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6400000074

第74章 领悟创新

———追踪寻迹望道先生

中文系 宗廷虎

创新这一论题,由于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今年是陈望道先生 (以下从众尊称 “望老 ”)逝世30周年,纵观其一生,他有着多方面的、持续不断的创新,早就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创新型人才了。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望老创建的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从事修辞学研究,迄今已有46个年头。几十年来,我一面目睹望老怎样创新,一面经常温习、思考望老有关创新的教诲。可以说,我从事修辞学研究的过程,也是不断领悟他的创新思想的过程。以下由近至远地撷取几个片段,叙说我的几点心得。

又一原创性成果:领悟创新的新结晶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决心牵头抓一项较大的科研成果:“中国修辞史 ”。我邀请本校陈光磊先生与我共同主编,并组织了一支团队,齐心协力拼搏了5年多,数易其稿,终于在今年4月,由吉林教育出版社推出了。中国修辞史。(以下简称。史。)三卷本,150万字。

由于 “中国修辞史 ”这个角度过去没有人系统探索过,早在撰写期间,就得到了校文科科研处的大力支持,鼓励我们申报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 ”,最终获得批准。市里的专家组评定为: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识 ”,填“补了汉语修辞研究中的一项空白,标志着汉语修辞史这一新学科的建立 ”。同时该书还被列为 “十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书出版后,即在厦门于华东修辞学会召开年会期间,举行了学术讨论会讨论此书,与会学者反响强烈,认为该成果具有 “原创性 ”。著名修辞学家、首都师大张炼强教授以。评中国第一部。中国修辞史 为名作了长篇发言。中国修辞学会顾问、华东师大濮侃教授以。开天辟地:。中国修辞史 为题,提交了书面发言,认为此书进行了 “前无古人的探索 ”。浙江大学博导池昌海认为该书 “筚路蓝缕拓荒伟,浩瀚史海钩沉勤 ”。5月份在一次修辞学国际会议上,我代表课题组赠书给几位知名外国同行。前国际修辞学研究会会长、美国南加州大学劳伦斯 葛林教授,既收到郑子瑜、我与陈光磊主编的。中国修辞学通史。五卷本 (1998年出版 ),又收到。史。三卷本,他连连说:“一共八本书,了不起,了不起 !”在西方以中国修辞为研究方向的澳大利亚安迪教授 (中文名柯安竹,现为香港教育学院英文系主任 ),用汉语对我说:“我看过你主编的。中国修辞学通史。五卷本,现在又拿到。中国修辞史。三卷本,我一定认真读。”研究西方修辞学的同行告诉我:西“方并不严格区分修辞史和修辞学史。他们以研究断代修辞学史为主,他们的探讨很有特色。”

其实,最早明确区分 “中国修辞史 ”和 “中国修辞学史 ”的是本校顾问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高级研究员、新加坡籍华人郑子瑜教授。他在1990年就说过:“将各时代诗文中的修辞现象,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史的论述,夹叙夹议,以明修辞现象的变迁和进化,是修辞史 ;将各时代的修辞理论作史的叙述 (或评述 ),以明修辞思想的萌芽、成熟以至于发展的经过,是修辞学史。他”当时即呼吁有人研究修辞史。可是十多年来,一直无人捧出系统的专著。但是,如进一步追溯,望老早在1932年的。修辞学发凡。中即有此类思想。例如。说语辞的梗概。列专节探讨的 “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 ”,实际上就是 “中国修辞史”演变的雏型 发凡。专篇论述的 “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 ”,集中阐明了修辞现象常有 “上落 ”、“生灭 ”的发展变化观。这次我们把它作为撰写。史。谋求创新的指导思想,。史。是我们对望老修辞学思想领悟的新结晶。

我与陈光磊的共同感觉是:。史。其实还很粗糙,打磨的工夫尚很不够。现今得到国内外修辞学同行的首肯,这是一种鞭策,鼓励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来自市场的信息也还令人振奋,出版社说:首版印2200套,很快即售罄。最近又印2100套精装本,也被征订一空。可见读者是渴求原创性图书的。

