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都成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要人。段祺瑞谈起当年袁世凯帮他渡过难关的事,仍感恩不尽,谁知冯国璋、王立珍听了,不觉大笑,原来王、冯二人考试时也得到过袁世凯给的这样的纸条。
袁世凯这种办法,可谓妙不可言,既可以使提拔的将士报恩,又能使没升官的将士心服口服,便于统率,还给被提拔者创造了很高的声誉。由此可见,袁世凯在耍弄权术上是个高手。
与袁世凯一样,蒋介石在用人统御方面也很有政治家的手腕恩感并济,收买人心。
蒋介石有一个小本子,里面记载着国民党师以上官长的字号,籍贯、亲缘及一般人不大注意的细节。凡是少将以上的官长他都要请到家里吃饭,每次都是四菜一汤,简朴之极,作陪的往往只有蒋经国。采用这种不请别人陪客的家宴方式是得更加亲热。同时,简单的饭菜给他的部下留下清廉的印象。
蒋介石请部属吃饭后,总要合一张影。他与孙中山有一张合影像片,孙中山先生坐着,他站在孙先生背后,他与部属合影也摆这个模式,其中的用意不讲自明。他常对部属说:
“叫我校长吧!你们都是我的学生。”
如果不是黄埔生,他也很慷慨:“哦,予以下期登记吧!”这样就提高了部属的身价,起到了收买拉拢的作用。
蒋介石给部属写信,除了一律称兄道弟外,还用字号,以示亲上加亲,可以说他很懂人情世故。
蒋介石不仅熟记部属的名号、生辰、籍贯,而且对其父母的生日也用心记得很准。有时,他与某将领谈话时,往往是在他提起某将领父母的生日时,使该将领受宠若惊,十分激动,深为委员长的关切所震撼。
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雷万霆调任他职时,蒋介石召见了他,蒋介石说:“令堂大人比我小两岁,快过甲子华诞了吧!”
雷万霆一听,眼泪都快出来了,激动得声调颤抖着说:“总统日理万机,还记着家母生日!”
蒋介石说:“你放心去吧!到时我会去看望她老人家,为她老人家添福增寿。”
雷万霆自然死心场地成了蒋的心腹。
当杜聿明在徐州为蒋介石打仗卖命时,蒋介石从小本子上查到杜母的生日,他立即命令刘峙在徐州举行为杜母祝寿的仪式,同时又令蒋经国亲赴上海,为杜母送去10万元金圆的寿视,并且在上海举行隆的祝寿仪式。这个消息传到徐州,杜聿明十分吃惊,这不仅是因为蒋总统记得其母的生日并亲自派人祝寿,而且因为陈诚去台湾疗养,蒋介石才批5万元。
蒋介石如此厚待杜聿明无非是让杜为他拼命死战。
蒋介石对部属很能具体对待,爱官的给官,爱钱的给钱,爱地盘的给地盘。像陈布雷这不爱官,不爱钱的旧知识分子,他又区别对待,在陈布雷50岁生日时,为陈亲手书写一条幅,上写:“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八个字。蒋介石这一招正投陈布雷所好,收到很好的效果。平平淡淡八个字,使陈布雷认为蒋介石对他“知其最深。”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陈布雷奉行这一信条,兢兢业业为蒋效力,在蒋家王朝日落西山时,陈布雷以自杀表示了他对蒋的忠诚。
天塌下来你顶着
当老鹰盘旋在天空时,我们看到草地上觅食的老母鸡总是急忙招拢来小鸡,将它们藏匿在自己温暖的翅膀下。
其实,上司对其下属也应如此。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倘若你能给你的底下提供一个好乘凉的地方,那么你的属下将会由于你的施恩而“报效”于你。
在领导者眼中,你既是“头头”,你的下属犯错,即等于是你的错,起码你是犯了监督不力或用人不当的错误。
所以下属闯祸,请你冷静检讨一下自己,如果完全是因为下属自己的疏忽,可把他叫到眼前来,冷静地向他分析整件事情,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最后重申你的宗旨——要每一个下属做事全力以赴,并冷静地处理事情,但你永远是他们后卫。
要是下属犯错,你也有间接责任,就请你与下属单独会面时,将事情弄清楚,不是叫你认错,而是一起去研讨犯错的前因后果,并鼓励下属以后多多与你磋商。
无论成因是哪一种,也请切忌向下属大发雷霆,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前,你尊重对方,下属才会更内疚,更敢于正视问题,避免了日后跟你闹情绪。
还有,在你的上司面前,也不应只顾推卸责任,因为这只会令上司反感,你应该有领导者的风度——与下属一起承认过错。另一方面,即使有其他人诸多是非,你仍应站在下属一边,替他挡驾。
不过,挡驾也不能毫无原则。比如:
一位客户向你投诉,你的某下属十分无礼,又欠缺责任感,教他怪不好受。你要做的是,立刻替下属道歉:“对不起,他可能只是无心之失,平日他的表现不是这样的。保证以后不会有这类事情发生,请你多多包涵。”下属做事不力,你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将客户的怒火平抑了,事情却仍未摆平,你必须有所行动。然而,立刻找来下属责备一番,是最不明智之举,应该先静静地对事情进行了解。例如,下属平日待人是否也是一派傲气?处事是否马虎随便?
