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火器
火器最早出现在唐代,北宋时,有了较快的发展。公元969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献火箭法。这种火箭在箭头扎有火药包,安上引线,作战时,点燃引线,将火箭射出,这是中国最原始的火药火箭。宋仁宗时火器有10多种,其中有“毒药烟球”,临敌时将其点燃,抛向敌方,使敌人中毒,口鼻流血。公元1132年,德安知府陈规发明竹制管形火器,内装火药。能喷火焰,这是管形火器的开端。公元1259年,有人在一种名叫“突火枪”中装上“子窠”,借火药力量发射出,杀伤敌人。到了元朝,金属制成的火器逐渐增多,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元至顺3年(1332年)的铜火铳(炮),过去以为是世界上已经发现最早的金属火器,它比欧洲现存的最早火器约早半个世纪。
1989年武威出土一尊西夏铜炮,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把金属管形火器的铸造历史又提前了一个多世纪。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铜火炮。
这尊铜炮长100厘米,重108.5公斤。据认为,武威西夏铜炮的出土。纠正了明史“古所谓炮,皆以机发石,攻全蔡州城,始用火器”的记载。炮内遗存的0.1公斤火药和一枚直径约8厘米的铁弹丸,也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用于火器上的火药和铁弹丸,从而纠正了《辞海》子弹条中的结论。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空心的爆炸弹。这比以前实心弹更具有杀伤力。后来。改进炮身和炮弹,制成更加轻便的铁棒雷飞炮。明朝制造的水雷,其中有水底龙王炮用熟铁打造,内装炸药,安放引燃,并根据距敌船远近,调整引火长短、点燃引火后,放在皮囊内,加以密封,载在木板上顺流接近敌船,引火燃尽,炮从水中爆炸。明朝的火箭也很先进,如火龙出水,飞空砂筒等,都是多级火箭,可以射出300500米。明朝还发明了能喷火的喷筒类火器、能使敌人中毒的毒气弹,类似现代定时炸弹的“慢炮”等等,在火器制造技术上有很大的贡献。
明代的石炮和陷马陶筒
石炮,明时也称威远石炮,是设在地上或地下的一种爆炸性武器,属障碍器材一类,可用于杀伤敌军人马。
石炮用石雕凿而成。其构造主要有炮身、装药膛和发火装置3部分。炮身一般长约87厘米,宽约47厘米;炮口长约46厘米,口径约12厘米,炮膛内直径略大于此。可装火药2斤。小石子100枚。装药时用药斗计量。用一大石弹塞住炮口。药膛与发火装置之间有火眼安火药引线连结。再用纸、麻、布、黄腊等封固。守城时。置于城下敌人易接近之处。野战时,置于敌人必经之要道。用乱石或其他物堆满进行伪装。使长绳拉发,一发一炮,威力极大。明《武备志》有敌将至数里之外,当预安走线,一发一炮。炸打横亘数里的记载。
陷马陶筒主要由陶筒和铁蒺藜两部分组成。可用做专门杀伤敌军战马用的一种有效武器。这是目前新发现的一种障碍性武器。
陷马陶筒将铁蒺藜放置于陶筒内进行伪装,因而较前有所发展和改进。陶筒为泥质轮制,高30厘米,直径为20厘米,厚0.7厘米。无底、有盖。其特点是陶胎薄而易碎。承受力大于人的踩压力,而小于马的踩压力。此类武器多理于长城或墩堡外侧的山坡边沿处——一旦踩中,必扎蹄心,致使敌于人仰马翻。
明代的“水雷”
一般认为,水雷是18世纪北美独立战争时期时美国人发明的;1956年10月,苏联《军事知识》曾把1769年(土俄战争时期)俄国以“漂雷”炸毁土耳其通往杜那依的浮桥,说成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漂雷”作战。实际上,早在我国明代嘉靖年间,名将唐顺之(1507—1560)在其《武备》一书中,就扼要地介绍了水雷的构造和性能。他所描述的“水底雷”的核心构造——“大将军”和其中的引火装置——“宿火”被密封在一个用宽木板制成的大木箱内,待粘缝的油灰干固后,就将整个雷体沉入港口的水底处。因箱底用三品铁锚坠沉,故不致起浮或动荡。在上面的“机”(引火的击发结构)上,还要预先系上一条延伸到岸上的长绳索。当敌船经过水雷时,岸上便可通过牵引绳索引火,而使火炮从水底向敌船底发射金属弹丸,将它击沉。