有幸亲聆望老有关创新的教诲

我是1961年进望老创建的研究室的,20多年后系统研究修辞学史才认识到:1957年至1965年是望老修辞学研究的第二次高峰。他这一时期对修辞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有着许多创造性的发展,它们主要表现在众多的讲演和在语言研究室的内部讲话中。后者恰恰集中在1961年至1965年,我每次都有幸聆听。其中常有他关于创新的认识,能听到真是一种幸福 !当时厚厚的一个笔记本,我珍藏至今,有时拿出来翻翻,常有新的领悟,因为望老的学术讲演中充满了哲理。

本文限于篇幅,只谈1957年12月4日听他对本校学生作学术讲演时的一点体会,那时我还是一名在读的学生。望老那带有浓重义乌乡音的抑扬顿挫声,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把科研分为 “继承性研究 ”和“创造性研究 ”两种,指出前者是基础,探讨时 “不要怕难 ”、 “不要怕繁 ”,先要把前人的优秀成果、出色成就继承下来,第二步再力求有所创造,有所超越。他谆谆告诫大家:我“们的憧憬不是在守成,而是在创新。他”的一个创造性的比喻迄今还在修辞学界传为美谈。他把学术研究比作接力赛跑:不“是从别人的出发点起步,而是从别人的到达点起步。这样才会越跑越远,越往前走水平越高。”

望老逝世30年来,我着重在修辞学基本理论和修辞学史两个方面全力探索。我牢记望老上述比喻,要 “从别人的到达点起步 ”。在修辞学理论方面,我深入比较了望老和我国现当代修辞学其他各家所提的理论,比较了他们在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性质、范围、纲领、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论述时力求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在修辞学史研究方面,郑子瑜先生于1965年和1984年分别推出了。中国修辞学的变迁。和。中国修辞学史稿,在修辞学界享有盛誉。但由于是开创性著作,不可能把所有该探讨的问题包揽无遗,我和李金苓在。汉语修辞学史纲。中,就尽量探索前人较少涉及或未曾探索过的角度和课题,如有关修辞学史的系列理论、戏曲和小说的修辞理论,等等。“从别人的到达点起步 ”,使该书获得了国家教委颁发的二等奖。又鉴于前人对我国现代修辞学史未进行过系统的探索,我交出的。中国现代修辞学史。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系统和深入,获得了上海市颁发的二等奖。又由于前人没有进行过多卷本的修辞学史探索,我们合作主编的。中国修辞学通史。五卷本,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前进,获得了第12届“中国图书奖 ”,等等。所有这些探索完全是跟随望老领悟创新所致。

把“接力棒 ”交给学生

为了使陈望道修辞学思想能够发扬光大,我把望老传下来的 “接力棒 ”不断转交给我指导过的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访问学者 ”以及对修辞学感兴趣的、曾在复旦中文系历届 “助教进修班 ”进修过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因为他们一无例外地都要从事科研,要写学位论文和一般论文,有的还要撰写专著。我首先要他们学深学透望老上述闪光论述。一般是:我先要他们排摸修辞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从中寻找关键性课题。确定课题后,就让他们将前人有关该课题的论述尽可能找全,通过学习、分析、研究,判断本课题的探讨已经达到何等水平,还有哪些重要内容和视角可以出新,尚有哪些空白等待填补,然后 “在前人到达点上起步 ”,全力攻治。与此同时,我还重视引导他们学习望老的创新思想,剖析望老的创新思维和创新途径,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在开拓学术视野的基础上,多角度地寻求自己的创新之路。在望老上述思想的启示下,不少学生不但写出了质量较高的学位论文,还增强了科研创新的信心和决心,学到了科研创新的重要方法,找到了登堂入室的钥匙。以曹德和为例,他反复学习了望老关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一系列论述后,于多方寻找中外学者有关论述,在此基础上阐述自己论点时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最后写出的博士论文。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修辞学思考。获得专家组较高评价,认为富有创见。后由系、校推荐至上海市,被批准列入 “上海市博士文库 ”出版,。光明日报。还发表书评予以赞扬。曹本人由于对望老创新思想学得较为深透,同时撰写了一批获较高评价的论文,后来不但升上了教授,还被评为博导。又如博士生疏志强的学位论文。禅宗修辞研究,由于视角新颖,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均作了较多努力,专家评审时评价较高,特别为专家组组长、台湾著名修辞学家沈谦所褒扬。最后被系、研究生院推荐为博士生代表,在全校博士生毕业典礼上发言。以上仅是我带领学生追随望老领悟创新,从中感受威力的两例。

