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5800000060

第60章 文治统治(7)

然而,命运却偏偏和王锡侯作对。《字贯》并没有换来他梦寐以求的名誉和金钱,却招来了杀身破家的惨祸。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锡侯的同族本家王泷南到知县衙门告发王锡侯编撰的《字贯》“狂妄悖逆”。王泷南是个不安分的光棍,多年前曾因唆讼而问徒发配,后偷偷从配所逃回原籍。那时王锡侯血气方刚,好打抱不平,就告到官府,把王泷南拿获重又解配了。事隔多年,王泷南遇赦还乡,寻机报仇。这时王锡侯老了,早没了昔日的锐气,家里高悬自书的一副对联——“莫倚英豪常带侠,须知大智每如愚”,就是用以警戒自己的。但王泷南却旧恨难释,如何能放得过他?从乾隆三十九年开始查办禁书,王泷南就意识到机会来了。要想将王锡侯整个死,最爽利的法子莫过于检举他撰写、刊刻逆书,而王锡侯已刊各书中,《字贯》的辫子最好抓。《字贯》前有王锡侯写的自序,叙明何以编撰该书时,先颂扬了一番《康熙字典》如何如何好,接下去笔锋一转,话就说得不那么得体了:“然而穿贯之难也!今《康熙字典》所收四万六千字有奇,学者查此遗彼,举一漏十,每每苦于终篇掩卷而仍茫然。”这是对《康熙字典》不加掩饰的贬损,而这部字典是康熙皇帝“御制”的,王锡侯如此一说就可以引伸为有意贬损康熙皇帝。王泷南就咬住了“穿贯之难”这句话,告王锡侯“狂妄悖逆”。新昌知县见告发逆书,不敢耽延,立即禀报上峰江西巡抚海成。海成调取《字贯》原书,先命巡抚衙门的幕友们检查。检查到该书序言,果如王泷南所举首的那样。但幕友们很正直,他们向海成解释,王锡侯如此说乃属“狂妄不法”,不能构成“悖逆”,王泷南在呈状中说“愿为圣祖(康熙皇帝)抱告”,此话显有慢渎不敬之意,亦不便姑容。海成交代将这番意思写成奏折。当年十月初,海成将缮具的奏折派专差驰送京城,向皇帝作了全面的奏报。他建议将王锡侯革去举人,以便审拟,同时将《字贯》一部四十本粘签,恭呈御览。

不料一经“御览”,乾隆便勃然大怒。当他翻阅到该书第十页时,见“凡例”内“将圣祖、世宗庙讳及朕御名悉行开列”,于是断定“此实大逆不法为从来未有之事,罪不容诛!应照大逆律问拟”。乾隆之所以大怒,主要是对海成而发。《字贯》的“悖逆”开卷即见,如此明显,海成竟说它“无悖逆之词”。十月二十一日命军机大臣传谕海成,骂他“双眼无珠”,骂他“天良尽昧”,又命他将逆犯王锡侯迅速锁押解京,交刑部严审治罪。就这样,王锡侯《字贯》案由妄行著书的一般案件一下子升级为钦办的特大逆案。

问题究竟是否像乾隆说得那么严重?所谓“庙讳”、“御名”云云,是指康、雍、乾三帝的名字——玄烨(烽)、胤禛和弘历(厝)。在当时,行文中凡遇到这几个字都不准直书,而要“避讳”,如“胤禛”写成同音字“允正”,“弘历”则缺笔,写成“弘厝”。如必得书写皇帝的名字怎么办?也有变通的法子:如“胤禛”可作如下表示:“讳上一字从丿从乱,下一字从礻从真”。固然麻烦一点,但臣民必须一体遵守,否则便犯了“讳”。王锡侯不是不懂临文避讳,他是好心,怕年轻的士子不懂,所以在《字贯》的“凡例”中将庙讳、御名照原字直书,提醒人们别犯错误。这且不说,就是真的不留心没有避讳,也不见得治罪,更谈不到什么“大逆不法”。乾隆即位后就一再降旨声明:“避名之说,乃文字末节,朕向来不以为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原布政使彭家屏赐令自尽,罪状之一是他撰写的族谱《大彭统记》遇庙讳、御名皆不缺笔。乾隆说:“朕自即位以来从未以犯朕御讳罪人,但彭家屏历任大员,非新进小臣及草野椎陋可比。”四年以后,江苏查出沛县监生阎大镛《俣俣集》中有不避庙讳之处,乾隆也说“虽其不避庙讳,犹可云村野无知”。由此可见,犯讳固然是不允许的,但是否治罪,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在王锡侯《字贯》案之前尚无任何一个“草野椎陋”、“村野无知”因没避讳而被治罪。即使如彭家屏那样的省级大员,也止于“赐令自尽”而已。《字贯》这部书刊刷后在各省流布了两年之久,从未有人指出它在“避讳”上的“大逆不法”;王泷南不择手段欲置仇家于死地,却没去作王锡侯犯庙讳、御讳的文章;并非漫不经心、“双眼无珠”的巡抚海成让“悖逆”“开卷即见”的《字贯》漏掉了。这一切都表明,一个乡曲小儒出于好心而将“庙讳、御名悉行开列”,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犯不上大动肝火。

