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97100000051

第51章 明朝后期(1522~1627年)(13)

东林党始于公元1605年,被明廷革职的吏部郎中顾宪成与好友高攀龙等在故乡无锡东林书院讲学,他们讥评时政,是明末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南畿苏、松一带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周的家乡宜兴便处在这股势力之内。显而易见,周延儒与东林党人交往有他的考虑与打算:第一,东林党人名气很大,势力较广,以后自己可依靠他们东山再起。第二,周当初入阁便是依靠攻击东林党人钱谦益而发家的,如今他已经失势,再得罪他们,恐怕在当地难以立足,凭着周的狡黠,几年工夫,他便骗得许多东林党人的谅解与同情。

公元1641年二月,凭着温体仁既罢且死和崇祯对周的些许怀念,在东林党人的帮助下,周如愿以偿,再一次入阁为相。这一年已.是明朝亡国在即了。当时天下已经大乱,内忧外患频仍。周的再次入相,似乎给暮年的明朝带来了点革旧布新的味道。

此前,张溥对周延儒说:“公若再相,易前辙,可重得贤声。”周连连称是,并说:“吾当锐意行之以谢诸公。”出于这一承诺,周延儒一上台便全部纠正温体仁等人的弊政:他请求恩准开释漕粮、白粮欠户,蠲免民间积久拖欠的赋税,凡遭兵火灾荒之地,减免当年两税,苏、松、常、嘉、湖诸府遭大水,允许第二年用夏麦代替漕粮。赦免死罪以下的囚犯,并将他们都放回家。恢复被革举人的功名,扩大科举取士的名额,召还因言事被贬谪的官员。崇祯帝都一一听从。周延儒又说:“老成持重,德高望重的臣子,不应轻易废去。”于是郑三俊、刘宗周等被重新召出来作官。一时朝廷内外都以为周已洗心革面,均称贤政。周延儒觉察到皇帝有重新启用当年因言“葛藤”、“株连”和弹劾周延儒被永贬广西的黄道周,他马上进言:“如黄道周之为人,传之史册,不免曰:‘其不用也,天下惜之。’”没几天,黄道周官复原职。

公元1642年元旦,大朝完毕之后,崇祯帝召大学士周延儒、贺逢圣、谢升入殿,东向而立,然后他从龙椅上走下来,向周延儒深深一揖,说:“我以天下听先生。”同时向其他两人作揖,慌得三大学士忙跪下叩头。崇祯帝脸色凝重地告诫周等:“职掌在都院,主持在朕躬,调和在卿等。”周延儒此时不知是谦虚,还是内心有愧,连称“菲才不敢当”。如果用心体会崇祯帝当时出自心境的话,便知他不是在做作,而是确实对周寄予了厚望的。龙恩如此浩荡,但周延儒实在不值得崇祯的殷殷厚望,他的“贤政”的背后,是一幅幅纳贿行私的肮脏景象。

崇祯十四年,就在周再次做首辅的时候,被东林党人打击过的阮大铖闻讯,携巨款二万两银子前去拜访。见到周后,一面递上银子,一面恳求周赏给他官作。见到白花花的银子摆在自己的面前,周的眼早迷了,他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但看到求他的人是阮大铖,不禁摇了摇头,他的名字还在皇上定下的逆案里记载着,不好办,阮大铖考虑了很久,最后想出一个变通的办法:推荐他的同党马士英出来做官。周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年他果然对阮践约。

周重新上台,除东林党外,也得到了冯铨、侯恂、阮大铖等人的金钱支持。他在接受这些钱财的时候,少不了要封官许愿。比如,他就对以前的阉党冯铨说过,要复其衣冠。果然,他一上台便重新启用冯铨,并任命吴昌时为文选郎。吴昌时,嘉兴人,有干练之才,为东林党奔走十分卖力,但为人贪婪狂傲,又交通厂卫,把持朝政,所以他的同僚十分嫉恨他。他还依仗周“挟私弄权”,“纳贿行私”。此外,周延儒的门客盛顺、董廷献等人狐假虎威,他所信用的如给事中曹良直、廖国遴、杨枝等辈,都是一心一意搂财。尽管他们不断遭到言官的弹劾,但周利用他的权势“一意曲庇私交”,因此造成“一时幸窦杂出,狐假公行,自误以误国”的局面。

