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4200000045

第45章 思想家(10)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说,自《春秋》之后,唯司马迁作史可称为“良史”。他认为班固而后断代为史,已失“会通”之道。《文献通考》全书内容,上起先秦时代,下至南宋中期,所载宋代史料为多。他在《自序》中说:《资治通鉴》“详于理乱兴衰而略于典章制度”;杜佑的《通典》仅止于天宣,于是他仿效《通典》成规,编成《文献通考》。其编撰原则是:“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议,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继郑樵之后,他进一步开拓了史学研究的范围,无论是叙事之“文”,还是论事之“献”,去取之间,都经过严格考订,这种编撰思想受到后代史家的肯定。

马端临把古代社会分为“有公天下心”和“无公天下心”的两个时代,以秦汉为分界线,这一点未能突破宋儒美化三代的政治通病。但他反对五行灾异说。在《文献通考》中,他批评历代的《五行志》“言妖而不言祥”是“不达理”。他诘质道:难道五行之气独能为妖孽而不能为祯祥吗?他把自然界中的反常现象如水火之灾、木石之异等,合而称之为“物异”,作《物异考》。他指摘古今言灾异者“必曰某事召某灾”太牵强附会。他也反对褒贬说,否认《春秋》含有什么微言大义。

《大明律》

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上,有两部法律影响最大。一部是唐代的《唐律》;另一部是明朝的《大明律》。《大明律》是一部比唐律更加有所发展的封建法典。自称“淮右布衣”、“起自寒微”的明太祖朱元璋,对封建法律制度的建设非常重视。朱元璋从元末战乱中走过来,除了总结、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他还亲眼看到两个活生生的事实:一个是元朝末年政治昏暗,“纪纲不立,主朱元璋像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致使天下大乱;另一个是与他争夺天下的军阀们,有的富庶,有的兵强,但因“皆无礼法,恣情任私,纵为暴乱,不知驭下之道”而成为历史的过客。两相对比,不能不使他深刻认识到立法定制的必要。明初,国家百废待举,政治形势复杂。朱元璋说:“纪纲法度,为治之本”,必须做好立法工作,使治国有法可依。丧乱之后,法律松弛,他极力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用重典惩治“奸顽”,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极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是封建帝王中“儒法并重的一个典范”。他从一开始就深受礼法思想影响,既重视“教化”,也重视法治,抓紧立法工作。他说:自古生民之众,必立君长去统治他们。不然,则“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纷纭吞噬,乱无宁日。”统治万民,一要设置百官,以分理政务;二要编制法律,以便百官依法办事。

洪武六年(1373)冬,朱元璋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于次年二月成书,共分十二篇,六百六十条。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览律条犹有未当者,命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汪广洋评议厘正十有三条。此后又经过数次修改,不断增损,至洪武三十年(1397),才最后完成大明律的编撰工作,颁行全国。同年,又制定《律诰》、《真犯杂犯死罪条例》和《赎罪条例》。相继出台《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总计二百三十六条,使之与《大明律》相配套。

《大明律》共分三十卷,四百六十条。分为七篇:名例律(总则)、吏律(多属于行政法规范)、户律(多为民事法律)、礼律(关于祭祀和仪制方面的法律)、兵律(涉及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等的法律)、刑律(核心部分)、工律(关于营造与河防方面的法律)等。《大明律》对笞、杖、徒、流、死(绞、斩)五刑刑罚体系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内容覆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它是明代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巩固明王朝的统治起了重大作用,集中体现了明太祖的法制思想。

《大明律》的显著特点,一是加重了对危害封建国家行为的惩罚,以维护封建统治。《大明律》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以维护极端的君主集权制度;严惩侵犯地主阶级财产的行为,保护极端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二是《大明律》整顿吏治的重点在于惩治贪官污吏,缓和社会矛盾。三是加强了对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制订了许多有关经济方面的立法,如钱法、税法、盐法、茶法等。

一、以“安民”利“绳顽”为立法宗旨

朱元璋的封建法律思想综合起来。就是“安民”、“绳顽”,“善者旌之,恶者绳之,善恶有所劝惩,治道由斯而兴”。“安民”与“绳顽”,是立法的出发点,也是法律的根本问题,即保护谁、打击谁,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安民”必须“绳顽”;“绳顽”是为了“安民”。朱元璋当权以后,一方面,实行“与民休养生息”之基本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坚决打击不法豪强地主。这个立法思想,也是《大明律》的指导剧想。