在明代的水上战争中,还发明和使用了一种叫做“水底龙王炮”的“漂雷”。这也在《武备志》中有较详细记载和示意图。这种“非触发式”的“漂雷”,在构造上还具有定时、定深度的特点。
神火飞鸦
神火飞鸦是一种有稳定装置的、多药筒并联火箭推进的火器。
神火飞鸦依靠自身向后喷射火药气体所产生的反作用力飞向目标。其构造是用竹篾或细苇编成篓子,用绵纸封牢,内装火药,再安上头尾和纸制的翅膀,就像乌鸦在空中的姿势,鸦身下面斜装4支火箭。
使用时点燃火箭,鸦可飞行到300米以外。它的两翼可用来提高飞行的稳定性,还能增加滑翔能力,利用风力增加飞行高度和距离。当到达目标时,鸦身内的火药爆发,可以杀伤集群目标或引起目标着火燃烧。火箭技术运用到军事上,最初是将一个向后喷火的药筒缚在普通箭链后,为了增加射程和载重量,又出现了装多支药筒的火箭。多筒并联火箭技术要求很高,各筒装药不等或药线性能和长度不同,推动力和点火时间就不一样,这将大大影响射程和飞行方向。
中国宋、元时期就能制造神火飞鸦,说明当时的制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火铳
火铳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它用铜或铁铸造而成,利用火药发射石弹、铅弹或铁弹。
火铳有大小两种类型。大型铳安装在木架上,由几个人操纵进行射击,因铳口像碗,所以称为“碗口铳”,后来发展为炮。小型铳由单兵用手拿着射击,称为“手铳”,后来演变为枪。火铳有铳口、前膛、药室和尾部组成,小型铳尾部中空,用来装柄。各部分连接处有加强箍。药室上开有火门,导火药线由火门通到药室,点燃药线,就可以发射弹丸。
火铳是13世纪时中国发明的,是元、明水陆军的重要装备,也是当时最先进威力最大的远射兵器,曾在各次战争中大显身手。1389年,在定边(治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的战斗中,明将沐英率领3万骑兵,用密集的火铳火力,射击叛军冲锋的百象阵,结果俘获大象37头,其余的都被打死,并歼灭敌人4万余,获得大胜。
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
这3种古代火器均为单级单发火箭,其性能、形制相同,都是箭竿长6尺,箭镞长3寸,药筒长8寸,粗1.2寸,捆在箭镞之下;引线向后,箭头涂有毒药,能穿铠甲,射程800步。与敌人交锋时,架在树枝上,等敌人靠近时点火发射,即可击中。
万胜佛朗机
万胜佛朗机身管长1.6尺,有子炮3套共9个。子炮长1.7尺,每个子炮可装药3线,铅子一个。
这种枪需3人使用,一个掌管支撑铁架,一人装填弹药,一个瞄准发射。发射时依次将子炮装入枪管内,随发随装,循环连续发射。
百出先锋
百出先锋是明朝嘉靖年间创制的,枪身减短,约34尺,有10个子炮,预先将弹药装好,发射时从枪口装入1个子炮,发射后将子炮倒出,再装第2个,连发连装,循环不断。
在枪管与子炮之间有小扣,在倒提或向下射出时子弹不会倒出。枪口上装6寸尖刀,以备格斗之用。
鸟枪
鸟枪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已经具备了近代步枪的基本特征。它在清朝军队中是主要的轻火器。据载有49种,用燧石发火的3种,其他都用火绳点火发射。
鸟枪并非专为猎鸟用,最初是因为其准确性高,人称“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是专门用来打仗的轻火器。后来改装细砂,用来打鸟射猎,是近代步枪在战斗中取代了鸟枪以后的事情。
西瓜炮
西瓜炮又称皮炮,也是用于守城。
西瓜炮的外壳是用20层坚实的纸做成的,再包两层麻布,内装火药,放入小蒺藜100200粒,带有细毛钩的火老鼠50只,顶端安4根引信。
用的时候点燃引信,抛落敌群中,纸壳炸碎之后,蒺藜、火老鼠遍地散布,有烧伤、炸伤和阻碍敌军人马的作用。
震天雷
震天雷又称铁火炮,用生铁铸成,有罐子式、葫芦式、圆体式和合碗式4种样式,其中主要是罐子式震天雷,口小身粗,壁厚2寸,内装火药,上口安引信。
使用时点燃引信后由抛石机发射,或由城上往下投掷,或用铁绳沿城墙吊下,到达敌军阵中爆发。
震天雷不只发烟火,而是可以炸裂罐壁,用爆炸的碎片杀伤敌人。据说在宋金元战争中多次使用震天雷,金兵攻宋的蕲州、蒙古兵攻河中府和开封,震天雷都发挥过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