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斌
读完《激荡三十年》这本书,我感触很多很复杂,觉得自己得先好好想想。
在谈这本书之前,我最先想说的是这位作者吴晓波着实让人佩服。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经历了太多,改变了太多,可以说是滔天巨变。我虽然因为年龄没有经历这30年中的近一半时间,但光是从小到大接收到的关于改革开放的种种记录、评论、现实感受,就已经让我思绪万千了。我觉得这30年的历史巨变也许需要日后30年乃至更长时间来思考和总结。总之,我一直认为这30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惊天巨变值得我们深思,但又是复杂得让我难以理清楚。直到看到了这本《激荡三十年》,我才真正把握住了历史的脉络。
作者用编年体的叙述方式,一年一年,一点一滴,让我真正明白了如今我所生活的中国是如何从过去那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只有一个知识深厚,思想敏锐,阅历丰富,视野宽宏,并且真正亲身经历过这30年历史的人才能够写出这样一本书。我真的服了,看上去只是一年又一年简单的记叙,但其中却有着清楚的脉络。通过读懂书中的一群人、一些事、一些变化,我知道了一个真正的改革开放。
本书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使人们能从宏观上看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和民企在突围中的奋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真实地映衬出中国腾飞中沉重的翅膀。作者在企业史的写作中,摒弃了从文件到概念的模式,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以人物为主体,以事件为血肉,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的脉动,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力量。
《激荡三十年》是一部中国企业的发展史,是中国企业家的诞生和成长史。书中没有用相关经济数据和模型来说明问题,而是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用一个个近似于小故事的段落讲述中国年轻企业家们和他们的企业是如何诞生,如何摸索寻找方向,进而如何成长起来的。一年接着一年,一位位今天我们崇拜的知名企业家在当初蹬着自行车寻找着创业的道路;一年接着一年,一个个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大公司在当初这个破旧小矮房或是那个废弃厂房中创立。
《激荡三十年》中有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在1978年,我们就清楚地知道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居然差那么远,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追赶的勇气。”
虽然这个问题对于30多年后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貌似已经没有意义了,但仔细想一想,又越发觉得有趣。中国人在将近30年关起门来搞建设和关起门来搞斗争后,终于有了应该的反思。接着你看到从1978年开始,阴霾渐渐散去,国门渐渐打开。接着西方文明的阳光再次照耀进来,一些敏锐的中国人也开始行动起来。就这样,在接下来的30多年间中国大地发生了巨变。我们就更加钦佩这场改革的先驱们以及创业的先行者们,没有他们的魄力和毅力,就没有今天崛起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