朱元璋是一个农民出身的皇帝,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能比较贴近社会,贴近下层,体察民情,顺应民心。《大明律》是明初特定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渗透了他的“民本”思想。从立法的指导思想看,朱元璋“惩元末豪强侮贫弱,立法多右贫抑富”,扶持贫弱,抑制豪强。从立法的具体条款和量刑轻重看,明朝统治者所制定的法令,专门针对百姓犯法的条目很少,而且“多有宽宥”;绝大部分都是针对不法豪强、不法勋臣、奸党和贪官污吏的,而且多用严刑峻法。像《太诰》这样严惩不法官吏,在明代以前的法律中是很难找到的。

法律体系虽具有完整性,但“法因时变”随时增损、修改,也很重要。朱元璋善于审时度势,及时制定相应的法令,使之与《大明律》和《大诰》等律例相互补充,相互配套。在司法方面,朱元璋也有创新,成立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分别受刑名、专纠察、主驳正,各司其职,互相独立,互相牵制。明代立法之完备,司法系统之有特色,都是以往少见的。

大军帖二、惩治与教化并举

重治贪官污吏,是《大明律》中的封建法律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朱元璋说他自己“至于刑法,尤所关心。”他执法严明,不敢以私,驸马触犯茶禁即命赐死。对于选用干部的标准与执法的重要性,他说:“任官不当,则庶事不理;用刑不当,则无故受害。”唯有推至公之心,扩至明之见,才能做到讼平理直,枉者得申,系者得释。如果“存心不公,亡公利私,狱何由得理,事何由能直。”《大诰》以惩治贪官污吏和不法豪强为重点,前三编“所列凌迟、枭示、族诛者,无虑千百,弃市以下万数。”像《大明律》这样规定重治贪官污吏,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中是鲜有的。

《大明律》比《唐律》简赅。起草之初,朱元璋针对当时百姓缺少文化的情况指出:“立法贵在简当,使言直理明,人人易晓。”只有删繁就简,使人人易知,法律才能真正起到安民绳顽的作用。《大诰》颁行后。朱元璋以行政命令推行讲读运动,使《大诰》三编的普及教育,渗透到各个角落,各个领域。颁之学校,作为国子监学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在乡里则由塾师进行讲授,每逢乡村节日、民众集会,都有专人讲解《大诰》。

三、“礼”为治国之本

《大明律》以“礼”为基调,这也是封建法律的主要思想之一。礼治,是儒家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强调守礼制、明等级,安分守己。真正的礼治社会,也应是法制社会,法律健全,依法办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在封建时代,这些都不可能真正实现。当时强调礼法,自然含有捆住百姓手脚的意思,以防止他们“犯上作乱”。明朝统治者大肆鼓吹“礼治”,也不外乎如此。

四、“治新国用轻典”

明立朝前有人向朱元璋进言说:用法太宽,则人不惧法,难以为治。朱元璋说:用法如用药,药本以救人,不以害人。如果用药错误,必会害人。法本以保护人,不是杀人,用之太过,必然伤物。百姓自战乱以来,起初是家离子散,如今归附我朝,正当予以安抚。其间有一时误犯的,不可尽是用法。

当然“治新国用轻典”,并不等于没有重典。事实上,就在洪武初年多用轻典的时候,已同时存在着重刑现象。其中,有的是不得不重;有的是未加详审;有的是人为制造的冤假错案。尤其是在高层决策集团矛盾激化以后,更多的是使用重典。朱元璋也毫不掩饰自己用重刑,而且在使用重刑的时候,他一再说明自己采用重刑的原因,以及如何根据形势变化正确使用刑罚。洪武二十六年(1393)以后,随着高层内部斗争暂告一段落,重惩贪官污吏取得一些成果。明太祖的法制思想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朱元璋认为:国家安定,人心已服,奸雄已经因害怕而顺从,奸民已被惩治,贪宫污吏已经减少,刑用重典的时候可以结束。从此开始,刑罚由重而渐轻。洪武中期,刑罚由轻而重,复由重而轻,皆因时势使然。

