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地,老先生觉得自己为公义而战,保障公众权利,不接受无情的剥削,但他最想要的是存在感。他先经由挑剔抱怨得到这种存在感,但在他从公司代表那里得到存在感后,他的冤屈就不存在了。
多年前,有一个贫苦的从荷兰移居来美的儿童,课余时间给一家面包店打工,每星期赚半美元。因家境穷困,他平常到街上用篮子捡拾煤车送煤遗落在沟渠里的碎煤块。那个孩子叫宝克,一生仅受过6年的学校教育,最后成为美国新闻界一个最成功的杂志编辑之一。他是如何成功的?那说来话长;但就他如何开始的,我们可以简单地讲述。
他13岁退学,充任西联的童役,每星期工资6.25美元。然而他一直在寻找教育的意念。不但如此,他不断地学习。他省吃俭用,直到足够买一部《美国名人传全书》——之后他做了一件令人惊诧之事。他读了名人的传记,并且写信给他们,请他们寄来有关他们童年时代的补充材料。他十分善于静听。他鼓励名人叙述自己的故事。他写信给当时正在竞选总统的加菲大将,问他有没有在一条运河上做拉船童工;而加菲也回信给了他。他写信给格莱德将军,得到了一张地图以及一顿晚餐的邀请,并且和他谈了一整夜。
他写信给爱默生并希望爱默生讲述往事。这位为西联送信的小孩不久就和全美著名的人通信:爱默生、勃罗克、夏姆士、浪番洛、林肯夫人、秀门将军及戴维斯。
他不仅仅与这些名人通信,而且在他们假期的时候去拜访他们中间的很多位。这种经验,使他产生了一种无价的自信心。这些名人给了他理想与志向,改变了他的人生。而所有这一切,只是因采用了上述原则罢了。
马可先生应该是世上最优秀的名人访问者,他说很多人不能让他人对自己有好感,原因是他们不注重静听。“他们十分关心自己下面要说什么,某些大人物曾告诉我,他们更喜欢善于静听者而非善于谈话者,善于倾听的能力,是非常少见的性格。”不只大人物要求他人善于静听,常人也是这样。正如《读者文摘》中所说:“很多人之所以请医生,是因为他们所要的不过是一个静听者。”
美国内战之时,林肯写信给在伊里诺斯的一位老朋友,希望他到华盛顿来。林肯说,他有些问题要与他探讨。这位老朋友到白宫拜访,林肯与他聊了几个小时关于释放黑奴的宣言是不是适当。林肯深入研究了赞成与反对此事的理由,然后才阅读一些谴责他的信件及报纸的文章,一些怕他不放黑奴,一些却因为怕他释放黑奴而造成混乱。交流了几小时后,林肯与他的老朋友握手说声晚安,送他回伊里诺斯。整个谈话中全部的话都是林肯说的,那好像是为了顺畅他的心境,“交流之后他好像稍感安适”。这位老朋友说,林肯只是需要一位友善的静听者,使他可以发泄苦闷。静听者在困难中是必在的,那常是仇怒的顾客所需要的,也是一些不满意的雇员、感情受到伤害的朋友所需要的。
倘若你要知道怎样使人躲避你,背后笑你,甚至轻视你,这有好主意——千万不要静听别人说话,一直谈论你自己。如果在他人说话时,你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别等他说完,他不如你聪慧。他的闲谈不正是在浪费时间吗?即刻插嘴,不断打断他。
那些讨厌的人就是被自私心及自重感所麻醉的人。那些只说自己的人,只想着个人。而“只为自己着想的人”,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巴德勒博士说:“是无药可救的缺乏教育者。”“他无教育”,巴德勒博士说,“无论他怎样受人教导。”
因此,成为善于谈话的人的前提是你是一个很好的静听者。如果你想使人对你感兴趣,那就先对别人感兴趣。问别人喜爱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论自己的事。不要忘记与你交谈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问题,比对你及你的问题要感兴趣一百倍。他注重自己颈上的小痣比注重非洲的40次地震还要多。
做一个善于静听的人,鼓励别人讲述他们自己。
友情的火花需要赞美来点燃
在《孩子,我并不完美,我只是真实的我》这本书里,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尔说道:“称赞可以温暖人类的灵魂,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只是敏于躲避别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又吝于把称赞的温暖阳光给他人。”
有个故事是这么说的:
社区内新开设的店都装上自动门,但是旁边有一家超级市场却没有安装。
在妇人们买东西的时候,有个小男孩常站在超级市场玻璃门外,看到手里大包小包拿了好多东西的太太,就替她们拉开大门,为她们提供方便。
某次,有位太大问那小男孩:“你开门开了这么多天,一定得到了许多小费,你拿来做什么用?”
