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6400000034

第34章 谁修建了东林寺(1)

在唐时东林寺达到极盛,唐太宗时敕赐增修,并号以“太平兴龙”寺,极具盛名,被列为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极盛时期有殿堂僧舍300余间,寺僧1000多人,藏经1万余册,四周皆为寺田,辖地约2平方公里。历史原因使此寺几经兴废:宋绍兴年间兵毁,明洪武元年复修;清顺治、康熙年又毁,清末复修。扬州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之前,曾来过东林寺,后偕东林寺僧智恩同渡日本,慧远的功绩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

东林寺的建筑,纵轴线上有山门、弥勒殿、神运宝殿。神运宝殿两侧有三笑堂、十八高贤影堂。三笑堂后有藏经阁、聪明泉、白莲池、清代文物、碑刻等物。弥勒殿有金面金身的弥勒像和韦驮像。神运宝殿是主殿,殿堂高大,精雕细镂,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供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阿难、迦叶等塑像。五百罗汉堂,东林寺旧称五百罗汉阁,宋开宝九年,北宋消灭南唐,曹翰下江州,调发巨舰十余艘,将东林寺五百铁罗汉置其上,归至颍川。现五百罗汉堂为后来重修,重塑的五百罗汉为泥塑,形态各异,眉目传神。十八高贤影堂,是慧远与共修净土的十八位佛教徒结白莲社诵经的地方,故亦称“念佛堂”。堂内西壁嵌有刘程之、雷次宗、高僧慧远、梵僧佛陀跋陀罗等“十八高贤”石刻像,雕塑精细,形象逼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东林寺东侧屹立着一棵苍劲挺拔、形如圆盖的松树,该树为松类生长速度最慢的罗汉松,相传为慧远手植,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树龄,曾遭火焚,枯而复荣多次,又名“六朝松”,其得名于后人所称道的“莲社独寻千载后,松柏犹吞六朝前”的诗句。

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这是什么缘故?

相传慧远初到庐山西麓时,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各处溪流支漫,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里梦见佛祖相告:“此处幽静,足以栖佛。”当天夜里,雷雨交加,山洪暴涨,溪流化为平地,平地冒出一泉眼,佳木建材从泉眼中涌出,于是在这平坦而又有木材的地方盖起了这座神运殿。

其实这只是人们编造的美丽传说,来增加寺院的神秘感而已。东林寺到底是谁建造的呢?

早先,慧远从师道安时,曾和同学慧永相约,将来同去广东罗浮山建寺传道。慧远为道安所挽留,慧永就先走了。途经浔阳郡,慧永为郡人陶范所留,住在庐山北面陶范为他建造的西林寺中。慧远别师过江后,便拟往罗浮山。途中经过浔阳时,慧远原想约请这位同门弟子一起去罗浮山,结果在慧永的劝说邀请下,慧远在西林寺旁建了一座“龙泉精舍”,住入修行。眼看着慧远的名气越来越大,到龙泉精舍求法的人也越来越多。三年以后,有一天慧永对江州刺史桓伊说:“慧远弘扬佛法,现在信从他的人越来越多,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我住的西林寺也没有办法接纳这么多的人,不知您有何高见?”听了慧永这番话,桓伊心领神会,决定要为慧远另造一座寺院。又过了二年,一座崭新的寺院便在西林寺东侧落成了,这就是后来名扬全国的东林寺。

