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华得知此事后,暴跳如雷。赵庆华一生耿介清廉,颇注重个人名声。自己的女儿居然私奔沈阳,投入有妻有子的张学良怀抱。这在赵庆华看来简直就是伤风败俗,有辱门庭。盛怒之下,赵庆华在报上连续五天(1929年9月25日—9月29日)公开发出启事,将赵四从赵氏宗祠开除出去,断绝一切往来,并引咎从此不再为官。耿直的赵庆华直到1952年病逝于北京时,都不肯原谅这个他最钟爱的小女儿,这也成为赵四心中永远的痛。
据张学良晚年回忆,赵四小姐当年来沈阳“只是来看看”他,然后“还是要回去”。可赵庆华一登报,断了她的后路,反倒回不去了。
5.一刻也不分离
就这样,赵家父女成了陌路。
一向极有涵养、对张学良偶尔出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态度的妻子于凤至,这次却一反常态极力阻挠。
最后,张学良表明了态度:赵四是不可能回天津了,她现在只有一个家,那就是沈阳。于凤至迫于无奈,默认了赵四的存在,但却提出了两个条件:一、赵四小姐不能进帅府;二、赵四小姐不能有正式的名分。
按于凤至最初的想法,赵四这样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大家闺秀,年龄又小张学良十几岁,面对这样的苛刻条件,肯定不会接受,说不定一气之下,就会离张学良而去。可是出乎于凤至的意料,一心只想与心上人相守的赵四小姐对这些条件全盘接受,毫无怨言。
于是,赵四小姐住进了张学良的北陵别墅。
苦苦相思后的久别重逢,而且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再也不用顾忌飞短流长,张学良与赵四在这里开始了他们之间最热烈、最疯狂的一段生活。
张学良白天去帅府办公,晚上回到别墅。每天早晨分手,两人都是难舍难分的样子,而每天晚上再见,又都有阔别多年的感觉。两人恨不得分分秒秒都相守在一起,一时也不分离,一刻也不分离。于凤至很快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当初不让赵四入帅府,是希望她知难而退,主动斩断与张学良的情丝。可现在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不仅“情敌”没有赶走,自己的丈夫也因此终日有家不回。这让于凤至很是发愁。
思前想后,于凤至作出了一个决定:将位于帅府东墙外王永江那栋二层小楼买下来,让赵四居住。这样,既将其置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起到约束作用,又没有违反当初不让赵四进入帅府的要求,还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大度成全”而博得张赵二人的感激之情。
于凤至没有同张学良商量,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将小楼买了下来,待装修完成后,亲自去北陵别墅将赵四小姐接了过来。此后,赵四小姐便在小楼里住了下来,人们也因此称这座小楼为“赵四小姐楼”。
很多来过帅府的人都感到疑惑,赵四小姐为什么舍弃阳光明媚的南屋,而是选择位于东北角、终年阴冷潮湿的房间为自己的卧室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仅仅是因为站在这里,她能隔窗看到位于大青楼二楼张学良办公室里的灯光。在这座小楼里,赵四小姐度过了她人生中最为幸福的一段时光。更让她为之兴奋的是,在这里,她与张学良的爱情终于开花结果——她怀孕了。
赵四小姐的命运似乎注定是波折的。怀孕不久,她生了一种怪病,背上长了一个痈疽,睡觉时只能向一方侧卧。疾病折磨得她苦不堪言,为病心焦的她,也更加思念父母家人。于是,于凤至与张学良商量,将她送至天津一家德国人开的医院里,以便能见到家人,缓解病痛。为了有利于治疗,医生多次劝赵四堕胎。但赵四怎忍心放弃她与张学良的爱情结晶呢,柔弱的她咬紧牙关,忍常人所不能忍,一直坚持到怀孕7个月,终于生下了她和张学良唯一的儿子——张闾琳。
抱着酷似张学良的宝贝儿子,赵四忘记了背上的疼痛,喜极而泣。
6.半生幽禁一世情
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联合杨虎城,以“兵谏”这一最激烈的方式逼迫蒋介石掉转枪口,全力抗日。“西安事变”收到了奇效,使全国抗日力量得以重新聚合。但愚直的张学良决意担当全部责任,陪同蒋介石返回南京。飞机刚刚降落在金陵机场,张少帅即沦为阶下囚。
对张学良恨之入骨的蒋介石,决意用软刀子来把张学良凌迟处死。其实,久经战场的张学良在送蒋介石夫妇回南京前,就意识到狡猾而心狠手辣的蒋介石是不会轻易放过他的。于是,为防止不测,他吩咐参谋长在他离开西安后,立即将赵四母子送往香港。
但是此时的赵四小姐说什么也不肯离开上海,就在“张学良公馆”里心惊胆战地等着张学良的消息,据说,那时的赵四小姐非常孤单,既不能与张学良见面,又不能投奔天津赵家,她孤身一人带着儿子张闾琳在上海过着一段如履薄冰的艰难时光。
