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倚靠山达到目的
在官场上,并不是很顺利地就能找到你的靠山、遇到你的贵人,一个人如果足够聪明的话,就能使用“暗渡陈仓”的手法,巧倚靠山,巧妙达到目的。
在清政府的官场中,做官历来靠后台,走后门,求人写推荐信。无论什么人,只要有一封高官的推荐信,就可以如愿以偿地拜官做事了。军机大臣左宗棠的知己有个儿子,名叫黄兰阶,在福建候补知县多年也没有候到实缺。他见别人都有大官写的推荐信,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寻求左宗棠的帮助,可是左宗棠却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人用他。”一句话就将黄兰阶打发走了。黄兰阶没有得到帮助,又气又恨,离开左相府,就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散心。忽然,他见到一个小店老板学写左宗棠字体,十分逼真,心中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店主写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摇回福州。
这天,是参见总督的日子,黄兰阶手摇纸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了很奇怪,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老兄还拿扇子摇个不停。”
黄兰阶把扇子一晃:“不瞒大帅说,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这柄扇,是我此次进京左宗棠大人亲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总督吃了一惊,心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所以候补几年也没任命他实缺,不想他却有这么个大的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恨我,只消在皇上面前说个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总督要过黄兰阶的扇子仔细察看,确系左宗棠笔迹,一点不差。他将扇子还与黄兰阶,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堂,找到师爷商议此事。第二天就给黄兰阶挂牌任了知县。
黄兰阶不几年就升到四品道台。总督一次进京,见了左宗棠,讨好地说:“宗棠大人故友之子黄兰阶,如今在敝省当了道台了。”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来找我,我就对他说:‘只要有本事,自有识货人。’老兄就很识人才嘛!”
黄兰阶能够官拜道台,是以左宗棠这个大贵人为背景,让总督这个小一点的贵人给他升了官,实在是棋高一着的鬼点子。
我们暂且撇开清政府官场的腐败和黄兰阶欺世盗名的卑劣做法不谈,单从借力的角度来看,黄兰阶正是看准了清政府官场的特点而想出了求官的对策。真可谓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里,这种靠贵人之力而使自己的事业步步高升的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借鉴。贵人的引荐和提拔往往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敲门砖,能够为自己赢得机会和广阔的舞台,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才华,做到“怀才有遇”,从而为自己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傍靠山要依时而变
如果你手上有一粒理想的种子,就一定找一个理想的地方把它种下去,别让你的理想因气候或水土不服而埋没了。聪明的人知道不能把一身才华白白浪费在注定无所作为的主子身上,他们会另寻贵人,在适当的时候和适当的地方让自己的理想再度萌发。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做“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只有选择对了,优秀人物的才华和抱负才能实现,如果你一时不慎看走眼,没关系,另寻贵人是你惟一正确的选择。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愚忠之臣,他们死守做臣的道德准则,即使面对昏庸无比的皇帝,也死心踏地的跟着,到头来一腔热血最终洒在了崩溃王朝的废墟中,成了那个时代的殉葬品,他们的精神固然值得钦佩,但他们的做法实在是有待商榷。
时代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思想也应该不断跟着前进,姜子牙助文王灭纣便成为了永垂千古的美谈,而那个可怜的比干臣相的下场便是愚忠之臣的镜鉴,识时务者为俊杰,傍靠山依时而变便成了聪明人的选择。
