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7000000034

第34章 师道传承(13)

“我个人觉得名校和非名校学生的差别不大,相对来说,名校培养的学生成材率更大一些。”姚建年说,目前名校、非名校都是按照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名校、非名校在达标教育上差别不大,“就读于非名校的学生更应该有坚强的信心,更加努力,也能实现大理想。”

回想大学时光,姚建年的记忆依然清晰。

“我们77级同学年龄差距很大,我算承上启下吧。”姚建年说,当时学生学习特别刻苦,到了很晚,图书馆里依然坐满了苦读的同学,“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努力学习之余,姚建年还坚持锻炼身体,在校期间他是校排球队队员,坚持每天拿出一个小时进行体育锻炼。

1992年,姚建年到日本攻读博士,期间,他在《自然》上发表了《三氧化钼薄膜的可见光变色效应》的论文。这篇论文是无机半导体薄膜光致变色材料领域中发表在《自然》上的第一篇文章,直到几年后,美国再生能源实验室才又发表过一篇,这一成绩引起学术界对姚建年的注意。

1994年,姚建年回国到感光所做王宽诚科研基金项目。听了当时还是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的路甬祥的一番鼓励的话后,在日本留学和研究8年的姚建年对国内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国家在快速发展,尽管一时科研条件不是很理想,但有些困难只是暂时的。“后来的情况也印证了我最初的判断,选择回国做研究是对的。”

1995年,姚建年获得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他觉得可以开始做点事了。同年8月,姚建年从日本回国,开始筹建自己的实验室。回国后,感光化学所给了姚建年一间30多平方米的空房子,他开始筹建自己的实验室。姚建年从原感光所副所长陈萍老师那里“转借”到一个南开大学的研究生,就这样一个导师带着一个学生开始了研究工作。

实验室筹建伊始,因为买不起实验设备,他就和所里别的实验室共用,为了省点经费,他也曾到所外去做实验。姚建年的研究领域是化学中的物理化学分支,这一理化学科交叉背景也让他在克服实验困难时派上了用场,他后来的科研工作也从中受益匪浅。

当时感光化学所所长佟振和,把姚建年和几个从国外回来的学者组成一个“青年实验室”,由姚建年任实验室主任。通过几年的努力,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一支精干的研究梯队。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在这一领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1995年8月到1999年4月,姚建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室主任、所长助理。1999年4月起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4月到2008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1月起至今,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多年来,姚建年一直关注母校的建设和发展。

如今就业时,招聘方越来越看重求职者是否为名校出身,更有不少好单位打出“非名校不录”的硬性标准,这让不少地方院校毕业的学生一声叹息:大学4年努力又如何,入学就已经注定了自己的命运。

姚建年成功的例子给非名校的大学生带来了精神上的鼓励——只要自己努力,就算非名校也能取得大成就。

“现在学习条件好多了,希望年轻人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采访最后,姚建年寄语道。

(人物简介:姚建年化学与化工学院1977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供稿)彼岸的灯塔——记我的导师黄汉升教授◎方千华

1995年,来自闽北农村的我,幸运地考入了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后又有幸留在学院工作,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与鼓励下,又获得了博士学位。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学术研究对我来说就像遥不可及的大洋彼岸,在一头张望的我盲目而胆怯。正是我的导师,国内体育领域的著名学者——黄汉升教授,在我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给了我勇气与鼓励,让我一步一步走上学术之路。他就像矗立在学术彼岸的一座灯塔,用他的光明照耀和引导着我,督促我一步步地靠近学术与理想的目的地。终于,我的博士毕业论文《竞技运动表演论》获得了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它既是对我学术研究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老师倾其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扎根母校,勤奋学习工作十余载,我收获了殊荣,更是收获了老师浓浓的关爱与祝福。回首走过的学术道路,我感受良多。

