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因为美丽聪慧与多才多艺,她赢得了众人的交口称赞和无限仰慕,赢得了“南唐(唐瑛)北陆(陆小曼)”和京城“第一美人”的名声,又因为多情和勇敢,她赢得了浪漫诗人徐志摩的爱情。这段爱情,让她体会到了高入云天的眩晕和幸福,也让她尝到了万人所指、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苦痛。直到今天,一切都已沉寂下来,只剩下那些时间稍显久远的字迹和开始发黄的老照片,向我们静静地讲述那些曾经美丽和哀伤的故事。
1.唯有名门出闺秀
有人说:“称为‘名人’,绝对讲究阶级讲究出身。她们既有血统纯真的族谱,更有全面的后天中西文化调理:她们都持有著名女子学校的文凭,家庭的名师中既有前朝的遗老遗少举人学士,也有举止优雅的英国或俄国没落贵族的夫人……”陆小曼就是这样一位女性。
1926年农历七月七,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海公园举行了一场并不被人看好的婚礼。原因是陆小曼背叛了原来的丈夫王赓,嫁给了抛妻弃子的徐志摩。一个是挥霍无度,生活奢靡的直爽女子;一个是性情温厚,爱情至上的纨绔子弟,婚后两人竟为窘迫的生活而苦恼不堪。
陆小曼爱徐志摩,但她坚持不改变她自己。她依旧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出入各种社交场合,花重金捧戏子,生活的负担全部压在了徐志摩身上。在旧社会遗少翁瑞午的影响下,她甚至学会了吸食鸦片,每天烟不离手,躺在床榻上吞云吐雾。
徐志摩悔恨自己没有办法改变她,1931年末,一气之下从南京飞往北平。不料飞机在白马山(又称开山)南面失事,机毁人亡,正当盛年的徐志摩以这样突兀的方式告别了自己光彩夺目的人生。
噩耗传来,陆小曼晕倒在地,身心俱损。人们一边惋惜才子如此落魄地逝去,一边将矛头指向了陆小曼。若不是她的任性和无知,志摩不会突然离开去乘那班飞机。失去了至爱徐志摩,陆小曼生活的重心一下子没有了着落点。爱情逝去,人生也归于平淡。她口口声声说只需一个人的照顾,于是不顾亲戚友人的反对,投入到翁瑞午的怀抱。
翁瑞午家境富实,且对她关爱有加。陆小曼心生感激与无奈,她一方面坦诚自己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另一方面却暧昧地依靠着他长达33年!徐志摩失事前,她习惯于穿梭在社交界,花钱如流水。失去志摩以后她完全可以戒掉鸦片,离开翁瑞午,再找个工作养活自己。可是她不愿遵循这种传统的方式,她宁愿被万人唾弃也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在那个女人只能逆来顺受、循规蹈矩的时代,陆小曼冲破礼教防线,饱受众人的争议却不作任何辩白。
胡适曾说:“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她个性鲜明,圆润通达,而且在才艺上也相当出色。陆小曼精通英法语言,能诗会画,擅长音乐、舞蹈——这与她年少时受到的教育和熏陶有关。西方思想影响着她的一生,她没有选择凡夫俗子所走的路,也没有接受命运的安排。她是超越那个时代,敢爱敢恨的另类女子。
2.娇艳才女
陆小曼名眉,别名小眉,笔名冷香人、蛮姑,1903年9月出生于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据说这天恰巧是传说中观音菩萨的生日,而她恰好又生得眉清目秀,肌白肤嫩,于是家里人又戏称她为“小观音”。
陆小曼的祖先原在常州樟村。祖父陆荣昌因避太平天国之乱迁居上海。父亲陆定,又字静安,号建三,晚清举人,早稻田大学毕业。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陆定进入财政部工作达二十余年。母亲吴曼华出身名门,多才多艺,擅长工笔画,小曼也深受影响,酷爱文学和艺术。