如果答案为否定的,那么有两个可能性,一是客户咄咄逼人,二是下属偶尔情绪欠佳。不妨提醒一下属,请注意情绪起伏,或者不了了之也没大问题。
相反,事情如果属实的话,即是说下属的确经常得罪客户,你就必须找下属来倾谈一下了。告诉他有客户投诉其工作态度,而你已代为道歉,并予以训诲,请他谨记“工作第一,客户第一。”
用人疑时疑也用
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大将军率兵征讨外虏,得胜回朝后,君主并没有赏赐很多金银财宝,只是交给大将军一只盒子。大将军原以为是非常值钱的珠宝,可回家打开一看,原来是许多大臣写给皇帝的奏章与信件。再一阅读内容,大将军明白了。
原来大将军在率兵出征期间,国内有许多仇家便诬告他拥兵自重,企图造反。战争期间,大将军与敌军相持不下,国君曾下令退军,可是大将军并未从命,而是坚持战斗,终于大获全胜。在这期向,各种攻击大将军的奏章更是如雪片飞来,可是君王不为所动,将所有的进谗束之高阁,等大将军回师,一齐交给了他。大将军深受感动,他明白:君王的信任,是比任何财宝都要贵重百倍的。
这位令后人扼腕称赞的君王,便是战国时期的魏文侯,那位大将军乃是魏国名将乐羊。
这样的事,在东汉初年又依样画葫芦似的重演了一次。
冯异是刘秀手下的一员战将,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忠心耿耿,品德高尚。当刘秀转战河北时,屡遭困厄,一次行军在饶阳滹伦河一带,弹尽粮绝,饥寒交迫,是冯异送上仅有的豆粥麦饭,才使刘秀摆脱困境;还是他首先建议刘秀称帝的。他治军有方,为人谦逊,每当诸位将领相聚,各自夸耀功劳时,他总是一人独避大树之下,因此,人们称他为“大树将军”。
冯异长期转战于河北、关中,整得民心,成为刘秀政权的西北屏障。这自然引起了同僚的妨忌,一个名叫宋嵩的使臣,先后四次上书,底毁冯异,说他控制关中。擅杀官吏,威权至重,百姓归心,都称他为“咸阳王”。
冯异对自己久提兵权,远离朝廷,也不大自安,被刘秀猜忌,于是一再上书,请求回到洛阳。刘秀对冯异的确也不大放心,可西北地区却又少不了冯异这样一个人;为了解除冯异的顾虑,刘秀便把宋嵩告发的密信送给冯异。这一招的确高明,既可解释为对冯导深信不疑,又暗示了朝廷早有戒备。恩成并用,使冯异连忙上书自陈忠心。刘秀这才回书道:“将军之于我,从公义讲是君臣,从私恩上讲如父子,我还会对你猜忌吗?你又何必担心呢?”
