖。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呢?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和标准体重比较。成人用本人的身高(厘米)-105,剩下的就是标准体重的千克数。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均为正常。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者称为肥胖,超过10%者称为“过重”。儿童的合理体重(千克)可以用“年龄×2+8”这个公式来计算。有人调查,13岁以前的少年儿童,如体重超过20%,30岁以后,80%~90%会长成大胖子。
体内堆积的脂肪过多,还会沉积在动脉管壁,成年后可诱发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胆囊炎、胆石症、痛风等疾病。所以矮胖体型并不是“富态”体型,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预防:一是节制饮食,防止营养过剩。应该控制主食,适当吃些粗粮、杂粮;不吃零食及油腻食物,少吃或不吃甜食;适量进食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牛奶、蛋类、鱼虾、豆类和豆制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二是加强体育锻炼。据研究资料提示,跑步、打球、游泳等体育锻炼所消耗的热量要比静坐时多5~20倍。儿童、青少年应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以消耗多余的脂肪,增强体质。
以上讨论的是单纯性肥胖体型的防治问题。引起矮胖体型的另一类原因是继发性肥胖,由内分泌疾病或先天性遗传疾病所导致。继发性肥胖所造成的矮胖体型,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治,对症用药。
体育锻炼为何能促进长个子
在人体内,骨和其他器官一样,经常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当体内环境或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结构上也可发生改变。因此,在适当的营养保证下,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是促进身体发育,尤其是骨骼和肌肉发育的最有利因素。锻炼有利于平衡骨骼及全身的钙、磷代谢,加速矿物质的骨内沉积,使骨密度增加。长期锻炼者的骨骼直径增粗,骨髓腔增大。体育锻炼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加快。供给身体各器官的血液增多,供给骨骼的营养也就多,可促使骨骼更好地发育增长。可见,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即在骺软骨完全骨化前,积极参加锻炼有助于长高。
近年来国外学者的研究证明,儿童、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和睡眠时,其血液中生长激素含量增加,说明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对身高增长的作用非常明显。总之,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就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骨的血液供应,使正常生长的骨获得更多的养料,从而加速其生长过程。同时,合理的体育运动可以使骨承受适宜的压力,这种压力是促进骨生长的良好刺激。我们强调的是要进行户外活动,因为人的骨骼是由有机质(主要是蛋白质)和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等)组成。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结合使骨骼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人体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素D才能很好地吸收钙和磷,因此,进行户外体育锻炼,一方面能呼吸新鲜空气;另一方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使人体内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加速骨的生长。
哪些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身高
在人体内,骨骼和其他器官一样,经常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当体内环境或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结构上也会发生改变。人在体育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生长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多,骨骺(即长骨两端的部分)、肌肉均能获得充分的营养,可以促进身体的发育,身体就会长得更高一些,增高得更快一些。
哪些体育运动项目可以促使青少年长个子呢?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为下肢运动。包括跳绳、跳高、撑竿跳、跳远、纵跳、单足跳、双足跳、登楼梯、登山、远足、散步、滑冰、滑旱冰、滑雪等。
第二类为伸展运动。包括做健美操、健身操、韵律操、徒手操、持棍操以及在单、双杆上做引体向上、悬垂、摆动、回环,扩胸后仰、踢腿摆腿、压腿等展身运动;夏季游泳也是四肢伸展活动的好项目。
第三类为全身性运动。包括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球类和划船等。户外体育运动比室内运动更能促使青少年、儿童增高。有两项体育活动特别有利于增高,值得提倡。
踢毽子:这是一项民族风格的带有游戏性质的体育运动。由于它不受场地限制,晴雨天、室内外均可进行,时间也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很受儿童、青少年的喜爱。踢毽子时,腿、足、腰、髋、膝、踝等部位均可得到充分活动,能加速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肺活量、改善内脏功能,还能锻炼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使骨骼、身躯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跳绳、跳牛皮筋:这两项活动都是适合儿童健身增高的活动,不需特殊场地和器材,简易精巧,还能产生独特的“通经络、长骨骼、温煦脏腑”的效应。中医认为,足是人体之根,有6条经脉和许多穴位在足部汇合交错,所以跳绳、跳牛皮筋可起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儿童下肢骨骼生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