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一天,一位名叫德明的上校工程师闯进了卡氏的绘图室告诉他,AK-47步枪被定为苏军制式装备。斯大林亲自为他颁发了15万卢布的奖金,当年卡拉什尼科夫28岁。
而真正让AK-47系列步枪名闻天下的则是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AK-47和其仿制品大规模地武装越南正规军和游击队。这种自动武器在丛林环境中深受士兵信赖。在越南战争时期,据说许多美国士兵转而使用缴获的越南士兵的AK-47,只是因为AK-47系列步枪拥有非常优良的可靠性、容易控制密集的火力。
2.俄罗斯特种部队著名战例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称得上是最严重的社会威胁之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可谓无处不见恐怖主义肆虐的痕迹。有人把这股恐怖主义狂潮称为“20世纪的政治瘟疫”。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恐怖主义更是猖獗一时,绑架暗杀,扣押人质,劫持飞机,炸弹爆炸,恐怖活动搅得世界不得安宁。而苏联解体后,受国内分裂势力和经济衰退的影响,治安不佳,恐怖绑架事件频频发生。在其他部门束手无策时,俄罗斯特种部队却给了恐怖分子有力的打击,成为了一支举世瞩目的反恐尖兵。
当然,特种部队也不是每次行动都能成功。发生在2004年9月1日的别斯兰人质事件就是俄罗斯及俄罗斯特种部队永远的伤痛。
不过,俄特种部队在近30年的风雨历程中,总共参加了数十次反恐战斗,基本上是一路凯歌高奏的。
“霹雳”行动
1988年12月1日,天气出奇的寒冷。苏联北高加索地区的奥尔忠尼启则市,受到来自西伯利亚寒流的袭击,天上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一天,24岁的女教师叶菲莫娃带着31名小学生,到印刷厂参观印刷流程。当他们参观结束走到印刷厂门口时,一辆墨绿色的大客车正停在那里,一名陌生男子走下车来,说他是印刷厂的司机,因天气太冷,厂里领导让他把孩子们送回学校。
孩子们看到汽车,都争先恐后地跑了上去。叶菲莫娃也没有多想,遂上了车。只是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时此刻,魔爪正向孩子们伸来。汽车开动后,大客车后座上突然冒出3个青年男子,他们把厚厚的窗帘全部拉得严严实实,然后,又从座位下拿出几个3公斤重的汽油桶,并打开桶盖。为首的名叫维佳的恐怖分子掏出了打火机,把手放在按键上,然后对孩子们说:“你们现在是人质了!要老老实实与我们合作,否则,我将点燃汽油,引爆汽车。”
孩子们吓得瞠目结舌,胆怯地向他们的老师望去。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年轻的叶菲莫娃一时间也没了主意。因为这一切发生得实在是太快、太突然了。转瞬的惊恐之后,叶菲莫娃慢慢地镇定下来,她开始安慰孩子,给孩子们讲童话故事,并鼓励他们要坚强些,不要哭泣。
当天下午4点25分,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内务部副部长巴塔洛夫上校接到紧急报告:在州党委机关的广场上,有人从一辆大客车上向一辆警车开枪,并打伤了警车司机。原来,恐怖分子头目维佳欲使用这种特殊的手段与政府人员取得联系。巴塔洛夫急忙赶到现场。维佳向巴塔洛夫提出,要求政府迅速提供毒品、外汇和一架配备机组人员的大型运输机,他们要飞往以色列,并要求把其同伙克利沃诺索夫从监狱释放出来。恐怖分子还威胁称,如果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将点燃汽油,炸毁汽车,杀死人质。
当时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接到这一消息时,正在主持一个有关改革的重要会议。在了解事件的严重性后,他立即中止会议,放下手头的工作,召开紧急会议。他当场下令成立由克格勃、内务部、外交部及民航等部门经验丰富的官员组成的营救指挥中心,营救总指挥由克格勃副主席波诺马廖夫担任,营救行动代号“霹雳”。苏联特种部队亦集结待命,准备随时展开营救行动。
制伏暴徒,最迅速的方法是诉诸武力,但由于人质是手无寸铁、年幼无知的孩子,他们不懂得怎样配合,武力解决对人质的安全没有绝对把握。因此,多数官员主张同恐怖分子谈判解决问题。在特种部队官员谢里耶夫的一再坚持下,戈尔巴乔夫最终同意了武力解决方案,但要求一定要保证人质的绝对安全。
武力营救计划很快制订出来:先派人与恐怖分子周旋,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然后由埋伏在四周的特种部队狙击手在10秒钟内击毙恐怖分子。