说是不疑,其实还是有疑的,有哪一个君主会对臣下真的信任不疑呢?尤其像乐羊、冯异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更是国君怀疑的重点人物,他们对告密信的处理,只是作出一种姿态,表示不疑罢了,而真正的目的,还是给大臣一个暗示:我已经注视着你了,你不要轻举妄动。既是拉拢,又是震慑,一箭双雕,手腕可谓高明。
上司和下属之间很容易产生误解,形成隔阂。一个有谋略的政治家,常常能以其巧妙的处理,显示自己用人不疑的气度,使得疑人不自疑,而会更加忠心地效力于自己。
然而,要真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的人才,都非等闲之辈,能力与野心是同在的,也很容易受到上司的怀疑。作为上司,应该具有容人之量,既然把任务交代给了下属,就要充分相信下属,放权放胆让其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
当然,发现了下属真的产生反叛之心,并非忠耿之士,那就要毅然采取果断行动,将其剪除而后快。
冯玉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此人行伍出身,素以治军严厉而著称。然而,冯玉祥忠厚有余,在用人和统御部属方面则稍逊一等。
冯玉样用家长式的方式统率军队,在军队规模小时可以,一旦军队规模扩大就不行了。这正像一个家庭,人口少时可以,家庭成员一多,子女们成了家,必然要分家,各立门户。当一个属下率领几万,甚至十几万大军,又有地盘时,他们就不如以前当营长、团长时听话了,因为他们此时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更多的自身利益。
韩复榘、石友三是最先叛冯投蒋的高级将领,在叛冯以前,此二人都是冯的亲信和心腹干将。他们在冯玉祥的培养下,从下级军官成长为统率几万大军的高级将领。
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冯玉祥在统率高级将领时,恰好犯了这个兵家大忌。冯玉祥为人忠厚,这是他的长处,但在治军时却表现为疑虑不决,当断不断,几误大事。
1926年三月,冯玉祥被迫下野,职务由张之江代理。韩复矩榘与石友三因对张之江不满,在西北军与晋军交战时,率部投靠了晋军。
冯玉祥复职后,在1926年9月,誓师中原,参加了北伐战争。此后,冯到包头与韩复榘通电话,表示对他投靠晋军的谅解,经冯玉祥大力争取,韩、石二人又重新投到冯的麾下。韩、石二人见到冯玉祥后,“表示忏悔,扑身跪地,大哭起来”,冯将其扶起,并安慰说:“过去的事,一概不谈,今天从头好好干吧!”
话虽如此,冯玉祥从此对韩、石二人有了戒心,思想上有了隔阂,韩、石二人对冯也常怀疑惧怕。这从下面这些事上可以看出来。
韩复榘任河南省主席后,冯将韩调离了韩的基本队伍二十师,任命石敬亭代理二十师师长,韩复榘虽是河南省政府主席,但事事受冯制约,省府人员也不能随意调动,成了空头主席。因此,韩复榘心中十分不满,常常与冯玉样闹矛盾。
对于石友三,冯玉祥也存有戒心,他把石的参谋长撤职,派自己的一名高参接任,实际上是派了一名监军。对此,石友三也心怀。不满,对冯阳奉阴违。
冯玉祥虽然对韩、石二人存有戒心,却又一次次重用他们。1929年蒋佳战争爆发,冯玉祥想坐山观虎斗,企图在蒋挂两敷俱伤的情况下,捞取好处。于是,就派韩、石二部出武胜关,目的是夺取武汉。蒋介石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拉拢韩、石二人,结果在蒋介石的收买、拉拢之下,韩复榘、石友三先后叛冯授蒋。
可以说,冯玉祥令韩、石二部南下,是个致命的错误,这导致了韩、石与蒋介石的直接接触,为蒋拉拢将创造了条件。
冯玉祥对韩、石二人,疑而用之,抽调军队,免去其属下的职务,派监军,这些办法实际上收效甚微。对韩、石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是斩草除根,将其擒获杀掉,但是,善良忠厚的冯玉祥没有这样做,而蒋介石在利用了韩、石之后,对韩、石二人就采取了斩草除根的措施。当日军进攻山东,韩复榘不战而逃时,蒋介石将韩枪决,毫不手软;当石友三准备叛变投放时,蒋又指令其部下将石擒获,就地正法。
冯玉祥与蒋介石相比的确“心太软”了。
好枪不打出头鸟
众所周知,杂技团里的猴子为了获得吃的,通常是非常听话地表演各种绝活,以赢得阵阵掌声,而且观众越多它越表演得起劲。其实,人也是一样的,除了特别自卑的人,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长处和绝活。每个人都有优越感,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作为上司,应充分发挥部下的长处,避其所短,用其所长。这样做,不仅仅是出于工作需要,同时也是给部下一种满足感,让他知道你知人善任,从而竭力回报你的知遇之思。
谚语说:“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在某种意义上说,会用人的人,可以使任何人都派上用场,“智者不用其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也。”
南宋兵马大元帅张俊有一次游后花园时看见一个老兵在太阳下睡懒觉,便用脚把他踢醒,问道:“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睡觉?”老兵没好气地说:“不是我喜欢睡懒觉,是无事可做。”张俊问他:“你会做什么事?”老兵毫不谦虚地说:“各种事都会做一点,经商更在行。”张俊问他经商需用多少钱。老兵回答说:“大帅,你是懂得无本难求利、大本求大利的道理的。如果经商是为了你个人一家吃花,一万元钱就足够了。如果是为了补充军响,钱越多越好。”张俊听了老兵的话感到言之成理,就起用老兵做生意,为筹备军响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