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平定天下以后,赐宴群臣,问在场的文武百官说:项羽是位有勇气、有胆略,英勇善战的将军,这些我都自叹不如。而我却能打败项羽、平定天下,各位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高起和王陵回答:陛下每攻下一座城地或取得一块土地时,都会和全体部下共享。然而项羽却嫉妒立下军功的将领,憎恨智者,打胜仗也不分封奖赏,得到土地也不肯赐给部下,这就是陛下和项羽的不同之处吧!高祖笑着说:二位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安民,萧何都有万全的计策,我也不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百战百胜,是韩信的专长,我刘某甘拜下风。这三位都是天下人杰,我能任意掌握三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本领,才是我能得天下的理由。反观项羽,连唯一的贤臣范增都把握不当,这也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刘邦所言之旨,正是尽人之功得天下。个人立世,成就功名,很需要外力相助。也许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你,关键在于你要尽人之才,华人之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部下的真诚拥戴。
知人善人,这是上司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并赢得部下信赖的重要手段。作为上司,一方面要选贤任能,同时要适时淘汰平庸之辈。在这方面,张作霖可谓棋高一着。
张作霖显赫以后,部下都升了官,他的秘书长却被撤了职。几个朋友替他去说情:“大帅待人一向厚道,秘书长撤职后,未派其他差使,生活都成了问题。”
张作霖说:“我对他并没有什么,不过他做了八年秘书长,没有给我提过一个意见或建议,难道八年之中,我都没有做错一件事吗?只是奉承我,这样的秘书长,又有何益?”
众人只得作罢。
张作霖评定人才优劣,忠诚固然是第一标准,但不是以善于逢迎为标准,而是以谁肯为其卖命,谁出力大,为衡量人的标准。
甲小姐是某公司的行政助理,公司里大小事情都由她主理,井井有条,人人都称赞她“和蔼可亲”、“责任感十足”,主管也常说;“没有她,我真不知怎样做事。”好了,主管另有高就,甲小姐一心以为主管这个空缺非己莫属了。可是,匆匆过去两个星期,一点动静也没有,田小姐心焦如焚,忙向其他同事打听,得到的消息是:公司已聘用一位新同事出任主管职位,而此人还在一家较小规模的公司里工作,学历也不比甲小姐高。甲小姐十分不忿,怎么老板会漠视自己的存在?真正的原因,竟是甲小姐的形象不佳。
无论上司、下属、任何人有所求,甲小姐皆不会拒绝,小至借用会议室,大至超时工作,甲小姐都肯迁就别人,除了获得“平易近人”的美誉外,同时被视为“无性格”。还有,连鸡毛蒜皮之事也插手,又从来不会逆上司旨意,也给人欠“创造性”之感。一般而言,老板在找一个具有开拓性和魄力十足的主管时,必然不会考虑这等“平庸”之辈。
好枪不打出头鸟,上司需要的是有能力的奴才,而不是十足的蠢才!
一碗水要端平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未来就是十分微妙的,尤其是在有利害冲突的同事之间,如果双方都是年轻气盛,就很容易发生大大小小的纷争。
作为上司,如何调解下属之间发生的纠纷,实在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一旦因公事变成私人恩怨,恐怕日后在工作上就会成为难解开的结。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其实在官场上,如果有人向你发一矢明箭,也足以叫你头痛的了。如果对下属问的矛盾处理不当的话,极有可能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比如,某个下属,平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对他印象平平。可就是他,在某一天竟向你的顶头上司提出对你的不满,尤其是指你工作分配不均。
发生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你平时对下属间的纠纷处置不当造成的。身为上司,经常都会遇到一些十分棘手的问题,除了公事,还包括一些私事,比如下属闹情绪、不和……都需要你去调解。记住,在调解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公正,不偏不倚,一碗水要端平。要学会“和稀泥”,当个“好好先生”。没有必要去追查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些事情很可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所要做的只是将事值冻结,告诉双方“一切到此为止”。同时你还必须指出问题所在,例如某人的态度要改善,某人应该事事以公事为重。
