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63500000006

第6章 基层工会的民主管理工作(1)

1.完善职工民主管理的主要方法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党的十七大在关于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以下要求:

(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

(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工会完善职工民主管理的方法

党的十七大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对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的民主政治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外部环境。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维护职工的民主政治权益,工会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职代会的组织制度,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大力推行职代会制度,积极推进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要认真落实职代会职权,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劳动合同法》赋予职代会的职权也要认真地进行落实。要积极地推进分厂、车间的职代会(职工大会)制度和班组的民主管理,强化职工群众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和敏感问题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要积极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厂务公开制度作为职代会制度的发展和延伸,作为职代会制度的应有之义,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产物。厂务公开同农村的村务公开、政府的政务公开一并推进着中国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厂务公开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厂务公开符合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工会作为厂务公开的日常工作机构,要大力推进这方面的工作。要规范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注重过程的公开。要充分利用职代会这个基本载体,大力利用公开栏等简便易行的形式,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让热点、敏感问题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问题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阳光和透明来防止腐败,让厂务公开在维护职工群众的民主政治权益,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大力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重在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推动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共同体建设。

2.职工代表大会的组建和换届改选的具体步骤

职工民主管理是指企事业单位职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管理和监督活动的一项制度,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职工民主管理源远流长,先后经历过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五个时期,与上述五个时期形势相适应采取过五种基本形式。

(1)土地革命时期的工人大会制度。

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了革命根据地以后,开始有了自己的公营工厂,在这些公营工厂中,在建立了以党支部书记、厂长和工会主席为首的“三人团”工厂领导体制的同时,建立了我们党领导的职工民主管理的最初形式——工人大会制度。由于没有实行民主管理的经验,于是就将当时红军中实行的“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生活民主”移植到公营工厂中,只是将“军事民主”改为“经济民主”,这三大民主就成为当时实行工人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抗日战争时期的职工大会制度。1942年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党中央针对当时抗日根据地内的公营工厂中出现的“三足鼎立”现象,即工厂内的党支部工作、行政工作、工会工作三方各顾的把整体工作分离起来的现象,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一个工厂内,党支部工作、行政工作、工会工作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即成本低、质量好、推销快,三方各顾的把工作分离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精神,抗日根据地的公营工厂为了更好地支援抗日战争,将当时工厂内的“三人团”领导体制改为以厂长为首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同时也将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工人大会”改为了“职工大会”,其内容继续沿用“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生活民主”。

(3)解放战争时期的职工代表会议制度。1948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了中国工会第六次劳动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关于国民党统治区职工运动报告的决议》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三个报告。其中《关于中国职工运动的当前任务》的报告,着重阐明了解放区和全国解放后工人运动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指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是今后工运的总方针,并要求“所有的公营工厂,应一律组织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职工代表会议制度成为这个时期主要的民主管理形式。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56年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央提出在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同时提出要在企业职工代表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明确规定了职代会的四项职权。同时指出,职工代表大会是吸引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企业行政的重要制度。使职代会成为具有一定权力,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制约作用的监督机构。与此相适应,实践中,职代会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

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十年动乱”中,遭到了破坏。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职工代表大会走上了恢复之路。198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对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宗旨、职权、组织原则,以及职代会与工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做出规定,该《条例》的发布和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恢复和发展。

(5)改革开放时期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同时,必须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体现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1986年9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领导制度的三个《条例》,即《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党委工作条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88年,经多年酝酿,《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出台,首次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纳入到国家的法律规范中,从此职代会走上了法治化轨道。《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和《企业法》的颁布,使职工代表大会为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2年10月召开了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这次大会做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推动职工民主管理的发展,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民主管理做出了规定。199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了《关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职工民主管理作了全面阐述。2001年10月,全国人大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对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进一步实施法律规范。2002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

我国职工民主管理的历史发展经验

(1)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时期,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着人类先进文化。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也始终支持职工当家作主,民主管理自己的企业。

党在领导工人运动中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对工人阶级的依靠并支持职工在企业管理中当家作主,才能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离开了对工人阶级的依靠,党就失去了生命的源泉。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取得了国家的统治地位,成为领导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阶级。因此,党更加重视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进企业职工民主管理,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舆论等各种措施,支持职工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推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正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职工民主管理才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2)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始终与企业领导体制相适应。每当我国企业领导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时,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随之相适应发生变化,例如在民主革命时期我党领导的公营工厂中,在组成由党支部书记、厂长和工会主席为领导的“三人团”企业领导体制时,我们的民主管理形式则采用了工人大会制度;再如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确立了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会议之后,我国职工民主管理的形式也相应做出了调整,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取消了“党委领导下”(党委领导与党的领导是两个概念,取消党委领导不等于取消党的领导)。实行了厂长负责制,职工民主管理的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样取消了“党委领导下”,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职代会接受同级党委思想政治领导)。这恰恰说明了“适者生存”的普遍规律。职工代表大会制正是适应了企业领导体制的变化,使之不仅得到了生存,而且得到了发展。

(3)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始终是在工会的组织和参与下进行的。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职工民主管理活动中,不仅进行了精心的组织,而且作为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直接参与了民主管理的各项活动,在民主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代表和维护了职工的根本利益,赢得了广大职工的拥护。

纵观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近八十年的历史,其之所以能产生、发展和完善,有很多历史经验是值得总结的,但始终离不开党的领导、行政的支持、工会的运作和职工的拥护。

开展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原则

(1)开展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①是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要求,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地位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组织和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可以集中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是推动企业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要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就必须强化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只有通过职工的广泛参与,使企业的各项重大决策都能广泛听取和吸收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促进职工与企业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使企业的各项重大决策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支持,从而有效地化解劳动关系中的矛盾,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④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职工民主管理是广大职工参与企事业管理的重要渠道,是以发展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手段。