·东林寺“神水”之谜

世间有水能生出木材吗?有水能映出人的聪明才智吗?有水能听懂人语吗?有水能驱使老虎咆哮吗?有!在东林寺就有一股股这样的“神水”。

东林寺三笑堂前有一“出木池”,名字让人觉得怪怪的,为什么叫“出木池”呢?相传慧远兴建神运宝殿时所缺栋梁之材,就是从这池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来的。在神运宝殿后,在一丛满目苍翠的修竹的掩映下,一个1米见方的泉池涌出汩汩细泉,晶莹清澈,似一股玉浆在淌泻,又像一串串明珠在滚动,水清甘洌,四季不涸,泉旁的石碑上镌刻着三个刚劲的隶书大字:聪明泉,它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有位荆州刺史殷仲堪,久闻慧远的大名,在东林寺建成后不久便专程来到庐山东林寺拜访慧远法师。慧远与他一起谈论易道,终日不倦。殷仲堪非常敬佩慧远的才学,连声夸道:“远公的学识博大精深,实在是无与伦比。”慧远对殷仲堪的才识也暗暗心折,听了这话,顺手指着松林旁的一处流泉,笑着对他说:“你的辩才就像这流泉一样,泉涌不绝。”后人就将该泉称为“聪明泉”,这泉水映射出慧远大师非凡的才智。唐朝诗人皮日休曾以此为题,作诗道:“一勺如琼液,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

在东林寺文殊阁旁,还有一处“古龙泉”,又名“卓锡泉”。早在东林寺建立以前,古龙泉曾在慧远龙泉精舍处。当初慧远在龙泉精舍修行,觉得离水源太远,非常不便,于是就用手中的卓锡杖敲敲地面,说道:“我如果与这块地方有缘,这块土地就应当出现泉水。”话音刚落,就见清泉汩汩涌起。这年夏天,浔阳一带久早无雨,慧远在泉边诵读《龙王经》,祈请神龙降雨救灾。不一会儿,一条神龙从泉中跃出,顷刻间大雨滂沱,令大旱之年成为丰收之年,这便是“古龙泉”的由来。后其弟子慧安为计时立芙蓉十二叶于泉水中,芙蓉随波转动,一昼夜恰好转动一周,以此分定一天十二时辰,称之为“莲花漏”,可惜这一发明后来失传了。

在关于东林寺的传奇中,最吸引人的还是“虎溪三笑”的故事。在去东林寺的路上,有一条小溪,东晋时流水潺潺,人们在溪上架一石桥,这石桥便成了去东林寺的必经之路,但为什么称为虎溪桥呢?据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人们称之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小溪,如果过了小溪,寺后山林中的老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访,与慧远谈得投机。慧远为二人送行时不觉过了小溪石桥,后山的老虎就发出警告的吼叫,三人恍然大悟,相视大笑而别。于是人们称小溪为虎溪,石桥为虎溪桥,这个典故就叫做“虎溪三笑”。“虎溪三笑”的故事,反映了儒、释、道三家的融洽,为历代名人所欣赏。李白在《别东林寺僧》一诗中就写道:“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东林寺内的“三笑堂”和蹲伏在虎溪桥畔的石虎,就源出这则传说,为古刹增添了神秘色彩。宋代石恪作《三笑图》,苏东坡作《三笑图书后》,黄庭坚作《三笑图赞》,后人于是在寺中建了“三笑堂”,一时传为佳话。据学者考证,慧远和陶渊明都是东晋时期的人,陆修静是南北朝时期人,慧远圆寂时,陆修静仅十来岁。宋大明五年即461年,当陆修静到庐山东南瀑布岩下构造精庐、隐居修道时,慧远与陶渊明已去世三四十年了。所以他是不太可能参加“三笑”的。不过这段传说说明了慧远在世之时,儒释道三家开始走向融合。

·庐山何以能与长安并称佛教中心

以东林寺为核心的庐山在东晋与长安齐名,成为当时公认的两大佛教中心,其原因何在呢?这主要还是两地都有杰出的佛学大师,长安有西域僧人鸠摩罗什,庐山则有慧远。

鸠摩罗什,龟兹国人,就是今天新疆疏勒人。自幼聪敏,7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叹。每年讲经说法,西域诸王都云集来闻法,并跪在鸠摩罗什的法座旁边,让鸠摩罗什踏其登上法座。

