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09900000004

第4章 利水渗湿药

凡能通利水道,渗除水湿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功能通利小便,具有排除停蓄体内水湿之邪的作用,可以解除由水湿停蓄引起的各种病症,并能防止水湿日久化饮,水气凌心等,故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利水渗湿药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症等病症,对于湿温、黄疸、湿疮等水湿为患,亦具有治疗作用。

利水渗湿药味多甘、苦、淡,性多寒、平。主要归肾、膀胱经,兼入脾、肺、小肠经。

茯苓

“来源”为菌类植物药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

“别名”茯菟、茯灵、茯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处方用名”茯苓、云苓、云茯苓、白茯苓、朱茯苓、硃茯苓、茯苓片、朱衣茯苓、硃衣茯苓、辰茯苓、连皮苓、带皮苓、连皮茯苓等。

处方中写茯苓、云苓、白茯苓均指生白茯苓,为原药去皮切片入药者。

朱茯苓又名朱衣茯苓、辰茯苓。为平片苓用清水喷湿,外用朱砂粉涂红晾干入药者。

“用量与用法”煎服,10~15克。

“产地采收”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此外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湖南、浙江、河北等地亦产。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加工:茯苓出土后洗净泥土,堆置于屋角不通风处,亦可贮放于瓦缸内,下面先铺衬松毛或稻草一层,并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迭,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然后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干燥处晾至全干,即为“茯苓个”。切制:于发汗后趁湿切制,亦可取干燥茯苓以水浸润后切制。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皮;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切制后的各种成品,均需阴干,不可炕晒,并宜放置阴凉处,不能过于干燥或通风。似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

“性味归经”甘、淡,平。入心、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朮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朮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朮、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茯苓中茯苓糖为主成份,含量为84.2%,硬烷含0.68%,纤维素含量2.84%,三萜类化合物茯苓酸、松苓酸。此外,尚含有组氨酸、胆碱、葡萄糖等其他成份。另有报道,茯苓中β-茯苓聚糖为主成份,即茯苓多糖,茯苓糖,约占干燥品的93%。其主要药理活性成份,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茯苓多糖体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它具有抗胸腺萎缩及抗脾脏增大和抑瘤生长的功能。羧甲基茯苓多糖还是免疫调节、保肝降酶、间接抗病毒、诱生和促诱生干扰素、减轻放射副反应、诱生和促诱生白细胞调节素等多种生理活性,无不良毒副作用。茯苓三萜化合物使胰岛素的分化诱导活性增强,三萜化合物本身也有分化诱导活性。茯苓素对Na+-K+-ATP酶和细胞中总ATP酶的激活作用,说明它也可能具有改进心肌运动和促进机体水盐代谢的功能。

“常用单方”

“方一”

茯苓500克

“用法”取上药,烘干,研为细末,备用。每次6克,每天2次,口服;或于睡前服10克。同时外用酊剂(补骨脂25克、旱莲草25克,用200毫升75%酒精浸泡1周后即可),1天数次涂患处。

“功能主治”健脾生发。主治斑秃。

“疗效”据肖洪久报道,应用本方治疗8例,均在2个月内治愈,未出现副作用。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1982.(2):110

“方二”

茯苓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粉,炒后放瓷瓶内备用。1岁以内每次1克,每天3次,口服。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止泻。主治婴幼儿秋季腹泻。

“疗效”据林源震报道,应用本方治疗93例,治愈79例,好转8例,无效6例。

“来源”北京中医,1985.(5):31

“方三”

茯苓适量

“用法”取上药,制成含量为30%的饼干。每次服8片(每片含生药3.5克),儿童减半,每天3次,1周为1个疗程。如制饼干有困难,则可采用研粉煮粥法,每次30克,每天3次。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主治水肿。

“疗效”据陈建南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0例,显效23例,有效1例,无效6例。据观察,茯苓饼干的疗效比同量茯苓水煎液疗效满意。茯苓制成食品剂型,经220℃以上高温烘烤后,仍具排钠保钾作用。30例患者中,服本品前大便塘薄者24例,服用后1周左右大便完全恢复正常,睡眠好转11例,脾虚纳少者食欲日趋正常。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8):25

“方四”

茯苓60克

“用法”先取红鲤鱼1条(约250克),洗净去鳞,除鳃和内脏,加入上药及清水1000毫升,用文火炖至500毫升。分2次温服,每天1剂,连服20天。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消肿。主治妊娠水肿。

“疗效”据张达旭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5例,总有效率为96.29%。

“来源”广西中医药,1990.(3):7

泽泻

“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

“别名”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鹅蛋、天秃、禹孙、禹泻、兰江、牛耳菜、酸恶俞。

“处方用名”泽泻、泽泄、泽夕、炒泽泻、盐泽泻、盐水泽泻、建泽泻。

“用量与用法”煎服,5~10克。

“产地采收”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四川、福建有大面积的栽培。药材主产福建、四川、江西,此外贵州、云南等地亦产。商品,以福建、江西产者称“建泽泻”,个大,圆形而光滑;四川,南、贵州产者称“川泽泻”,个较小,皮较粗糙,冬季叶子桔萎时,采挖块茎。

“炮制研究”处方中写泽泻、泽泄、泽夕指生泽泻。为原药去杂质切片生用入药者,炒泽泻为泽泻片经麸炒或清炒后入药者,盐泽泻又名盐水泽泻,为泽泻片用盐水喷淋,待吸尽,再用文火炒至微黄入药者。

“性味归经”甘、淡,寒。入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痰饮停聚等症。泽泻甘淡渗湿,利水作用与茯苓相似,亦为利水渗湿常用之品,且药性寒凉,能泄肾与膀胱之热,故对水湿偏热者,尤为适宜。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常与茯苓、猪苓、车前子等配伍;治泄泻及痰饮所致的眩晕,可与白朮配伍。此外,可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配地黄、山茱萸等同用,有泄相火作用。

