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4500000048

第48章 人道之常贞生贞死——王船山之生死智慧(1)

被誉为“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南国儒林第一人”的王船山,不仅在哲学、史学、文学、经学,乃至音韵学地理学等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死哲学理论,在中国哲学和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熊十力先生说:明清之际的哲学,“仍继续程朱以来之反佛教精神,而依据《大易》,重新建立中国人之宇宙观与人生观。奏此肤功者,厥惟王船山。”又说:“船山《易内外传》宗主横渠,而和会于濂溪、伊川、朱子之间。独不满于邵氏。其学尊生,以箴寂灭;明有,以反空无;主动,以起颓废;率性,以一情欲。论益恢宏。”《熊十力全集》第三卷,《读经示要》第二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38页。可见,王船山在重构中华民族之人生观上有着重大的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王船山的人生观包括死亡观在内,且身体力行之,本章拟对此做些初步的探讨。生死本体论:“贞生贞死”生死本体论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是:生死何所来?生死何处去?生死之本质是什么?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这种所谓生死本体论实在是虚玄至极的东西,无此,我们不也在生活,不也有生命的展开和人生的所获吗?可实际上,这种“不知生死”的状态常陷人于“醉生梦死”之人生,且“生”无定则,“死”必恐惧,终其一生,品质都不高。于是,佛教以“生从何来,死到何去”为佛法建构的核心,佛祖释迦牟尼就是见世间“生老病死”之惨状而出家悟道的。在佛教看来,人之“生”,为人之“死”轮回而来;人之“死”,是人之“生”的必然归宿。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无限轮回,是为世人的悲惨命运。

虽然,人们可靠行善积德等行为来让自己死之后的“生”轮回入较好的“天界”、“人界”或“阿修罗界”,但毕竟有那“地狱界”、“牲畜界”、“恶鬼界”在威胁着人生愿欲。所以,人们最好是弃家进古庙深刹,习佛法,尊戒律,终则由“涅槃”而脱轮回,入不生不死之“西方极乐”。但如此一来,人们必抑情绝欲,弃人伦脱社会,此生此世的人生品质亦可说是极低的。可见,不知生死者,荡然无所归依;而知生死如释者,又归于不可确证之处。人们将何以处之呢?王船山首先指出了知生知死的重要性:“人之生也,君子而极乎圣,小人而极乎禽兽,然而吉凶穷达之数,于此于彼,未有定焉。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则为善为恶,皆非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下焉者何弗荡弃彝伦以遂其苟且私利之欲!

其稍有耻之心而厌焉者,则见为寄生两间,去来无准,恶为赘疣,善亦弁髦,生无所从,而名义皆属沤瀑,两灭无余,以求异于逐而不返之顽鄙。乃其究也不可以不终日,则又必佚出猖狂,为无缚无碍之邪说,终归于无忌惮。”《张子正蒙注序论》,《船山全书》第12册,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1页。下出自该书,均只注篇名。一个人若不知生不知死,则无论是为善还是为恶,皆非出自人的自觉和理性。所以终必要么坠入“遂其苟且私利之欲”,要么流之“顽鄙”,要么成为“无忌惮”一类,皆非人间正道。在船山先生看来,在释氏之学流布天下之时,宋学虽有周子(周敦颐)发明“圣道”,有二程“静一诚敬之功”,但这之后,由朱子启之,学者或如双峰、勿轩“沉溺于训诂”,或如姚江王氏(阳明)沦为“阳儒阴释”,孔孟之大道于是乎不明。唯“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张子正蒙注序论》。而张子之“绝学”最核心者,在船山看来,就在于“贞生死以尽人道”。“贞”者,正也,定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可以从体认、确定生死之理来达到尽人事之责任。由“死”定“生”、由“死”正“生”,是船山先生对张子之学的高度概括和精当的把握,也是其对儒家学说的重大发展。“生死”何以能“贞”呢?儒式的生死本体论是如何建构的呢?这是王船山在注解《张子正蒙》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贞生死”就是要从现象界中的“灭”获得意识上的“不灭”,这是建构合理死亡观的基础,亦是获得健康人生观的核心。张载之学的基本点在认为天地万物,包括人与社会,皆为一气所化生。“气”的最原始状态是所谓“太虚”,它在时间上为万物之先在,却又蕴于万物之中;在空间上无形无状,却又实有其物。万物由气化而成,终必又回归其中。从这种自然本体论,张载发展出了人之生死本体论。张子云:“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惟尽性者一之。”“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正蒙·太和篇第一》,《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因为万事万物皆气化而成,气聚则成“物”,气散则回归“太虚”的状态,故而“成”与“毁”皆为“客形”而已。具体到“人”,气化为“人”,则人之“生”;气化回归,则人之“死”。所以,此“死”决非空无一物,归入绝对的“无”,而是复返气之本体状态“太虚”。这样,聚散、成毁、生死皆非“无”非“空”,而是实有其“体”者,这即所谓“死而不亡”。参见拙文《张载生死观及其现代沉思》,长沙:《船山学刊》2000年第3期王船山又是如何诠释张子的生死论呢?关于“客形”,船山云:“日月之发敛,四时之推迁,百物之生死,与风雨露雷乘时而兴、乘时而息,一也,皆客形也。有去有来谓之客”。《张子正蒙注》。关于“惟尽性者一之”,岳麓版《船山全书》中为“惟尽性者能一之”,多一“能”字。船山说:“静而万理皆备,心无不正;动而本体不失,意无不诚,尽性者也。性尽,则生死屈伸一贞乎道,而不挠太虚之本体,动静语默一贞乎仁,而不丧健顺之良能,不以客形之来去易其心,不以客感之贞淫易其志,所谓‘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不显亦临,无射亦保’也。盖其生也异于禽兽之生,则其死也异于禽兽之死,全健顺太和之理以还造化,存顺而没亦宁。其静也异于下愚之动,充五常百顺之实以宰百为,志继而事亦述矣。无他,人之生死、动静有间,而太和之氤氲本无间也。”《张子正蒙注》。