然而武力营救计划尚未开始实施,形势发生了变化,恐怖分子将汽油洒满了车厢,一旦开枪,就会引起爆炸,造成人质大量伤亡。总指挥波诺马廖夫将军迅即放弃武力解决方案,决定先答应恐怖分子的全部要求,把人质解救出来。很快,内务部准备好200万美元,民航部门迅速联络莫斯科,准备飞机。政府答应了恐怖分子的条件,同时,派遣特种部队指挥官谢里耶夫上校去与恐怖分子周旋,以稳住他们。营救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12月2日清晨4时许,黑暗的天空中仍不断飘着雪花。载着31名孩子和女教师的墨绿色大客车出现在矿水城机场。
谢里耶夫按照恐怖分子的要求,携带200万美元现金及防弹背心来到恐怖分子身边,与此同时,一架四引擎伊尔-76运输机也降落在机场跑道上。谢里耶夫交涉说:“你们要求的东西,200万美金、防弹背心、武器、飞机都可以提供,但只有一个条件,释放所有的孩子。”在谢里耶夫的要求下,恐怖分子开始放人。但狡猾的维佳并没有释放全部人质,而将10名学生和女教师留了下来。
伊尔-76运输机组共有8名成员,其中5人是由特种部队队员装扮的。谢里耶夫告诫特种部队队员,保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武力。
维佳及同伙将飞机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又搜查了机组人员的全身,并给机组人员戴上了手铐。在确认没有危险后,他命令10名孩子和女教师上了飞机。在此情况下,谢里耶夫提出用自己交换剩下的人质,维佳同意了。孩子们和女教师叶菲莫娃被释放了。至此,31名小学生和女教师叶菲莫娃全部脱离了险境。见目的已经达到,恐怖分子把谢里耶夫也赶下了飞机。
12点25分,在众目睽睽之下,由恐怖分子控制的伊尔-76型飞机腾空而起,在机场上空盘旋一周后,向着以色列飞去。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这是苏联当局20多年来第一次向恐怖分子作出妥协。但是,恐怖分子做梦也不会想到,阿尔法部队的队员一直与他们同行。而且,苏联方面居然把“钓大鱼”的长线从苏联一直“放”到了以色列。
飞机一升空,苏联外交部副部长立即打电话给其驻以色列领事馆的负责人马尔基罗索夫,要他立即与以色列政府联系,希望以色列给予协助,允许飞机降落,并逮捕劫持者,再引渡给苏方。以色列政府很快答复,愿意配合,并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拉宾亲自坐镇领导,经验丰富的反恐专家、武装部队参谋长沙龙亲赴现场指挥。飞机降落之前,特种部队和武装警察已经封锁了位于特拉维夫东南10公里的本·古里安机场,数十辆军车和警车层层排列着,将停机坪和候机大楼围得水泄不通。
几小时后,飞入以色列境内的苏联伊尔-76型飞机与机场塔台联系,请求降落。
15点47分,在以色列空军一架战斗机的引导下,被劫持飞机在距候机大楼5公里的军用跑道上降落。没等飞机停稳,以色列特种部队士兵立即冲了上去,将飞机团团围住,一架担任警戒的直升机则在天空中盘旋。
恐怖分子头目维佳打算第一个走下飞机,但当他打开舱门看见机场上黑压压的特种部队队员时,脸色顿时变了。他随手扔下装有美元的箱子,企图拔手枪负隅顽抗,然而为时已晚。伪装成机组成员的阿尔法队员们掏出藏在腰带夹层内的匕首,抓住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索地擒获了维佳及其三名同伙。只是让维佳及其同伙惊诧不已的是特种队员们是什么时候解开手铐,并从哪里掏出的匕首。阿尔法队员拍了拍腰间的腰带:“记住,下次一定要先搜查腰带。但是,你们没有下次了。”原来,特种部队队员腰带的夹层里藏有尖刀和开锁工具。
恐怖分子随即被押上警车,送往特拉维夫附近的阿布·卡比尔监狱。傍晚,一个由19人组成的苏联特种工作组在谢里耶夫的率领下乘一架图-154型客机飞抵本·古里安机场。4名恐怖分子被押上飞机,飞回苏联。一场历时60个小时的劫机事件以没费一枪一弹,没伤一兵一卒而告终。
尽管1988年的苏联已经陷入解体前的风雨飘摇之中,但此次不费一枪一弹便成功解救所有人质的“霹雳”行动,仍显示出这个超级大国在解决恐怖危机中的高超技能和特种部队的过硬素质。整个营救行动从计划到实施,充分体现了苏联政府在解决危机时的气魄和大手笔,沉着应对、周密计划、灵活应变、果断实施的反恐行动风格,也被今天的俄罗斯继承了下来。
红场人质事件
1995年10月14日,莫斯科红场。这里美丽的景致吸引着众多的游人穿梭来往。这天下午5点多,一队来自韩国的游客参观完红场后,拖着疲惫的脚步走进了红场西侧瓦西里耶夫斯基教堂后面的停车场。他们三三两两地回到旅游车上,寻找着自己的座位,并兴致勃勃地谈论在红场游览的所见所闻。负责这个韩国旅游团的俄罗斯女导游在车上走来走去,忙着清点人数。旅游车司机懒懒地倚在方向盘上,眼睛无神地看着广场上的行人。
只是,谁也没有注意到此时的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位不速之客。这名不速之客戴上面罩后便尾随最后一名韩国游客登上了这辆旅游车。蒙面人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司机和女导游的注意。几个韩国游客看到这名不属于这个集体的蒙面人后也没多想,在陌生的国度里,这点小小的不正常也算不了什么。
汽车载着游客往宾馆方向驶去。就在这个时候,蒙面人右手突然拔出一支手枪,左手举起手榴弹,然后大声威胁道:“你们被劫持了,所有人都不许乱动!”
