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出现是人类科技制造上的一个巨大进步,这个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发生过许多或有趣、或惊悚,现在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故事。这些轶闻奇事也给飞机这个人类的科技结晶增加了不少艺术或史迹资料。
号称拥有世界最不可突破空中防御的前苏联竟然被德国一个业余飞行爱好者驾驶一架小型飞机轻易突破,降落在莫斯科红场上,使苏军的颜面尽失;总统在办公室突然看见窗外一架飞机正冲着他飞过来,惊恐之余也令人喷饭。这些少有公开记述的轶闻奇事都与飞机有着直接的关系,欲知更多此类故事,请阅读本章。
国产飞机第一个乘客
中国早期航空史上,有三位航空女杰,其中两位——朱慕菲和张瑞芬都是驾驶飞机翱翔蓝天的女飞行员,而另一位则是根本不会驾驶飞机的宋庆龄。很多人都对连飞机都不会驾驶的宋庆龄被誉为“航空女杰”而感到奇怪,这其中就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23年6月,中国国内第一架飞机在广东造出,7月,将在广州大沙头机场举行隆重的飞机试飞仪式。一直关心中国飞机发展事业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闻讯后十分赞许,偕同夫人宋庆龄女士一起前往大沙头参加了试飞典礼。主持这架飞机试飞的是当时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航空局局长兼飞机制造厂厂长的杨逸仙。他向孙中山报告说,这是一架双座飞机,飞行时除驾驶员之外,还可以携带另一名乘客上天。因此他想邀请孙中山的一位同行者作为乘客参加试飞。孙中山听了十分高兴,就转身问了问身边的随从人员,看谁有兴趣做这个中国制造的飞机的第一个乘客。
但随从人员听了,都很害怕,他们都对飞行的安全性心存忧虑,身子都不自觉地往后缩。孙中山微笑着,眼睛从他们脸上一个一个扫过去,但是没有看到任何人响应。正在孙中山感到忧虑的时候,突然身边传来一个女士的声音:“我上!”孙中山仔细一看,原来是站在自己旁边的夫人宋庆龄。在场所有人都吃惊地看着宋庆龄,孙中山脸上的微笑也消失了,他严肃地打量着夫人,仿佛不相信刚才听到的话。宋庆龄感觉好像刚才的话别人没听清楚,就平静地复述了一遍:“还能再上一个人参加试飞。我上!”她又转向孙中山,微笑着问道:“可以吗?”笑容再次出现在孙中山脸上,他这次不仅听清楚了,而且欣赏夫人的勇敢从容。他容光焕发,赞许了。
飞机轶闻奇事于是,宋庆龄带上飞行帽和护目镜,登上了飞机,当天由飞行员黄光锐驾驶飞机,在广州上空飞行了两圈。飞机在空中时,机上听不见地面上人群的欢呼和掌声,但是这种欢呼声却自始至终一直没断——这是希望的放飞,这是进取的宏图大展,这是对全体航空人员亲切的慰问和无比的信任!
整个飞行过程中,除了兴奋的群众,还有一个人也在目不转睛地观看这次飞行,他就是这架飞机的研制者杨逸仙。杨逸仙,1891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是孙中山的同乡。他父亲杨著昆是旅美爱国华侨,他也自小旅居美国,长大后就读于美国夏威夷大学。
杨逸仙受父亲影响,对祖国有深厚的感情。孙中山建立的同盟会在檀香山成立支部时,杨逸仙是第一批会员之一。孙中山见到他时,曾对他说:“我字逸仙,你的名是逸仙,两个字完全一样,真是巧合。”杨逸仙回答说:“不是巧合,而是我敬仰先生,特地将我的名字取先生的字。”加入同盟会后,杨逸仙认识到革命救国必须拥有新式武器,便转到加利福尼亚大学研读机械专科。后来他又转到纽约茄米斯大学航空系,专门研究水路飞机机构性能和驾驶技术。因成绩优秀,飞行技术精湛,他获得了万国飞行协会水上飞机和陆上飞行的执照。
