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97500000038

第38章 大江东去(1)

◎官渡之战,曹操认为自己取胜就是奇迹,硬着头皮赌了一把,结果赢了;赤壁之战,曹操认为自己取胜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大大咧咧地等着孙权投降,结果输了。

◎孙权的可怕就在于他总是能在生死时刻找到解决问题的人。以后我们会发现,孙权一生,他亲自带兵打仗几乎从来不胜,但是他派人打仗,却往往取得奇迹般的胜利。

◎从一个草鞋摊主到皇帝,刘备是个创业传奇人物,他的发家史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从给他的人身上偷走更多。

一败给了自己

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掉进坑里去。

本来南征的目的是夺取荆州,但是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取得了千里荆州,那么多的粮草人马,那么好的策略计划,一点儿也没用上,这对喜欢打硬仗善于打恶仗的曹操来说,也太不过瘾了。闲着也是闲着,顺手打下江东如何?

曹操认为刘备已是手下败将,不值一提,直接无视他,于是给孙权下了战书,“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曹操想,孙权最好是能与刘琮一样识时务,乖乖投降,否则就会和袁尚、袁谭兄弟一样死得很惨。

可是,孙权不是刘琮,也不是袁氏兄弟,而且孙权手下有鲁肃、周瑜这样的文武人才,最关键的是,孙权和刘备相遇了。在诸葛亮和鲁肃两位顶尖谋士的斡旋下,孙权和刘备这两位天下枭雄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曹操。曹操一方听说刘备派诸葛亮向孙权求救时,幕僚们都揣测孙权会乘机火并刘备,刘备必死于孙权之手。程昱却连连摇头,说:“孙策死后,孙权掌握大权的时间不长,尚未为海内所忌惮。如今曹公无敌于天下,兵不血刃取得荆州,江东受到震慑。孙权虽然有谋,但不能独自抵挡曹公的攻势。刘备是当世英雄,享誉天下,关羽、张飞皆有万夫不挡之勇,孙权不但不会袭杀刘备,还会补充其兵力,倚之为援共同抵御我们。我们与孙权、刘备形成对峙局面后,刘备已得到实际资助,那孙权更不能得而杀之了。”可是,曹操已经习惯了吞并他人,不相信孙权会与刘备结成联盟,对程昱的话根本没放在心上。

即使孙权不杀刘备,与之联合,那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在给孙权的战书里,曹操说自己有“八十万众”,虽是恫吓之辞,但是据周瑜分析,二十多万人是有的。诸葛亮赶赴东吴,激励孙权与刘备联合时,说刘备虽然兵败于长坂,但是“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和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合起来有两万人。孙权一方,力主抗曹的周瑜请得精兵五万人,孙权说:“五万兵难以在仓促之间征调,三万人还是可以的。”两万人加三万人,孙刘联盟投入的兵力是五万人。

五万人对二十多万人,怎能取胜呢?54岁的曹操征战一生,袁术、吕布、袁绍等豪强纷纷败在他的手下,整个北方都成了他的地盘,内心就产生了独孤求败的感觉,荆州不战而降,更让曹操对自己的威慑力产生了自信。曹操认为此番南征有点空虚,因为一个对手也没遇上:先不说刘表连病带吓死了,也不说刘琮认亲似的投降;说说刘备吧,一打仗就逃跑,想不起他打过什么胜仗;孙权呢,是个刚刚27岁的年轻人,只比曹操的儿子曹丕大了5岁而已;诸葛亮和周瑜,一个是刚刚从庄稼地里走出来的半吊子农夫,一个是靠俊秀脸蛋讨女人喜欢的公子哥儿。面对这样的对手,不,他们连对手都算不上,曹操根本就不用考虑如何取胜,只考虑取胜了之后如何管理东吴。

48岁的刘备也认为东吴这帮年轻人打不过曹操,他硬着头皮搭上江东的战船抗曹,是因为实在无路可走了,因为现在普天之下他是曹操最大的仇人,曹操不会放过他的。反正是要死了,就拉上孙权垫背吧。他自己能调动的军队本来就只有一万人,但是他并没有将全部军队交给周瑜指挥,而是隐藏了两千人交给关羽和张飞带领。

既然是联手抗曹,那就该拿出足够的诚意来,可是刘备却雪藏了手下最能打的两员大将和五分之一的兵力,有什么用意呢?刘备留了后手:东吴败,那刘备可以带着关羽和张飞逃跑;东吴赢,那刘备就要与东吴争夺荆州。孙刘联盟共同的敌人是曹操,但是孙权和刘备之间也有斗争,看不见的硝烟从一开始就燃着。

