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政治主张有王道与霸道之分。古语说:“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能深刻理解为政之道的君主,一般不去亲临大臣们的具体事务,而是文武大臣们的管理者和协调者。一旦君王插手具体事务,要么是负责该项工作的大臣没有做好,要么就会束缚大臣的手脚。
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发挥了杰出的军事才能。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杀死章邯,收复三秦;又作木罂渡军,平定魏地;背水一战,大破赵军;还用水淹的办法,杀了项羽的大将龙且,夺取了齐地;最后在垓下之战,布下了十面埋伏,迫使项羽乌江自刎,为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刘邦统一天下后,对韩信多有疑心,在楚地将韩信捉住,送到洛阳,罢去了韩信的楚王封号,贬为淮阴侯。一次,汉高祖刘邦和韩信闲谈,谈论到将领们的本领,彼此各不相同,各有高低。刘邦问道:“像我这样的才能,能率领多少兵?”
韩信回答说:“陛下最多不超过十万人。”
刘邦问道:“你能带多少兵?”
韩信回答说:“臣带兵多多益善。”
刘邦说:“既然是多多益善,你为什么还是被我捉住了呢?”
韩信说:“陛下虽不善带兵,但却长于指挥控制大将,这就是我之所以被陛下捉住的原因。”
韩信一语道破了君与臣各自的职责,即君统管全局,臣只是各司其责,做丞相的职责是辅佐君王,指出政事的利弊得失;做元帅的职责是领兵打仗,保家卫国。而君王所要做的就是要人尽其才,量才而用。这就是“臣以自任为能,君以任人为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