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是人不是神,对于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办到的事情,完全不必做出虚情假意的许诺,许愿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有几分把握就实事求是地说几分,这样可以给自己留有进退的余地。但是,一旦做出许诺,则必须按照你说的去做。领导为人处事,应当言而有信,行而有果。恪守承诺是维护领导权威的要诀。
不要把话说得太满
领导为人处事,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许愿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做那些没有把握的许愿。
因为领导手中握有权力,所以登门要求领导解决问题的人很多。有时。领导出于各种原因,难于对别人提出的请求一口回绝。在这种情况下,许愿就要掌握分寸,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许愿方式和方法,既不驳别人的面子,又要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对于有明确把握的事,可采取确定性的许愿。如果你对情况把握很准确,估计许下的愿能够实现,那可以干脆把话说死,这种承诺能给人不容置疑的印象,给对方先吃一颗“定心丸”。
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许愿。如果你对情况搞得不很清楚,就应该把话说得灵活一点,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许愿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但一般会让对方产生疑虑,取得对方信任的效果要差一些。
对于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的许愿。有些事情,由于时间长,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时,在许愿时可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许愿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许愿创造条件的余地。
例如有下属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老板就可以这样说:“要是年终结算,公司经济效益好,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许愿时间的延缓,显得即留有余地,又入情人理。
对于那些非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许愿。这也就是,如果你所作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谋求别人的配合,那么你在许愿中可带一定的限制词语。例如,要许诺帮助下属办理家属户口的问题,这涉及到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样说更恰当一些:“如果以后办理农转非户口,只要你的条件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既显示了自己的诚意,又话语灵活,具有分寸,还向下属暗示了自己的难处。这是很有艺术性的许愿方式。
领导是人不是神,对于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办到的事情,最好及时加以回绝。拒绝的时候也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一句:“这是不可以的”,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既拒绝了对方的不适宜要求,又不致伤害对方的自尊,也不损害彼此的关系,如此方为上策。其实很多时候不需要急着许诺,有几分把握就实事求是地说几分,完全可以给自己留下充分的余地。
办事要留有余地
有些领导,由于意志和秉性所决定,往往喜欢说大话、说绝话。尤其是那些雄心勃勃的领导,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卓越,总是以表决心的方式,对亲人、对朋友,甚至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夸夸其谈,不可一世。
其实,他们不明白,唱得好的,不如说得好的;说得好的,不如干得好的。你在信口开河时,往往会把你的真实意图暴露给对手。或者说。你本身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由于你事先泄露了秘密而遭到别人的阻挡。使你半途而废。这样的例子,古往今来,举不胜举,想要做什么,完全不必事先去说什么。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当你做成了一件事后,用不着你去说什么,事实自然会为你说话的。
那些本身并不显赫的人,为什么会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一步一步地攀上权力的高峰呢?
那些本来并不显山露水的人,为什么能够得到下属的衷心拥护呢?
当人们追问起这些问题的时候,当记者采访这些成功人物的时候,大家以为这些人身怀绝技,会说出什么秘诀来,然而,他们大多淡淡一笑,说道:“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是老老实实地去做事情罢了。”或者用调侃的口吻告诉人们:“我只不过是得到下属的错爱而已。”
难道真的没有什么秘诀吗?
其实不然,古往今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是左右逢源的领导,都是既懂得运用阴谋,又是擅长运用阳谋的人,阴阳共济,方能成功管理下属。
古时候,有三个读书人,进京去赶考,但他们都没把握,不知道谁会考中,在半路上,他们来到一座庙里,请一位老和尚给他们测测前程。空虚老和尚仔细打量了他们半天就眯着眼,用手指掐算一番,然后冲他们伸出一个指头来,说道:“这就是你们赶考的结果。”
三个读书人走了之后,旁边的小和尚十分纳闷,问道:“师傅,您伸出一个指头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他们三人里一人得中吗?万一结果不是这样怎么办?”
