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记武威市凉州区西关街党工委书记鲁珍
〔组织点评〕
鲁珍同志带领街道、社区广大党员群众,按照区委的要求,积极落实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强化责任意识,领导街道、社区党员群众,落实好“一诺三评三公开”工作,扎实开展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
——中共凉州区委员会
〔个人感言〕
岗位在基层,工作在一线,只有用真心去做每一件工作,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群众,用热心去处理每一件事情,要始终记住“街道工作无大事、服务居民无小事”。
鲁珍同志2005年年底起担任街道党工委书记,他把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看做是自己的重要工作,经常深入居民楼院和党员群众中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干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自担任街道党工委书记以来,他坚持调查研究,并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通过向群众学,向书本学,他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的变化,在研究部署和检查指导社区党建工作中做到了创新。他结合街道实际,把“双强双促”活动的任务细化为“健全组织、夯实基础、强化管理、提升服务”4个方面15项具体工作,并提出了抓好工作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在党员中提升服务树形象的“五项”活动,强化了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了“双强双促”活动的实效性。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他确定了“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辖区单位,推进和谐社区”的主题实践活动,针对老党员、困难党员组织开展了送学习、送政策、送温暖、送健康“四送”活动,帮扶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24个,帮扶资金4.1万元。
“服务是街道、社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是街道、社区工作的核心所在。”如何把服务工作抓到手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对此,他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市、区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之后,西关街由原来的6个社区整合为4个社区。他和街道其他领导因势利导,按照便于管理、便于联系、便于服务的原则,对社区楼院、辖区单位进行划片,把全街4个社区按每1000人左右的标准划分成34个楼院小组,每个小组配备3~5名社区公益性岗位管理人员,每人负责100~300户,并选拔一名文化程度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担任楼院小组长。为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明确了政策法规宣传、民生问题知情、矛盾纠纷调排、精神文明创建、信息沟通服务等五项职能,并制定了管理办法,由街道各办站所定期对楼院小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社区楼院小组的成立,使社区服务工作向下延伸到楼院和居民家中。楼院小组工作人员人手一本《民情日记》,“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就成社区楼院小组服务的宗旨。几年来,全街34个楼院小组130名工作人员工作在一线、服务在一线,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和政策宣传12次,提供就业用工信息100多条。街道在体育路社区还首先建立了“民情直通车”,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及时受理居民反映的问题,受到了辖区单位和广大居民的普遍好评。
西关街地处城乡结合部,存在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集中、治安管理难度大的实际。因此,维护好社区稳定,让群众安居乐业是街道、社区的一件大事。鲁珍和街道领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综治工作进行了大胆探索,建立了新的治安管理模式——楼院化管理。建立了由包社区领导和社区主任、民警和综治专干组成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组,把全街14名科级干部、13名社区民警和13名街道社区专职综治干部分别编入4个社区工作组,确定了矛盾纠纷排查的重点地段、重点场所、重点人员,形成了街道、社区、楼院小组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分层管理的综治工作组织网络。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创新了街道、社区楼院和派出所“三位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几年来,街道、社区、楼院小组和派出所对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场所复杂、出租房屋多、贫困居民多、矛盾隐患多的“一场、一园、三区、七校”等重点地段进行人口清理清查和矛盾纠纷排查登记,共走访居民6700多户,辖区单位60个,个体户500家,填写《民情调查表》1000多份,记《民情日志》33本,建立居民信息档案5300户,排查矛盾纠纷30多件,整治清理传销窝点1个。
情系街道,情系居民,上为政府分忧,让党放心,下为百姓解愁,让群众满意,是鲁珍人生的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街道,服务于居民,充分展示了新时期一名街道党工委书记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怀。群众说他是一名好党员,一名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好书记。
鲁珍同志获奖情况
2008年,被中共凉州区委表彰为“全区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9、2010年,连续两年被中共凉州区委表彰命名为“优秀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