肾虚精滑者忌服。

“毒副作用”本品含有大量钾盐和刺激性物质,大量或长期使用,可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及血尿,甚至发生酸中毒,并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肝功能损害。泽泻乙醇提取物相当于生药100g/kg给小鼠灌胃,3d后未见死亡。泽泻浸膏粉1g及2g/kg(相当于临床剂量20及40倍)混于饲料中喂饲大鼠3个月,发育未见异常,但病理切片显示肝细胞及肾近曲小管有不同程度的浊肿与变性,且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明显,给药组较对照组明显。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本品主要含三萜类化合物泽泻醇A、泽泻醇B、乙酸泽泻醇A脂、乙酸泽泻醇B酯、表面泽醇A等:另含甾醇、生物碱、苷类、黄酮、有机酸、氨基酸、多糖、挥发油、脂肪酸、树脂、蛋白质、淀粉等成分。泽泻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这与其含有大量的钾盐有关。而利尿作用的强弱则与采集季节、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给药途径及实验动物的种类有关。冬季采集的正品泽泻利尿作用最强,春季采集者则稍差。除盐泽泻外,其它炮制品都有一定利尿作用。泽泻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1D1-ch,促进血清HD1-ch水平升高,明显抑制主动脉内膜斑块的生成,预先给药则显示预防作用。另外,泽泻提取物也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增强纤溶酶活性等作用,因而能从降低血脂、抑制内皮细胞损伤、抗血栓等多方面抑制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泽泻经研究表明具有Ca2+拮抗作用,还有抑制交感神经元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泽泻10~12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每天早晚各服1次。

“功能主治”泄热利湿、益肾止遗。主治遗精。

“疗效”据侯土林报道,应用本方治疗相火妄动之遗精14例,均速获良效而愈。

“来源”中医杂志,1983.(7):53

“方二”

泽泻15克

“用法”取上药,煎汤代茶饮,每天1剂。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泻泄相火。主治强中症。症见阴茎坚挺不倒、胀痛难眠,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疗效”据庄柏青报道,应用本方治疗强中症3例,均获治愈。

“来源”中医杂志,1987,28(10):65

薏苡仁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

“别名”解蠡、起实、赣米、感米、薏珠子、回回米、草珠儿、菩提子、赣珠、必提珠、芑草、薏米、米仁、薏仁、苡仁、苡米、草珠子、六谷米、珠珠米、胶念珠、尿糖珠、老鸦珠、菩提珠、药玉米、水玉米、沟子米、六谷子、裕米、尿端子、尿珠子、催生子、蓼茶子、益米。

“处方用名”薏苡、苡仁、薏米、苡米、薏苡仁、生苡仁、生薏仁、炒薏仁、炒薏米、炒苡仁、焦薏仁、焦苡仁、生薏米、生薏苡仁、蒸苡米。

“用量与用法”煎服,10~30克。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本品力缓,用量宜大。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

“产地采收”秋季果实成熟后,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外壳及黄褐色外皮,去净杂质,收集种仁,晒干。

“炮制研究”处方中写薏苡仁、薏仁、苡仁、薏苡、薏米、苡米均指生薏苡仁,或称生薏仁、生苡仁。为原药去杂质生用入药者。

炒薏苡仁又名炒薏苡、炒薏仁、炒苡仁、炒薏米、炒苡米等。为净薏苡仁用文火炒到微黄,略带焦斑入药者。

焦薏仁又名焦苡仁。为净薏苡仁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入药者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排脓消痈。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湿温等症:薏苡仁功能利水渗湿,作用较为缓弱,然而因其性属微寒,故可用于湿热内蕴之症,对小便短赤,可与滑石、通草等同用;对湿温病邪在气分,湿邪偏胜者,可与杏仁、蔻仁、竹叶、木通等同用。本品又具健脾之功,用以治脾虚水肿、脚气肿痛,配伍茯苓、白术、木瓜、吴茱萸等同用。2.用于泄泻、带下:本品既能健脾,又能渗湿,故适用于脾虚有湿的泄泻、带下,可与白朮、茯苓等配伍。3.用于湿滞痹痛、筋脉拘挛等症:本品能祛除湿邪、缓和拘挛,故可用于湿滞皮肉筋脉引起的痹痛拘挛,常与桂枝、苍朮等配合应用。4.用于肺痈、肠痈:薏苡仁上能清肺热,下利肠胃湿热,常用于内痈之症,具有排脓消痈之功。治肺痈胸痛、咯吐脓痰可与鲜芦根、冬瓜子、桃仁、鱼腥草等配伍;治肠痈,可与败酱草、附子等同用。

孕妇慎服。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薏苡仁含碳水化合物79,17%,脂肪4.65%,蛋白质16.2%及少量的维生素B1.种子含氨基酸(为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薏苡素、薏苡酯、三萜化合物。具有抗炎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菌作用,薏苡全草(鲜品)榨汁或根部(干品)煎剂或薏苡仁乙醇提取物也是一种有效抗菌剂。还有镇痛、退热、抗癌和轻度降血糖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薏苡仁10~30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连渣服,每天1剂,连用2~4周。

“功能主治”解毒消疣。主治扁平疣。

“疗效”据李崇信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7例,痊愈9例,显效11例,无效7例。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1958,(6):492

“方二”

薏苡仁15克

“用法”取上药,与蜜枣30克,加酒适量煎服。

“功能主治”祛湿止痒。主治荨麻疹。

“疗效”据邱家廷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来源”江西中医药,1980.(1):43