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谋臣之一的刘基(字伯温),便是这样一位“喜新厌旧”之人,他在元未明初的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最终为大明王朝的开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基少有大志,14岁的时候便才华横溢了。
少年得志的刘基,颇想为元朝尽忠,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当时正处于元朝末期,官场腐败,贪官横行,整个社会统治已是大厦将倾。但刘基并没有感到独木难支。他一方面以身作则,为官清廉,一方面与那些贪官污吏做斗争。可是不久之后,他因上文弹劾监察御史失职得罪上司,被排挤回家。
官场的第一次失意并没有使年青的刘基灰心丧气。回乡隐居的日子里,他刻苦钻研易经八卦,兵书战策,并广交宾朋,扩大自己的影响,随时准备东山再起。他知道,有了梧桐树,不愁没凤凰。果然,刘基的名声越来越大,有人甚至认为他的才干足可以与诸葛亮相比,很多人纷纷登门求教。刘基觉得,他出头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适值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黄岩人方国珍因被诬告通寇,杀仇家,率兄弟三人聚集海寇数千骚扰江浙,朝廷几次派兵都没剿灭,连江浙行省左丞孛帖木儿都被其活捉,于是朝廷决定许以高官厚禄招降方国珍。但方国珍几降几叛,弄得人心惶惶。江浙行省终于想到了刘基,举荐他为元帅府都事。
深居简出十几年的刘基再一次感到眼前出现了光明。他一到任就力主用武力严剿方国珍,刘基做梦也没想到,正布置出兵呢,朝廷令下,说他擅作威福,夺去兵权不算,还把他羁管在绍兴。刘基一气之下,头发都白了一半,弃官回青田老家,再度隐居。
这次官场失意对刘基的打击是十分沉重的。
此时的刘基已年近50,他以为此生将不再有什么机会了,一身的才华抱负也就要付之东流。谁知道此时农民领袖之一的朱元璋再度请刘基出山,刘基对朱元璋半信半疑,很不愿意出山,经过朋友再三劝告,刘基才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到了朱元璋驻扎的应天。
刘基到了应天之后,心情仍然很抑郁。朱元璋召见他那天,他懒懒散散地来到朱元璋的帅府,见朱元璋时只略略一拜。当朱元璋问到关于如何建立功业时,刘基随机想出了治国十八策,说得朱元璋点头称是,亲自为刘基斟茶,继续向他征求有关军事作战等各方面的意见。
朱元璋为了笼络像刘基这样的文人,专门修了一所礼贤馆,给予文人们很高的待遇,而且一旦听到他们有什么高明的见解,立刻予以采纳。刘基感到终于遇到了明主,便死心塌地地追随朱元璋,他决心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为朱元璋出谋划策。
从此,朱元璋把刘基当成心腹谋士,事无大小,都要同刘基商量。朱元璋称呼刘基,只用先生而不呼其名以示尊重,和别人谈起也常把刘基比做汉初的张良。这就更加增强了刘基报答知遇之恩的愿望。
最后在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众多武将文臣的辅佐之下,朱元璋终于一统江山,开创了大明王朝的几百年基业。
刘基审时度势,不盲目愚忠于元朝,最后得以在朱元璋的荫庇之下,成为大明的开国功臣,而他的一身才华和智慧也有了用武之地。
巧找“明星”做靠山
历史上有所成就的人,大多需要贵人相扶。而在现代商品社会中,巧找一个明星作为你的贵人,也不失为一个生财之道。
1989年夏,正当健力宝公司的事业发展如日中天时,世界体操王子李宁解甲退役,加盟健力宝公司,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巨大震动。
健力宝公司的总经理李经纬与体操王子李宁,一个是优秀企业家,一个是世界体育明星,早就有了交往。在李宁告别体坛之前,李经纬和他曾作过一次深谈,得知了李宁退役后的最大心愿是办体操学校,培育体操人才。而办学要钱,必须要靠实业才能实现这个理想。这使李经纬想起外国一个著名足球运动员退役后开办运动鞋厂的故事,李宁不也可以这样做吗?同时他深知,如果李宁的名字与健力宝联在一起,会给健力宝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精神效应和物质效应。
李经纬由此盟发了邀请李宁加盟健力宝公司,创办李宁运动服装厂的念头。李宁也愉快地接受了健力宝的邀请,担任总经理特别助理,筹建李宁牌运动服装厂。随着亚运会的召开,李宁运动服也一炮打响。
1990年北京亚运会,健力宝公司在全国各企业中捐款名列第一。1992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巴塞罗那奥运会,健力宝公司是惟一的国内赞助单位。这一切都少不了李宁的作用。
健力宝公司看准了李宁身上所蕴含的巨大的商业价值,在他实业办学的同时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借李宁的力量树立了自己的形象,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了靠山。
不仅中国的商家走销售的捷径要借贵人之力,国外的企业为了增加利润也要寻找靠山。