然则,乾隆一定要借避讳的小题目把《字贯》案打成“从来未有”的特大逆案,个中奥妙究竟何在呢?这就要从当时查办禁书的政治背景中去寻找答案了。

查办禁书是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通谕全国正式开始的,但这件事在乾隆却蓄谋已久了。所谓禁书,即对清朝统治不利的诸种书籍的统称,其中明末清初的野史、清初具有民族气节的明遗民的诗文集,最为乾隆所关注。康熙宽文网之禁,不少禁书都是那个时候刊行的。例如,顾炎武的诗文集中记了庄氏《明史》案,记了自己如何以死相拒参与官修《明史》,他的“北去(原抄本作“红装”二字)三百舸,舸舸好红颜”之类的诗句,更是对清初满洲贵族在征服江南时所犯暴行的无情鞭挞。王夫之的民族情绪较之顾炎武犹有甚者,他在《读通鉴论》中说,天下之大防有二,首先就是“华夏”和“夷狄”之防。在他看来,“夷狄”乃“异类”,“歼之不为不仁,夺之不为不义,诱之不为不信”,这简直在公然号召汉族人民起来造满洲的反。然而,像顾炎武和王夫之这样的“胜国遗民”的著作都在康熙中结集出版了。此外还有在当时政治上极为敏感的记述明清鼎革之际的现代史作品,如季六奇的《明季北略》、《明季南略》成书于康熙十年(1671年),温睿临的《南疆逸史》成书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雍正时文字狱搞得很厉害,但并不热衷于焚毁书籍,甚至连发挥“华夷之别”的吕留良的作品都明谕不必销毁。乾隆则大不然,他这个人特别害怕书籍对人民思想的影响。到他当政时,清朝定鼎中原快一百年了,一代“胜国遗民”早已物故,汉族士大夫和读书人作为一个整体,已承认了满洲皇帝对中国的统治。但乾隆不放心,他总觉得只要有反对清朝或不利于清朝的书籍在,就还会产生新的一代敌视清朝的分子。所以他抓了诸如彭家屏收藏明末野史案、段昌绪藏匿吴三桂反清檄文案、齐周华逆书案,以至下令查禁、销毁钱谦益的诗文集,等等。但这样地零敲碎打,毕竟不是个彻底解决的办法,为了大清江山的长治久安,乾隆一直在寻找一条釜底抽薪、一劳永逸之计。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他终于想出了掩人耳目的巧妙办法——征集图书。这一年正月颁发了在全国范围内“搜辑古今群书”的诏令,表面上说是为了“稽古右文”、“嘉惠士林”,其实是想借此将一切对清朝统治不利的禁书摸清,然后统通收集起来,劈板烧毁。当然这个引蛇出洞的妙计不便在煌煌谕旨中明说,但对重点查缴禁书的江浙两省的满洲大吏却不能不事先透露些许,让他们思想上早有准备,提前部署。闽浙总督钟音陛辞回任路过江苏时,奉旨向两江总督高晋和江苏巡抚萨载秘密传达皇上口谕:“少有忌讳之书,令臣等一体留心查办。”这些皇帝最亲信的奴才在全面征集图书的名义下细心搜剔所谓的禁书。两年多过去了,书籍征集得委实不少,光浙江一省就有四千五百二十三种。但乾隆一看,他心中要“征集”的那些“少有忌讳”的禁书却寥如晨星。看来草野愚民精得很,他们似乎窥破了皇上的真意,一齐来捉迷藏。这中间为了让家有藏书的汉人解除顾虑,乾隆一再信誓旦旦地向天下臣民表示:“朕办事光明正大,可以共信于天下。岂有下诏访求遗籍,反而在书中寻摘瑕疵,罪及收藏之人?”为表示“稽古右文”、“嘉惠士林”的诚意,乾隆确也开始了纂修《四库全书》的扎扎实实的工作。不过,这一切效果还是极其有限。眼看着如意算盘落了空,乾隆索性摘下了重视学术文化的伪装,将搜访遗籍一下子改为查办禁书。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五降下一道严旨,蛮横无理地说为什么各省进呈的一万多种书籍中竟然没有“稍有忌讳之书”?岂有这么多的遗书中“竟无一违碍字迹之理”?况且明末野史甚多,其中“必有抵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在此谕末尾,乾隆以严厉的口吻宣布:“若此次传谕之后,再有隐讳存留,则是有心藏匿伪妄之书,日后别经发觉,其罪转不能逭,承办之督抚等亦难辞咎!”图穷匕首见。乾隆在一切伎俩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到底揭开了冠冕堂皇的骗人盖子,露出了征集天下群书的险恶用心。