“方三”

薏苡仁30~45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浓煎,滤取药液,加白糖适量。分3~5次服,隔天1剂。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治婴儿睾丸鞘膜积液。

“疗效”据李彦明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本病3例,均获治愈。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85.(3):39

“方四”

生薏苡仁6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2次口服,每天1剂。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主治坐骨结节滑囊炎。

“疗效”据黄继斗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5例,均获痊愈。

“来源”中医杂志,1987,(1):66车前子

“来源”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种子。

“别名”车前实、虾蟆衣子、猪耳朵穗子、凤眼前仁。

“处方用名”车前子、车前仁,生车前子、炒车前子、炙车前子、盐车前子、酒车前子等。

酒车前子为净车前子用黄酒淋洒拌匀,微闷,待吸尽,再用文火炒干入药者。

“用量与用法”煎服,10~15克。宜包煎。

“产地采收”①大粒车前主产江西、河南。此外,东北、华北、西南及华东等地亦产。

②小粒车前主产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此外,山西、内蒙古、吉林、陕西、甘肃、青海、山东等地亦产。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穗,晒干后搓出种子,簸去果壳杂质。

“炮制研究”处方中写车前子指生车前子,为原药去杂质生用入药者。

炒车前子又名炙车前子。为净车前子用文火炒至微焦香时,取出晾凉入药者。

盐车前子又名盐水炒车前子。为净车前子用文火炒至微香时,喷洒盐水,翻炒均匀,取出晾凉入药者。

“性味归经”甘,寒。入肾、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祛痰止咳。1.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水肿等症。车前子甘寒清热,质沉下行,性专降泄,具有良好的通利小便、渗湿泄热功效,用于湿热下注、小便淋沥涩痛等症,常与木通、滑石等配伍应用。对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也具有显著功效,为临床所常用,主要用于实症;如肾虚水肿,可配熟地、肉桂、附子、牛膝等同用。2.用于湿热泄泻。车前子能渗利水湿,分清泌浊而止泻,利小便而实大便,临床上以治湿热泄泻为宜,症情轻者,可以单味使用,较重者可配茯苓、猪苓、泽泻、苡仁等同用。3.用于目赤肿痛或眼目昏花。车前子清肝热而明头目,不论虚实,都可配用,如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者,可与菊花、决明子、青箱子等同用;如肝肾不足所致的眼目昏花、迎风流泪,可与熟地、菟丝子等同用。4.用于咳嗽痰多。本品又有祛痰止咳之功,以用于肺热咳嗽较宜,可与杏仁、桔梗、苏子等化痰止咳药同用。

凡内伤劳倦,阳气下陷,肾虚精滑及内无湿热者,慎服。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车前子含多量粘液质、琥珀酸、车前烯醇、腺嘌呤、胆碱、车前子碱、脂肪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B等。能降低尿草酸浓度及抑制尿石形成,从而抑制肾脏草酸钙结晶沉积,预防肾结石形成。有一定的降眼压作用。还能促进呼吸道粘液分泌,稀释痰液,因而有祛痰、止咳作用。能降低皮肤及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提高肠道内水分,提高炭末推进百分率,改善排便情况,从而起缓泻作用。其缓泻作用与容积性泻药相类似,可用于老年人、体弱、孕妇便秘者。车前子中的果胶能降低实验性大鼠溃疡形成指数,延长胃排空时间,减轻离体兔肠的收缩,对抗氯化钡及组织胺所致痉挛。本品对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车前子30克

“用法”取上药,浓煎取汁,加蜂蜜30毫升,和匀。每天分3~4次服。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主治百日咳。

“疗效”据钱存济报道,应用本方治疗百日咳有较显著的疗效。轻者1周,重者半月即可痊愈。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58,(12):32

“方二”

车前子10克

用法;取上药,烘干研末,用水送服。1周后复查,如未成功隔1周再服1次,最多服3次。如无效即为失败。

“功能主治”矫正胎位。主治胎位不正。

“疗效”据记载,应用本方治疗68例,转正率达90%。孕妇在产前检查发现胎位异常者,待妊娠28~32周时,试服车前子可望胎位矫正。

“来源”福建医药科技简报,1960.(5):3

“方三”

车前子适量

“用法”取上药,炒焦研碎。4~12个月小儿每次服0.5克,1~2岁小儿每次服1克,每天3~4次。

“功能主治”健脾助运、渗湿止泻。主治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疗效”据吕文玺报道,应用本方治疗63例,治愈(药后腹泻停止,大便恢复正常)53例,平均2.1天治愈,好转6例,无效4例。

“来源”天津医药杂志,1961.3(6):402

“方四”

车前子30克

“用法”取上药,纱布包,加水煎成400毫升左右,稍加白糖。分次饮服,此为1天量。

“功能主治”健脾助运、渗湿止泻。主治小儿腹泻。

“疗效”据黄冬度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69例,治愈63例,无效6例。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61.(11):697木通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

“别名”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万年、万年藤、燕蕧、乌蕧。

“处方用名”木通、关木通、川木通、细木通、炒木通(木通片炒至见黑斑入药者)

“用量与用法”煎服,3~9克。据报道,关木通60克水煎服,有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故用量不宜大。

“产地采收”白木通分布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山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药材产四川、湖北、湖南、广西等地。9月采收,截取茎部,刮去外皮,阴干。