一开始,大多数游客并没有把这当回事,他们以为这只不过是个玩笑,或是莫斯科人别出心裁有意安排的什么观光项目,甚至还有人认为,此人不过是想搭车去什么地方而已。有几个年轻的韩国人竟指着这个蒙面人哈哈大笑起来。此时,蒙面人举枪朝车顶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客车的车顶盖被子弹射穿,车上的韩国人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他们被劫持了。
在劫匪的威胁下,司机不得不把旅游车停在瓦西里耶夫斯基教堂以西几百米处的桥畔。趁着车尚未停稳,司机打开了车门,两位机灵的韩国年轻人趁机跳下了客车,快速消失在了莫斯科的黄昏之中。气急败坏的劫匪马上命令司机关闭车门,并威胁说,谁再试图逃跑,他就杀死谁。随后,劫匪大声宣布了释放人质的条件:第一,要莫斯科市政府立即拿出赎金3000万美元;第二,用这辆旅游客车送他到莫斯科一号国际机场,并保证他安全飞往国外,否则,他将炸毁汽车,杀死所有人质。为向俄政府通报以上要求,劫匪释放了一名略上年纪的韩国人。
接到报警后,莫斯科市政府和俄联邦安全局迅速作出反应。莫斯科市警察局派出大批武装警察,封锁了这辆旅游车周围的道路,并在附近建筑物上部署了狙击手。俄联邦国家安全局迅速派出了反恐专家和阿尔法小组。在莫斯科市政府官员、市警察局和联邦安全局三方参与下,成立了解救人质临时指挥中心,并明确了当前任务:一是指挥协调在场的所有警力,对被劫客车实施严密封锁、监视和控制;二是选派训练有素、富有实战经验的阿尔法小组军官与蒙面人谈判,对其展开心理攻势,制止可能出现的极端举动,同时稳住车上人质的情绪,进一步观察和了解事态的发展情况。
得知韩国游客被劫的消息后,韩国使馆官员也马上赶到了出事现场。为了让车上的同胞知道韩国政府的存在,韩国大使命令政务参赞留在现场协助处理危机,并保持与使馆的联系。
为了稳住劫匪,不使其滥杀无辜,临时指挥中心开始筹集蒙面人索要的巨额赎金。同时,派谈判小组登车与劫持者交涉,要求其保证所有韩国游客的安全,并释放其中的妇女和老年人。此外,临时指挥中心还以时间有限为由,要求劫匪降低赎金,允许分次付款,以借此拖延时间,创造制伏恐怖分子的机会。
经过艰难交涉,劫匪答应将赎金降到100万美元,并同意在第一笔赎金送来后,释放车上的所有妇女。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银行”工作人员送来了第一批赎金47万美元现款。当伪装成银行职员的联邦安全局特工上车交付这笔赎金后,蒙面人履行了他的承诺,释放了车上所有妇女和老人。
入夜,莫斯科下起了蒙蒙细雨。夜幕中,特工们又送来了第二笔赎金。接到这笔钱后,车上的恐怖分子基本相信了联邦安全局谈判的许诺,以为剩余的钱很快就可以拿到手,因此,又释放了其他大部分的人质,车里只剩下最后5名韩国旅游者。
此时,临时指挥中心制伏恐怖分子的行动计划已酝酿成熟,他们在旅游车四周架起多盏高瓦强光照明灯。强烈的灯光使汽车四周如同白昼,车里的活动被清楚地展现在阿尔法小组特工的视野里。这时,几名身穿黑色迷彩服的阿尔法小组队员携带武器和特种作战装备,利用高低起伏的建筑物阴影和强光造成的视觉盲点,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离旅游车最近的隐蔽地点,开始为突袭作最后的准备。
午夜过后,旅游车上的劫匪再也沉不住气了。10月15日凌晨一点多,恐怖分子再次向警方发出威胁,要求当局马上满足他的条件,最后一笔赎金必须在一小时内送来,然后护送他去机场,否则,他就要杀死人质,炸毁汽车。
临时指挥中心借口旅游车的汽油已不多,难以开到机场,提出更换另一辆汽车的建议。然而,对这个用意十分明显的建议,劫匪断然拒绝。
一个小时过去了。临时指挥中心认为时机尚未最后成熟,遂再次通过谈判小组向劫匪转达,由于银行都已下班,一下筹齐大额现款困难,要求劫匪再宽限一些时间。与此同时,临时指挥中心则向埋伏在汽车周围的突击队员发出准备实施攻击的指令。
当克里姆林宫塔楼的大钟指向午夜2点45分时,攻击命令下达。两名化装成银行员工的阿尔法小组特工,携带最后一笔赎金来到旅游车门前。当两名特工与站在车门里的恐怖分子交涉赎金交付的方式时,几名全副武装的阿尔法小组的突击队员迅速而隐蔽地跃到了旅游车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