老和尚哈哈大笑,说道:“放心吧,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过了一段时间,三位秀才考定回家,路过庙宇,给老和尚送了许多厚礼,并赞扬老和尚是神机妙算,而老和尚只是哈哈大笑,并不询问他们考试的结果。
小和尚不解,央求老和尚给予解释。只听他的师傅说:“我这一个指头,就把他们三人考试的所有情况都包括进来了,用不着知道结果。你看,如果他们三人中有一个得中,我测对了;如果他们三人中有两人得中,有一人不中,我也测对了;如果他们三人全都考中了。我也测对了——因为一个指头就是一人得中的意思,反之,则是一个都考不中的意思。”
在生活中,领导也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自己做出选择、判断的事情,却又不能拿得准,这时请不要把话说死、把话说绝,不妨学学老和尚这一招。
关于“推”的妙用
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情况不明而又难以应对的情况,不好轻易下结论,给予答复,这时不妨使用“小鬼推磨”的技法。
“推”的艺术既有明确的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行为。“推”的艺术的产生和运用,在主观上不是领导的主观冲动,也不是领导的无能失控,恰恰相反,是领导全盘把握、合理控制的高超策略和审时度势的能力在行为上的集中反映。
领导判断一个事物可以不可以“推”,主要看这个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否得到显现,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客观条件是否成熟。“推”就是选择最佳时机、最佳环境。
当某下属提出某件事情要求处理时,你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情况不明,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时就可以说:“让我了解一下情况再答复你。”
领导遇到属于自己下属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时,如果下属能够自行处理的,领导不要越俎代庖,取而代之,而应“推”给下属,对下属没有把握或感到无力处理的事情,领导也不必应急着处理,可先让下属拿一个处理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指导和纠正。
这样,既可以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作用,又可以锻炼下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和提高下属的目的。
运用“推”的艺术要根据客观实际,灵活地采取适当的方法。领导对有些问题不太了解,不熟悉,或是所遇到的矛盾非常尖锐,或是在讨论会上一时达不成一致的意见,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先搁置起来,放一段时间,等到有了统一认识的基础,再拿出来处理。
领导一定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对急需处理的问题,不可随便硬推,推了不仅要误事,还会影响你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他去找别的领导,别人又会认为你在推卸责任。因此,该自己办的事,不要推给别人,不应拖延时间。
“推”还要看对象。有些问题还要因人而异,要考虑到当事人的个性,看其接受程度如何,“推”能不能取到预期效果。如果当事人接受不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误解,加深矛盾,甚至会引发新的问题。例如鲁莽的人,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此时推了会使矛盾加剧,甚至产生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因此,“推”不是放手不管,一推了之,而要密切注意观察其发展变化情况,把握好火候,适时进行处理,以期达到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妥善解决问题的目的。
表态不能随心所欲
乱开空头支票,用文雅一点的话来说,就叫“轻诺寡信”,即很轻易答应别人的要求,实际上却无法做到。