农历十月,曹操下令进攻夏口,刘备刚刚从长坂坡逃到那里去。其实曹操根本没把刘备列为敌人,因为在他眼里刘备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但是要进攻江东,必须要突破夏口。汉魏时期,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是一段季节性河流,冬竭夏流,所以叫夏水,陆上便叫夏口,这是连接荆、扬二州的重要军事枢纽,历来为兵家所重视。后来,司马懿向魏明帝曹叡进献灭吴之策时曾提出:“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摏其心。夏口、东关,是贼之心喉。如果让陆军进攻皖城,引诱孙权东下,然后让水军攻向夏口,乘虚击之,那就是神兵天降,必定攻破东吴。”

从江陵到夏口,可以走水路,也可以走陆路。走陆路要穿越云梦泽。长江流至江陵后没有直接向东,而是先向南绕了一个大圈,再往东去,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就在这个圈里,这片水域面积有两千平方公里,河网密布,湖泊纵横,在当时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云梦泽”,因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将其作为描写主体而出名。遗憾的是,曹操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旅游的,云梦泽的湿地交通不便,不适合大部队行进,所以曹操只能选择水路。走水路快是快,但是水战不是北方军队擅长的。以自己的劣势去对抗南方军队的优势,战争还未开始,曹操的取胜概率就降低了。

其实,曹操根本没打算在水上与东吴决战,他只想着孙权一看到他的战船就会像刘琮一样乖乖投降,即使不投降,那也是龟缩在城里不敢出来。他想不到的是,周瑜带领三万人主动迎了上来。

迎上来就迎上来吧,三万人对抗八十万人,迎上来就是送死。有时说谎太投入了,说谎人也会相信谎言,曹操说自己有八十万人,本来是吓唬孙权的,但是最后他也情不自禁地相信自己有八十万人了。

双方在赤壁的江面上相逢。曹操根本没有在赤壁这个鬼地方与周瑜过过招的想法,可是周瑜的战船冲了上来。仗一开打,曹操才发觉不对劲,虽然他的军队占有人数优势,但是江面只有那么宽,能冲到前面去的战船,与敌人冲到前面来的战船数量是一样的。固定宽度的空间,化解了曹操兵力上的优势。相同的兵力下,不习水战的曹军遭遇擅长水战的孙刘联军,一下子就处在了劣势。

本来,曹军还有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前面的人打没了,后面的人接着上,再打没了,后面的人再跟上来,就这样在江面上耗下去,看看谁能笑在最后。可是,就连老天也来捉弄曹操,他手下将士大都染上了瘟疫。曹军将士来自北方,从七月份出征,长途跋涉,身心疲惫,加上水土不服,免疫力下降,在东吴军队中没能扩散的瘟疫,很快在曹军中爆发蔓延。人越多,瘟疫传播得越快,曹军人数的优势此刻反而成了劣势。

就这样,曹操第一次与东吴过招,很快败下阵来。曹操不得不停止前进,退到北岸乌林一侧,而周瑜则停靠在南岸赤壁一侧。

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很快找到了对策。战船颠簸,士兵饱尝晕船之苦,曹操就用铁链把战船缩在一起,船和船之间加上木板,这样在长江的水面上就制造出了一片“陆地”。这一招很灵,在铁链和战船组合成的“陆地”上,曹军士兵的战斗力又恢复了一些。一时间,周瑜也找不到进攻乌林的妙计,而曹操大概是等待陆上的援兵赶到,双方僵持在寒风瑟瑟的江面上。

可是,过度自信的曹操还是被敌人抓到了漏洞。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打造水上“陆地”,固然解决了北方人晕船的问题,但是也带来了不能灵活移动的缺点。最要命的是,虽然初次交战失利,但是曹操认为自己仍然占据着主动权,所以,当黄盖诈降时,曹操没有丝毫怀疑,毫无戒备地答应了。

十一月十二日,黄盖诈降,烧了曹军连起来的战船,曹军溃逃,周瑜率领轻锐部队追杀。以前在曹操面前总是逃跑的刘备,这次终于有机会体验追曹操是什么滋味了,他从蜀山出发,向乌林进发,与周瑜水陆配合,追杀曹军。