鸠摩罗什的名声不仅远播西域,也东传至我国。前秦苻坚久仰他的大名,心中早已有迎请的想法。建元十八年,苻坚派遣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率领七万大军,讨伐龟兹及乌耆诸国。临行之前,苻坚在建章宫举行饯别宴,对吕光说西域有一位鸠摩罗什大师,深解佛法,擅长阴阳之理,是后学的宗师。如果吕光战胜龟兹国,要赶快护送他返国。西征大军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很快攻占龟兹并俘获鸠摩罗什。在回师途中,传来苻坚南征东晋失败被杀,前秦土崩瓦解的消息,于是吕光自立为帝,在今天甘肃一带建立西凉。

鸠摩罗什羁留凉国十七年,后来在后秦统治者的极力帮助下,得以到达长安,被赐予国师待遇,并带领弟子三千人,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由于他久居西凉,对于中土民情非常熟悉,在语言文字上能运用自如,又加上他原本博学多闻,兼具文学素养,因此,在翻译经典上,自然生动而契合妙义,在传译的里程上缔造了一番空前的盛况。统治者的扶持,加上鸠摩罗什本身就是一位得道高僧,因此长安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是理所当然的。

庐山东林寺的慧远大师,在庐山一待就是30年,他专研佛学,对于佛学经典的整理,佛教的传播,佛学、儒学、玄学的融合与交流,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但他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白莲社,开创了净土宗一派。

东晋元兴元年即402年,慧远大师在东林寺创立我国最早一个念佛道场,成立白莲社,建坛立誓,求生净土。当时,加入莲社的有123位名士。莲社中供养西方三圣像。慧远令刘遗民作发愿回向文,王乔之等作念佛三昧诗,慧远大师自己作序。年近古稀的慧远法师带领大家举行了佛教弥陀净土宗的仪式,发誓要往生西方弥陀净土世界。从此,庐山东林寺便成为中国佛教弥陀净土宗的祖庭。现在东林寺内的念佛堂,就是当年一百多名僧徒举行弥陀净土立誓盟会的地方,又称“十八高贤影堂”。对于庐山东林寺那一次法会结社的成员,国内学者早有异议。但是,对于庐山东林寺举行的弥陀净土宗创建仪式这一历史事件,国内外学者至今都持肯定的态度。

庐山东林寺成为中国佛教名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白莲社这个佛教团体的高度灵活性和极大的影响力。白莲社实际上是以十八高贤为核心、以一百多位佛学、玄学、儒学的精英为主体的团体。这个团体吸收五湖四海的僧人,其中既有南方人,如吴人道祖、余杭人僧翼、湖南人法安等,也有北方人,如慧远的弟弟慧持、太原人慧彻、关中人昙邕等。白莲社不是一个严格的僧人团体,而是一种松散灵活的佛教组织,既有落发出家、长住东林寺的僧人,如慧要、慧济等;也有居家信佛、界临东林寺的居士,如宗炳、刘遗民、周续之等。以慧远为代表的庐山白莲社以东林寺为据点,与北方长安鸠摩罗什的僧团遥相呼应,成为当时中国佛学研究和佛教活动的南北两大重镇。

东林寺声名远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慧远在庐山期间虽然坚决拒绝出山做官,不介入政事,但是却广泛结交当时政治上的重要人物,也博得了上层统治者的敬重,这为他传播佛教提供了很大方便,同时也保护了佛教。当时,东晋司徒王谧、护军王默都对他表示钦慕,安帝甚至还向他致书问候,就连北方的后秦统治者姚兴也对他大献殷勤,不断赠送食物礼品和佛教法器。慧远同荆州刺史殷仲堪关系也很密切,殷仲堪曾到山上看望过他。后来,图谋夺取王权的桓玄攻打殷仲堪,军经庐山,要慧远出山相见。慧远称疾不出,桓玄只好亲自入山去看他。

·净土宗是怎么“入乡随俗”的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繁衍成许多的流派,这些支派或者因为教义过于深邃,不适合中国实际而自动湮灭;或者由于程序过于繁杂,修行十分困难,而得不到广大信徒的支持而自然淘汰;或者不为统治者支持而被消灭。而创始于东晋的净土宗能够成为一个流传至今、拥有广大信徒的佛学支派,其原因何在呢?这得力于慧远对其教义和方式所进行的改革,使它更适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正是由于慧远的巨大贡献,所以他才被公认为净土宗的创始人。