周刚上台时,曾奏请罢除厂卫缉察隐事,京师之人都非常高兴。一些不贤朝臣乘机互通贿赂,而厂卫则因为失掉往日的权势,十分怒恨这位周先生。周对同官陈演傲慢无礼,陈演也对他恨之入骨。骆养性是周推荐来掌锦衣卫,充当周的耳目的,但他狡猾狠毒,背叛了周,与宦官勾结,刺探周的隐秘,这样周种下了最终灭亡的祸根。

祸国殃民

公元1643年,清兵大举入关,攻破蓟州。警报飞驰入京,周延儒并不相信,反而认为这是边将用报警要挟户部拨储粮的伎俩,因此仍继续忙着筹办自己的55岁大寿。等到他亲见“蓟州难民踉跄而来,小保定陷,北兵大队南下”的奏报,这才相信,忙令关闭九门,京师戒严。崇祯大怒,始知“边将不足恃,边抚无可依,更恨邮牒无闻,塘报不发。”于是他坐在文华殿上,亲自下诏:“勃有献策者,直人毋禁。”这下周延儒胆怯了,可是庸碌之人,计将安出?没想出正经的退敌之策,竟拉了百十余僧道人等,让他们在石虎胡同口,齐诵法华经第七卷,希望能借佛的力量来击退敌人。可惜在这奸相手中,就是有神灵也会无济无事了。由于没有人能提出什么退敌之策,朱由检忧心忡忡,于是在四月初五召三相国,词色惧厉地说欲亲征。无可奈何,周延儒只好硬着头皮说他愿代往。于是连夜点兵提将,第二天便到了通州,但军机实在不是周延儒所长。他到通州之日,正值清兵劫掠北返之时,但他并不敢率兵与之交战,而只是与幕僚们花天酒地,却“朝晚进二疏题,皆飞报大捷,”当清兵在京畿掳掠而去之后,周延儒“日夕会饮者庆太平”,像胜利者一样凯旋而归。崇祯帝以为周真的经过浴血奋战,竟在皇宫的文华殿上亲自欢迎,握着周延儒的手慰劳备至,还要庆功,给赏赐,周延儒却没敢要。没几天,背叛周延儒的门生骆养性将真实情况向皇帝揭发了。朱由检大怒,他命令朝议周延儒事。至此,周延儒的面具才被揭开,但明朝已是灭亡的前夜了。

朝议未出来时,崇祯帝突然又改变主意,要放周一马,让他体面回家。朝廷议论结果呈上时,帝以功多非少,令免议。可叹当年杀袁崇焕时,朱由检何曾起过怜悯之心?而他竟对如此大奸却如此宽容,他不亡国谁亡国?直到后来,由于朝臣劾疏里所述的贪赃枉法之事,大都与周有极大关系,崇祯帝才下了最后决心。“多行不义必自毙。”公元1642年十二月,周延儒被赐自尽,籍没全家。

