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4100000014

第14章 稗籽

在我的记忆里,扫稗籽是难以忘却的,如同一叶小舟飘荡在岁月的河流上永不消失。它在我生命的长河里曾泛起过耀眼的浪花。它所赋予我的是一种特别的感激之情,真是刻骨铭心,这话得从遥远的年代说起。

四十四年前,是我们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那时我还未尽孩提年龄。当时的宁夏农村,到处充满着饥饿的气息,农民生活艰难,食不果腹。苦苦菜被刨断了根,糠壳麸皮也没有了,榆树被剥光了皮,有的树叶、草芥也无法逃脱人的吞食。稍有能耐者外出打工、乞讨。不能出走的人,躯体乏力,精神萎靡不振,水肿者随处可见。当时种庄稼粗糙,农村中流传着顺口溜“种地种地心,田拐不问津,粮草混杂,亩产百八”。狂妄的稗草受宠于历史的环境,横行田里,分蘖多,长势快,躯干高于水稻,肆无忌惮地威胁着水稻的发育和生长,到了秋天又先于水稻成熟,未等收获,就迫不及待的将自己的果实——稗籽,齐刷刷地甩到田里(那时的稻田全部板茬越冬),为扫稗籽赐下良机。

为了弥补家庭口粮不足,我上中学的第一个寒假,随同家人和邻居们不顾寒冬腊月,数九寒天,身携所需工具,去扫稗籽。大人们常说,“冻的是闲人,饿的是懒人”“只有个穷家,哪有个穷滩”“干这种活,天越冷越好干”(田皮冻的越硬,稗籽越好扫),听着这些箴言,备受鼓舞,更坚定执著,到附近方圆数十里的稻田里寻找,扫起掉下去的稗籽。扫稗籽乍看起来是个粗活,实则是个艰苦细致的事,可真就像俗话说的“沙泥里面澄金子”一般。操作时,首先要认真察看,选择稗籽掉的多,且又平坦的田块,用一根长杆把竖立的稻根擀倒,而后用秃扫帚(旧扫帚)把稗籽、草芥和土扫成一堆一堆,再用笤帚跟踪细扫,特别是那些坑坑洼洼和稻根里窝藏的稗籽要掏出扫干净。然后用粗筛子隔出大柴和土坷垃,接着用细纱箩筛掉细土,再用柳条簸箕选出还伴有小柴小坷垃的毛稗籽,放在准备好的并平铺在田里一米见方的帆布上,用脚反复搓辗,直到认为合适的时候停止。最后用细箩筛除去细土,用簸箕簸掉小柴,择出还稍有杂质的稗籽。如此程序,反复操作,好一点的时候,一天能扫十斤八斤,一连扫上十天半月,积攒上百十斤,放在石碾上压,去皮取籽(其籽芝麻大小)。常言道,“功夫不负有心人”“苦尽甘来”。当金灿灿的稗籽米出现在眼前时,扫稗籽的人和家里人脸上的愁容顿时一扫而光,满脸的喜悦,此时的高兴劲再甭提了……这稗籽米可熬成好喝的稀饭和煮出香喷喷的米面调和,如用石磨磨成面粉还可以做成甜滋滋的饼子或其他面食。这在当时的饭桌上是数得上的美味佳肴。

而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祖国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稗籽对人类的恩惠成了历史。稗草早已除根灭迹,我的思绪禁伴随着悠悠浮云,漂向那久远而坎坷的途程,回看凝重沧桑的历史,别无他意,旨在缅怀过去,不忘昨天,以“知足”之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携手共进,描绘出更加辉煌而灿烂的明天。愿我们的好日子代代延续,越来越好。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博览2

    中国文化博览2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在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着未来的方向。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个个体,为了求得生存,人类更是与自然界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斗争。而工具的产生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往科技文明的大门。栖息于神州大地的炎黄子孙是人类最早的远古居民之一,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属现在云南省境内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在那个时候,他们已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我国发现最早的工具就是他们使用的刮削石器。这一时期也就是史学界所称之的“旧石器时代”。
  •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人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可能很努力,但收获寥寥;我们可能很执著,但前途茫茫;我们可能很用情,但总被情伤;我们可能很真诚,但总被雨打风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有人因此颓唐,有人因此慌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改变内心的纠结,关键在于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因此,本书汇集了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数十位国学大师的慧心妙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当下的人提鉴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肯定、对欲望的清洗、对幸福的珍惜。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读者共同分享,在喧嚣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
  •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战争的历史话题;这里,流传着无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故事……
  • 越剧