净土宗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而得名。净土思想起源于印度。佛教认为,兜率天是理想的佛国境界,那里有内外两院,内院是菩萨居住的地方,而弥勒生于内院,所以称为弥勒净土;外院是阿弥陀佛居住的地方,所以称作弥陀净土。中国人的净土信仰是由慧远师父道安提倡弥勒净土开始的,弥勒净土信仰的核心是发愿死后上升到兜率天内院。

与道安的弥勒净土不同,慧远在庐山东林寺倡导的弥陀净土信仰是要上升到兜率天外院,并且不是死后往生,而是希望活着进入佛国。古印度僧人和佛教信徒或削发出家,或禅定修行,或自修罗汉,或他渡菩萨,一切都是为了要超脱转生人世的轮回,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来世。而中国人素来崇尚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因此即使是中国的宗教信仰,也贯穿着求生、长生和永生的主线。所以他们希望不仅来世能够脱离苦海,就是今生通过修行也能够进入极乐世界。这是有着时代背景和广泛的社会基础的。

两晋时期,中国社会处在分崩离析、社会动乱的历史阶段,王朝的更替不断,统治集团内部相互争斗,流血事件不断,统治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杀戮与剥削更是严重。处于社会上层的人,纵使有万贯家资,也是朝不保夕,下层人们更是找不到出路。咏叹生命的短促与人生的失落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思潮的基调。庐山东林寺的弥陀净土宗从佛教信仰的角度,鼓吹通过修行,今生即能进入净土,给当时的社会提出了一种在生的希望之光中超越尘世、升入佛国的希望。

在方式上,净土宗把修行的方法分为正行和杂行两类。正行又分为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等五种,此中又特别把称名作为正业,其他四种为助业,显出正名为最重要。由于修行方法简便,人人都能做到,所以吸引社会的各个阶层,自中唐以后广泛流行。宋明以后与禅宗融合,其他如律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也都兼修念佛法门,同时又很快普及于一般社会,有所谓“家家弥陀佛”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

·“深山藏古寺”的源头在何处

中国很早就有“深山藏古寺”之说,名山与古寺似乎天生就是相连的,事实果真是这样吗?其实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大多修建在城市或交通要道,据说这样是为了上层人士礼佛,那么什么时候有了“深山藏古寺”的先例呢?源头就在东林寺。

东林寺虽没有耸峙于高山险峰之巅,也没有深藏在幽谷密窟之中,可是也别具一番风光。宋朝诗人陆游在他的《游庐山东林寺记》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来描述东林寺:“正对着香炉峰。峰分一支脉向东而行,自北到西,环合四抱,有如城廓,东林在其中,看风水的人称这种地形为倒挂龙格。”按照陆游的记载,庐山东林寺的地理环境符合风水先生所谓的“倒挂龙格”,是一块风水宝地。实际上坐落在庐山脚下的东林寺,自然环境确实十分优美。

同类推荐
  •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

    《年谱与家谱》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并以其拔峙雄浑的气势,绵延奔腾于北国万山峻岭之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宗教信仰、民间传说、名人典故、风土民俗、艺术戏曲等无不成景,简直浑然天成,独具特色魅力。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友谊赠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友谊赠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破译孙子兵法

    破译孙子兵法

    本书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单元,分析现代意义上的《孙子兵法》到底有哪些实用性的内容,广涉领导文艺、处世之道和经商之技。
热门推荐
  • 死后难眠

    死后难眠

    死人只有一个去处无论善恶能去的只是地狱不过这里有审判善恶报应对恶的惩治对善的慰藉在无数监狱之中他是名军人悲苦一生死后原可享安逸却因为恋恋不忘着送择受折磨忘记很难活着时没得送择但当可以送时又送择了放弃因为明白"当你无法再拥有时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所以生前他是一个悲剧死后也是
  • 穿越之带着空间闯异世