那小孩有点惊奇地回答:“什么?她们都未给我钱,可是她们都对我说:‘你好棒!’‘谢谢你!’”
“通过你自己的能力,你可以使他人更快乐。怎样做呢?就是对寂寞失意的人说几句诚心赞赏的话。你或许明天就忘了今天所说的好话,然而听者却可能一生都铭记着。”
爱默生说道:“让我们不再去想自己的成就和需求。让我们试着去想别人的长处。然后忘却恭维,发出真心的赞赏。称赞要真诚,赞美要慷慨,这样人们才会珍惜你所说的,把它们视为珍宝,而且一辈子都重复它们——就算你忘记了,他们也还记着。”
每个人都有他值得夸奖的地方。吉斯菲尔伯爵说道:“各人有各人优秀的地方,至少也有他们自以为优秀的地方。在其自知优越的地方,人们自然喜欢获得他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希望出人头地却不敢自信的地方,他们更喜爱得到他人的恭维。”
赞美是引发一个人体内潜能的最好方法。肯·布兰查德是《一分钟管理》这本书的作者,他推荐大家采用“一分钟赞美”,“抓住人们正好做对了事的一刻”。你经常这么做,他们会认为自己适合这个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19世纪的初期,伦敦有位年轻人想成为一名作家。他看似事事都不顺利。他大概有4年的时间没有上学。他的父亲锒铛入狱,原因是无法偿还债务。而这位年轻人还常常忍饥挨饿。最后,他找到一个工作,在一间老鼠横行的货仓里贴鞋油纸的标签,晚上在一所阴森的房子里,和另外两个男孩一起睡,他们来自贫民窟。他们对他的作品一点信心也没有,因此他趁深夜溜出去,把他的第一篇稿子寄了出去,原因是怕遭到嘲笑。一个接一个的故事都被退稿,但最后他终于被人接受了。就算他一先令也没有得到,然而编辑夸奖了他。有一位编辑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十分激动,竟在街上流下了眼泪。
因为一个故事得到赞赏,改变了他的一生。如果不是这些赞赏,他大概一辈子都在老鼠横行的工厂做工。他的名字叫查尔斯·狄更斯。
还有一个男孩在一家干货店工作维持生计。5点他就得起床,打扫一天,做14小时的奴隶。那是无聊且辛苦的工作,他也轻视这份工作。两年后,他忍受不了了,有一天起床后,他还没吃早餐,跋涉了15公里的路,去投奔他做管家的母亲。
他变得狂暴起来。他向她恳求,并且哭了,他发誓如果他还做那份工作,他会毁了自己。于是他写了一封凄惨的长信给他的老校长,说他活不下去了。他的老校长给了他很多安慰,并说他的确很聪明,应该可以做更好的事情,于是请他当一名老师。
这份称赞改变了这位青年的一生,也为英国文学史留下了不可忽略的一页。这位男孩不停地写了许多本畅销书,并赚了好几百万。他叫韦尔斯。
人不分男女,不论贵贱,都喜爱听合其心意的赞誉。同时,这种赞誉,可以给他们加倍的成就和自信的感觉,这是让人感化的有效办法。
使用赞美词和讲吉利话,要选择在恰当的环境中,而且要分清对象、场合和时间。若使用不恰当,不仅无法收到预期的成效,还会让人认为你圆滑、俗气。那么,在赞美时应注意什么呢?