然而,严旨催逼比设计诱惑的效果并不见佳。最使乾隆伤脑筋的是,查办禁书在江浙等省进展极为缓慢。他逐渐意识到,查办禁书的谕旨之所以贯彻不下去,首先是各省督抚漫不经心,并不实力查办。进入四十二年以后,乾隆就伺机制造一起大案,藉以在封疆大吏们的背上击一猛掌,使这些糊涂的家伙惊醒起来。江西巡抚海成没有看出王锡侯触犯庙讳、御讳,把一部“大逆不法”的书籍从眼皮底下漏掉了,正好拿来当坏典型。至于说王锡侯的犯讳能否算得上“悖逆”,这是次要问题。眼下既需要重治海成,就只能先把《字贯》打成“从来未有”的“大逆不法”。如果说王锡侯冤枉,那么海成的冤枉也不在王锡侯以下。

海成是旗员,胸无点墨,但对查办禁书却格外热心。到乾隆四十一年年底,江西省已查缴禁书八千余部,列全国各省之首。海成的办法很绝,为使查办禁书的诏令深入穷乡僻壤,他命令各州县把地保召集起来,训练一番后,再让他们挨家逐户去宣讲。无论全书还是废卷,统通呈缴,由官府付给缴书者一倍的书价。对这个创造乾隆很欣赏,通谕“各省仿而行之”。对这样一个亲手树立的典型,为什么又很快把他打翻了呢?乾隆也有自己的考虑。十月二十三日通过军机大臣给包括海成在内的各省督抚发出一道廷寄上谕,指责海成未将《字贯》“早为查出”,“可见海成从前查办应毁书籍原不过空言塞责,并未切实检查”。这无异于告诫各省督抚,像海成这样查办禁书的“模范”尚且“空言塞责”,你们该吸取什么教训?这样一来,对海成的处理自然越来越严厉。在短短两个月间,先是“传旨严行申饬”,随即“交部严加议处”,继而“革职交刑部治罪”,步步升级,直至刑部拟斩立决,乾隆帝觉得火力够了,下令从宽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

海成是查办禁书运动以来第一个被判处死刑的方面大员,乾隆并不讳言拿他开刀的目的,谕旨说,严惩海成,是“使封疆大臣丧良负恩者戒”!封疆大臣中,首当其冲的是两江总督高晋,《字贯》案发,他受到的惊吓不下于海成。两江下辖江苏、江西、安徽三省,作为海成的上司,高晋亦难辞失察之咎。再者,总督所驻之江宁地近江西,所以严旨责问高晋:“江宁省城与江西省相隔不远,该逆犯初刊《字贯》之本断无不传行至江宁之理。高晋等此次查办应毁书籍,何以尚未将此等大逆之书列人?”高晋最后受到了降一级留任的处分。由于乾隆有意借《字贯》案推动查办禁书,所以有关这一案件的每道谕旨除寄两江之外,同时也寄发各省督抚。各省督抚自然从中吸取教训,查办禁书不止查明末清初野史之类的旧书,而且也要查如《字贯》这样现在刊行者。如果仍如过去那样“空言塞责,并不切实检查”,海成便是前鉴!

了解了《字贯》案发生的政治背景,就不会把它看作一起孤立的文字狱了。王锡侯不过是查办禁书这场浩劫的第一个牺牲品。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王锡侯被押解到北京,投入刑部大牢。案情极为简单,没有什么好审讯的,到二十八日,大学士、九卿会同刑部就把这件特大逆案办完了。他们遵照皇帝早已定下的调子,请旨照大逆律将王锡侯凌迟处死。他的子孙、弟侄及妻媳二十一人照律缘坐,家产籍没入官,王锡侯所著一切书籍通谕各省查缴销毁。乾隆命王锡侯从宽改为斩立决,他的子孙王霖等七人从宽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妻媳及年未及岁之子给功臣之家为奴。王锡侯的全部家产,把锅碗瓢盆、小猪母鸡统通计算在内,官府估价不过六十几两银子。一个无辜的、清寒的知识分子就这样家破人亡了。

同类推荐
  • 中国皇后传

    中国皇后传

    本书力求通过她们的详细传记,科学地评价其功过是非,如实地反映历代宫廷制度和生活,以及与皇后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尽管封建史学家或为皇后作纪,或为皇后立传,但是记载或失之简略,评论或失之偏颇,无论在史实还是观点上,都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不了解皇后,也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鉴于此,我们编写了《中国皇后传》一书。
  • 独领风骚:毛泽东解读