优越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天赋,使小曼从小就聪慧过人。父母将她捧在手心,尽心栽培她,她是那个时代受到最好教育的女子。全家迁居北京后,7岁的小曼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女子附属小学读书,9岁到14岁在北京女子中学读书。
身为独生女的小曼从小便养成了娇惯任性,我行我素的习惯。12岁的时候,小曼玩心很重不做功课,整天和女仆嬉戏玩闹。有次父亲非常气愤便掴了她几下,她竟不哭。从此就循规蹈矩地读起书来,再不胡扯瞎闹了。
其父见孺子可教,于是聘请英籍女教员来家,教授她英文。小曼悟性很好,又肯用功,进步有一日千里之势。15岁就转入北京圣心学堂读书。圣心堂是法国人办的贵族学校,课程有英文、法文、钢琴、舞蹈、油画、礼仪等。小曼平时手不释卷,那些名人著作,十有八九都已读过。
小曼除了英、法文讲得非常流利外,还会弹钢琴,擅长绘画。有一次,外国人到圣心学堂参观,看到一幅精致的油画,问是何人所绘。当校方告知是学生陆小曼时,外国人很欣赏,当即支付200法郎,作为学校办学经费,将这张油画买去。陆小曼也由此引起校内和社会注目。
年轻的小曼凭着其良好的语言能力,活泼的个性,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选中。小曼担任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在翻译工作中,她不但表现出机智幽默和风趣自然的一面,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
有一次,法国霞飞将军在检阅我国仪仗队时,看到仪仗队的动作很不整齐,他奚落道:“你们中国的练兵方法大概与世界各国都不相同吧!”小曼只能看在眼中,不能强辩,这本来就是我方的过失。她很轻松地接上话:“没什么不同,全因为您是当今世界上有名的英雄,大家见到你不由得激动,所以动作无法整齐。”她的回答既挽回了中国人的面子,又让将军愉快之余对中国人有了好感。
有时,小曼陪同外宾观看属于国粹的文艺表演时,经常遭遇外国人不太喜欢某些节目,有些外宾就会毫不客气地说,这么糟糕的东西,怎么可以搬上舞台!小曼虽然知道节目水准不高,不能让外宾满意,但她还是要回敬几句,杀杀外国人的威风。她说: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有特色的节目,只是你们看不懂而已。外国人听后无言以对,只好耸耸肩。他们见识了这个小女孩儿的厉害,不仅没有对她反感,反而对她多了几分尊敬,以后的关系倒融洽了许多。
小曼18岁时,有一次顾部长当着小曼父亲的面表扬小曼说:“陆建三的面孔一点也不聪明,可是他女儿陆小曼小姐却那样漂亮、聪明。”小曼父亲听后,啼笑皆非,又非常得意。
学生时代的小曼长得越来越标致,既有上海姑娘的聪明活泼,又有北京姑娘的秀丽端庄。在北京的大家闺秀里,是数一数二的才女佳人。得天独厚的优越感,小曼傲慢骄纵的品性也逐渐生成了。
三年的外交翻译生涯又重新塑造了小曼。她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女中学生,也不再是传统的大家闺秀。她喜欢在一些豪华热闹的场合,与人共舞。天生具有艺术气息的小曼,在肢体流动的喜悦中,体验着飞扬的人生,她成了一个时时处处有意识表现自我的名媛淑女。
在环境的感染下,一个个性使然,追求自我的小曼不断地形成。她以后曲折的感情和叛逆的性格,已经有了基调和铺垫。
陆小曼的一生中有三个关键男人,除了她的两任丈夫——王赓和徐志摩,还有一个是她的男性闺中密友——翁瑞午。王赓可谓正人君子,社会栋梁,可小曼偏偏不喜欢;志摩与她的爱情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可生活中冲突频频,几乎濒临破裂。而翁瑞午,小曼说她对他只有感情没有爱情,可他们却相处和睦,长达33年!