鞋商菲尔·耐克最成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同NBA巨星乔丹签订了推销合约。作为NBA巨星,迈克尔·乔丹的崇拜者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各地数以亿计,喜爱他的球迷往往以乔丹的穿戴来装扮自己。对于如此具有影响力的大明星,聪明的菲尔·耐克不会放过,他不惜重金聘请乔丹为自己的产品作广告。随着乔丹为耐克鞋作的广告频频出现在电视上,随着乔丹驰骋在万人瞩目的篮球场上,耐克公司的销售量更是直线上升。乔丹的一声赞赏远远超过千百句苦口婆心的推销言辞。
耐克公司很会攀附,它利用众人对“飞人”的崇拜心理,将自己的产品与乔丹的名字并列,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也赢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耐克公司借着乔丹这棵大树,能让自己立于鞋业的不败之林,真可谓“慧眼识贵人”。
美国一家公司生产的天然花粉食品“保灵蜜”销路不畅,经理绞尽脑汁,如何才能激起消费者对“保灵蜜”的需求热情呢?如何使消费者相信“保灵蜜”对身体大有益处呢?广告宣传,未必奏效,大家见得多了。
正当一筹莫展之时,该公司负责公共关系的一位工作人员带来喜讯:美国总统里根长期吃此食品。原来,这位公关小姐非常善于结交社会名人,常常从一些名流那里得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这一次她从里根总统女儿那里听到了对本企业十分有利的谈话。据里根的女儿说:“二十多年来,我们家冰箱里的花粉从未间断过,父亲喜欢在每天下午4时吃一次天然花粉食品,长期如此。”后来该公司公关部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又从里根总统的助理那里得来信息,里根总统在健身壮体方面有自己的秘诀,那就是:吃花粉,多运动,睡眠足。
这家公司在得到上述信息并征得里根总统同意后,马上发动了一个全方位的宣传攻势,让全美国都知道,美国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之所以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是因为常服天然花粉的结果。于是“保灵蜜”风行美国市场。
可见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巧找“明星”作为企业的贵人,是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的,这种特殊的靠山对于有心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傍靠山成就一代红顶商人
做官要有靠山,做生意也要有靠山。曾经红极一时、富甲一方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正是凭借其背后强大的官场势力,才得以登上财富的巅峰。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士农工商的次序十分明显,商人在社会中处于最末流,这种体制严重影响了商人的发展。任何一个小官吏都可以利用其职务特权干预商人的活动。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商人要想把生意经营下去就必须有合适的策略。多数人会采取一种回避官府的消极应对措施,而另一类人,却设法与官吏阶层沟通,争取得到保护,从而获得更大的活动范围和经济利益,胡雪岩即是后一类人。
寻求官吏保护,首先要找到合适的人选。只有将目光放在有前途有希望的人身上,才能真正找到靠山。
王有龄在当时是一名候补盐大吏,打算北上“投供”加捐做官,可是他穷困潦倒,举目无亲,每天只能泡在茶馆里消磨时光,根本无钱“投供”,也就得不到做官的资格。
胡雪岩了解这些情况后,心头不由一亮。他看准眼前的王有龄决非等闲之辈,若助他进京“投供”,日后定有出头之日,能成为帮助自己事业腾飞的靠山。虽然胡雪岩当时还只是信和钱庄收账的小伙计,自己不名一文,但是他手里却正握着刚刚收上来的五百两银子,他擅作主张,没有将银子交给老板,而是决定在王有龄身上下注。当他将一张五百两的银票递到王有龄手中的时候,王有龄又惊又喜,感激涕零,将胡雪岩奉为自己的大恩人。有了这笔钱,王有龄第二天就启程北上了。
胡雪岩回到钱庄,老板知道他私挪钱庄款项后,盛怒之下将其扫地出门了,同行也不敢收留他,日子自然难熬。而这时王有龄却开始了他的鸿运,得到了一份掌管海上运粮的肥差。衣锦还乡后,几经周折也没有找到胡雪岩,而在一次闲游中却无意间见到了他。胡雪岩看到王有龄已身登宦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知道自己的付出终于要有回报了。
王有龄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帮胡雪岩找回饭碗,洗刷名声。钱庄的同事也感到胡雪岩是个忠厚仁义之人,便愈发敬重他。自此,胡雪岩在钱庄业声誉大振,为他日后自己开钱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王有龄的荫庇下,胡雪岩不再作钱庄的“小伙计”,而是自立门户,贩运粮食。他在官与商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自此走上了从商的坦途,事业日渐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