孙中山一直是中国近代航空工业的倡导者。他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为了实现外御侵略、内除军阀、统一全国的目的,大力倡导“航空救国”,并多方开辟途径,培养航空人才,发展航空事业。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在筹划革命期间,就曾游历了英、法、美、日等国,目睹了西方飞机的发明、发展以及具体应用情况,他深刻意识到飞机对于军事作战及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提倡发展航空事业。1911年12月下旬,孙中山致函海外革命党人,请他们协助组建飞机队。1915年底至1916年春,袁世凯阴谋称帝,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讨袁运动。孙中山亲自指挥作战,发表了《第二次讨袁宣言》。其后,孙中山赴日本重建革命队伍,制订了中华革命党革命方略,特别将“掌握飞船(飞机)飞艇之编制装配、制造、修理”列入海军部组织条例第六条中。
孙中山在推动近代航空工业发展中,特别重视航空人才的使用和奖励。1918年,由于当时革命形式的发展,孙中山写信召杨逸仙回国。孙中山对杨逸仙说:“你对于飞机学问,一向研究很深,希望你这次能尽力展现你的才能。帮助广州军队,除去军阀,建功立业。”他还说,“在现在这种风云变幻的局势下,援闽越粤,关系到国民党最大的前途,如果能得到杨逸仙的帮助,革命一定会有起色。”
杨逸仙积极响应了孙中山的号召,回家参加革命。1919年,援闽粤军正式成立飞行队,杨逸仙任总队长。1920年广东莫荣新叛变革命,杨逸仙亲自驾驶飞机轰炸广州观音山的叛军,帮助革命军将广州从叛军手中收复。杨逸仙担任航空局长兼飞机制造厂厂长后,随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工程科,负责飞机的制造和维修工作。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也十分关心飞机的制造,多次去工厂视察、慰问。
宋庆龄作为中国制造飞机的第一个乘客,在广州上空绕行两圈,对于当时从事航空的人员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当时人们对飞机还不了解,特别是由于当时中国工业落后,人们对自己国家制造的飞机还不敢信任,所以当杨逸仙邀请群众作为乘客的时候,无人应声。这时,宋庆龄却无畏地站出来,镇定地登上飞机,并成功跟随飞机飞行两圈,无疑大大增加了飞行员和航空技术人员的信心。
飞机着陆以后,出于对宋庆龄的钦佩,全体在场人员联名请求用宋庆龄在美国求学时的英文名字Rosamonde的广东话英译——“乐士文”来命名这架飞机。孙中山也欣然接受了众人的建议,并与夫人在飞机前合影留念。随后,宋庆龄还坐在飞机座舱位置留影纪念。
“乐士文”号飞机为双翼机,机身主要由木质结构和钢管焊接混合制成,对角以钢丝连接加强,外部以层板蒙盖。这是双人座机,可以作为军用侦察机、教练机、轰炸机等。发动机为一台无盖板、水冷式仿詹尼4B型美国寇蒂斯公司生产的OX-5型8气缸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飞机翼展10.16米,机长6.40米,总重量为730千克。垂直尾翼采用当时英国和德国的一些教练机、战斗机的混合体,运用金属杆加强。该机巡航速度约每小时120千米,装有炸弹架,可带4枚25千克炸弹。“乐士文”号试飞后交航空队使用,曾参加攻击惠州叛军陈炯明部的战斗。同年10月底,陈炯明派奸细深夜潜入大沙头飞机库纵火,“乐士文一号”和一部分飞机器材同遭焚毁。1923年9月,杨逸仙在一次战斗中,在使用鱼雷前,因鱼雷在地面意外爆炸不幸捐躯。
今天,在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内杨逸仙的墓碑上,还有“乐士文”号飞机的模型。此外,在中国航空博物馆,以及其他一些航空展览馆内,都陈列着“乐士文”号飞机的模型。在航空爱好者和青少年中,传诵着宋庆龄在我国航空事业的早期,就身体力行支持过航空事业发展的故事。出于这个原因,将宋庆龄与另外两名优秀飞行员并称为中国早期航空女杰也就不足为奇了。
知识点宋庆龄
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让飞机自己飞
20世纪初飞机被首次用于飞越英吉利海峡时,在茫茫海峡中央,驾驶员前后看不到海岸,约有10分钟不辨方向。驾驶员只好松开操纵杆任飞机自由飞行,最后成功飞越了海峡的地理阻隔,在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之间首次架起了空中桥梁。