十二月的夜里,寒风啸啸,阴气笼罩。京师顺城门外的破庙里,豆大的油灯灯光摇曳,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破庙里面。他的面前,一个白色的绳套来回飘荡,像白无常在催命。他,就是行将毙命的周延儒。他仰天长叹,起而复坐,坐而复起,几次咬了牙想一了百了,但他怕死。他想起了无邪的童年;他想起嬉戏打闹的美好时光和青年时曾发过的济世救民的宏愿,如今自己却沦为国贼;他想起李斯父子赴刑场的对话:“要是我再得一次生命,我也愿作一布衣。”他想皇帝也许会再给他一次机会的。可是天快亮了,还是没有圣旨到来,而小人骆养性又在外边高声大呼:“老师,天亮了!老师,天亮了!”他绝望地叹了口气,将绳索套人了自己的脖颈……一代大奸周延儒从此消失了。正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代”“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藐躬,上千天咎,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个。”这便是明朝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吊死于煤山一棵歪脖子树之前写的绝命遗诏。在这篇绝命遗诏中,赫然有“诸臣误朕”四字,至今看来,莫不属实。在这误国害君的“诸臣”之中,内阁首辅周延儒应首当其冲,明朝的灭亡,实与他大有干系……郑成功郑成功(1624年~1662年),字名俨,福建南安人,明末抗清民族英雄。祖籍中国福建南安人,但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而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死后葬于台湾台南鹿耳门港附近。

栋梁之才

郑成功原名郑森,他的祖籍是福建南安石井乡。他的父亲郑芝龙原是海盗商人,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到日本经商,受到平户藩主的热情关照,还迎娶了本地姑娘田川氏为妻。1624年八月,郑芝龙的妻子在海边拾贝壳,忽然一阵腹痛,就倚着海边一块巨石生下一个男孩,起日本名字为田川福松。也就是郑成功。这块石头现在被日本当地人称作“儿诞石”。郑芝龙在郑森出世不到一个月就随原船离开了日本。直到七岁回到福建前,郑森都是跟随母亲在日本生活的。

回到中国后郑森在安平(今晋江安海镇)上学,他从小立大志,不断进取,闯书山、潜学海,特别是精心攻读历史名篇《春秋》、《孙子兵法》。少年英俊,好骑射舞剑,文韬武略,风采耀人。11岁时就能写读书感慨,弘文展志,如文中的“汤武征诛,应对洒扫也”,“尧舜之禅让进退也”。其叔郑鸿逵赞为“郑家的千里驹”。郑森读书悟真,努力进取,学业提升。

1638年考入南安县学,中秀才。1644年进南京太学,拜钱谦益为师。有一次老师钱谦益问他:“什么叫洒扫应对”,他回答说:“汤武革命,就是洒扫;尧舜禅让,就是应对。”钱谦益认为他的比喻奇妙,才华横溢,并称赞“此人英物,非人所比”即为郑森取号“大木”,寓意为国家栋梁之才。

公元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年号隆武。当时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军政大权,却暗中通敌叛变,“密遣亲吏到师纳款”。在忠贞爱国和传统儒家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郑森与他的海盗父亲自然在思想上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同年六月,郑森随其父郑芝龙朝见隆武帝,隆武帝见其少年英俊,便与其谈论天下大事,郑森应对自如,论述精辟。他说:“翻开史册,有了明镜,国家朝政衰败,大多是由于营私舞弊的奸邪之徒窃取弄权,残害忠良,丧失人心,以致毁弃河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热血男儿,谁能旁观!岳少保(岳飞)说过‘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真安矣!’这是最重要的。”接着郑森又论述:“励精图治,要集结各路义师,派重兵把守仙露关等险要门户,收复失地”。隆武帝听了甚喜,说“素闻郑家有匹千里驹,果然名不虚传”,又抚其背说道:“可惜朕无一女配卿,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立即钦赐郑森为国姓朱,改名为成功,并封忠孝伯,领御营中军都督,赐尚方宝剑,仪同附马。民间因此称郑成功为国姓爷。自此之后,郑成功碧海丹心,鼎力匡国,走上反清复明道路。

公元1646年,清军打过钱塘江,消灭了鲁王政权,鲁王逃到海上。清军随即大举进攻福建。郑芝龙本可以依靠福建山区的复杂地形抵抗满洲马队,但是,关键时刻,他的海盗本性发作,在他眼里,什么忠君爱国都是虚的,只有他的家族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开始和清军联络,准备降清。隆武帝只好坐以待毙。在儒家教育下长大的郑成功对郑芝龙的所作所为十分气愤,他晋见隆武帝,递上破敌条陈,隆武帝转忧为喜,封为都督。