学术之路是艰辛的,但是学术研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却是快乐的。现在回想起来,师生之间的学术默契与信任,不仅是完成高质量博士论文的重要保障,而且还让我端正了对学术研究的看法和态度,不再认为它是一项枯燥、艰苦的工作,而是一种充满新奇和愉快的生活。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是我学术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了解黄老师,深深体会到他“治学严谨、谦逊宽厚”的人格魅力。记得黄老师曾经说过:“除了名师出高徒,我更相信严师出高徒。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在业余时间产生的。只有刻苦努力,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才能取得成就,这与体育的拼搏精神是一致的。”在我印象中,黄老师除了严谨、严格,更多的是严厉。在博士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前,他要求我们在开题之前必须阅读大量的经典著作和相关书籍,及时了解国内外体育学科领域前沿动态,要是我们没有达到他的要求,必会遭到他严厉的批评,这使我们不敢马虎、松懈。在选题上他同样严格,要求我们每人要拿出两三个选题,并阐明自己选题的目的和依据,要是准备不充分,同样要挨批。当我们的选题思路基本符合他的要求时,他就会根据各人的基础和条件,帮我们从中选一个最适合的选题并鼓励我们大胆做下去,让我们吃下“定心丸”。我的选题偏重理论性,有的老师认为理论性太强,挑战太大,可黄老师却说:“‘竞技运动表演论’是一个理论性强的现实命题,考虑到你研究基础及知识结构,我认为该研究是适合你的。”正是有他的鼓励和肯定,我才敢放开步子,大胆地坚持自己的选题。博士论文选题确定后,黄老师语重心长地叮嘱我,要耐得住寂寞,全身心投入做好它。

黄老师具有丰厚的学识与广博的视野,当我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他几句高屋建瓴的启发,便让我豁然开朗。还有他那高度的责任心和不辞辛劳的精神,更令我敬佩和感动。他平时政务繁忙,但仍然百忙之中抽空仔细审阅、修改我的论文。他白天忙工作,晚上叫我过去讨论论文,我都不记得去了多少次,每次去都被他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感动。有一次,他给我指导论文时,我听他说话鼻音很重,又看到书桌上放着感冒药,才知道他患了重感冒,当时心里深受触动。想着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治学态度,我深感自己做得很不够,心里很愧疚,总觉得给他添麻烦,占用了他太多时间和精力。感动愧疚之余,我也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更好、更快地完成论文。

黄老师的一句教诲常常萦绕在我的耳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术的道路是艰辛的,要获得学术成功,需要长期的积累。”谨遵老师的教诲,为了搜集充足的资料,攻读博士期间,我每个学期都要到国家图书馆和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直到现在,我时常还想起住在国家图书馆招待所那段艰辛的日子,想起当时从北京搬回福州的装满资料文献的沉甸甸的两个大纸箱。正是老师的这句教诲,让我领略了科学领域的丰富与博大,深刻感悟到知识基础与学术资料的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学术之路的艰辛。

我的博士论文《竞技运动表演论》就是在这样艰苦地搜集资料,及与黄老师数不清的讨论与修改中完成的。当我把35万字的初稿交到黄老师手上时,他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后与老师一起几经修改,最终定稿,该文送审后,其创新性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当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的消息传来,我喜出望外。获奖后,黄老师对我说:“对顶尖大学来说,这个奖也许不算什么,但在我们学校影响很大。这是继2002年后我校再次获此殊荣,也是全国19所体育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第2篇获得该奖的论文。”我深深地了解他话里的一番深意,在对我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鞭策着我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奋进。

黄老师不仅仅对我悉心指导,对其他学生也一视同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他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入学术研究领域。记得我刚进入博士学习阶段,老师就让我研读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相关经典著作,为我的博士论文选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师弟王琪曾回忆,刚入学不到一个月,老师得知他在本科时修过英语双学位后,让他翻译一篇英文文献,他如期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几个月,老师又陆续交给他几篇翻译任务。在第一学期放假前,老师又把一叠厚厚的英文原版文献的翻译工作给他当寒假作业。他至今仍难忘和感慨那个漫长的寒假,夜以继日地查找生涩的英文专业术语,阅读大量体育科学各学科的专业知识,翻译长、难句。当他按时把翻译好的文献交给老师时,老师欣慰地对他说:“你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这段时间又翻译了一些国外文献,对国外体育科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你对研究西方体育科学有兴趣吗?”师弟这时才突然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一直在默默地引导他进入西方体育科学这个研究领域。这为他后来选择“西方体育科学发展史论”作为论文选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类推荐
  •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书中不仅包括他们过去的散文佳作,也酌选了每人最新的散文名篇。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多情总被无情恼:晏殊、晏几道的痴情醉梦