对“客形”之解,实为阐明一种自然本体论,即气化说。而对“惟尽性者一之”之解,则是由自然本体论过渡为生死本体论。也就是说,人们在面对非常具体非常感性之生死时,不能囿于个人之生之死,亦不能局限于人类之生之死,甚至还不能束缚在宇宙万物之成与毁,而应该也必须立于本体之境来看待与对待生与死,这就是所谓“尽性”之意。此“性”者,为宇宙大化之本体直落人之心性本质,“尽”亦即领会体验此“本体”的存在。许多人“生”时放荡不羁,无所不为。面对必“死”之命运,“死”后之虚无,“死”前之无奈,焦虑万分,恐惧万分,表现出对丧失生命的恐惧,对物质性精神性社会性拥有失去的恐惧,对死后究竟何之的恐惧,等等,这种体认反过来必导致其在生活中放纵自我,堕落无归。而人们若能直契本体之境,体会到人之“生”为太虚之气的“客形”,太虚之气本就蕴有至“理”。于是,人在其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在人生展开之时,就决不会“易其心”,为人处世皆合规矩、皆有道德,此便“其生也异于禽兽之生”。另一方面,人们若能进而悟解自我之“死”即回归太虚本体之境,并非空无一物,那么,人之“死”又有何惧?又有何憾?又何能“淫其志”?

如此,即能“其死也异于禽兽之死”,亦即不以“死”之必至而放纵自我。这样也就从贞生贞死而尽人道了,并进至张载“存顺殁宁”的理想境界。王夫之强调说:“《易》言往来,不言生灭……以知人物之生,一原二气至足之化。其死也,反于氤氲之和,以待时而复,持变不测而不仍其故耳,生非创有,而死非消灭,阴阳自然之理也。”《周易内传》,卷五。人之死并非归于绝对的“无”,这是船山生死本体论的基础与出发点。但是,既然气聚为人之生,气散为人之死;气之聚散无穷,而人之生死也无穷。这种观点似乎也是一种“轮回”之说,它与释氏之“六道轮回”又有何区别呢?应该看到,其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佛教,轮回者必是一个特定之人的轮回,此人“生之”此人“死之”,他轮回至另一“道”(存在的地方)中仍然是此“人”(也许不是人身而是牲畜,但却是同一个个体)。惟如此,因果报应之说方可落实。此人作的“孽”,只能此人受“报”而不能移置给他人,否则就不可能让人相信因果了。而王船山倡导的是“日新之谓盛德”,气聚气散所成所灭之“人”与“物”绝非同一对象同一主体,在人之“死”、物之“毁”后是全新之生命与物的诞生。船山说:“故人物之生化也,谁与判然使一人之识亘古而为一人?……所以生者,虚明而善动,于彼于此,虽有类之可从,而无畛之可画,而何从执其识命以相报乎?”《周易外传》,卷六。气之生“人”与“物”虽然可同类,但却非同一个个体,所以,报应之说便无从谈起。佛教以人之轮回后的状态来让人们此生此世积善修德,而儒学及船山之论则力图使人们从生死本体之太虚的“条理”(仁义礼智等人伦道德)来促人生前奋发有为,修德进业,这些都是船山之生死观与佛学的根本区别所在。如果说,张载由其气化之自然本体而导出“存顺殁宁”之生死观,那么,船山的学说则使其大功用鲜明地显现出来。他进一步阐释道:“气之聚散,物之死生,出而来,入而往,皆理势之自然,不能已止者也。不可据之以为常,不可挥之而使散,不可挽之而使留,是以君子安生安死,于气之屈伸无所施其作为,俟命而已矣。”《张子正蒙注》。

