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5800000059

第59章 文治统治(6)

迫在眉睫的是已经病危的原任江宁藩司陶易。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十九日,大学士、九卿以陶易处理蔡嘉树控告逆诗重案怠玩错谬,又欲反坐控告之人,应照放纵大逆者斩律,拟斩立决。乾隆降旨“加恩改为应斩监候,秋后处决”。可惜陶易不能受用皇上的恩典了,他很快病死于狱中。

十一月二十七日,大学士、九卿会审,并经乾隆钦准的判决书公布了:

徐述夔编造狂悖诗词,妄肆诋讥,其子徐怀祖将逆书公然刊刻流传,二人虽已身故,仍照大逆凌迟律,锉碎其尸,枭首示众。

徐食田藏匿逆书,照大逆知情隐藏律应拟斩立决;徐食书应依律缘坐,拟斩立决;徐首发、沈成濯列名校对,又不举发逆书,照大逆知情隐藏律,应拟斩立决;陆琰有心消弭重案,照故纵大逆律,应拟斩立决——以上徐食田、徐食书、徐首发、沈成濯、陆琰五犯俱奉旨加恩改斩监候,秋后处决。

正犯徐述夔亲属俟查明后照律缘坐,所有财产照律入官,徐述夔所著书籍及板片一律查缴销毁。

为徐述夔诗文作跋之毛澄杖一百、流三千里。

已革扬州知府谢启昆难辞怠玩之咎,发往军台效力赎罪。已革东台知县徐跃龙玩延公事,杖一百、徒三年。

江宁书局局员保定纬、沈澜及书吏金长五、倪锦无罪开释。

原告蔡嘉树挟嫌告发,且诬告徐食田贿嘱县书,但徐述夔逆书重案系蔡举发,将功抵罪,从宽免议,即予开释。

判决书的最后一名是沈德潜。对这位已经作古的著名诗人,还有必要再交代几句。

大器晚成四字,对沈德潜再适合不过了。他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参加乡试十八次才考中,无奈已是六十六岁的龙钟老翁了。第二年是乾隆四年(1739年),沈德潜又离开家乡江苏长洲赴京参加会试。通过最后一关殿试时,他正埋头握管疾书,乾隆忽然亲临考场,坐在殿中问道:“谁是沈德潜?”沈德潜跪奏:“臣是。”皇帝笑笑说:“你是江南老名士,也迟迟没有完卷吗?”沈德潜受宠若惊,在场的人知道他已简在帝心了。果然,此科沈德潜登进士,授编修,以后又擢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沈德潜的诗,温柔敦厚,体尊盛唐,乾隆很欣赏,说他可以和李杜高王相比。沈德潜与乾隆常有诗歌唱和,他前后受帝赐诗四十余首,举世叹为异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沈德潜去世的时候已经九十七岁了,谥“文悫”,御书墓碑,入本省乡贤祠,可说极尽身后哀荣。乾隆在他生前曾说:“朕与沈德潜可谓以诗始,以诗终矣。”看来,乾隆与沈德潜的关系真可传为一代佳话了。不料平地起风雷,沈德潜去世未逾十载,竞因为“逆犯”徐述夔案写过一篇传记得罪,将礼部侍郎官爵、尚书加衔及“文悫”谥典尽行革去,御制祭葬碑文一并仆毁,乡贤祠内牌位撤出。乾隆与沈德潜的关系就是以这样一首并不美妙的“诗”告终了。

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一彪人马驰向江苏扬州府东台县,为首的是钦差乾清门侍卫阿弥达、江苏巡抚杨魁,他们奉旨将徐述夔父子剖棺戮尸。徐述夔坟墓在本县新河口焦家林地方,拆砖启棺,只见徐尸僵而未化,鞋帽袍褂也没有朽烂。随从人役在阿弥达、杨魁的监视之下,首先当众砍去徐述夔之尸的首级,然后乱刀将尸身斫碎,抛撒于旷野之中。徐怀祖之尸亦照此办理。随后,将徐述夔父子的首级提去,悬挂于东台县城示众。这一通公事办完,阿弥达、杨魁一行又取道扬州过江,驰往苏州府沈德潜墓所,遵旨拉倒墓碑,磨去碑上御制碑文后,又将碑石捣碎,弃于远处。