这场在中国历史上知名度很高的战争,更详细的过程和细节在《三国那些人那些事·吴卷》里都写了,这里不再赘述。

周瑜谈笑间,曹军樯橹灰飞烟灭。曹操要逃跑,只能选择陆路了。向东和向南都是东吴的地盘,向北要经过水系复杂的云梦泽,曹操只能向西逃回江陵去。曹家将的一号人物曹仁在江陵镇守,曹操的想法是打算与他会合。

往西最近的一条路是华容道,这条路到江陵至少要近50里,走华容道是曹操的最佳选择。曹操率领残兵败将,用了四天时间才到了华容道。刺骨的寒风中,灰头土脸的曹军将士面对泥泞坑洼的道路,都倒吸一口冷气,因为这段道路看来根本无法通过。曹操下令瘦弱的士兵全都站出来,要他们放下武器,全都去做搬运工,背着柴草,遇到积水坑洼的地方,就用柴草填平。骑兵是曹操军队中的宠儿,曹操下令骑兵优先通过,但是步兵也想活命,纷纷往前挤,一时间,华容道上人仰马翻,背草铺路的瘦弱士兵刚刚给战友填平一个水坑,还没来得及直起腰,就被战马撞倒,然后脑袋被马蹄铁重重地踏一下。马上的战友根本听不到马蹄下战友的呻吟,仓皇离去。

那些倒在自己人马蹄下的人,谁也不抱怨,因为都习惯了曹军中的生存哲学:弱者总是先死掉。

一路血腥,一路仓皇,总算是逃出了死亡之路——华容道。将士们灰心丧气,曹操却一脸喜气,哈哈大笑,回头指着华容道,说:“刘备也算是我的老对手了,可是他拿主意总是慢一步,假如他早点派人在这里设伏,放火阻击我们,我们就全完了。”

的确如曹操所言,刘备行动慢了一步。曹军已过,刘备才赶到,虽然也放了火,但是火苗还是没能追上曹操的骑兵,只是沿途的农舍倒霉了。刘备来华容道,更像是来为曹操送行的,火烧博望坡的传奇没能延续。

曹操退到了江陵,与曹仁会合,只要稍作休整,完全可以卷土重来,而周瑜和刘备也眼看着快要追到江陵。天下人的目光从赤壁转移到江陵,都想看看曹操能否从周瑜手里扳回一局。可是,曹操却选择了退出,他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然后率领残部北还。

官渡之战,曹操认为自己取胜就是奇迹,硬着头皮赌了一把,结果赢了;赤壁之战,曹操认为自己取胜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大大咧咧地等着孙权投降,结果输了。

二孙权的性格短板

曹操为什么回去呢?因为东线合肥受到了强力攻击。赤壁之败影响了士气,短时期内荆州的败局无法扭转,如果合肥再有什么闪失,那曹操的日子真就没法过了。再说,曹操从七月份出征到现在,半年已经过去了,要是再不回去,难保后方有人不搞小动作。

侥幸打赢赤壁之战的孙权,居然敢在周瑜围攻江陵的同时,分兵在东线进攻曹军,这不是胡搅蛮缠嘛!十二月,在周瑜和刘备联军进逼江陵的时候,孙权在东线开始行动了,他派张昭进攻九江的当涂,同时亲自率军包围合肥。

弱者要对付强者,胡搅蛮缠是个很管用的招数。孙权在东线胡搅蛮缠,曹操只得从江陵撤退,回去部署救援合肥的事宜。孙权在东线挑事儿,绝对不是有枣没枣打三竿,他一摆开架势,曹操就退回北方去了。逼退曹操的目的轻而易举就达到了,即使在东线一无所获也赚了。

可是,孙权还是想在东线能有所收获,因为此次他调动了“十万”人马。这个“十万”,可能和曹操在战书里说的“八十万”一样,都是吓唬人的,但是保守估计三四万人是有的。带这么多人来,孙权肯定是有想法的,他围住合肥猛攻。在赤壁人数占劣势,尚且能取胜,在合肥人数占优势,那就不仅仅是如何取胜的问题,而是如何胜得漂亮的问题。

但是战争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孙权在合肥久攻不下,陷入僵局,张昭在当涂则被打败。有赤壁之战的辉煌在前,要是不能干净利索地打下合肥来,那得多丢人啊。合肥城下,孙权下令包围得再紧一些,进攻再猛一些。可是,合肥城的抵抗越来越激烈,每当东吴的士兵冲上前,雨点般的石块和木棍就从城墙上落下。发动夜袭怎么样?夜晚城墙上燃起鱼膏,照得如同白昼。