反清行动

隆武政权失败后,公元1647年十一月十八日,明朝的桂王朱由榔于广西肇庆即位,称永历元年。郑成功奉永历正朔,为“招讨大将军”。年仅21岁的郑成功愤起反抗清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他在南安县学(丰州)焚毁儒服、投笔从戎,以“招讨大将军”的名义,在安平、浯州(金门)一带誓师抗清,拥戴南明的永历政权。

刚开始的时候,郑成功兵少粮缺,只游荡于厦门海域。逐渐逃散各地的郑芝龙旧部纷纷投来;部分不愿随郑芝龙投清的将士,见郑成功血刚气强、大义超群,亦前往归附,成为一支声势浩大的军队。有陆军72镇,水师20镇,战士10多万,战船5000艘。

公元1650年郑成功率师在金门、厦门、石井等地与清抗衡。清廷惧怕万分。千方百计利用郑芝龙与郑成功的父子关系,对郑芝龙进行威慑,企图使郑成功投降。然而,郑成功忠贞不渝,与其父陈词:“父误在前,儿岂误于后?我在本朝,既赐姓矣,称藩矣,人臣之位已极,此可谓智者道耳”“若苟且作事,亦贻笑天下后世矣”“吾父见贝勒时,已入彀中,其得全今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之局耳。”

郑成功的忠贞报国决心甚得永历帝赞赏。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永历帝派人到思明州(今厦门)册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及明部将甘辉为崇明伯,万礼为建安伯等,军威大振,一领延平郡。

公元1658年三月,郑成功兵力渐渐强大起来,在厦门建立了一支水师。当时,西南地区的抗清主力大西军内讧之后,力量很弱,很难顶得住清军的大举进攻。他跟抗清将领张煌言联合起来,乘海船率领水军17万人于五月开进长江,六月克镇江等地,七月逼南京。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1)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乾坤鱼编写的《诸葛亮(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是“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中的一本。《诸葛亮(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中包含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分为“少年才子”、“游学拜师”等数个部分。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还会背上“窃国大盗”的帽子。他一生处心积虑,就为了把任何事情做得圆滑灵通,没想到天不遂人愿,他终究还是做了反面人物。客观地回顾袁世凯一生,我们会发现,他既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相反,他是一个能力特别强,手段特别灵活的人。袁世凯一生历经大风大浪,总能像变色龙一样随时随地揣摩和适应着环境和潮流,为的是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他的站队艺术和应变心机很值得借鉴。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袁世凯的发迹之路。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大师(王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曾国藩那些事儿

    曾国藩那些事儿

    200年来,谁读懂了曾国藩的发迹真本事?曾国藩纵横官场靠的是厚道而精明的权谋术。厚道是他大智若愚的“阳谋”,把精明挂在脸上,并不是好事;精明是他审时度势的“阴谋”,官场如战场,只有懂得参透人心,对局势做出明确判断,才能长袖善舞。本书从曾国藩升迁,搞关系,用人,带队伍等多方面全面展示了他的权谋之术。
热门推荐
  • 神怒天穹

    神怒天穹

    河东一震狮怒吼,尔等莫欺少年穷。身怀天地至宝,但却无法摆脱废物名头,祸不单行,家族遭灭,姻亲却又背弃。一日灵石现,神怒起,消失血脉再现,至此重踏始祖之路。
  • 无为而治(中华美德)

    无为而治(中华美德)

