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晏子出使到了楚国,楚王安排酒宴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喝得酒酣耳热的时候,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去,楚王看见就问他们:“那个囚犯犯了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武士答道:“犯了偷盗罪,是齐国人。”
楚王对晏子说:“原来齐国人惯于偷盗啊!”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叶子的形状虽然相同,但果实味道却不同。今天,我们齐国的百姓在齐国都是安分的良民,而到了楚国却变成了盗贼,可能是楚国的环境适合于培养盗贼吧!”只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比喻,就把楚王搞得灰头土脸,使楚王自讨没趣。
用比喻的方式讽刺对方,可使讽刺更加有力,让问题更加尖锐,对手自然措手不及。此辩术妙在寓讽刺于比喻之中,珠联璧合,并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最重要的是讽刺对方时,借用一个比喻,不但能确证自己的命题,还能增加对方反驳的难度,因为对手除需反驳你的论题外,还得设法反驳你的比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曾在德黑兰举行首脑会议。斯大林在这次会议里占着主导地位,因为斯大林完全控制着这次会议的气氛,而且在会议上通过的决议全是由斯大林提出来的。这让美、英两国首脑感到极不舒服,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商量着要戏弄斯大林一番。
在会议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丘吉尔点燃一支雪茄烟自作聪明地说道:“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了全球主宰!”
然后罗斯福也紧接着说:“我也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了宇宙主宰!”然后他又故意问:“斯大林元帅,你梦见什么?”
斯大林不慌不忙地看了他们两位一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对丘吉尔先生的任命,也没有批准对罗斯福先生的任命。”
他们两个听到这样的回答以后完全给惊呆了,然后他们两个也只好厚着脸皮彼此自嘲地笑了一笑。
斯大林的回答,最巧妙的一点就是灵活地转换了思维角度,从控制人手,把握思维方向,这正是“背水一战而后生”的道理,这样让两巨头尝到了被嘲弄的滋味。
1959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苏,在此之前,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攻击。在尼克松与赫鲁晓夫会晤时,赫鲁晓夫对尼克松说:“这个决议臭极了,臭得像刚拉下的马粪,没有比马粪更臭的东西了!”
赫鲁晓夫出言粗俗欲使尼克松难堪。谁知尼克松回敬道:“我想主席先生大概搞错了,比马粪臭的东西有的是,猪粪就是!”
因为赫鲁晓夫年轻时当过猪倌,所以,尼克松借题发挥歪打正着,赫鲁晓夫的脸当时就红了。
当你受到攻击时,可以不直接从正面答辩,而借助论敌提供的话题还击,从而改变论战的局势。这种对策的关键在于一个“借”字,能否借为己用,取决于论辩者的论战经验和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