江南岁暮,地暗天昏,冻云密布。一场查办禁书的狂飙挟着血雨腥风袭来了。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正月,徐述夔诗案刚过一个月,李膦《虬峰集》案在江苏爆发。

李膦是扬州人,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明朝灭亡时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到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身故,已年近八旬。他虽然生活在清朝治下,但始终没有忘怀前朝,以至穿戴仍仿明时旧制。清兵入关,强令汉人剃发改衣冠,穿长袍马褂。明代读书人通行穿圆领大袖的宽松袍服,头戴浩然巾,而束身的长袍马褂是满族男子的服饰风俗,长袍的袖头成马蹄状,俗称“马蹄袖”。李膦不从满族服饰,表示自己不与新朝合作的政治态度,这在康熙年间尚能被宽容,在士人群中更受到尊重,所以他在祭拜祖墓的诗中自豪地说:“瞻拜墓前颜不愧,布袍宽袖浩然巾。”《虬峰集》中还有一些诗句如“杞人忧转切,翘首戴重明”、“日有明兮,自东方兮,照八荒兮,民悦康兮,我思孔长兮,夜未央兮”。据此说他“系怀胜国,望明复兴”,似乎也不能尽指为罗织周纳。应该说,像《虬峰集》这样蕴蓄着浓厚“胜国遗民”情绪的诗文集,才是乾隆必欲一网打尽、彻底销毁的主要目标之一,它与徐树夔《一柱楼诗》显有不同。《一柱楼诗》案搞得声势很大,但结案时的罪证却只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一句“逆诗”而已。《虬峰集》的结案却无论如何也搞不成轰轰烈烈,原因很简单,李膦是个老绝户,没有后嗣,《虬峰集》又是地方官购得送交书局查办的,所以,只有照大逆律,锉碎其尸,枭首示众,怨毒发泄在李膦一身为止。

当年三月,冯王孙《五经简咏》案则株连甚惨。冯王孙是湖北兴国州人,捐贡出身,做一个候补训导的学官。他看到查办禁书风声日紧,赶忙把自己平日写的两本《五经简咏》呈缴官府自首。经湖广总督三宝细加挑剔,签出“狂悖”之条多处,于是据情上闻。乾隆很快将此案定性,降旨称:“今阅签出诗内各句,悖妄狂诞,不可枚举,且有‘复明削清’之语,并于庙讳全然不顾,悖逆显然,应即严讯该犯,迅即问拟具奏。”还用什么审讯定罪?四月,走了一下法定程序,冯王孙即被凌迟处死,传首本籍;他的儿子冯生桐、冯生梧、冯生棣缘坐应斩立决,从宽改斩监候,秋后处决;冯王孙之妻刘氏、儿媳董氏、陈氏,及冯王孙不到十六岁的孙子冯正谟、冯正训等都给了功臣之家为奴。好端端的一个大家庭就这样彻底毁灭了!《五经简咏》早已付之一炬,无从查考了。如果说书中确有“复明削清”的意思,那么,它既不同于王锡侯的《字贯》、徐述夔《一柱楼诗》,也不同于李膦《虬峰集》,它堪称查办禁书运动的另一重点目标,即当代人所著述的确实含有反清内容的书籍。

由此看来,乾隆发动查办禁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彻底消灭汉人中的反满民族思想。

六、《字贯》案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正当全国查办禁书最恐怖的日子里,安徽又发生了一桩令人唏嘘不已的文字奇案。