张载言,气聚为万物,又散为太虚,“是皆不得已而然也”。王船山指出,由此自然本体之性质,反观人之生死本质,就应该明白,人之“生”为必然,而人之“死”亦为必然,此即所谓“命”。而君子要达到“安生安死”的境界,关键就在由对生死的自然且必然性的认识升华为理性之当然的体悟,于是就可以“俟命”,不恐惧于死,不焦虑于死,由此而专注于人生中的道德修养与实践。张载与船山构建儒家生死本体论的思想资源主要有二,一是《周易》。《易·系辞上》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周易大传今注》,第511页。“原始反终”也就是要人们超脱具体的生活情境,从天地之始、万物之本来了解生死本质,以契合本体之道的精神来定“人道”,这样就能达到:“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船山先生深刻地指出:“张子之学,无非《易》也……”《易》之学为何?“《周易》者,天道之显也,性之藏也,圣功之牖也,阴阳、动静、幽明、屈伸,诚有之而神行焉,礼乐之精微存焉,鬼神之化裁出焉,仁义之大用兴焉,治乱、吉凶、生死之数准焉,故夫子曰:‘弥纶天下之道以崇德而广业’者也。”《张子正蒙注》。人之“生”与“死”,是一种最感性、最直接的存在,人们在生活中可遇见不同的问题,可人人都要面对“死”却完全一样。所以,对生死问题,一方面人们或早或迟或深或浅皆会思索它们;另一方面人们又总是从感性的直观的角度去把握它们,这样就出现许多不合理的生死观及生死实践。

《周易》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超越性的思维方式,一种本体的意识,一种从生死之根本把握生死之具象的方法和途径,用船山的话说就是:“而张子言无非《易》,立天、立地、立人,反经研几,精义存神,以纲维三才,贞生而安死,则往圣之传,非张子其孰与归!”《张子正蒙注》。在张载与船山看来,一个人要“贞生”,确立人生的方向与性质,获得生活的准则与意义,就必须有本体意识,就必须回归本体性的存在;同理,一个人要“安死”,即面对死之必然不焦虑,面对死之降临不恐惧,且能获得生命的基础和人生的方向,那么,也必须具备本体意识,由天地万物人我之本出发来体悟“生”与“死”。二是,张载与船山从易学更从孔孟关于“命”的观念中获得建构生死本体的思想资源。严格说来,在孔子的思想中,生死本体论的观念并不明显。

因为孔夫子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及“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译注·先进篇》,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下引该书均只注篇名。的观念,显然他更关注的是“生”之问题,而少谈“死”之问题,这就限制了其探讨生死本体的兴趣。但在《论语》中,有多处孔夫子及弟子们从“命”的观念谈“死”的问题。如伯牛得恶疾,孔子自窗执其手,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子夏亦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颜渊》。《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司马迁著,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1261页。在此,“天”与“命”意义相通,但“天”偏重于外在之必然性,而“命”则主要指人所受“天”之必然性而一定会如此的实存状态。发展到孟子,“命”的观念异常地丰富起来,提出了一个所谓“正命”的问题:“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危墙之下。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译注·尽心上》,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下引该书均只注篇名。“命”虽然是“天”所命之必然性,但君子们不能因此而立于“危墙”之下以安“命”。在必然性中,人们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尽人道尽仁义而死,为正命;不循规蹈矩,受桎梏而亡则为非命。实际上,关于“命”的含义,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意义很多。韦政通先生指出:“综合起来,大抵可分三类:1、就个人而言,命的含义有寿命、性命、人性、人所禀之理等。2、就与天所关联者而言,命的含义有天命、自然而不可免、太一下降、分于道等。3、就人与环境之间关系而言,命的含义又有:命运、偶然性的遭遇、不知所以然而然、正命、随命、遭命等。”《中国哲学辞典》,台北水牛出版社1994年版,第390页。不过,就孔孟的观念而言,“命”实在是“天”之自然的必然性与“人”之理性的应然性融会贯通的一个概念。因此,朱子在解释孟子思想时说:“孟子只说莫非命也。却有个正与不正。所谓正命者,盖天之始初命我,如事君忠,事父孝,便有许多条贯在里。”《朱子语类》卷第二十四,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99年版。在朱子看来,此“正命”已非完全的自然之必然性,而是人间伦理道德之应然性了。

同类推荐
  • 创先争优好做法

    创先争优好做法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争先进、创优秀,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各类难题破解,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涌现出一批好典型,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中共甘肃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编写的《创先争优好做法》系统总结和展示了甘肃省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新海权论:中国崛起的海洋之路