“性味归经”苦,寒。入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通淋,清泄心火,通乳,利痹。1.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水肿,脚气等症。木通寒能清热,苦能泄降,功能利水通淋,为治湿热下注、淋沥涩痛要药,常与车前子、滑石等同用。且利尿力强,对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等症也常恃为要药,可配其它利水消肿药如桑白皮、猪苓等同用。2.用于心烦不眠,口舌生疮。木通性味苦寒,能入心经,且能利通小便,导热下行而降心火,故可用于心火上炎、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等症,常与生地、竹叶、甘草同用。3.用于乳汁稀少。木通又能通利血脉而下乳汁,故可用于产后乳汁稀少,常与王不留行、穿山甲等配伍;或与猪蹄同煮服用。4.用于湿热痹痛。木通又能通利渗湿,以治湿热痹痛、关节不利之症,常与薏苡仁、桑枝、忍冬藤等配伍应用。

内无湿热,津亏,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忌服。

“毒副作用”关木通与川木通虽然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药学》中通称木通,没有严格区分,但《中国药典》2000年版已明确指出了关木通苦寒、有毒,不可多用久服,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忌服,而川木通未见中毒病例报道。20世纪60年代国内吴松寒最早报道2例因大剂量服用关木通导致肾功能衰竭。此后陆续有木通肾毒性的个案报道。而真正对木通毒性引起足够重视的是90年代,1997年日本报道了多例服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颗粒剂以及关木通茶而出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1999年英国《刺血针》杂志报道了2名因服用含有关木通的中草药茶治疗湿疹导致肾功能衰竭的病例。临床观察显示,短期大剂量应用木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伴近端及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如肾性糖尿、低渗尿及肾小管酸中毒;且患者常伴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长期小剂量服药者易出现慢性肾脏病变,患者此时即使停药,肾功能损害仍可继续进展,其临床表现呈氮质血症或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可有轻、中度高血压和较早的出现贫血,B超检查肾脏体积缩小。目前报道木通中毒的主要成分马兜铃酸和木兰花碱均是关木通的主要成分,研究显示,马兜铃酸是导致肾损害的最主要原因,木兰花碱还有神经节的阻断作用,故应避免使用关木通。一旦发现肾毒性损伤迹象,应立即停用该药,并应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马兜铃科关木通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是马兜铃酸A、B、C、D和马兜铃内酰胺,木兰花碱、β—谷甾醇等。毛茛科川木通主要成分为齐墩果酸、常春藤甙元、脂肪酸、β—谷甾醇等。木通科木通主要化学成分是木通皂甙、含豆甾醇等三萜化合物。有利尿、强心的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木通(未注明品种)50~75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成50~100毫升,每次25~30毫升,每天2~3次,口服。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主治周期性麻痹。

“疗效”据巩成勤报道,应用本方治疗4例,均在用药4剂后收到显著疗效。

“来源”辽宁中医,1977,(1):18

滑石

“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的块状体。

“别名”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画石

“处方用名”滑石、滑石粉、西滑石、飞滑石、水飞滑石。

“用量与用法”煎服,10~15克;宜包煎。外用适量。

“产地采收”产江西、山东、江苏、陕西、山西、河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辽宁等地。采得后,去净泥土、杂石。或将滑石块刮净,用粉碎机粉碎,过细筛后即成滑石粉。

“性味归经”甘、淡,寒,入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通淋,清解暑热。1.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及湿热泄泻等症。滑石性寒滑利,寒能清热,滑能利窍,为清热利水通淋常用之品,临床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症,可配车前子、木通等品;用于湿热引起的水泻,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车前子等同用。2.用于暑热烦渴,湿热胸闷等症。滑石又能清暑、渗湿泄热,对暑热病症可配合生甘草、鲜藿香、鲜佩兰等同用;治湿温胸闷、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叶等同用。此外,本品外用还能清热收湿,用治湿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炉甘石,枯矾等同用。

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津伤者忌服,孕妇慎服。

“毒副作用”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拟于2002年公布,“致癌物报告”中,把常见于口服避孕药及用于荷尔蒙取代疗法的雌激素,及女性卫生用品如爽身粉等含有滑石粉成分的列为致癌物。研究人员发现,广泛用作女性停经后的取代疗法及口服避孕药物的雌激素,一向被认为有增加子宫内膜癌及乳癌的机会。而部分开采滑石粉的地方含有石棉,开采工人患肺癌机会亦相对较高。爽身粉含有滑石粉,亦增加卵巢癌的机会。

“现代研究”滑石粉系天然的水合多聚硅酸盐,主要含水硅酸镁,为白色细微无臭的结晶粉末,有腻滑感,具有吸附和收敛作用,外用能保护皮肤,防止摩擦,减少皮肤刺激并能吸收一定量的分泌物,保持局部干燥等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滑石6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浓煎,过滤取汁调入蜂蜜120m1,白酒120m1口服,每日1剂,连服3剂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主治输尿管、膀胱结石。

“疗效”据晋晨报道,应用本方治疗输尿管、膀胱结石20例,结果全部排出尿结石。排石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2月,多数2~3周。

“来源”临床验方集锦,第1版,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67

“方二”

滑石15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250m1用文火煎沸30分钟,去沉滓,加入适量红糖、食盐(略带有点甜味、咸味为度)即可。频服代茶饮之。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主治小儿秋季腹泻。

“疗效”据曾长楼报道应用此法,寒热不偏,温凉适中,泻不伤正,补不恋邪,取之方便,服之有效,甚为满意。

“来源”中国乡村医生杂志,1999,(10):42~43

“方三”

细滑石粉50~60克

“用法”取上药,以沸水浸泡至水温适宜时,将其搅匀后稍作沉淀,取混浊药液200~250m1,1次服下,视病情需要可每天服1~2次以上。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主治产后尿潴留。

“疗效”据熊新年报道,经治30例,除1例无效外,29例均在4小时内排尿。

“来源”新中医,2001.33(7):38

“方四”