这年春天,天长县生员王廷赞向官府告发本县贡生程树榴恶毒咒骂当今皇帝。王廷赞是程树榴妻子的堂弟,他为什么非耍和自己的姐夫过不去呢?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程树榴有个极要好的朋友,叫王沅,也是个秀才,平素喜欢做诗,远近闻名。乾隆四十二年忽然痰迷心窍,连书上的字都不认识了。程树榴前去看望,见他一脸痴呆的样子,心里很难受,觉得老天太不公平了,专门夺去像王沅这样锦心绣口者的心性,就把王沅过去写的《爱竹轩诗稿》一本带回家阅看,准备替他刊刻传布。随后为好友的诗集写了一篇序,又出资雇人将《爱竹轩诗集》刷印了四十二本,送给王沅三十五本,自己留了七本,连同书版都存在家里。一天王廷赞到堂姐家,随手翻开《爱竹轩诗集》,触目即是程树榴序言“士有以诗遭奇穷奇厄者矣,未闻以诗致奇疾者也”这开头的一句话,他立即闻出味道不对,姐夫这满腹牢骚究竟为何而发?且往下看,“余友不幸而能诗”,这就怪了,“能诗何以不幸”?再往下看,是指责上苍使“余友”王沅“死固未死,生已徒生而始大快,则岂非彼造物者之心愈老而愈辣,斯所操之术乃愈出而愈巧耶”?不必往下看了,这算什么诗序?分明是借为朋友诗集写序发泄对频频发生的“书祸”的不满,特别是为刚刚处置的王锡侯和徐述夔两个逆犯一吐不平之气,这还在其次,姐夫胆敢借咒骂“造物者”影射诽谤当今皇上,不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吗?王廷赞一边看,一边不住嘴地评点。一旁的程树榴怎能担当得起,情急之下,竞指堂弟挟嫌诬蔑,非要告到官府不可。王廷赞粗通律例,深知如不能坐实姐夫大逆不道之罪,自己就要照律反坐。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事情闹得天大,不是你死我活,就是我死你活。随即写下状子,连同程树榴诗序以及自己对诗序的解释送县查办。在“死固未死,生已徒生而始大快”句下王廷赞注:“俨为王、徐二逆犯一吐不平”;在“造物者之心愈老而愈辣,斯所操之术乃愈出而愈巧”句下又加注曰:“二语之实无忌之尤者。我皇上体天立极行健同春九宇,春秋愈高,仁恩愈普,彼王锡侯、徐述夔等皆其自予以显戮,普天称快。今序称‘造物’,所比何人?若谓直指天,讲天有何老少;愈老愈辣,所指何条?忍心害理,此条为最!”照这一解释,程树榴千刀万剐,死有余辜了。

案子到了安徽巡抚闵鹗元手里可作了难,究竟定程树榴“怨谤上苍”的罪呢,还是照王廷赞的解释定其影射诋讥当今皇帝?闵鹗元不敢造次,只得将案情如实奏闻。乾隆震怒之余,命两江总督萨载会同闵鹗元严审定拟具奏。但经反复权衡,他还是决定以不捡骂为好,所以谕旨说程树榴所作序文“牢骚肆愤,怨谤上苍,实属丧尽天良”,避开了程树榴借“造物者”隐喻的真实用意。萨载与闵鹗元随即跟着皇上的调子以“怨天”定拟程树榴应照大逆律凌迟处死,三法司的大臣们同意照所拟定罪,这一奇案最后如何判定的大权又回到了乾隆那里。

其实,程树榴锋芒所向,包括皇帝在内又有谁不知道呢?只差一层纸没有捅破罢了。在最后关头,乾隆竟表现出了惊人的坦率。这一年他年届古稀,自己所作所为心里再明白不过。他决定采取直面严峻事实的老实态度,承认“愈老愈辣”云云骂的正是自己,程树榴之所以含沙射影,就是对当前的查办禁书深恶痛绝,为王锡侯、徐述夔一吐不平之气。乾隆在向全国臣民公开发布的谕旨中说:“若以程树榴‘怨天’拟以凌迟,尚未得其获罪实情,且无识者将妄议文网太密,而王廷赞原控中已点出之‘造物者’二句隐喻讪谤,方为全案要害。”接下来话锋一转,又说“但念其究未诋斥本朝及得罪于列祖列宗,尚不至如徐述夔之甚”,最后命将程树榴从宽斩决。

这是乾隆一生中在政治上不可多得的一次襟怀坦荡,也是乾隆一生中对他不共戴天的仇人极为罕见的一次宽容。

为什么乾隆改变初衷向天下臣民公开承认自己“愈老而愈辣”,统治手法“愈出而愈巧”?

为什么对恶毒攻击自己的罪大恶极的程树榴却偏偏曲为回护,从宽处置呢?