从理论上来说,“轻诺”必然是“寡信”的。身为领导。手中当然握有一定的权力,但谁的权力也不是至高无上的,领导本身也受着种种制约,很多事情都不是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轻易对别人许诺,说明你根本就没考虑所办一件事情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困难一来,你就只会干瞪眼,给人留下“不守信用”的印象。许诺越多,问题就越多。所以“轻诺”对于领导是不可取的。
领导首先要避免的是表态不能随心所欲,不乱开空头支票。
有的领导遇到矛盾冲突和棘手之事时,能推则推,需要表态时,也是“慢开口”,在合适的情况下,该表的态不表,在不合适的情况下,不该表的态却轻易表态。
有时为了一己私利取悦于人,放弃责任。甚至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传播小道消息,泄漏机密等,凡此种种都是不对的。
领导表态,在坚持原则性基础上,发挥灵活性,更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级有明文规定的事情,领导就必须按规定表态,没有明文规定的,则应结合实际表态。
一般来说,领导在表态之前应做到:必须清楚了解问题的真正含义和下属问话的真正意图,设法获得足够的思考时间,考虑好是直接表态,还是委婉表态,对不值得表态的问题,不必表态。表态时,应做到因事、因人而异。
领导的表态绝不可随心所欲,表态要有根有据,既不做老好人,又不无谓得罪人。领导的角色地位决定了领导必须持重练达,不论讲什么话表什么态,不能超越一定的原则限度。也不能无原则地去肯定或否定。
古人说:“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知其时。”在表态时,就要讲究火候分寸问题。既要掌握“尺度”,又要讲究“分寸”。
尺度感和分寸感,能够体现领导的领导艺术水平。表态应讲究尺度、分寸,达到“适度”。在这里适度程度越佳,表态的效果就越好,达到最佳适度就能获得最好效果。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既有双方情感的交流,情绪的感染,又有双方心理关系上的沟通,只有态度诚恳,领导的表态才会对下属产生好的作用。
没把握可以装糊涂
一些领导人认为,如果事必躬亲,所有的功劳都会归于自己。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每一个决定都是有风险的,成功了是功劳,失败了则是罪责,光想成功而不想失败,未免太过于天真。
将自己推上第一线,固然可以在成功时大出风头,可是失败了也会成为众矢之的。撇开个人得失不说,对公司也没有什么好处。如果将权力下放给部下,在没有把握时可以装糊涂,自己退到第二线,对自己未必没有利。
如果部下成功了,这功劳自然少不了自己一份。姑且不说领导有方,至少也是用人得当。如果下属失败了,自己还可以挽回局面,可以干预、调整人员,转败为胜。当上级领导追查下来时,还可以起到一种责任缓冲的作用。可以说“这事我没过问,不太清楚。”再加上一句“这事我也负有责任”,那么在上司和下属那里,你都会有好印象。
所以,当领导的难得糊涂,在有些问题上,“糊涂”一点,进可攻退可守,处理问题游刃有余,所以人们常说:“大智若愚。”
不过,做一个“糊涂”型的领导,也要注意这么几点:
所谓糊涂是“装糊涂”,大智若愚的精辟之处不在“愚”而在“若”字。令自己处于“不知道”的位置,只不过是为了今后处理事情更加方便,但这样不是意味着自己真的一点都不知道,或者不应该知道、不去了解情况、掌握必要的信息。
“装糊涂”的主要宗旨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应变,掌握调整决策的主动权。若要推卸责任,撒手不管岂不更好?另外,领导也绝不能在一切事情上都“糊涂”,应该由自己负责的事情或事关企业发展存亡的重大事情,决不能装糊涂。
可以将事情放手交给下属处理,不加干涉。但在用人方面不能糊涂,选人要慎重,这是事关大局的“大智”所在,善于用人的第一步是选好人才。
领导若事事均要自己出面收拾残局,那么说明他用人失误,也和真糊涂无异了。同时,他要和下属建立一种默契,让下属明白,让他们承担责任,既有利于他们的发展,也对公司整体有利。同时领导的心里也应该明白,有时下属承担责任是为了挽回领导的面子,如果他们错了,可以区别对待,批评归批评,这时是不可大事糊涂的,否则就会失去人心。
领导在没有把握时,学会装糊涂是管理下属的一个技巧,关键在于装作不了解,而不是真正的糊涂。如果一个糊涂的领导身居高位,那实在是每个下属的不幸。
许诺须慎之又慎
领导最常见的是下属在工作之前反复地请求和请示。这些请求和请示或者为了让公司提供必需的资金,或者是让主管领导提供其他有利条件,或者是希望得到领导的提升。总之,他们都盼望领导能对这些问题敢于承诺。
对于领导而言,有许诺,则必须按时做你说过要做的事情,恪守承诺是维护领导权威的要诀。在作出任何承诺之前都要深思熟虑。如果不能完全肯定自己能够兑现,那就不要轻易许诺,既然已经许诺,则必是全心全意,保证它能不折不扣地兑现。当你对下属说:“干完这件事,我一定会给你加薪。”你心里就要确保这个承诺是可以兑现的。