    越剧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优美清婉,表演真切动人,无论是音乐、唱腔、表演,还是布景、道具、服装,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广受喜爱与赞誉的戏曲艺术瑰宝,如今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山东大鼓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间罪

    间罪

    千年前,一场神罚般的【黎明洗礼】让人类走到了几近灭绝的境地。千年后,得以残喘的人类火种重现光明,却成了被困在蔷薇花影之中的囚徒。是持剑与盾满腔热血地冲破谜般的叹息笼牢?还是在神的面前洁身修心以求得一缕光明照耀无边的黑暗?历时千年的种族战争仍旧没有能给出人类答案。而当那个少年为了承诺踏足帝国领土之后,遮掩着无数谜团的那层雾霾终于迎来了第一缕清风。
  • 天生妖魔

    天生妖魔

    重来一世,陆逊发誓要纵横三天,驰骋六界。轰轰烈烈,绝不浪费这一生!
  • 正确阅读

    正确阅读

    本书是关于青少年如何阅读,如何提升阅读能力的畅销读物,兼具实用性、思想性于一体。作者已经根据本书理论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举办诸多培训班,广受欢迎。
  • 僵尸日记

    僵尸日记

    三年前,师父在一伙盗墓贼的贼窝发现了我,当时我是一具额头上贴有镇尸符的“尸体”。三年后,我以半人半僵尸之躯,成为一个捉鬼降妖的驱魔师,并踏上寻访我的身世之谜的道路。而这一路上,始终有她们相伴,不离不弃,生死与共……
  •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傍晚,美国著名出版家、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创作了一部不朽的著作——《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曾经风靡整个世界,至今仍然畅销不衰。书中主人公安德鲁·萨默斯·罗文早已经成为忠诚敬业、尽职尽责、主动服从的典型的象征。
  • 倾尽天下只与君和

    倾尽天下只与君和

    穿越过后得一幸福家庭,有爹娘疼爱,还有两帅气哥哥。进皇宫,斗美女,闯江湖,排美男,样样不少。但意外却频频发生,家中变故,那个人阴魂不散,口出狂言。场景一“就你还想追本小姐,还早了十万八千年呢!”她邈视他,她不注重外表,只随心。“呵呵,你会是我的人!”他霸气宣布。拥她入怀,任她挣扎,把她心熔化。场景二"你,过来,”她朝他勾勾手指。待他过去,便勾住他的脖子吻上去。他眼中闪过兴奋,这是他努力的结果,一生的结果。场景三“如果我把你卖了,你会怎样?”她在他怀,柔声问道。"你舍得吗?”他温柔一笑轻抚她的睑庞。“嘻嘻,当然不舍得,你会陪我一起闯天下吗?”她调皮的捏了下他的脸,问道。他点头,便吻上了她的芳唇。
  • 王源之轮回恋人

    王源之轮回恋人

    这是我的第一本小说,也就是处女座小说,希望可以有人看,点进来看看,如果真的觉得不好看也可以不看,我不会强迫你们的。
  • 高冷男神滚下榻

    高冷男神滚下榻

    残虐三年,眼睁睁看着自己六个月大的孩子被碾成了碎肉,一遭得救,换脸归来。为复仇,即便是与狼共舞,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又能如何。然而,当她距离目标越来越接近,某人却死皮赖脸的纠缠不休。安然暴怒:“说好的高冷,说好的傲娇呢?滚下我的床去,老娘这辈子只要复仇,不要男人……”
  • 鬼雾都护

    鬼雾都护

    谁解我注定的平凡,谁懂我孤独的感伤。四方上下以我为贵,古往今来立我为尊。征天地之变,破万物之理。六道无常,御宇天下。
  • 仙炼记

    仙炼记

    聂飞由于一次实验事故,重生到仙侠世界。他从修仙的起点开始,利用自己熟知的化学知识,提纯药材,配制丹药,凝炼法宝,提升功法,一步步攀到修仙的顶点,终于飞升成仙。这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化学家修仙的故事,相信一定会带给你别样的修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