为了反映我和我指导过的学生跟随望老领悟创新的成果,我与山东文艺出版社商定,由我与陈光磊、冯广艺联合主编。新世纪修辞学书系,从2006年到2008年,计划推出12本专著。第一批4本业已出版。我在该。书系。“总序 ”中写道:“这套丛书的问世,表明了望道先生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既重视继承老师的观点,接过前辈学者的接力棒 ”,又“注重创新,显示了 …复旦人为21世纪我国修辞学新进展而献身的决心 ”。这套丛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追随望老领悟创新的一些认识,力求在选题、开掘、阐述或论析等方面有一定新意。

§§缤 纷 篇

同类推荐
  • 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

    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

    福建社会科学院决定自2010年开始编辑出版年度科研成果选编,《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基本内容包括:上一年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上一年度正式出版的专著简介;上一年度结项的省级以上课题和院一级课题成果简介;上一年度获省级以上奖励的科研成果简介;上一年度在学术期刊核心级别以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含论文集)和调研报告题目。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环境,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举措,国家关于农村教育的政策等。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热门推荐
  • 灰姑娘之冷血王子

    灰姑娘之冷血王子

    东宫凌是一名性格古怪、孤僻、冷漠的天才少年,这天他收到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女生给他送来的情书,混乱中他们发生了撞唇事件。而最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名名不见经传的女生竟然与他住在同一屋檐下。。。。
  • 灵诸

    灵诸

    生死不由命,富贵不在天。众生为我故,敢为天地主!我名河童!
  • 公主偶像

    公主偶像

    太阳初升起,鸟鸣悦耳声。春天的早晨无疑是非常美妙的。但是天不如人愿,一切好像是计划好的一样,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找到了自己的梦想........我不知道我的选择对不对,但是我会努力的,努力成为一个-理想中的自己。
  • 修神在异世

    修神在异世

    一个北漂的音乐少年,阴差阳错,穿越到了一个修神世界,在全新的世界,他会不会有什么奇遇?他能否融入这全新的世界?能否在这个修神的世界当中,有他的一席之地...?
  • 泅仙记

    泅仙记

    太古时代,盘古破鸿蒙,开辟天地。后有女娲造人,化生万物。万物生长,道法自然。人之信念,分善恶两道,善恶不两立,遂有仙魔异途。世人皆以泅仙为正道沧桑,故而诛邪魔。方今之世,仙道大昌,邪魔退避。数百年间,仙门道派无数。其中,以东灵灵山,是为之最,西蜀蜀山次之,九黎黎山位居第三。我们的故事,便从灵山开始。
  • 暗流逝

    暗流逝

    我不曾想到自己的宿命会是一场阴谋,自出生之日便已坠入深不见底的漩涡之中。直到暗流的出现,痛苦与分离的大幕终于缓缓升起……
  • 华笙叙

    华笙叙

    从我记事起,我便是一棵绛珠草。我本以为以后的日子都要平淡无奇的过下去,却没想到只因为一个转折,我的人生便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我,后悔了。我宁愿只是一棵草。
  • 许你一生倾城如梦

    许你一生倾城如梦

    苏小微与林宇,两个世界的人,却硬生生纠葛在了一起。时隔五年,到底是该忘却还是继续思念?“为什么你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却这么狠心的只留给我背影?”
  • 神源之战

    神源之战

    幻想古代神话精髓,摸索神的遗迹,,,,,,,,酝酿中。。。。。
  • 寂灭菩提之燃心烛

    寂灭菩提之燃心烛

    她叫百离。如来为她起了这么个名字。二百四十年前,她还是被困在铸剑城外方圆百里之地的一缕游魂;一朝收归如来座下,她被如来起名“百离”,变作灯芯,点燃了如来手中那支静默的蜡烛。二百四十年后,她修炼成神,下凡入世,本想着探寻百年之前铸剑城结界的秘密、找寻失落的记忆,却不想入了情劫,对所谓“真爱之人”百般痴缠求而不得。最初那个唤作“百离”的名字,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才现出其真义。如来早有预料——这“百离”,不过百世流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