孙权其实是栽在了一个死人手里。合肥城墙上这么多木石和鱼膏,当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已故扬州刺史刘馥的功劳。八年前,即200年,曹操派刘馥担任扬州刺史,刘馥把治所迁到合肥城,对城墙进行大规模重修。刘馥在城墙上堆积了海量的木石和鱼膏,当时大家都以为刘馥变态。这时,大家才明白,刘馥当时是算准了东吴人会来争夺合肥,这里战争少不了,要早点作好了准备。遗憾的是,刘馥早早病逝,没能亲眼看到孙权在合肥城下的狼狈样儿。

刘馥早就作好了准备,而孙权显然没有在合肥城打硬仗的准备,其实,本来来合肥就是一个即兴决定。木石和鱼膏在合肥城墙上堆了好几年,孙权此番出征居然没作出任何针对性的准备。

既无长远规划,也缺少现场应对能力,孙权这样的人能在赤壁打败强大的曹操,是因为他手下有周瑜、鲁肃一班武将谋士。孙权的可怕就在于他总是能在生死时刻找到解决问题的人。以后我们会发现,孙权一生,他亲自带兵打仗几乎从来不胜,但是他派人打仗,却往往取得奇迹般的胜利。

合肥城下,孙权不想任用别人,他想自己努力把问题解决了。为何努力了,却看不到成功的影子?孙权想不通,闪亮的碧眼里满是焦虑。

“古代围城,开其一面,迷惑敌人。现在我们围城这么紧,进攻这么猛,城里人感到恐惧,必然合力死战,所以我们难以攻克。趁他们的援兵还未赶到,不如稍微收收力,以观其变。”长史张纮说。

现在往死里攻,还攻不下,怎能收力呢!诸将不答应,孙权更不答应,他对着合肥的城墙,对将士们吼道:给我攻!往死里攻!孙权攻的不是城,而是一个心结,一个非要证明赤壁之战的胜利不是偶然的心结。他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随时随地能向曹操叫板的形象。

可是,孙权着实倒霉,一个死去的刘馥已经给他了不少麻烦,又遇上了张辽和李典两员猛将守城。战后孙权才知道,张辽和李典合起来,也抵不上蒋济一人的作用大。蒋济是扬州刺史的别驾,相当于刺史助理或者秘书长,这时才二十六七岁。在人才济济的曹营,当时他只是一个不显眼的角色,同在合肥城中的张辽和李典比他出名多了,准备不足的孙权,也许根本就不知道世上还有一个叫蒋济的人。

同类推荐
  • 行秦纪

    行秦纪

    少年苏毅寻梦远古山洞,神秘壁画,不解古语,白衣仙子,让他魂牵梦萦,欲究其奥妙,却遇袭忍者屠戮,勇跳山崖,白光一闪,穿越时空,回到两千多前秦朝,本以为此事偶然,却不知乃天命所在,因果轮回,千年之约,苍生大道,必逢之则必化之。
  • 尸原

    尸原

    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耗尽汉民族的最后一点力量,中华大地陷入300年大动乱。五胡乱华,中华5000年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中华儿女不命如草芥;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羌、夫余、乌桓(东胡与匈奴混血)、和入侵辽宁的高句丽,这些在汉民族强盛时,瑟瑟发抖摇尾乞怜的民族,在看到中华式微时全都扑上来撕咬汉民族的血肉,肆意掳掠屠杀汉家儿女。杨永,一个从21世纪,无意间穿越时间长河的过客,面对这个人吃人的黑暗时代,且看他何去何从。是灭胡兴汉,重振汉家儿郎的脊梁,还是随波追流湮没于这个大动乱的时代。
  • 三代美洲移民剪影

    三代美洲移民剪影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华人家庭真实、罕见、传奇的经历,反映了早期移民美国的几代华人在异国他乡奋斗的艰辛历程,体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服务桑梓的爱国情怀,也体现了“家风”在几代人中的传承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历史分为:上古部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中古部分: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的千年两部分。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穿越战国做商鞅

    穿越战国做商鞅

    两千七百年前,华夏民族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谦谦上古贵族君子风的春秋时代落下帷幕,攻掠征伐、尸横遍野的战国时代隆重登场,一个叫莫苏的意外重生,突然发现他成了那位赫赫有名的变法大臣商君,在这大争之世,他又将有何表现?
热门推荐
  • 古神人鱼族

