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琳珊
书架上一直有一本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朋友送的。据说刚出版的时候,舆论对该书及作者争端颇多。我本着有争议的东西需要了解的心态拜读一下,感受颇多!也许有些的观览完全无心,但撰成此书的灵感源头绝对是有意的。很明显,余先生发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尘封点。在如今这个弘扬我国绚烂文明的蓬勃时代提出这样的观点,自然更引人注意深思。
《文化苦旅》凭借作者对山水的诗化描写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故事化叙事,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从而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这是一本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苦苦的,里面掺杂着太多的不忍与辛酸。可能大家都知道,每一个文化名胜背后都深有一段故事。但余秋雨先生却用他独特的视角加之优美的文笔,组成一本警醒我们炎黄子孙的大文章!
《文化苦旅》,粗看是一个旅行笔记,通过一个个或优美或沧桑的人文景观,带领着我在历史长河中漫游。走进书中的情境与思考,不禁严肃起来。如同本书中关于江南小镇的苦旅,“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给人一种回家的感觉。的确,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不得志的人往往最后归隐于江南小镇,将满腔热血弱化于江南烟雨之中。“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里成为中国众多不得志之士舒散情怀的最佳之地。而关于“隐”,我也有个人看法。从正面来讲,隐居的确让这些不得志之人免于迫害,保存了正能量。但从社会发展的大层面来说,隐居这种避世方法,浪费了人力资源,不利于社会的向前推进。推及我们的工作中,其实就是“懒政”。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工作时处理问题做法过于简单、作风粗糙。有人曾经将懒政做过“倒洗澡水连孩子一起泼掉”的幽默比喻,可见懒政危害之大!因此我们需要勤政,既然已经来到本岗位,就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将本职工作做好,而不是应付了事。
中华民族一直为保存曾经的繁华而不懈努力,陆续建造了莫高窟、都江堰等大型建筑,就连普通的牌坊、藏书楼也印有文化的痕迹,以便将绚烂的文化代代相传。但人们的理想总是好的,而岁月却是逆人而行,变故也是层出不穷的,有些历史尘埃的东西是留不住的。中国文学史有大量的文章在哀叹曾经的绚烂文化,但那都是曾经。只有正视前方,才能在顺应历史车轮的基础上印出自己的车辙印。现实中不乏如今的我们仍以过去的光辉当作明天,那真正的明天在哪里?这个问题我们自己都要问问自己!“你是否要为自己的出现创造一份价值或是为他人的旅途做点点星光?”
“如果你没有精力远行,却想踏足四方;如果你欠缺敏锐的洞察力,却想洞察人情,那么请读读《文化苦旅》”,它会让你获得许多感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样“我也可以年轻”,人生是富有弹性的,他能做到,我们也要努力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