    独领风骚:毛泽东解读

    本书分24章,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全部诗词,以年代为序,以历史变革为线,以情感历程为论述场景,将毛泽东激扬文字的青春,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一一展现出来。文字优美飘逸,笔触酣畅淋漓。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胡雪岩

    胡雪岩

    走近《胡雪岩》,你将会了解,胡雪岩是怎样从一个跑堂的小伙计,成为一名历史上如此为后人所看重的巨贾。阅读《胡雪岩》,你将会领略到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商业智慧与不拘一格的商业运作方式,并体会到其中前无古人的气势。翻过《胡雪岩》,你将会懂得,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去为人处世,又应该怎样去扬长避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 李白(名人传记丛书)

    李白(名人传记丛书)

    李白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青年时成就诗名,壮志凌云,心怀匡扶社稷的政治热忱,却终因不能见容于权贵而落魄终老。他的一生既饱含着悲愁,也闪耀着不朽,确切地说,正是他对国家前途和人民疾苦的忧愁成就了他的不朽。该书讲述了李白从富商子弟成为一代诗仙的淬炼历程,有助于青少年读者认识这位并不完美,但却有血有肉的伟大诗人。
热门推荐
  • 混在都市中的魔法师

    混在都市中的魔法师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一个平凡骚年的演绎现代魔法师;巅峰不是梦想;朋友好说话,敌人踩脚下。我的地盘,你做不了主。(希望大家喜欢!)
  • 英雄后代

    英雄后代

    我是凌风,风云,程龙和我是兄弟,我们的老爸是位博士,我们刚入学就是校草,我们拥有了超能力,因为一场拯救,各自有了女友而且是校花……
  • 不叫道理的世界

    不叫道理的世界

    兴趣使然的一部极品,希望大家多多捧场,我就是要把我所知道的梗全都写进来,大家看懂需要一定的梗的积累。不管是因为意外还是命运使然,鑫八吉算是被被坑入了道门,故事是银魂流的,有主线,但是以支线为主,喜欢吐槽,喜欢银魂的人,帮忙顶起来。
  • 注定残钺之缠绵三生

    注定残钺之缠绵三生

    她,遭遇同僚的暗算,至亲将她抹杀于世;她,紫家宠爱万分的独女,重活一世的她是否能放下心中防线接纳他的爱恋????他,风华绝代的冥域之王,世人崇拜之神,却为她陷入了爱情的深渊,他宠她如命,顺她者生,逆她者亡,注定相恋……
  • 倾世神女:逆天废材太妖孽

    倾世神女:逆天废材太妖孽

    一觉醒来,穿越到魔气大陆,化身夜家第一废材。一封父母留下的信让女主踏上了‘寻亲之路’。脱离国籍、废材逆天、获得千古珍宝、修炼绝世功法……还有什么都使出来!还真有!拐到大陆第一天才做媳妇儿、哄到神兽当宠物、神级补品当零食……看女主如何逆天,如何收获那一份属于她的爱情把!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乱世嚣张帝:夜行君滚远点

    乱世嚣张帝:夜行君滚远点

    因为一场车祸来到了这个鸟不拉屎,人生地不熟的异世,还背上了什么沉重的命运……玥玥的心里很不服气。凭什么是自己?“如果天命如此,那我就逆天改命!”在复仇与改变命运之时,一个不请自来的男人进入了玥玥的视野,渐渐渗透进她的骨髓之中。“夜帝,滚远点!”“哦?区区一个太子就敢如此嚣张……看我怎么收拾你!”就这样,两个人开始了漫长的斗智斗勇,相爱想杀之旅。
  • 打开方式错误的系统

    打开方式错误的系统

    穿越到一个跟地球相似到极点的世界,叶阳本来以为自己的春天就这样来了,可是......这是怎么回事啊!打开方式错误了吧!我绝对打开方式错误了吧!说好的金手指呢!怎么我的系统跟别人就不一样啊!喂!!!!我只是想当一个演员啊!!!!!
  • 老有所依

    老有所依

    通过记录父母长辈对我们的爱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 君子恨晚

    君子恨晚

    我很早仔细的思考过我的未来,应该是一路坦荡没有阻拦,年纪大了些大概会迫于家里压力相亲,觉得看得顺眼不讨厌约会几次就顺其自然谈婚论嫁,毕竟那时我觉得爱情实在不是多令人在意的东西,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到最后总会消磨殆尽。但是遇到你之后好像一切都不一样了。我曾说过的那些对爱情的偏见都只是建立在没遇到你之前。所以我必须得承认,你对我有多重要。我并不想说太多煽情矫情的话,我只想说,你是我的生命,在没遇到你之前那索然无味的日子都不算我的人生,只有遇到你之后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