(2)推行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应坚持的原则。

①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坚持党对职工民主管理的领导既是我国职工民主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推进职工民主管理的根本保证。

②坚持依法推进的原则。坚持依法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就是要严格有关法律、法规对职工民主管理的规定性,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则。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在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尊重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以职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开展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准。

④坚持“双赢”的原则。在职工民主管理中要保证坚持企业与职工“双赢”,就要组织职工围绕企事业的中心工作和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去开展工作。

同类推荐
  • 中国国力报告(2013-2014)

    中国国力报告(2013-2014)

    本书设有宏观大势、国家治理、区域发展、产业经济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透过“克强指数”看中国经济、从白皮书看中国司法改革的未来改革路线图、中国区域经济体发展报告等。
  • 中国生死智慧

    中国生死智慧

    《中国生死智慧》主要探讨人类的生死问题,将立足于中华民族生死哲学之血脉的基础上,从分析生命与死亡之本真出发,顺次探讨生命本真、生死观念、生死态度、生命困顿和生命教育等问题,试图从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让人们在较为轻松的阅读中从容地思考生与死这样严肃的问题,获得某种生死智慧的启迪,以最大的包容度和开放性,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以因应我们每个人终究会遭遇的生死大事,获得生之幸福与逝之安乐。
  • 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而中国如何能把握好这一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如何顺利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
  • 应急管理预防、演练与自救

    应急管理预防、演练与自救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应急管理概述、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心理救援与心理干预等。
  •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当前对于全球化时代治理转型的研究还显得太少,在已有的研究中,也是宏观、原则性研究居多,具体、深入研究较少。更重要的是,全球化时代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发生了重大转型,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能进行线性理解,即不能将全球化作为影响治理转型的一个常量。它们之间是一种表征关系,即不只是全球化影响了治理转型,而且治理转型本身也属于全球化进程。由此,我们不但要研究全球化,而且要全球化地思考。本丛书期待能够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实现全球化研究与治理研究的双重推进。
热门推荐
  • 千年之化龙

    千年之化龙

    史料记载一万多年前天空忽生一道裂缝,天似崩塌一般,陨铁流星坠落,将大陆西部的山脉摧残的不成样子......魔族再一次大举出现在人间,仙盟闻风而动,东海,祖神太阿的传承显现,仙魔两族展开争夺,谁是最后赢家?新生代不断涌现大气运者,他们掌控天地大道;毁灭者卡盟再一次出现,天地印记的化身少年也在这时候觉醒了记忆,如何了结天、魔、仙、人的恩怨情仇,谁又是这个时代最终的主宰?
  • 贪财小魔妃:魔尊,别闹

    贪财小魔妃:魔尊,别闹

    萱草这辈子的终身愿望就是有吃有玩,然后存好多钱,找个男人生个小包子,偏偏让他碰到一妖孽,打也打不过,说也说不过,还是溜为上策!总之就是一个在闹,一个在宠的故事,甜文。
  • 战国之刃

    战国之刃

    陈文被自己的美女上司带到了日本,参加一个古老氏族的神秘仪式,旨在唤醒一个死了20年的女人。分别来自佛教、神道教、剑道、黑魔法、幻术界的五位顶尖异能者担任此次仪式的祭祀。然而,这场看似盛大的仪式却暗含汹涌,陈文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终竟成为了仪式坛上的主角,而且接受了仪式主人一个万难完成的任务——前往日本战国时代,寻找“草薙圣剑”溶铸成的五把名刀——战国之刃!阴谋似乎超乎了所有人得预想,仪式并没有单单传送了陈文,就连祭坛上五位异能祭祀也被一同送往了战国时代……找到战国之刃就会雄霸天下,找到战国之刃就可以富甲天下,找到战国之刃就可以回家,继而让阴谋者饱受恶果。本书将带你进入一个情节跌宕,弱肉强食的热血时代!
  • 破尘之新秩序

    破尘之新秩序

    魔兽的獠牙依然锋利,圣洁的光辉依然降临,人类的战争也依然进行。魔兽,天使,人类,永无止境的蚕食与掠夺。人类天才频起,武学繁盛;魔兽骨骼强健,凶猛霸道;天使神圣傲然,蠢蠢欲动。三足鼎立,摩擦不断。在这样一个战乱与机遇并存的世界里,他们的命运应该如何定义,万年的战争能否终止,混乱的秩序能否被重新定义?
  • 古代女的明星生涯

    古代女的明星生涯

    她本是千年前的国师,却因为手中掌握兵权而被心爱的男子谋杀。看着他对着另一个女人许诺六宫之主的地位,她突然就释然了,他爱的只有他自己罢了。然而上天却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这一世,她只为自己而活,不再是被人提在手中的傀儡。
  • tfboys之落泪

    tfboys之落泪

    其实喜欢是种“罪过”爱你是种“错误”我们在不经意间错过了太多,只喜欢你罢了
  • 山海经校注

    山海经校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被流放的日子里

    被流放的日子里

    无论在哪里都要活下去,无论做什么都要爬起来!!
  • 快穿:执念之城

    快穿:执念之城

    幽灵鄞是她的名字。苓之瑾是她的店铺。她存于天地之间,无处不在。“你有执念么?欢迎来许愿。”“本店,将是你完成执念的唯一地点。”“执念完成之日,即是你消逝之日。”
  • 最毒不过商家女

    最毒不过商家女

    未嫁先被休,商简意成了郾城最大的笑柄。青梅竹马当众羞辱,嫡姐庶妹心机算计,已无家可归她成了过街老鼠,却遇父亲暴毙,与母亲狼狈入狱成了杀人犯,亲母惨死只为保她无虞。浴火重生,她誓屠尽害她之人为母亲填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