这一切的答案,大概只有从程树榴是否准确地集中了乾隆的要害去寻找。而要对此做出判断,就只有将全国查办禁书高潮中两个最具震撼力的大案——王锡侯《字贯》案与徐述夔《一柱楼诗》案加以深入研究不可。

王锡侯是靠笔耕度日的知识分子。他是江西新昌县人,原来的名字叫王侯,似乎有点儿犯忌讳,就改为锡侯。二十四岁补了博士弟子,三十八岁中了举人,以后九次来北京参加会试,全都落了榜。看到眼前碌碌风尘,茫茫身世,人生百味一齐涌上他的心头。但一想起“贫贱忧戚,玉汝于成”这句古训,便又振作起来,于是发奋著书,以图留名于后世,稍慰不能跻身官场、光宗耀祖的遗憾。他写过《王氏源流》,考证出周朝列王以至黄帝都是他的远祖。还写过《经史镜》,该书第一章的标题是“庆殃报复”,第二章的标题是“酒色财气四戒”。从这些地方可以大概看出王锡侯的作品很平庸,但他个人却自以为是“竭区区之精力”的得意佳作。这一类著作他先后编写了十部之多,而且全部付梓刊行了。对王锡侯来说,这倒不光是好名,图利的成分自在不少。他儿孙满堂,却没有一垄田地,全靠卖书维持全家的生计。乾隆四十年(1775年)前后,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得把一处旧房典给旁人,得了一百三十五两银子。这一年他已经六十三岁了,还亲自跑到吉安,督催他的新著《字贯》的刻印工作。

《字贯》是一部按天、地、人、物四大类统字的简明分类字典,从起草之日算起,已经17年了。王锡侯对这部体例新颖、部头可观的字典寄予了莫大的希望,自成一家之言不去说它,以《字贯》的发行量,就足以换些银子度过“床头金尽,瓿中粟罄”的窘境。

同类推荐
  • 邹容 陈天华评传

    邹容 陈天华评传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即“邹容评传”和“陈天华评传”。 邹容与陈天华有着类似的悲剧人生,他们的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邹容陈天华评传》通过对他们短暂人生历程的考察,描述了历史时代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他们思想认识和性情特征的影响: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激愤和他们的无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集中在二人的政治主张上。《邹容 陈天华评传》以邹容与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为核心,论述了二人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他们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李安哲学

    李安哲学

    本书运用东西方两种不同哲学传统评析李安导演作品。图书第一部分聚焦李安导演的华语影片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道、儒及佛教哲学主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其导演的英语影片中所体现的西方哲学思想主题:然而,全书的终极目标在于探索李安糅合这两种文化、架构中西文化沟通桥梁(即为表现电影主旨内容,策略性的汲取中西文化思想)的电影导演哲学。
  •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五代政治局势的转变过程,简单介绍这一动乱时期的政治家和武将们的大致情况,第二部分讲述宋太祖,第三部分围绕宋太宗的统治,叙述了中国走向统一,实现中央集权的过程。
  • 十八学士

    十八学士

    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设文学馆,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宇、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共十八人常讨论政事、典籍,当时称之为“十八学士”。
  • 中华帝王(第三卷)

    中华帝王(第三卷)

    《中华帝王(全4卷)》帝王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华帝王(全5卷)》所选辑的帝王传记,以皇家修订的正史为主线,辅之以别史、小说家言、笔记、见闻等,以修补正史的不足。
热门推荐
  • 天空之都城

    天空之都城

    三个月前,一名名叫天泽的普通高中生,通过时空机器来到了《天空之城》游戏中,化身圣战。同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小组、成立军队、成立国家,一起穿越、一起战斗、访幽探胜、磨砺情感等全球公测开始时领导中国数十万名真实的玩家在网游中组成军队联盟与强敌作战接着跨越六界等回到现实中后,从一个空怀幻想的少年,变成一名合格高中生的传奇故事。如果你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你可以把这部小说叫做《穿越四季之天岛》。如果你是一个热血的青年人,你可以把这部小说叫做《百城大战》。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玄幻的人,你也可以把这部小说叫做《天道》。如果你是一个充满幻想主义色彩的人,你可以把这部小说叫做《理想天堂》。如果你喜欢英雄,这里可以告诉你《天外有天》。一切都从这个游戏少年开始说起。
  • 妖师