    多情总被无情恼:晏殊、晏几道的痴情醉梦

    《多情总被无情恼》: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晏几道、晏殊二人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两人的传奇人生。
  • 云岩河的歌

    云岩河的歌

    本书的作者是一群曾经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他们以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讲述了40多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插队生活,向人们再现了“文革”时期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一幕。
  •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然而,文学名著通常是鸿篇巨制,若是部部通读,一般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有鉴于此,本书用有限的篇幅,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轻松掌握中外文学名著,并为读者深入阅读提供指导。本书通过背景说明、名著概要、知识链接、名家评述、精彩推荐等多个版块全方位介绍中外文学名著,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名著读本。读者对象:青少年读者,中学生及以上。
热门推荐
  • 执掌地道

    执掌地道

    一个来自大商的少年,胸藏浩然气,心印革命拳。天骄并立,那又如何?道心如光明,永恒不退转。儿需成名酒需醉定叫世人记吾名
  • 紫清指玄集

    紫清指玄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鉴宝之捡了一个校花当女友

    鉴宝之捡了一个校花当女友

    李子明是一个在校生,有一天发生了一件改变他一生的事,那就是他得到了一个系统。李子明从此开始了他的捡漏人生,字画古董捡不完,灵兽古墓常常遇!最重要的是李子明捡了一个美若天仙的校花。
  • 媒婆你别跑

    媒婆你别跑

    苏婉儿莫名穿越来做了俩个孩子的妈,为了养活自己和孩子计划做媒婆,为了一顿饭钱误打误撞,真的做起了媒婆,秦明杰在酒楼巧遇苏婉儿,要苏婉儿你自己做媒,只有一个要求,必须什么多要和苏婉儿一样,半月之内找到,如果找不到,那不好意思,请你乖乖等我来娶。
  • 特种房客俏千金

    特种房客俏千金

    他是战无不胜的特种兵之王,网恋情迷大美妞,追爱来到花花都市,意外成为三个美女的合租室友。情场得意,都市纵横,一段狂放霸道的人生开始了……
  • 校园之青春有点苦

    校园之青春有点苦

    这是个大坑,千万别看!!!里面的文章不关剧情,我不想写这篇了,想写个同人的,但这篇还要审核,所以没办法····
  • 吸血鬼女友养成记

    吸血鬼女友养成记

    血气大陆,妖魔横行,血神降临,执掌乾坤!白尘得到母亲所留吸血鬼萝莉,从此逆天修行,神丹不愁。这里是血气的世界,等级划分为血徒,血士,血王,血皇,血灵,血宗,血尊,血帝,血圣,血神。让我们随白尘一起,封帝称神,走上人生巅峰!
  • 魂穿梦语

    魂穿梦语

    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王尔德幼小心灵的摧残,种种祸因的开端,在时间的流逝下,助长成犯罪萌芽,即将到来的不是杀人,而是人心的巨大突变。小芷需要支持需要鼓励~~
  • 浊世界

    浊世界

    烈日煮熟绿海,风暴肆虐荒漠,就连钢铁丛林也快要被黑雨融化,与日俱增的问题和隐藏在暗处的危机使得地球已经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的命运将会在哪里?是逃避,还是拯救?是重启,还是改造?鲍勃:“我在也不想看见这个污浊的世界了!”安然:“这个世界,已没有净土。”庄子羽:“我的姐姐说过,心之所在,便是净土所在。”
  • 凤飞异世:废柴二小姐

    凤飞异世:废柴二小姐

    一枚樱花古戒,使得陆天音离开了原来生活的世界,穿越到了天玄大陆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身为小小的废柴,该如何力挽狂澜。本文女强男更强,一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