灭菌滑石粉

“用法”用2.5%碘伏消毒水泡及周围皮肤,用备好的灭菌滑石粉小包置于水泡上,与创面充分接触,覆盖敷料包扎,换药1次/d,水泡吸收后巩固换药1~2d,然后采用暴露疗法,用碘伏涂擦创面即可,创面避免受压,帮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7d为一个疗程。

“功能主治”燥湿敛疮。主治Ⅱ期褥疮。

“疗效”据王青丽等报道,应用此法治疗Ⅱ期褥疮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疮面结痂时间比较,治疗组最短3d,最长7d,平均为(4.77±1.60)d。

“来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52

金钱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别名”遍地香、地钱儿、钹儿草、连钱草、铜钱草、白耳草、乳香藤、九里香、半池莲、千年冷、遍地金钱、金钱艾、马蹄草、透骨消、透骨风、过墙风、巡骨风、蛮子草、胡薄荷、穿墙草、团经药、风草、肺风草、金钱薄荷、十八缺草、江苏金钱草、透骨草、一串钱、四方雷公根、钱凿草、钱凿王、大叶金钱草、野薄荷、马蹄筋骨草、破铜钱。

“处方用名”金钱草、大金钱草、大叶金钱草。

“用量与用法”煎服,30~60克。鲜者加倍,煎服或洗净捣汁饮服。外用适量。

“产地采收”分布东北、华北、华东等地。药材主产江苏、广东、四川、广西。此外,浙江、湖南、福建等地亦产,夏、秋两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入肝、胆、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1.用于热淋、石淋。金钱草甘淡利尿,通淋排石,性寒清热,为清热利尿通淋要药,常用于热淋,尤善治疗石淋病症,可单味浓煎代茶饮服,或与海金沙、鸡内金等同用。2.用于湿热黄疸,肝胆结石。本品又能清热利湿,利疸退黄,用于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同用。现代治疗胆石症配伍茵陈、黄芩、木香等同用。3.用于疮疡肿痛,蛇虫咬伤、烫伤等症。本品能清热解毒而消肿止痛,用于疔疮肿毒、蛇虫咬伤及烫伤等症,可用鲜金钱草捣汁饮服,以渣外敷局部。

脾胃虚寒慎用。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金钱草主含酚性成分、甾醇、黄酮类、氨基酸、挥发油、钾盐、胆碱等。四川大金钱草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使肝胆管内胆汁增多,内压增高,奥狄氏括约肌松弛并排出胆汁。由于其利胆作用,能使胆管泥沙状结石易于排出,胆道阻塞和疼痛减轻,黄疸消退。广东金钱草亦有利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江苏金钱草、广东金钱草及四川小金钱草均有利尿作用,还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鲜金钱草适量

“用法”取上药,洗净,加少量食盐捣烂,敷于肿处,不论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一般都两侧一起敷药。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疗效”据蔡永生报道,应用本方治疗50例,全部治愈。腮腺肿大消退及体温下降平均为12小时。

“来源”新医学,1972.(10):49

“方二”

金钱草适量

“用法”取上药,如有低热并伴明显症状者用30克,如无低热但有明显症状者用20克,无低热且症状较轻者用10克。开水浸泡后晨起顿服,或随意饮服。30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3个疗程。

“功能主治”消炎利胆。主治非细菌性胆道感染。

“疗效”据李家珍报道,应用本方治疗52例,显著好转、好转和减轻者40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6.9%。治疗期间应坚持定时定量定疗程,药物要用开水充分浸泡,勿与糖、茶共饮。

“来源”北京中医,1985.(1):26

“方三”

鲜金钱草100克(干品减半)

“用法”取上药水煎。口服,每天2次,每天1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痔疮。

“疗效”据颜赐坤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0余例,一般服药1~3剂后肿痛即消。本法对内、外痔均有效。

“来源”中国肛肠病杂志,1986.(2):48

“方四”

大叶金钱草适量

“用法”取上药,放瓦片上煅灰研末,备用。取适量用麻油调搽局部,每天2~4次,冬季外用敷料包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带状疱疹。

“疗效”据崔玉奎报道,应用本方治疗7例,疗效良好。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6.(7):306海金沙

“来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

“别名”左转藤灰、海金砂

“处方用名”海金沙、金沙粉

“用量与用法”煎服,6~12克;宜包煎。

“产地采收”主产广东、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福建、陕西等地亦产,立秋前后孢子成熟时采收,过早过迟均易脱落。选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时,割下茎叶,放在衬有纸或布的筐内,于避风处晒干。然后用手搓揉、抖动,使叶背之孢子脱落,再用细筛筛去茎叶即可。

“性味归经”甘,寒。入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通淋。用于石淋、热淋、膏淋。本品甘淡而寒,其性下降,功专通利水道,善泻湿热,为治淋症之常用药。用于热淋、石淋、膏淋等症,常与金钱草、泽泻、滑石、石韦等药配伍应用。

肾阴肾阳不足者慎用。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海金沙孢子含脂肪油、海金沙素、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海金沙草含绿原酸、新绿原酸、咖啡酸、山奈酚、低聚黄酮醇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具有利胆作用,能利尿排石,可引起输尿管蠕动频率增加以及输尿管上段腔内压力增高,从而有利于输尿管结石的下移。

“常用单方”

“方一”

鲜海金沙全草250克

“用法”取上药,加黄酒250毫升,再加清水以浸过药面为度,武火急煎15分钟。待药汁微温顿服,每天2剂。

“功能主治”消痈止痛。主治急性乳腺炎。

“疗效”据李捕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6例,全部有效。

“来源”江西中医药,1992.(3):61

“方二”

鲜海金沙茎叶30~60克

“用法”取上药,用凉开水洗净后捣烂,加适量烧酒,调敷患处,用布带包好,每天1次。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主治带状疱疹。