    妖师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人类的肉眼所无法辨识,难以想象的黑暗一族。蛰伏于黑暗之中的它们擦拭着锋利的獠牙,时刻准备着袭向毫无所知的人类。天韵,一个传承了千年却依旧不为人知门派的当世传人。在一次次的意外,诡异而又危险的事件,不可预测的命运让原本孤独的生命收获了增添了各种色彩。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君临天下妖妃太毒辣

    君临天下妖妃太毒辣

    21世纪,007最后说了一句话;7号再见了无人得知007口中的7号是谁东羽国右丞相无子,膝下仅三位女儿。大小姐林采欣京城四美之一,国色天香。二小姐林贝欣且也是碧月羞花而嫡三小姐林妖妩名气却比丞相府的小姐任何一个都大。原因便是这三小姐聪明伶俐,古灵精怪,虽说才学不咱地,但就是能圣宠不衰啊!林妖妩与东羽公主轩辕萝姐妹相称林妖妩与东羽大子轩辕澈青梅竹马,且有定亲之说,但是半个月前轩辕澈随林妖妩称游山她没能保护好太子,致使轩辕太子坠崖—摔残了双腿于是轩辕皇帝盛怒之下欲将林妖妩问斩,却不想北越国来话了,要求东羽国将右丞相府嫡小姐以质子之名送与北越六年却无人知道人那娇小的身体下早已换了一个灵魂
  • 傲娇妹子惹不起

    傲娇妹子惹不起

    开学第一天,遇到一个野蛮霸道的女同学,她嫌弃我穿着太土,说我是乡巴佬,还让我看到她就躲着远远的;我以为只是巧合,没曾想她却一次接一次的找我麻烦......
  • 希利尔讲艺术史

    希利尔讲艺术史

    作者化繁为简,将艺术知识和艺术鉴赏变成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方式,揭示出了伟大艺术最平易近人的一面。旨在为孩子们注入持续一生的对于真、善、美的热爱。
  • 追追缘,点点梦

    追追缘,点点梦

    年轻的他们,从懵懂到成熟,从青梅竹马到各行其道,讲述,那些,关于我们的故事。
  • 仙界国宝档案

    仙界国宝档案

    华夏国宝萌翻仙界,超级熊猫,超级大象...人参、灵芝、冬虫夏草...“哇,他的仙兽好可爱哦......”月麓的女修看着大熊猫花痴中......“道友这是什么法器如此厉害?”青阳派掌门瞪着眼双手护胸。“这叫...四羊方尊...”这叫...风骚。
  • 凝欢2:乱舞

    凝欢2:乱舞

    他们本不该这么遇见,以这样无法逆转的身份。在追逐皇权的道路上,楚正越孤勇前行了多年,叶凝欢是唯一一个让他想要停歇的人——即使她生命中的光和爱都不是他。纵使是仇敌,他也冒着被天下人耻笑的风险,立她为后,陪她苦等一个渺茫的希望,亦是等自己绝境中的一线生机。宗室倾轧,见叔侄情谊;锦泰国威,留绝世红颜;千古一帝,为后世平顺。三个人的感情纠葛,江山为饵,天下为注,只为成全一个人的安稳快意。
  • 幻落绝迹:逆天绝迹八公主

    幻落绝迹:逆天绝迹八公主

    家族灭亡!使命!穿越!这都什么鬼。她明明就是21世纪万人敬崇的对象,是神一样的存在呀,才女一枚,完美的对象好不好,什么不会,只有别人说不出来的,根本没有她办不到的。按照古代的标准来说,琴棋书画哪样不会?医毒巫术,也样样才。武功也很不赖OK?跆拳道黑道诶。比谋略,你完蛋了,她的智商情商不输任何人。家世也完蛋了,她是两大世家唯一继承人。比容貌,她可以说是倾国倾城呀,谁人比得过她?穿越后虽然成了受疼爱公主,但如果你觉得她在世人的眼中很好,那你就完全想错了,她在世人眼中是个:哑巴!脾性极坏!的女子!总之,人们对这个公主极其厌恶。男主,保密哦!留点可想空间。女主也留点可想空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