在20世纪的前10年内,各国热心研制飞机的航空先驱们,陆续推出不同型式的飞机,飞机的性能也在不断得到提高。1909年6月,法国的布莱里奥驾驶他自己研制的布莱里奥Ⅺ型飞机首次成功地飞越了英吉利海峡。这是一架小型单翼机,于1908年12月在巴黎展览会上首次亮相。它的翼展有7.8米,长度为8.8米,是布莱里奥所研制的第四个成功的型号,于1909年1月首次试飞。
布莱里奥曾在巴黎学习工程。在1900年他设计过一架扑翼机,但飞行试验宣告失败。挫折并未阻止他继续研制实用的飞机。他在1905年与人合作研制过水上的滑翔机,以后又试验过几种双翼机。而后他转向研制单翼型的飞机,第一种成功的型号为布莱里奥V型,1907年飞上了天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的单翼机。
布莱里奥用来飞越英吉利海峡的Ⅺ型飞机,与莱特兄弟等早期的飞机相比,可以看出设计上变得更加简洁,逐渐具有了后来的先进飞机的模样。比如,莱特兄弟的飞机上,除了几块大面积的蒙布翼面之外,其他部分都是裸露的构架,并且机翼、水平翼面和垂直翼面都是双份,螺旋桨也是双份,由单台发动机用链条带动。而布莱里奥Ⅺ型飞机上已经初步呈现出机身、机翼和尾翼等部件的形状。
布莱里奥Ⅺ型飞机座舱内还设计了一个很奇特的接头,呈倒置的杯形,被称为“钟”,是布莱里奥在1908年获得的一项专利。这个接头连接四根钢索,其中两根是操纵机翼的左右倾斜,另两根则用来操纵尾部的升降舵,而方向舵则用脚蹬来操纵。这种操纵方式,到今天仍为许多飞机普遍采用。
1909年7月25日清晨,布莱里奥两点半就起床了。几天前,在一次飞行事故时他还有一只脚烧伤了。这天清晨他开着汽车在外面兜风,看到连续刮了几天大风的天气开始变好,于是他在清晨4时35分驾驶他的单翼机起飞,正式开始飞越海峡。他首先飞越一座沙丘,见到一艘护航的驱逐舰正在海上等候。10分钟后,飞机飞过了驱逐舰。布莱里奥转头四面看看,顿时惊讶地发现他已经找不到那艘军舰,也看不到英国和法国的海岸,他正独自一人飞行在茫茫的海上,四面什么都看不到。他迷失方向达10分钟之久,处身在陌生的海域,孤立无援地飘荡在海峡中央的上空。他只好把手和脚轻放在操纵器上,让飞机自己去飞。
在离开法国海岸20分钟之后,他终于看到了英国多佛尔的峭壁、城堡。海风已经使飞机偏离了航向,他当时的位置已经在预定着陆点西南一段距离之外。他用脚蹬控制飞机向西转弯,但峭壁附近风力很大。这时他看到峭壁上有一块开阔地。虽然还可以继续飞行一个半小时,但他觉得反正海峡已经飞过了,便在那块绿草如茵的开阔地上着陆,就这样胜利地完成了首次飞越英吉利海峡的壮举。
今天,这架布莱里奥Ⅺ型飞机还保存在法国巴黎的国立工艺博物馆内。正是早期的飞机逐渐飞越地球上一个又一个地理障碍,后来的飞机才能在全球运输及远距离军事行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知识点单翼机
单翼机为仅有一个主机翼的飞机,是现代飞机的主要型式。按是否带有撑杆,单翼机可分为带撑杆的单翼机和不带撑杆的张臂式单翼机。应用最广泛的是张臂式单翼机。张臂式单翼机通常简称为单翼机。按机翼相对于机身上下位置的不同,张臂式单翼机又可分为上单翼飞机、中单翼飞机和下单翼飞机。
上单翼飞机具有向下视界广阔,干扰阻力小的优点。多数上单翼飞机存在起落架高,不易收放,飞机重量大的缺点。但现代大型运输机由于机身很宽,起落架可安装在机身下部,起落架高、不易收放的缺点可以避免。如俄罗斯的伊尔-76,乌克兰的安-124,美国的C-130、C-5等,都是上单翼飞机。
中单翼飞机的气动阻力最小,起落架也比上单翼飞机低。机翼直接穿过机身中部,结构受力形式好,便于采用翼身融合体结构。因此,现代战斗机多为中单翼飞机,如F-16、苏-27等。缺点是机翼结构穿过机身中部影响机身空间的利用。
下单翼飞机的最大优点是起落架短、重量轻、易于收放、迫降时易于保证旅客安全。很多旅客机,如美国的波音747、苏联的图-154等,都是下单翼飞机。缺点是气动阻力大。
飞越大西洋
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飞行员,在筋疲力尽时见到下方汹涌的海浪中的渔船。有渔船便离陆地不远了,但陆地在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