“疗效”据林正松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8例,全部痊愈。一般用药1~2天疼痛即可消失,3~5天后疱疹干燥结痂脱落,5~6天即可治愈,不留后遗症。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93.(11):521

“方三”

海金沙适量

“用法”取上药若干,装入空心胶囊,每次吞服3~5克(6~10粒),每日2~3次,或不装入胶囊用开水直接吞服,用量相同。

“功能主治”缓急止痛。主治胃脘痛。

“疗效”据兰小华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胃脘痛31例。8例显效(胃脘痛及伴随症状消失);18例有效(胃脘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伴随症状好转);5例无效(胃脘痛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83.9%。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2001.(8):343

“方四”

海金沙适量

“用法”取上药,用麻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约0.3cm厚并包扎,1次/d,同时口服病毒灵片0.4g,3次/d。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肌止痛。主治带状疱疹。

“疗效”据楼英报道,应用本方治疗带状疱疹5例,均在5d内疼止,其中4例7d内结痂、脱痂,症状消失;1例10d内结痂、脱痂、症状消失。认为此法患者容易接受,且临床疗效满意。

“来源”浙江临床医学,2002.4(4):265石韦

“来源”为蕨类植物药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或西南石韦的叶。

“别名”石皮、石韦、金星草、石兰、生扯拢、虹霓剑草、石剑、潭剑、金汤匙、石背柳。

“处方用名”石韦、石韦、石尾。

“用量与用法”煎服,5~10克。大剂30~60克。

“产地采收”①石韦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②庐山石韦分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③毡毛石韦分布湖北、四川、陕西、云南、西藏等地。④有柄石韦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⑤北京石韦分布河北、山东、湖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⑥西南石韦分布云南、四川、湖北等地,春、夏、秋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须根,晒干。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入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通淋,清肺化痰。1.用于热淋,石淋,血淋等症。石韦有清热利水通淋的作用,为治疗热淋、石淋所常用,可与滑石、海金沙、茅根等同用;因其又能止血,故治血淋亦有效验,可与蒲黄同用。2.用于肺热咳嗽痰多。石韦能清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单用有效。亦可与清肺化痰之品配伍,目前还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石韦中含有芒果甙、异芒果甙、绵马三萜、三叶豆甙等。具有镇咳祛痰、治疗慢性气管炎、利尿作用。还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能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

“常用单方”

“方一”

石韦全草适量

“用法”根据年龄大小取上药,4~9岁用15克,10~15岁用30克,16岁以上用45克,每30克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加冰糖30克。分3次服,每天1剂。

“功能主治”祛痰平喘。主治支气管哮喘。

“疗效”据上官锐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1例,痊愈7例,喘息症状减轻者2例,无改变者2例。停药后复发者再用本方治疗仍有效。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2):18

“方二”

石韦30克

“用法”取上药,与大枣10克同水煎。每天服1剂。必要时可据辨证酌加其他中药。

“功能主治”升白细胞。主治白细胞减少症。

“疗效”据李文海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47例,全部显效,其中服药6剂以内显效者45例,服12剂以内显效者2例。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92.(1):7

“方三”

有柄石韦叮20片左右(相当于2~3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500~1000毫升,水煎。分2次服,每天1剂。也可用开水浸泡,当茶饮用。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主治急、慢性肾炎。

“疗效”据记载,应用本方治疗急性肾炎39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治疗肾盂肾炎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治疗慢性肾炎数十例亦收到一定疗效。

“来源”录自《中药大辞典》

“方四”

石韦10~15克

“用法”取上药,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水煎服效果更佳。每次可反复冲泡,直到水无茶色,再更换石韦饮用。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淋。主治高血压病。

“疗效”据崔希凤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病15例,15例病人皆显效,7例轻型高血压病人完全停用降压药物,血压稳定;3例中型高血压病人减少了降压药物品种或剂量,血压稳定;5例重型高血压病人血压有所下降(原服2种以上降压药,血压始终不降)。认为此法,实惠,疗效好,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但是此药属中草药性质,冲服不可能立竿见影,开始应根据病情同时服用降压药,待血压稳定后逐渐减停降压药。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2006.14(1):59

萹蓄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蓼科植物萹蓄的全草。

“别名”畜辩、扁蓄、扁畜、粉节草、道生草、扁竹、扁竹蓼、乌蓼、大蓄片、野铁扫把、路柳、疳积药、斑鸠台、蚂蚁草、猪圈草、桌面草、路边草、七星草、铁片草、竹节草、扁猪牙、残竹草、妹子草、大铁马鞭、地蓼、牛鞭草、牛筋草

“处方用名”萹蓄、萹蓄草。

“用量与用法”煎服,10~30克,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产地采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河南、四川、浙江、山东、吉林、河北等地产量较大,芒种至小暑间,茎叶生长茂盛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炮制研究”去净杂质及根,洗净,润软,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通淋,杀虫止痒。1.用于热淋。本品苦行下降,能清利膀胱湿热而利水通淋,故适用于湿热下注、热淋涩痛等症,可与瞿麦、滑石、木通、车前子、栀子、甘草等同用。2.用于皮肤湿疹,阴痒及蛔虫病。本品又有杀虫止痒作用,用于皮肤湿疹、阴痒等症,以本品煎汤外洗。治胆道蛔虫症,可用萹蓄和醋,加水煎服。

多服泄精气。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萹蓄含萹蓄甙、槲皮甙、没食子酸、咖啡酸、绿原酸、钾盐、硅酸等。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增加钾、钠的排出。还有驱蛔虫、蛲虫及缓下作用。萹蓄能止血,可加速血液凝固,使子宫张力增高,同时可作为流产及分娩后子宫出血的止血剂。萹蓄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利胆、降压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鲜萹蓄30克