    古神人鱼族

    四海有一句话流传千古:“人鱼亡,海族衰!”……缘起缘灭,奈何情深缘浅。彷徨、辗转,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一段凡尘俗恋,一曲天上之音。故事起因:敖鑫盗走人鱼族圣宝龙珠子,敖婳在收复各大海族中寻找熬鑫下落,多年无果,到凡尘寻觅,势必夺回龙珠子,重新开启龙神时代。
  • 三维信用论

    三维信用论

    信用问题多面且复杂,存在很多认知的盲区。三维信用论是吴氏信用理论的核心。吴氏信用理论把道德精神与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不同层面的信用紧密结合,创新定义了信用、剖析与量化了信用、探索分析了信用与经济增长及社会管理的关系,初步搭建了独树一帜、较为完整系统的现代信用理论体系。其框架包括信用资本论、三维信用构成论、信用资本定价论、信用规模与结构及效率论、经济信用化论、信用供求论信用产业链理论、社会信用体系认识论、政府信用监管论、三大征信中心论与多维信用评级论。
  • 为妃作歹:王爷嫁给我

    为妃作歹:王爷嫁给我

    未央已发新文《娇宠萌妃:王爷,轻点》稀饭未央的亲爱的们速速来围观哦~未央在大明湖畔等你们哦~【羞射脸】现代女子凌雪,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身处古代!艾玛,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自家父母居然也在古代!!这是神马情况?!算了,既来之则安之,没事开个店铺,斗个小三,玩个宅斗,闪瞎了一票古人没商量!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发现冷峻帅哥一枚,迟钝?没关系!奴家可以倒追!以扑倒帅哥为目标!嘎?突然发现自己桃花朵朵开!矮油!什么时候自己魅力这么大了……场景一:“王爷大大!你嫁给我吧!我会好好对你的!”某女突然执起身前男子的手,恶搞道。某男立刻脸色全黑,咬牙切齿道:“又调皮?”
  • 狼浮屠

    狼浮屠

    他是世界上最后一名人狼,他的身上流淌着诅咒与罪恶的血脉。他还很稚嫩纯真,却不得不背负血海深仇,扛起一个种族延续的使命。他是世界的孤儿,在人类的世界中,他学会了伪装隐忍。只是,刻骨铭心的仇恨他会忍吗?当他化身为狼时,他说道:SCP基金会,狩猎的时候到了,尽情挥霍残忍,迎接浩劫吧!
  • 异能少年

    异能少年

    从山里来的天才少年,不仅身怀绝技,武功高超,更有高超医术,原本他只想带回自己的极品大小姐老婆回到山里,过着神仙般的生活,没想到却卷入一连串的事故当中,当起了护花使者,玩转花都,成为一代护花高手。
  • 霸道总裁:萌妻翻身把歌唱

    霸道总裁:萌妻翻身把歌唱

    苏陌做梦都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也要面临被逼婚的场景。可是当全身捆成粽子,嘴上贴着绷带的帅气总裁被快递到家的时候,是接收还是不接收……
  • 玲珑玉坠

    玲珑玉坠

    一个猥琐的宅男在感情背叛后,郁郁寡欢的跑到终南山观光途中,遇见千年难得遇见的流星雨,激动的急忙许愿中,却没迎来希望中的美好!却被一个不知何物缓缓降落的奇异石头砸中头部,抱着有便宜不占是二逼的心里,当成项链挂到了脖子上,一次意外的流血事件,让往日的平淡开始消失,迎来的是无法想象的怪事连连,是幸运,还是不幸?
  • 我们的故事,温暖的回忆

    我们的故事,温暖的回忆

    人这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发生点事,我们的故事,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快的,但是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我没有办法吧所有的细节都写出来,但能够纪念我们这段哭过笑过感动过的青春时光,那就足矣了。小傲娇,二涵,小薛,晓敏,皮皮还有二百武,谢谢你们陪我走过这段孤独的时光。
  • 孤岛无人

    孤岛无人

    一个妹子在一座岛上苦苦挣扎只为逃出生天的故事。
  • 五洲伐天

    五洲伐天

    鬼斧之威,惊天地!神弓之芒,耀五洲!雷锤一现,山河裂!龟甲盾防,万古摧!这是个存在神灵的世界,更有着神灵武器。命运之手的出现,往往令人猝不及防。弱小的人,被命运捉弄。强大的人,命运由自己掌控。这是一段逆天改命的故事。这是一名普通少年崛起于动荡时代,威慑五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