下属得到上司的承诺,会紧紧记在心头,届时就期望能成为现实。得到了满足,就会激发干劲,否则就会非常失望,甚至会走人。所以,领导按时兑现自己的承诺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发生了使你不能兑现承诺的事件,那该怎么办?这是你在发出承诺时可以合理预见的吗?如果是,那么为什么不作好准备?这是你难以做出合理预见的事件吗?那么,一旦知道自己无法实现承诺,就应该开诚布公地与接受你的许诺的人重新进行商量。这件事要尽快做,不要等到火烧眉毛。如果人们知道你一般总能恪守承诺,而在无法兑现时也会尽可能地和他们来协商,他们就会相信,你是一个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领导。
领导的命令不是圣旨,但领导的承诺都有沉甸甸的份量。对于自己不能实现的诺言,最好今天就让员工失望,不要等到骗取了员工们的积极性后再让他们失望。一个成功的领导,就应该是一位言出必行的谦谦君子。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领导在面临下属的请求时,不仅暗示可以允诺,而且还收受下属的礼品,这种做法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很容易使自己陷于被动,也会使下属认为领导的品德有问题。
领导可以向下属展示自己的高风亮节,公正无私,绝不要收受礼品,许诺的时候也要三思,根据实际情况行事,这种做法可以保证不受下属的干扰,以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这些与允诺没有直接关系。
一般说来。只有当别人认为领导的立场模棱两可,才会用一些不正当方法,如果领导把一个刚正不阿的形象展示在下属面前,下属自会尊重有加,也会更信任你的为人处事。所以,领导在许诺前必须三思而后行,不可轻易允诺,换得下属一时的忠诚。从长远看,不能兑现的许诺更能加深上下级之间的裂痕,此时还不如实话实说,让下属讨个明白。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领导自身来说,都是一条上上之选。
诱导许诺有秘诀
所谓诱导许诺,是指用迂回的方式,先诱使对方说出自己需要的承诺。然后再直陈其事。因对方已有话在先,处于无法自我否定的尴尬境地,最后只能认可你的意见。这种谈话方式,有很大的用处,但一定要注意,诱导术不是骗术,它本身是以严谨的逻辑和正确的推理来说服对方的。而对于下属,领导应该先让对方说话,对于下属的要求,一般不作承诺。而是看对方做事的结果再处理。
古代有一个理发师给宰相理发修面,干了一会儿,理发师突然停下手,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子。宰相好生奇怪:“你不好好修面,却光看着我的肚子,是何道理?”理发师答道:“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你的肚子并不大,怎么能够撑船呢?”
宰相一下子给逗乐了。“那是说宰相的气量大,对一些小事,能够容忍不计较。”听到这里,理发师一下子跪倒在地,哭着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大人的眉毛刮掉了,您的气量大,请您千万恕罪!”
宰相听说理发师刮了自己的眉毛,不禁勃然大怒。刚要发作,但想起刚才自己说过的话,怎么能为这件事给理发师治罪呢?于是只能按下怒气,说:“去把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去算了,起来吧,下次可不准了。”
这个小故事中,理发师其实是使用了诱导承诺的办法保全了自己。
一般情况下,允诺应该是自己能够做到的,而且是符合公平原则的。所以应先观察条件是否成熟是十分重要的,为一时好恶而允诺者,必使自己处于被动。另外,以利诱人,总有可能因利而反目,所以利诱不是君子所为,因为小人总是诱导他人允诺并借机逃脱,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并不鲜见的。
清代李鸿章投入恩师曾国藩门下时,希望能够独当一面,而曾国藩却只让他做随军文案。后来,李鸿章献军事图有功,曾国藩也只是表扬而不允诺,只是到了最后关键时刻,他根据李鸿章的才能,当机立断,让他出去组建淮军,这是不诺之诺,比之那种早期的允诺更令李鸿章喜出望外。
当然,上司在使用诱导许诺时,一定要出于公心,更不可蒙骗下属。以牺牲下属的利益来为自己服务,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许诺当然可以激励下属卖力干活,但只有条件成熟时,确实可以兑现许诺,才会有长期的效果,否则,可以使用诱导允诺的办法,自己不先许下诺言,等下属自己开口,只要你先把事情做好,或提高工作效率,那些该有的诺言都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如果下属能够体察领导的这种用心,这比当面直接许诺更为有效。