在召见闹过纷争的双方之后,请不要在任何人面前再提此事,只须留意下属的表现是否有改进。要是两人都很强硬,那么你再考虑将两人分开吧。
中国历代官场都流行窝里斗的恶习,同事之间为了争权夺利益明争暗斗。如果掌权者能够巧妙地加以利用和操纵,以“和事佬”的身份出现,便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能够控制住局势的掌权者,总是善于在派系林立、派系纷争的局面中寻求平衡,他往往以和事佬的姿态出现来调解矛盾,使对立的双方都对自己感恩戴德,从而毫不费力地控制住下属,将下属玩弄于股掌之中。
山西军阀阎锡山就是一个精于此道的高手。阎锡山的统治之道,就像他的处世之道一样,以“中”为准则,人们称之为中庸统御术。
辛亥革命成功后,阎锡山当上了山西都督。当时山西军政府内的人员构成相当复杂,存在新旧两派,两派相互倾轧,相互排斥。
新派思想进步,多数人留过学,多是同盟会的成员,这些人为起义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革命成功,有一些人骄傲起来,甚至有人认为,革命成功了,就应该当官享乐。由于他们居功自傲,使旁人侧目。
旧派中老年人居多,多为科举出身或前清官吏,思想落后、保守,但这些人在山西的势力很大,其中有些人也同情革命。旧派认为山西不可缺少他们,他们在稳定人心,发展经济,维持社会秩序方面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阎锡山本人属于新派,但他在两派斗争中,左右逢源,以公正的面目出现,经常充当和事佬,在两派之间调解矛盾,息事宁人。阎锡山在处理两派纠纷时,从“中”的立场出发,既照顾到新派的利益,又利用旧派。在旧派人物受到新派嘲弄时,总是阎锡山出面打圆场,作思想工作,化解矛盾。作为新派成员,阎锡山对旧派人物十分谦恭,一些重大问题都要先向他们请教。为拉拢旧派,他支持一部分旧派人物出任政府官员。这样一来,两派虽然矛盾很大,但对阎锡山这位“好好先生”均无怨言,心甘情愿地供其驱使。阎锡山的统御术的确团结了一大批人,这对山西政局的相对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阎锡山之所以能统治山西几十年,让部下死心塌地地为他卖命,同他这一套统御部下的方法有很大关系。
部下无才便是德
一般来说,掌权者笼络、统御部下的主要目的,无非是为己所用,让别人替他出力卖命。所以,大多数上司看重的往往是部下的忠诚。如果重用了一个有野心有才干的部下,将来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就会被对方取而代之。这岂不是引狼入室,养虎遗患吗?
前些年,某些机关领导在选拔部下时,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大专生正好,本科生凑和,研究生坚决不要。”这种用人“标准”,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试想一下,如果新来的部下在学识、才干等方面均胜过自己,领导的职位恐怕要坐不稳了,这岂不是庸人自扰吗?不如干脆将其拒之门外,多用一些平庸的部下,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铁筒江山”。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越是拙劣的上司,越是嫉贤妒能,重用奴才、庸才。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的宰相,此人不学无术,素质十分低劣,然而李林甫却能官运享通,青云直上,久居要职。这除了“关系网”的原因外,主要靠他的政治技术和善于玩异阴谋诡计的手腕。李林甫本人虽然没有什么学识,但他最忌恨和害怕的就是文学之士,他最惯用的伎俩是阳奉阴违,嘴特别甜而心特别狠毒,当时的人都说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口蜜腹剑”的成语即出于此。
李林甫本人没有什么才学,识字不甚多,经常读错字写白字,仅能提笔抄录别人写成的奏稿,有时难免闹出些笑话。据说有一次,他在礼部主持考试,有位考生在答卷中用了“杜”(孤立高大貌,喻成绩突出)一词,这本是诗经中的一个篇名,李林甫不识“枯”(di,音第。)字,就问手下人“杖杜”是什么意思,被问者俯伏在地不敢回答。李林甫表弟姜度生了个男孩儿,他亲笔写了个祝贺词,其中有“闻有弄麋之庆”的话。“弄糜”一词实际应该是“弄麋”,指生男孩之后,让他玩弄麋这种美玉,以期有好的品德。“弄麋”岂不要效仿麋鹿吗?结果又闹了个大笑话。为此他特别嫉恨那些文学才士,就引荐一些与自己不相上下或不如自己的人进入朝廷来扩充势力。他推荐了一位户部侍郎,叫萧炅,比人不爱读书,学识极差,曾经在中书待即严挺之面前把“伏腊”读成了“伏猎”。严挺之把此事告诉给宰相张九龄,并说:“朝廷的官员之中怎么能容许有‘伏猎传郎’呢?这不是要贻笑天下吗?”其实,“弄经宰相”提拔个“优猎侍郎”正是合情合理的。