少帅遭囚后,她携着幼子在上海孤独守候,直到于凤至从国外回来,她才于1937年1月11日携幼子张闾琳去南京,后转赴香港。然而,她的内心却一刻没有平静过,时时刻刻都在挂念着被软禁的张学良。1940年,张学良转移到贵州修文阳明洞,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于是,她便像16岁那年一样挺身而出,毫不闪躲游疑,忍着万般心痛将年幼的儿子送到美国托付给张学良的一个朋友,然后千里迢迢跑到贵州,来陪伴深陷荒凉之处的张学良。
在这漫长的幽禁生涯里,她不但要承受因“名不正,言不顺”而带来的诟病,此外还要忍受着颠沛流离的不确定性。这决绝牺牲,或许就是卡米尔所说的最伟大的爱情。可能这世间便也只有一个赵四小姐,能为了爱既可承受繁华,亦可承受荒凉。
1945年抗战胜利,原本以为会得到自由的张学良,又被辗转幽禁到台湾新竹的井上温泉,这个与世隔绝潮湿寒冷的深山成了他们最后的幽禁之地。她和他在这度过了那十多载与世隔绝的囚居岁月。
井山温泉山间一座和式旧木屋,是张、赵寄身的园囿。自由到院子篱笆处便被割断,院角立哨岗,出院门需请示。外围哨所林立。蒋介石派来的监视头头,是特务刘乙光。此人整日虎视眈眈地跟踪着张、赵。
曾经叱咤风云的烈性男人,在失去了他视如生命的自由后,快速衰老,曾经的桀骜不驯早已不知遗失在哪段时光里了。深山与世界的距离,杳然不知深处,两岸人民已久不闻世间有他和她的消息。
温泉生活尽管艰苦,赵四小姐却仍然保持着名门淑女爱美的天性。修指甲,涂指甲油,梳妆严整,鬓发一丝不苟。自己打毛衣,做裁缝。
春日里的一件花式毛衣,配上山中桃花,依稀间,依然人面桃花相映红,美人如花隔云端;夏日里新做的一条洁白连衣裙,衬着山间绿枝,束出一身的窈窕依旧;秋日里的一袭旗袍悠然孑立,如山泉秋色般宁静气爽。
7.白首鸳盟
1957年10月,张学良搬住到高雄西子湾,结束了十多年的山中幽禁岁月。
在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中,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的赵四小姐一直是张学良生活上最大的支柱,他们之间的爱情便也愈发浓烈。
1964年,远在美国的于凤至感念于赵四小姐的至情至性,于是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同年7月4日,张学良与赵一荻终于在台北市正式结为夫妻,婚礼是在士林教堂举行的。那一年张学良63岁,赵一荻52岁。在经历了36年遭人非议的同居生活后,她终于获得了一个对女子而言至为珍贵的名分。
有人说:“在张学良、于凤至和赵一荻三人之中,没有感情的失败者。”于凤至的“禅让”行为十分高尚,而赵四小姐的牺牲,也是世间绝无仅有的。
用了几十载的荒凉孤寂年华换来这渴求已久的婚礼,赵四小姐终究还是得到了世人的赞叹。她的一生没有像其他名媛一样,被那盛名浮华所累及,她倾尽一生终是寻到了最完满幸福的情感归宿。
所以,我们可在她的回忆录《见证集》中看到这样深情的句子:“为什么才肯舍己?只有为了爱,才肯舍己。世人为了爱自己的国家和为他们所爱的人,才肯舍去他们的性命!”
随着蒋介石父子先后离世,他们这对“白首鸳盟”的夫妇的自由度也就越来越大,1994年终于离台赴美,定居夏威夷。千古一荻,风静而凋。两位垂暮之年的老人,在历经了命运的潮涨潮落之后,惬意地享受着晚年的宁静与淡泊。
8.你是我的姑娘
有人曾喟然兴叹,赵四小姐真是深爱张学良,她撑着沉疴的病体,死死吊住那口悠悠长气,只为看着丈夫快乐地度完2000年6月1日的百岁华诞。此情此景让人欷歔不已。
被她爱了一生、相伴了一生的少帅张学良,在生日宴会上动情地对采访的记者说:“我太太非常好,最关心我的是她!”末了,还当着众人的面紧握着她的手并用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亲昵地说:“这是我的姑娘!”
只可惜,此时的千古一荻已病入膏肓,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
2000年,夏威夷时间6月22日上午11时11分,赵四小姐停止了呼吸。在病床的另一侧是她挚爱的张学良,他坐在轮椅上,始终握着她的右手,并且久久地深情凝望着陪伴他一生的女子,默默地不发一言。
在夏威夷的神殿之谷的一块墓碑上,镂刻着这样的诗句:“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亦必复活。”那是赵四小姐生前叮嘱镂刻的诗句——是《圣经》中约翰福音第11章第25节中的诗句。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檀香山去世。他留下遗嘱:“与夫人合葬于神殿之谷。”于是,这对爱情传奇的主角在小别一年多后,终会合于天堂之中。
当时,在新华社10月23日电稿中这样写道:“张学良将军的长眠地坐落在一片绿地如茵的山坡上。去年5月,两位老人曾一同庆贺百岁和88岁华诞,今天他们在这里再度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