3.怨偶
陆小曼一生真正的凄苦是从她的婚姻生活开始的。
1922年,19岁的陆小曼离开学校,由父母做主,与无锡人王赓结婚。王赓,字受庆,江苏无锡人。1911年清华毕业后保送美国,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读,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后转入西点攻读军事,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
王赓家境一般,1918年刚回国没参加工作时,手头上也没有积蓄。但小曼的母亲看中的是,名校毕业的王赓仕途坦荡,是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还有小曼的义父唐在礼的介绍。王赓比小曼大七岁,英俊又稳重,归国后,供职于陆军部,后来又升为陆军上校。
小曼父母很快同意了这桩婚事。两人从订婚到结婚,还不到一个月,人称“闪电结婚”。小曼开始步入另一种生活——辞去了工作,在家做贤妻良母。毕竟是刚开始,两个人生活得还算和睦。时间长了,小曼开始耐不住传统生活的寂寞。
小曼18岁时就闻名于北京社交界,她热情、大方,特别是她轻盈的体态和柔美的声音,在众多社交女宾中独树一帜。如今只能在家中回忆这些快乐的时光,小曼渐渐感到自己成为笼中之鸟,身心孤独疲惫。
当然,如果王赓体贴照顾一点小曼的话,多留点时间陪陪她,也许小曼会觉得家庭是温暖的港湾。可是王赓每天忙于公务,早出晚归,周一到周六只能工作,没有一点休闲娱乐的时间。在小曼眼里,他是不知疲倦的工作狂,呆板不知变通的兄长。
单从感情上看,两人相识不久就结婚,彼此还没摸清对方的性格,甚至没有很好地沟通过,这就是婚姻中的隐患。还有就是当时的格局,社会使命感十足的王赓,整天忙于政府部门的工作,忙的时候甚至一连几天不回家。感情是需要慢慢培养出来的,可是连必备的沃土都没有,种子只能吸干了最初的养分,过早地夭折在空气中了。
为了逃避空虚的婚姻生活,小曼开始在外面寻找所谓的寄托。她每天与权贵千金、太太一起出去喝酒、打牌、捧戏子、跳舞唱戏。小曼自我意识非常强烈,既然不能在婚姻中寻找到乐趣,那么她就理所应当地去寻找物质上的快乐和刺激。
小曼自己也在日记中写道:“从前多少女子,为了怕人骂,怕人背后批评,甘愿自己牺牲自己的快乐与身体,怨死闺中,要不然就是终身得了不死不活的病,呻吟到死。这一类的可怜女子,我敢说十个里面有九个是自己明知故犯的,她们可怜,至死不明白是什么害了她们。”
成功男人的身后往往会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她们付出了很多的泪水和尊严。但是大多数的女人还是愿意做这样的“附属品”,她们觉得能够承受住压抑就是伟大。自古以来,男人一般不需解释任何原因,穿梭于家庭与外界浮华之中,但是这在受过西方先进思想教育的小曼看来,那种所谓的隐忍却是结果自己一生的慢性毒药。
小曼声称自己只想找一个称心的伴侣,不羡富贵,也不慕荣华;但是王赓觉得没有事业,何来的荣华和富贵,他是个现实主义者。他经常劝小曼不要过着委靡不振的生活,免得把身体搞垮。其实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自己的妻子在外面抛头露面,这样会给他带来不少的麻烦。
任性的小曼不顾王赓的劝告,经常对他恶语相讥,两人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了。后来王赓出任哈尔滨警察局局长的时候,小曼表示自己宁愿在北京,也不愿跟着王赓到哈尔滨。
作家凌叔华对小曼说:男女的爱一旦成熟结为夫妇,就会慢慢地变成怨偶的,夫妻间没有真爱可言,倒是朋友的爱较能长久。小曼对这份失望的感情看得释然了,也许她此时倒乐意与王赓做朋友了,哪怕是普通的朋友。
4.尘中飞扬
小曼是怎样认识徐志摩的?也许是天意使然吧!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就是缘分。
原来王赓与徐志摩都是梁启超的弟子,二人还是关系很好的朋友,经常一起聚会和出游。王赓很信任徐志摩,碰到自己忙的时候而恰好志摩在跟前,便对小曼说:我现在忙,让志摩陪你去玩吧!
徐志摩风流潇洒卓尔不群,在新文化运动中推波助澜,是青年人崇拜的偶像。最初两人只是相互欣赏对方的才华,但是不久二人内心的孤独相继显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