“用法”取上药,洗净后切细捣烂,加入适量生石灰水,再调入鸡蛋清1个,涂敷患处。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疗效”据湖南省凤凰县人民医院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0多例,均获痊愈。一般敷药4小时后体温下降,最长12小时,大多数病例在1~3天获愈。

“来源”中草药通讯,1971.(3):46

“方二”

萹蓄500克(干品)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成1000毫升,1次服完,小儿酌减。

“功能主治”利胆驱蛔。主治单纯性胆道蛔虫症。

“疗效”据孔祥景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0例,服药后最短4小时见效,最长2天见效,用药最多2剂,大部分1剂而愈。

“来源”山东医药,1978,(2):14

“方三”

萹蓄50克(或鲜品25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汁,每天服3次,4~7天为1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治疗4天,17岁以下者用量根据年龄酌减。

“功能主治”杀菌止痢。主治细菌性痢疾。

疗效;据高锡才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01例,临床治愈86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05%。最短治愈时间为24小时,最长5天,平均2.86天。

“来源”山东医药,1978,(5):52

“方四”

萹蓄100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2次分服,每天1剂。

“功能主治”驱虫止痒。主治蛲虫病。

“来源”录自《常用中药八百味精要》瞿麦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石竹科植物瞿麦或石竹的带花全草。

“别名”巨句麦、大兰、山瞿麦、南天竺草、剪绒花、竹节草。

“处方用名”瞿麦、巨麦、瞿麦穗。

“用量与用法”煎服,10~15克。

“产地采收”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江苏等地。夏秋季花果期采割,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入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用于热淋,本品味苦性寒,为沉降疏泄之品,利小便而导热下行,故可用于小便淋沥涩痛等症,常与滑石、车前子、萹蓄等同用。此外,本品尚有活血通经的作用,可用于瘀滞经闭。

脾、肾气虚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瞿麦全草含花色甙。石竹带花全草含三萜皂甙、石竹皂甙A和B、瞿麦吡喃酮含三萜皂甙、石竹皂甙、蛋白质、粗纤维、磷酸、维生素A、糖类等;还含胡萝卜素、少量生物碱、钾盐等。瞿麦煎剂口服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可增加氯化物的排除。本品对离体的犬、兔肠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对离体的蛙、兔心有抑制作用,可降低犬的血压。可杀死血吸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瞿麦30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服。

“功能主治”化瘀消肿。主治食道癌、直肠癌。

“疗效”据贾玉海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食道癌、直肠癌有效。

“来源”录自《常用中药八百味精要》。

“方二”

瞿麦适量

“用法”取上药,炒黄为末,用鹅涎调涂眦头,或用鲜品捣汁点眼。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主治目赤肿痛。

“来源”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

“方三”

瞿麦5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1000m1,开锅后文火煎20分钟,取汁代茶饮。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破血通经。主治多种囊肿。

“疗效”据成秀梅报道,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保定医院李春棠老大夫应用本方治疗多种囊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治疗方法简单经济,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患者也易于接受。

“来源”医学文选,1994.(1):12

萆薢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叉蕊薯蓣、山萆薢或纤细薯蓣等的块茎。

“别名”百枝、竹木、赤节、白菝葜、粉萆薢、金刚、硬饭团、山田薯、土薯蓣、蔴甲头,粉背薯蓣。

“处方用名”萆薢、必也、贝也、必下、川萆薢、粉萆薢、川萆等。

“用量与用法”煎服,10~15克。

“产地采收”主产于浙江、四川、湖北、广西等地。春、秋季采挖。切片,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利湿去浊,祛除风湿。1.用于膏淋,白带等证。萆薢能利水湿而分清泌浊,为治疗下焦湿浊郁滞所致膏淋、小便混浊的要药,常与石菖蒲、益智仁、乌梅等同用;用于妇女白带属于湿胜者,可与茯苓、白术等配伍。2.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症。萆薢能祛风湿而舒筋通络,故可用于风湿痹痛等症,如寒湿痹痛,可与附子、桂枝等药配伍;湿热痹痛,可与桑枝、秦艽、生苡仁等配伍。

肾虚阴亏者忌服。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萆薢主含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总皂甙水解后生成薯蓣皂甙元等。此外,还含有鞣质、淀粉、蛋白质等。能抑制胆固醇从小肠吸收而具有降低血脂作用。具有杀菌、镇静利尿及消除尿痛的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新鲜萆薢适量

“用法”取上药,每次30克,每天3次,水煎。连服2~3天,隔2天后,再按上述剂量煎服2天。

“功能主治”预防麻疹。

“疗效”据徐飞报道,应用本方在麻疹流行期间观察245名儿童,其中230名儿童服药后仅3名发生麻疹,发病率为1.33%;未服药者15例,9名发生麻疹,发病率达60%。

“来源”广东中医,1960(11):50

“方二”

萆薢(湖南产)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过60目筛,备用。每次5克,每天1次,温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功能主治”降血脂。主治高脂血症。

“疗效”据方新生报道,应用本方治疗高胆固醇血症36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改善4例,无效3例,血清总胆固醇平均下降2.79毫摩尔/升;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56例,显效23例,有效22例,改善7例,无效4例,甘油三脂平均下降1.60毫摩尔/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8):4