允诺了就绝不失信
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出则必行,行必果。这是做人的学问,也是领导处理好与下属人际关系,树立自己威信的原则。
不少领导所做的最糟糕的一件事就是爱许诺。可他们却偏偏不珍惜这一诺千金的价值,在听觉与视觉上满足了员工的希望之后,又留给了下属漫长的等待与终无音讯的失望。这种轻易许诺,而又没有想到要按时兑现的习惯,是一个组织内部关系最可怕的腐蚀剂,让下属对上司无法产生信任。
诺言如同激素,最能激发人们的热情。试想,你在头脑兴奋的状态下,许下了一个同样令下属兴奋的诺言:若本月超额完成任务,大家月底将能够拿到50%的分红。这是怎样的一则消息啊!情绪高亢的下属已无暇考虑它的真实性了,只是一味热情工作,希望超额完成任务。等着月底分红。
接下来下属们便数着指头算日子,在辛勤的工作中。你的许诺始终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到了月底,人们关注的焦点还能是什么呢?而你此时最希望的恐怕就是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运动,将人们的注意力统统引向另一个震荡人心的事件中,最好员工们就此得了失忆症。但是你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其后果就是下属不再轻易相信你的诺言,你的威信一落千丈,领导能力大打折扣。
难以实现的诺言比谣言更可怕,虽然谣言会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但人们不久就会明白事实的真相,而你的未兑现的承诺骗取的是人们真心的付出。就比如你让一个天真的孩子替你跑腿,当孩子回来向你索要奖赏时,你却溜之大吉,这是什么后果呢?
当然,这里强调的就是领导许下的诺言。要勇于承兑诺言的守信作风。想想田间耕耘的农民。他从绿油油的庄稼看到了未来收成的希望,你的允诺也会使下属感觉到将要收获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诺言的承兑让所有等待了许久的人有一种心满意足的喜悦,更坚定了他们的未来就在手中的信念。领导也将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那些伸向领导的手不再是讨要报偿的大手,而是热情的。助公司发达的有力臂膀。兑现自己的诺言是领导的责任,是每个人做人做事的原则,我们都应该在生活中自觉做到这一点。
一旦员工有了不信任领导的心态,领导在公司中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领导的权威没有了,难得的信任也消失了,赤裸裸的雇佣关系会让领导觉得自己置身于一个由僵硬的人际关系构成的组织环境之中,这样的公司还会有什么发展前途呢?
领导怎能不讲信用
汉灵帝末年,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逃难。有一个人要搭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则一口应承下来,并对华歆说:“希望你大度一些,搭搭船有什么不可以?”
不一会儿,强盗追来,王朗此时却想把那个搭船人中途扔下。华歆说:“我刚才之所以犹豫,正是因为这个,既然已经接纳了他,他把自己托付给我们了,怎么能由于危难而抛弃他呢?”
世人以这件事来判断华歆和王朗的好坏。华歆做事稳重。敢于承担责任,被人称为是正人君子,而王朗却反复无常,被人称为小人。所以,领导的信用对自己的形象塑造有很大影响,不可不注重守信用。
作为领导,你说过要做某件事情,就必须办到,如果办不到,觉得得不偿失,或不愿意去办,就不要答应别人,你可以找任何借口来推辞,但绝不要说:“没问题!”如果你说试试看而又没有去试,给人的印象也不好。真的去试了,那么你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就是:你曾经试过。结果失败了。
领导的信用能给予别人良好的印象,你是否信守自己的诺言?你是否轻易地允以承诺?你是否值得他人委以重任?还是你总是忘掉别人委托之事?当下属向你打听事情时,你又多少次向他们转达了错误信息?你是否多次提供了一些不实的材料?
这些问题,对于每一个领导来说都要反思,在履行领导职责时严格要求自己,不可言而无信,更不可故意说谎,欺骗下属。为自己包装形象。殊不知,诚实守信才可以使自己树立高大的形象,得到下属的信赖。
既然答应了,就要承担责任,这种信守诺言的方法是领导的美德。但要坚持这样做却并非容易。有些人在生活或生意上经常不负责任地许下诺言,而很少能遵守,结果毫无必要地给别人留下恶劣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