    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中华美德》便是从数不胜数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从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热爱祖国、立志发奋、友善互助等方面述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希望故事中的精华能够滋养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是一位尊天信鬼神而苦行救世的宗教家;是一位爱好和平的使者;是一位充满爱心与理想、重视民利民生的思想家;是一位崇尚统一,推崇圣贤政治的哲人。是的,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集鲜明特色与争议于一身的先哲。因此,《墨子原来这样说》针对墨子所提出的意志修为、尚贤使能、尚同控制、人间兼爱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分析与解读,让我们与先哲墨子进行一场心灵的碰撞与对话吧!《墨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一阵风吹翻了筱筱的思念

    一阵风吹翻了筱筱的思念

    樱花烂,烂樱花,无论如何总是碰不得的,哥哥,这句话我替你记着了。
  • 五龙封魔剑

    五龙封魔剑

    金、木、水、火、土,五条神龙守护着世间,维护万物协调。随着时间流逝,五条神龙相继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守护世间大地的神龙之力也渐渐消褪。万物秩序失调,妖魔趁机尽出,屠戮生灵,一时间,生灵涂炭、哀声四起!传说,只有找到一把神剑,才能彻底消灭妖魔,获得无上财富和荣耀。于是,为了各自的目的,无数豪杰侠客纷纷伺机而动,寻神剑而去。这其中,有一位青年鹤立鸡群,显示出卓越不凡的灵力天赋。铸神剑、灭妖魔、除奸恶!纵妖魔千万,亦笑然以对!斩妖势如破竹,济道天下苍生!
  • 情难自禁:总裁的闪婚甜妻

    情难自禁:总裁的闪婚甜妻

    夜烬勾勾手指,笑得奸诈无比:“暴力女,欠我的两亿什么时候还?”林小荫别过脸,坚决抵抗:“要钱没有,要命不给!”“好!”大手一拦,软香入怀,奸计得逞。“欠债肉还,我吃亏些!”当林小荫把怀里粉嘟嘟的小肉肉塞到夜烬怀里后,如释重负:“那,肉还你,我们两清了。”抱着女儿的夜烬依旧笑的很是阴险:“谁说的?”“你不是说……唔”还没说清楚嘴巴就被霸道的封上了,缠绵悱恻的吻结束,看着瘫软成一坨的女人,某男理所当然的说:“我是说用我的肉。来,闺女饿了,把衣服脱了。”林小荫仰天长叹,看着笑的咯咯叫的女儿,瞬间觉得早已掉进狼窝了,这大狼小狼怎么会放开嘴边上她这块肥肉呢?
  • 灵女灵落

    灵女灵落

    灵石生灵女,二百年成妙女,有多少少年的倾慕,守护;也有多少人的觊觎,伤害。当她放弃所有,付出所有,愿将一心托付,得到的是甜蜜的爱情,还是一生的伤害?她会继续勇往直前,收获幸福,还是相信宿命,黯然远走。
  • 盛夏满星辰

    盛夏满星辰

    五年前,因为一个秘密,她成了别人的新娘!五年后,他功成身就,却发现自己早已经失去了所有。听人说,想念一个人久了,终有一天会重逢。亲爱的,我的心中时常念念,等着我,我正在乘着风,赶往你的方向,终有一天,我们会相逢。PS:新书仙侠奇缘小说《两世独宠:夫君,别想逃》,以南国槿的笔名在云起书院首发,各位看官宝宝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翻翻牌哦!
  • 重生之星光闪耀

    重生之星光闪耀

    前世因为毁容不得不走上经纪人道路的越云深重生了。见过了光怪陆离云谲波诡的娱乐圈,这一世,越云深只想安安静静当个自给自足的闲散艺人。
  • 重生归来:霸宠复仇千金

    重生归来:霸宠复仇千金

    [宠文,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前世,她被背叛,最终被害掉入悬崖而死。这世,她重生到同一空间的的南宫家的大小姐身上。她定要让害了她的人血债血偿并就出母亲。这世的她莫名怀孕,她选择将孩子生下,不曾想,六年后孩子的亲生父亲找上门来。说要跟她结婚,让儿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复仇加撒狗粮同时进行,作者简介无能,详情请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