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
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柴静的新作《看见》,在此之前不算柴静的粉丝,也基本上没看过柴静的节目。印象中这位央视女记者给人的印象是有点冷淡的,不那么有血有肉。但是这本书,开始看上,即欲罢不能。谈不上喜欢柴静,但是我喜欢她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实的人和感受,喜欢她用文字记录着每个平凡人中的不平凡的故事。她用“看见”去感悟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看见”了自己。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真相的书,柴静写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要读者和自己不断疑问,不断重建那些自己经历的、自己看见的,生命中的那些人和事。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觉得我们会看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样的生活,前提是我们看见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整本书里面,印象最深的有两个故事,一个是卢安克的故事,正如柴静在节目中说的“其实教育永不停止,它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会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卢安克的每一句话让人不得不反思中国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像是同一个产品线上的产品,缺乏创造力,缺乏自己的个性。按照中国人传统教育的标准,他的学生都算不上是好学生,甚至应该称之为废品,但是在他的眼里,这些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能做的就是帮助这些天使再一次插上飞翔的翅膀。柴静问他,村里有人说你不喝酒,不抽烟,不挣钱,不恋爱,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乐趣?他笑了:“有比这更大的乐趣。”“什么乐趣?”“比能表达的更大的乐趣。”就是这么一个少言寡语的德国人,正用行动帮助孩子寻找归属感,放弃目的,寻找心中的灵魂和自由。另一个则是药家鑫事件,从柴静对这个事件的描述,我们看见了新闻报道看不见的一面,看到了“舆论绑架”的可怕,尤其是她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人没好人与坏人之分,只有做了坏事的人,还有做了好事的人。有的人杀了人,但是以往我们又不认为他是坏人。他也有善良的一面,也有同情心,在朋友的眼里他也是好人。但他杀人了,我们一致地就认为了他是恶魔。可是我们总是忘了了解他真实的想法,因为那时我们不要再听他辩解。”
真相是有力量的,整本书用简洁直白的描述,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词汇,让我们学会在客观的事物面前进行独立的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正如柴静的书中说到过的:“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我愿意相信一切终将都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