    穿越之带着空间闯异世

    父母遭受意外,留下传家宝一枚,男友被爸爸领养的妹妹抢走,原来这些年只是为了钱。认为自己人缘不好,不料,这却是一个阴谋,为了夺取财产,不惜抛弃亲情,为了金钱,可以不顾爱情“呵!”某君冷笑“既然你们不念亲(爱)情,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什么!传家宝是一个空间?!可种田,可修仙?!什么!我的父母还没死?!某君狂笑“哈哈哈哈……老天待我不薄啊!”完成复仇,却不料一遭穿越到古代……找到爸妈后本想过着自己的悠闲小日子,却偏有人不让她如意……这是锦灰我的第一本小说哦~大家多多支持O(∩_∩)O~
  • 何悠重生

    何悠重生

    历经磨难求生,如愿以偿重生,发现此生却非彼生,持续奋斗ing
  • 镜花水月纥我心

    镜花水月纥我心

    聊城孤儿赵小六误打误撞上了符纥公子,因为做菜心思新颖得了赏识一路跟着公子游历并赏名明镜,一路过关侦办案子并寻找线索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可谁知小六原来是个女儿家。符公子渐渐开始动了不该有的心思。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傲娇的少爷和一个腹黑的假小子的故事了,就是这样。
  • 万物长生经

    万物长生经

    天地之初,大道不稳。各种天灾不断,世间哀鸿遍野。万物生灵皆认为上苍有灵,日夜祷告。直到有一天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卷玉简......
  • 众界寻灵

    众界寻灵

    世界之初,天地混沌。盘古开天,各分六界。就此,世初最强者诞生!继而妖人生恨,爱人因此离去,魂飞魄散。他,为了追寻爱人之魂魄,闯荡六界。然而,前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他…又将何去何从…
  • 温酒一壶叫相思

    温酒一壶叫相思

    一把刀,一壶酒,一段恩怨情仇。一个人,一段情,一场悲欢离合。江湖,从不曾离开。
  • 朝北路

    朝北路

    自太祖皇帝开国至今,大周立国近四百年,共传一十五帝;而今孝烈皇帝继位已有八载,虽广纳贤才,励精图治,但北有异族侵扰,南有海寇为祸,与之接壤的东方大国良国时有吞并之心;虽说皇帝殚精竭虑,但国事仍旧日渐衰败,四州三十二郡常有流寇作乱;显德八年秋,大争之世缓缓拉开了帷幕。
  • 假如幸福有归期

    假如幸福有归期

    黎诺诺,这是你的英语作业,虽然写的很好,可是字太烂看不懂,麻烦你拿回去重写。黎诺诺,下个月的黑板报由你来负责,不懂得可以来问我。黎诺诺,听说你游戏等级很高,假期的时候我们PK几次好不?向前喜欢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的叫黎诺诺,好像那样就能叫一辈子,喜欢悄悄将黎诺诺的作业拍下来保存在手机里。年少的爱情总是很天真,因为爱你所以你的一切我都想刻在脑海里,所以我们会一辈子都是旁人羡慕的一对小夫妻,只是我们都忘了年少的爱情太美好,会经不起风雨的洗礼。
  • 樊魔

    樊魔

    浩瀚宇宙中,有庞然大物悬浮,演化天地,亘古长存。其上万物众生参法悟道,于千万年枯寂中求那飘渺无望物。天圆地方,全民修仙,可知人由何来,欲往何处?若天地名曰魔,仙又为何物?当世有天生灵窍者,以半尺尖刀屠戮仙人,西出留下城,晚拜仙门十五年,破一窍而通百窍,掀开一条波澜壮阔的逐仙路……——本书有些深,不狗血,不后宫,抛去其它,仅在‘仙’字基础上杜撰一个有情爱侠义的世界,看且细看。收藏+推荐=支持,谢谢!(237036002建了个读者群,有兴趣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