同类推荐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蓝色的国度

    蓝色的国度

    本书讲述了清末民初作者阿绮波德·立德随经商的丈夫在中国10多个城市的所见所闻,描写了当地大量风土人情和民俗生活。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晋中精神

    晋中精神

    本书以2012年在晋中地区开展的“晋中精神”大讨论为背景,全面详细的记录了社会各界对“晋中精神的”的概括精华:明礼诚信、开放包容、艰苦奋斗、唯实唯先。全书体现了晋中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明天的美好期待。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热门推荐
  • 合欢花已凋零

    合欢花已凋零

    一段深宫姐妹情,一段深宫之中的殊死搏斗。在名利面前,她们该拿什么信任。为了一切。她们只能这样拼尽全力,不论生与死,都是一场世间的斗破红颜。
  • 异战之王权

    异战之王权

    在浩瀚的宇宙间,还存在着很多长相与人类很相似的异族,其中最为强大的族群分别是白虎族和天狼族原本和平的两个族群,由于天狼族孤独夜的弟弟冥风为了夺权,暗中挑起了与白虎族之间的战争。在交战的过程中,白虎族王子白泽因为受到冥风的偷袭而身受重伤。我不想乘人之危,你走吧。孤独夜冷冷的说着,正准备回去的时候,冥风叫住了他。哥,为什么不杀了他。我不会做这种乘人之危的事的。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 古域之使

    古域之使

    主角易凌墨吃下半颗桃子留有半颗桃核寻找另一半核背负上古使命至此回到上古时期与天焚合作击败上古至高神完成使命
  • TFBOYS之超能力少女

    TFBOYS之超能力少女

    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而又拥有超能力的少女;而他,却是一个冰冷却又长得世界第一帅的校草加侦探。只因为一场命案他们而纠缠在一起,到了最后,他们又该擦出怎样的的火花呢?
  • 屠龙公主甘巴嗲

    屠龙公主甘巴嗲

    无以伦比的屠龙公主闪亮登场,为了王子,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告诉王子,我正在披荆斩棘的路上,即使恶龙挡道,我也会挥剑屠龙! 宿命的梦境引领了王子的出现,勇敢的公主颠覆了童话的公式。
  • 张宅男杀神记

    张宅男杀神记

    宅男到异世兑换动漫,电影中的功法,血统,武器在异世生存的故事。(你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群号:390614228讨论主角能力什么的。)
  • 上古黄金时代

    上古黄金时代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精们才是这片大陆的主宰……精灵们为何貌美如花,那是因为他们是地精的管家。兽人们为何力大无穷,那是因为他们是地精的保镖。矮人们是怎样学会打铁的,咦~这还用问嘛,他们是地精工厂里面的学徒啊!龙族为什么死了都要费尽千辛万苦的飞回龙岛,那是因为地精最喜欢龙尸了,什么龙弦弓,龙骨剑,龙爪刀……被抽筋剔骨,太惨了。传说那个疯狂的年代被称为上古黄金时代!!————摘自《上古启示录》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书香剑

    书香剑

    刀戈剑弩,血证江湖,朱染刃角,刀头添血,四方纷争是为武林,然至今似秋暮湖水之平静近数十余年,此间从未出现过你争我夺你欺我凌之事却又是何故?
  • 英雄联盟之电竞巨神

    英雄联盟之电竞巨神

    秦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另一个世界。英雄联盟是这个世界的主题,作为泱泱十几亿人口大国的华夏一次全球冠军也没有获得。一次比赛中秦天发现游戏版本竟然停留在S4时代,于是秦天决定要用自己最强王者的水平来拯救猪一样的队友。什么?你说小丑打野不行?哥教你小丑如何掌控三路。什么?你说剑圣出法强就输了一半?哥教你剑圣如何轻松五杀。于是乎,在秦天的带领下,盲僧R闪不再是绝唱,瑞文光速QA成为信仰…总之,秦天发誓要为祖国夺冠,拿下召唤师奖杯,赚最多的钱,开最好的跑车,泡世界上最美的妞。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S:作者只是个新人,求粉丝,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