    新海权论:中国崛起的海洋之路

    本书回顾了自发现美洲大陆到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这三百多年来的世界大国海洋力量的兴衰;比较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等海洋霸主的更替,指出了经济力量、金融力量和海洋力量三者在大国崛起中缺一不可的关系,并指出我国未来走向海洋的发展战略,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文笔流畅,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海洋史画卷。
  • 第三条道路(第3卷)

    第三条道路(第3卷)

    本书从阐发“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体系入手,重点研究马尔库塞的马克思观、社会发展观和意识形态批判观,着重分析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继承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技术意识形态观,进而对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之批判。
  • 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

    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全面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一种国家治理的视角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一种国家治理的视角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一种国家治理的视角》以国家治理为理论视角,基于“政党、国家与社会”的治理互动机制.分析和总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成果。新型国家政权基石的确立、政党推动型国家政体建构模式的巩固、国家治理方略的形成、国家职能的现代转型、国家发展战略的确立、国家的民族化建构的进展.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发展,形成了以国家治理为特色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形态。
热门推荐
  • 预眼

    预眼

    眼,何为眼。心灵可为眼,道亦可为眼,道,何为道,道即是长生之道,是对永恒的那一抹追逐。是对人生的那一丝看透。以道而入主人生,即为看透。然,人生亦是人生之道。以万物为道,以人生为道,融于自身,成就自身悠悠大道。这里,将向你阐述一个不一样的浩瀚世界,不一样的道,不一样的梦。一个,所有人都在追逐的梦…
  • 魔兽帮追妻

    魔兽帮追妻

    片段一:“丫头,难道你不想知道自己能不能修炼法术吗?我昨天晚上看你学过功夫,但是又不像是功夫。”冷慕天把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恩,要是我没有修炼法术的天赋呢?”“那我就不让你乱跑,把你留在家里好好保护起来!”冷慕天说着拉起亓书言的手。“那我要是能修炼法术呢?”亓书言甩开他的手。“那我就当你的老师,教你法术。”“我需要你吗?”片段二:“娘子,他是谁?”“这个就是要把我卖给疯子的阿爹。”“哦?那这个岳飞大人我是认还是不认呢?“
  • 元战记

    元战记

    不知道多少年前,在生命有意识的去记载历史之前,在生命诞生之前。世界,也就是“天地”诞生了,它的诞生,伴随着能量的风暴,时空的塌缩。虚空中无数物质都参与了这场浩浩荡荡的造“天地”运动。不知道是多久之后,“天地”世界就作为一个独立的物质世界存在了。而伴随着这个世界诞生的是一个系统——“元系统”。
  •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TFBOYS再爱我一次

    TFBOYS再爱我一次

    当三个女孩,遇见TFBOYS,原本不追星的她们到最后却爱上了他们,三个少女,与你一起并肩做战,TFBOYS,再爱我一次!
  • 言说往世

    言说往世

    我们可以选择迁徙,也有可能被迫放逐。我们无法决定生死,但是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一步一个脚印,从小青山出发,在回归小青山,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缕羁绊。什么为魔,什么为佛。我是赵言,我不咸,所以我要喂自己袋盐。
  • 只为遇见你,我的城主夫君

    只为遇见你,我的城主夫君

    她,本是普通学生,因为机缘巧合才会来到这个异世大陆,只为了遇见他!他,身患重病,难得一见的奇才,淡漠无情,无人知晓他的来历,他就像谜一般,所有一切只为了她。。。。(ps:此文已弃)
  • 阴阳交界之海线鬼域

    阴阳交界之海线鬼域

    在遥远的过去,世间本是由人类与各种神妖鬼怪共存,现如今,在平凡人的眼里,这些妖神鬼怪都已是传说,其实并不存在。但是,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这些鬼怪还存在着,而掩饰这些鬼怪存在的人,都是那些被所谓的‘命运’所选中的人,他们,自称自己为‘行走在阴阳交界之处的人’。一封神秘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将袁泠原本平静无波的生活打破,是无心的举动还是早有预谋,但是一切的一切,都和十年前那场噩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贤首五教断证三觉拣滥图

    贤首五教断证三觉拣滥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妃狂不可:邪君独宠鬼面妻

    妃狂不可:邪君独宠鬼面妻

    上古绝世女天才陨落,灵魂被一抹黑色神秘的坠子携带穿越到了修真大陆。附身在了女扮男装喜好色的“废材少爷”身上女天才灵魂入驻,从此光芒万丈,傲视天下!解封印,继魔脉,拥有绝对黑元素,魔灵之力苏醒,千百万年不出的魔灵召唤者就此诞生!封印解除却被强大神秘人追杀,她唤魔神,契灵兽,造不死灵士!一步步走向修真巅峰,创造不可一世的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