为了巩固相应,李林甫采用各种手段把有才能的人都排挤到朝廷之外,由于手段高明,既达到目的又不露痕迹,不仅皇帝毫无察觉,就连被整的人也不知内里情由,有的人还在感念他的恩惠,这正是他的奸狡高于别人的地方。
为了防止别人取代自己担任宰相,李林甫采取了两大措施。一个是想办法杜绝别人通过军功升任为宰相。开元年间,张嘉贞、张说、萧嵩等人都是先任节度使,立了军功后才出将人相的。李林甫对玄宗说:“文士为将带兵,胆怯不敢亲冒失石,不如用一些寒族、蕃人,蕃人都英勇善战,那些出身寒微的人没有党派援引。对这些人只要施以恩惠,他们就会死心塌地地忠于朝廷”。玄宗觉得很有道理,就专门委托少数民族的将领做边疆大帅。高仙芝、哥舒翰、安禄山等人都是带有重兵的少数民族将领。李林甫以为这些人不认识字,决不可能当上宰梧,所以才想出了这一高招。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边帅入相的路子,他自己的相位则可长保无虞。其结果是边帅兵权太重,最后酿成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大叛乱。
李林甫巩固相位的另一措施就是大量提拔平庸无能之辈做自己的下属。“目不识丁”的牛仙客被李林甫称为“宰相才”;江湖术士陈希烈被李林甫引荐人相府,他身边任用的文官都是无能之辈,大批奸佞小人被安置在朝廷各要害部门。天宝二年,李林甫兼管科举取土,这一年参加科举的生员数以万计。经筛选,录用六十四人,李林甫的忠实爪牙御史丞张倚的儿子张爽,在考试中“手持试卷,终日不成一字”。居然被选为第一名,令人啼笑皆非。中国有句老话,“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此时倒真应改为“部下无才便是德”了!
天宝六年,唐玄宗想要征集天下的才士,诏命天下精通一艺,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到京城应选。李林甫最怕文学之士,又害怕一些胆大不听话的文人在策论中揭发他的隐私和罪行。就向玄宗建议,说举人多是些卑贱愚聩的人,恐怕有一些粗俗不堪的语言污秽圣听。应该先让郡县长官精选一次,再由礼部复试,如有名实相符。确有才学的人再行上奏。玄宗同意了他的意见。李林甫派自己的亲信去主持考试。结果天下汇集长安的举子乡贡们全部落弟,没有一个人被录用。因为李林甫本来就不想让有才学的人,进入朝廷中来,就连杜甫那样的大诗人也无法登第。
历史证明,小才小识的人当政必然不提拔大才大识的人这也是中国社会中出现许多昏官、庸官、俗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中下层官员都是些浑浑噩噩身俗辈的话,他们的上级不是无德缺才的蠢驴就是一个奸狡贪的狗官。
不要以为官职越多越好
置身于官场中的人,应该懂得点辩证法,应该有点长远眼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的这两句话,应该作为一切官场中人的座右铭。当你在权势正隆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那是绝对不可动摇的,永远不会衰败的;要清醒地认识到,在那烈火烹油般的鼎盛之中,已预伏了危机,已埋下了祸根。历代官场上的许多智者,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种祸福相倚的关系,并能预作安排,所以能够避免祸难。
他们的作法是:一、不贪。不要以为官职越多越好,头衔越高越荣,当你多了一个官职,增高—级头衔的时候,固然在身上增添了一道光环,同时也套上了一道绳索。要适可而止,要量力而行,该推就推,该避就避,该让就让。二、不恋。当预见到可能出现危机时,千万不要恋权,不要舍不得那锦绣繁华之梦,富贵温柔之乡,要急流勇退,及早抽身退步。
《红楼梦》中有一支曲子——“恨无常”,全文是: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应该是官场中人的晨钟暮鼓!
在唐代中期政坛上,李泌是一个很有点神秘色彩的人物,他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皇帝。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奸臣当权,藩镇割据,许多大臣不是死于奸佞的谗言,便是死于武夫的刀剑。而他被四个皇帝所信任,虽屡被诬陷、谗毁,却能幸免于难,保全终身,其中的诀窍有两条,一条是避权让位,一条是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