对女性的赞美,重点可放在她的容貌和服饰方面,语言应健康、活泼、高雅而不失真诚,华丽而不俗气。
女性关心的不过是服饰,总是希望别人对她们的服装、打扮做出评价。尽管你大胆地对女人的服装质地、款式及色彩进行赞美,但如果使用“新颖”“合身”“鲜艳”“清新”“大方”等词句去称赞,是绝不会“出格”的。这会使女性在心理上获得满足,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良好的交往氛围。
男性更注意体魄、知识等。因为具有事业心和雄才大略是男子汉吸引人们注意的主要方面,赞扬一般不超出这个范围。若说女人的身材、皮肤、头发、五官、手指、声音及动作,都能够赞扬的话,那么对男性就不应该只注重这些微小的局部,而应把重点放在学识、技能、思想及作风上。
饭局上的话题必定在吃上,可以多讲些吉利话来增添宴席的欢乐气氛,提高大家的兴致,不要只说“请吃……”,这只会让人感到冷清和乏味。要是去别人家吃饭,一定要赞扬女主人的烹调技术,称赞饭菜味道好,倘若食后既不称赞又不致谢,那是十分不礼貌的,女主人会感到非常失望。
倘若颂扬要起作用,只要我们心中掌握各种人性情的不同,区别对待,就能达到目的,把事情完成。
时时让别人感到重要
与他人相处有个重要的准则,这一法则就是:时时让别人感到重要。我们遵守这一准则,至少不会为我们惹来什么祸患,还可以同时得到许多的快乐和真诚的友谊。若背弃这项法则,就必定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障碍。哈佛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恳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我也曾一再指出,就是这种需求使得人类和其他动物有所不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需求,才有了丰富的人类文化。
所以,让我们真实地信守一条永恒的定律:你渴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那么就要去怎样对待他人。如果你有疑问,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去做?如何去做?很简单,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
比如说,假如你在餐馆里点了一份炸薯条,但服务员却端上了一盘马铃薯的时候,让我们说:“非常抱歉,麻烦你了,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我点的炸薯条。”服务员会说:“不用客气,一点也不麻烦。”并且她还会愉快地把马铃薯换走。原因是我们已经表达过对她的敬意了。
让我们来看一位康涅狄克州律师的故事,由于他亲人的问题,他不想公开名字,我们称他为K先生。
K先生与他的妻子一同去看望她的亲人们,她留下他同她的一位老姑母谈话,而自己独自跑开去拜访她的几位比她年轻的亲属。他将有个演讲,说明他怎样在实际中应用欣赏原则,他想,他就从这位老太太开始,所以他向房子的四周观看,有没什么他可以真诚赞赏的。
“这间房子在1890年左右建成的,对吗?”他问道。
“没错,”她回答道,“就是那年造的。”
“它让我想起我出生的那间房子,”他说,“很漂亮也很坚固,很宽敞。你知道,现在人们不再建造这类房子了。”
“你说得对,”老太太附和说,“现在年轻人不关心房子的外表了,他们要的,不过是一所小公寓外加一台电冰箱,然后外出,在汽车中闲游。”
“这是一所充满理想的房子,”她回忆说,“这是一间由爱筑成的房子,我的丈夫和我,在建造房子以前,梦想了许多年。我们没有请建筑设计师,而是自己设计出来的。”
之后她带着我参观了这所房子,他对她在旅行时所搜集的、终身爱护的宝藏,表示赞美:派斯莱披巾、一套古式英国茶具、凡其胡瓷器、法式床椅、意大利油画和曾经一度悬于法国封建时代宫堡内的一件丝帷。
“在引导我参观房子后,”K先生说,“她带我去汽车间。在那里摆放着一辆别克汽车,可以说是全新的。”
“这部车是我丈夫去世前不久买的,”她轻轻地说,“在他死后,我从未坐过……你懂得欣赏,我要将这部车送给你。”
“啊,姑母,”他说,“我非常感谢您的好意,但我不能接受,我又不是你的直系亲属。而且我有车,你的许多亲属都很喜欢那辆别克汽车。”
“亲属!”她大喊着说,“是的,我有亲属正等着我死,这样他们就可以得到那辆车了,可我不会给他们!”
“如果你不愿意送给他们,你可以把它卖给一个二手车商,这很容易。”他告诉她。
“卖出去?”她嚷了起来,“我不想去卖!你觉得我可以接受陌生人坐在那辆汽车里,在我丈夫为我买的汽车中在街上来往吗?我要把它送给你,你会欣赏美好的东西。”
他竭力避免接受这辆汽车,但他没法推辞。
这位老太太同她的派斯莱披巾、法国古董,及她的过往都住在这大房子里,想要他人赏识。她曾一度年轻、貌美且被人追求;她曾建造了一所漂亮房子,满是温暖的爱情,而且从欧洲各国搜集了珍品使之美观;在现今的冷寂和孤独中,她渴望一点点人情的温暖。当她找到时,非常高兴,而用比一辆别克汽车更少价值的礼物,她的感激就无法完全表达出来。
麦克马亨公司的总监,一位园艺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我听了《如何交友及影响他人》的演讲后,我为一位著名法官的别墅布置园艺。这位主人出来给我提出了几个要求。
“我说:‘法官,你的业余爱好很好,我非常喜欢你的别墅。我听说你在麦迪生公园每年举行的大规模宠物狗展览会上得到了不少的奖状。’”
这点小小欣赏的表示,非常有效。
“是的。”法官回答说,“我对狗很感兴趣,你要不要看看我的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