狷介之人清廉端正,洁身自爱,从本性上讲不愿贪小民之财,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因此看不惯各种腐败而不愿为官,即使为官也是两袖清风,不阿谀奉承,偏激的就此辞官不做,去过心清神静的神仙日子。由于他们原则性极强,一善一恶界线分明,有可能导致拘谨保守,又因耿直而遭奸人忌恨陷害,难以在政治上取得卓越成就。
在唐代中期政坛上,李泌是一个有点神秘色彩的人物,他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皇帝。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奸臣当道,藩镇割据,许多大臣不是死于奸佞的谗言,便是死于武夫的刀剑。而他被四个皇帝所信任,虽屡被诬陷、谗毁,却能幸免于难,保全终身,其中的诀窍有两条:一条是避权让位,一条是功成身退。
早在唐玄宗时。他还是一个少年,因其出色的智慧而闻名于朝廷。唐玄宗要任命他为太子李亨的官属,他辞谢了,只愿以布衣的身份与太子来往,李亨称他为先生,对他十分尊重。后来因遭杨国忠的嫉妒而遭贬斥,他干脆弃职而去,游于嵩山、颍水之间,避免了一次灾难。
安史乱起,新即位的李亨(肃宗)特意派使臣去请他出山,并要任命他为宰相,他又坚决辞谢了,对肃宗说:“陛下以宾客、朋友的身份对待我,这不是比宰相还要尊贵吗?请别勉强我了!”
肃宗也只好由他,他对李泌的尊宠信赖,可谓非同寻常:出则并驾齐驱,人则同床而卧,朝中事无巨细,全都请教于他,对他言听计从,甚至连宰相的任免,以及太子的人选,也都要听从他的意见,真是所谓不在其位而谋其政。每当朝中议事时,他和皇帝联袂而坐,大臣们在下面便指指点点地说:“穿黄袍的是圣人,穿白袍的是仙人。”这样一种高级参谋的身份,使他既可参与决策,又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一旦发现有于己不利之事,进退也很自由。
当唐朝的军队收复了失陷的长安,平定安史之乱的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之后,他便向肃宗请求还山归隐。他说:“我已经报答了陛下对我的厚恩,如今重新做一个闲散之人,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了。”
这使唐肃宗十分吃惊:“我与先生这几年来共同经历忧患,如今将要同享欢乐,先生为什么突然要离我而去呢?”
李泌严肃地说:“我有五条不能留下来的理由,恳请陛下任凭我离去,使我免于一死!”肃宗不明白,问道:“此话怎讲?”
李泌说:“我同陛下相知太早,陛下对我倚托太重,宠信太深,我的功劳又太大,行为又太不一般,这五条正是我不能久留的理由。”
肃宗没有表态,只是说:“该睡觉了,这事以后再说。”
李泌坚持说:“陛下如今与臣同榻而卧,臣的请求还不能得到批准,更何况将来在朝堂之上,公案之前!陛下不许臣离去,这无疑是要置臣于死地!”
肃宗说:“没想到你对我疑惧到这个地步!你简直把我看成是只可共忧患而不可共安乐的勾践了!”
李泌说:“正因为陛下不会杀臣,臣才请求归隐,若是陛下决定杀臣,臣又怎敢说话?而且杀臣不是陛下,而是‘五不可’,陛下一向待臣如此之好,臣有些事情还不敢说,将来天下安定之后,臣就更不敢说话了!”
李泌对官场的风云看得可谓透彻,处理得也很得法,就是这样,仍免不了遭到奸佞之辈如宦官李辅国等人的嫉妒、陷害,他终于坚决离开朝廷,隐居衡山。肃宗赐他三品官的俸禄,并在衡山为他建了房舍。
像李泌这等狷介之人既能全身而退,又可博得美名。做官时他们秉公执法,两袖清风;归隐后,他们逍遥自在,无所羁绊。远见卓识让他们能很好地把握时局,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值得一提的是,任用狷介之人时,若有人经常诋毁他们,你就要对这种在人背后放黑枪的人多加小心了。任用与否,更应好好斟酌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