赤小豆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

“别名”赤豆、红豆、红小豆、小红绿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

“处方用名”赤小豆、赤豆、红小豆。

“用量与用法”煎服,10~50克。外用适量。

“产地采收”①赤小豆分布广东、广西、江西及上海郊区等地。②赤豆全国各地广为栽培。药材赤小豆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夏、秋分批采摘成熟荚果,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味归经”甘、酸,平。入心、小肠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利湿退黄,消肿排脓。1.用于水肿,脚气等症。赤小豆性善于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湿下泄而消肿,故适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等症。可单味煎服,或与猪苓、泽泻、茯苓皮等药配伍同用。2.用于湿热黄疸。赤小豆能清热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轻证,可与麻黄、连翘、桑白皮等同用。3.用于疮疡肿痛。本品能消肿排脓,故可用于疮疡肿毒之症,可配赤芍、连翘等煎汁内服,亦可配芙蓉叶、陈小粉,研末外敷。

注意事项:①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②《食性本草》:久食瘦人。③《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赤小豆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鞣质、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具有抑菌及利尿作用。赤小豆胰蛋白酶制剂能抑制人体精子顶体酶的活性,有避孕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赤小豆500克

“用法”取上药,与活鲤鱼1条(重500克以上)一起,煮至豆烂。将豆、鱼、汤分数次服完,每天或隔天1剂,连续服用,以愈为止。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治肝硬化腹水。

“疗效”据河北中医研究院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例,均获满意疗效。

“来源”中医学术参考资料,1959,(1):63

“方二”

赤小豆1500克

“用法”取上药,每次用250克煮汤饮浓汁,每天早晚服用,连服3~5天。

“功能主治”通乳。主治产后缺乳症。

“疗效”据梁兆松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0例,均获满意疗效。

“来源”赤脚医生杂志,1975.(2):593

“方三”

赤小豆500克

“用法”取上药,研成细粉,备用。每次根据患处面积大小取适量,以鸡蛋清调敷患处,每天或隔天1次。

“功能主治”利湿解毒。主治丹毒。

“疗效”据夏治平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本病疗效较佳。

“来源”陕西新医药,1975.(4):41

“方四”

赤小豆30克

“用法”取上药,与红豇豆30克、红枣10~15枚一起,煮烂。晨起空腹或临睡前服1次,1个月为1个疗程。长期当饭吃效果更佳,不宜放糖。

“功能主治”降血压。主治高血压病。

“疗效”据王希荣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5例,有效率达90%,远期疗效40%。对心律不齐、早搏、高脂血症、大便秘结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8,(1):14玉米须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

“别名”玉麦须、玉蜀黍蕊、棒子毛

“处方用名”玉米须

“用量与用法”煎服,30~60克。

“产地采收”主产于四川、河北、山东及东北等地。秋季收获玉米采收。

“炮制研究”将原药除去杂质、衣壳(总苞片)及灰屑,晒干或烘干即得。

“性味归经”甘,平。入肝、胆、膀胱三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等症。本品甘淡而平,功能利水渗湿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可配合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本品又能使肝胆湿热从小便出,以利疸退黄,用治湿热黄疸,可配茵陈、平地木等同用。此外,本品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上有所发展,常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胆道结石、鼻炎及哮喘等病症。

《随息居饮食谱》:不作药用时勿服。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玉米须中含硝酸钾、油脂、挥发油、生物碱、皂甙、葡糖苷、单宁、苦糖甙、矿物质、褐色染料、多糖、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枸椽酸及一些脂溶性维生素E等。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抑制蛋白质排泄。有较显著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与迷走神经有关。玉米须的发酵制剂有降血糖作用。还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其粘度及胆红质含量,因而可作为利胆药治疗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此外,它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原含量,提高血小板数,故可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

“常用单方”

“方一”

干燥玉米须50克

“用法”取上药,加温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得300~400毫升滤液。每天1次或分次服完。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治慢性肾炎。

“疗效”据刘慰祖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经10个多月观察,其中3例获得痊愈,2例进步,其余4例疗效不明显。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11):5

“方二”

玉米须30~60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口服,每天1剂。

“功能主治”利尿解毒、凉血止血。主治急性溶血性贫血并发血红蛋白尿。

“疗效”据记载,应用本方治疗2例因食用野生植物“招乌棒”中毒引起的本病,分别于服药4小时及6小时后尿量增加,肉眼已看不到酱油样血尿,黄疸减退或消失。治疗过程中均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维生素C及输血。

“来源”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

“方三”

玉米须60克

“用法”取上药,洗净煎服,每日早、晚2次,同时服氯化钾1克,每日3次。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治水肿。

“疗效”临床治疗12例,其中10例伴有严重的周期性水肿,或有胸水及腹水,2例水肿较轻,治疗3个月后,9例水肿完全消退,2例大部消退,最快1例于服药后10天水肿全消。一般于服药3天即开始有利尿现象,同时尿蛋白、非蛋白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少数病例血浆有所升高,部分病例的酚红试验及血压转为正常。

“来源”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

“方四”

鲜玉米须100克

“用法”取上药,切成段,晒干,装入烟斗内,用火点燃吸烟。每次1~2烟斗,每天5~7次,至症状消失为止。若在玉米须中加适量当归尾粉末则更好。

“功能主治”通鼻窍。主治慢性副鼻窦炎。

“来源”录自《中国民间百草良方》

茵陈蒿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

“别名”因尘、马先、茵蔯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

“处方用名”茵陈、茵陈蒿、因陈、绵茵陈、西茵陈、北茵陈。

“用量与用法”煎服,10~30克。外用适量。

“产地采收”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主产陕西、山西、安徽。此外,山东、江苏、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甘肃、福建等地亦产。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肝、胆、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用于湿热黄疸,茵陈苦泄下降,功专清利湿热,为治黄疸之要药,主要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毒副作用”大量长期使用时,少数病人出现头晕,恶心,上腹饱胀,灼热,停药可逐渐自行消失。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茵陈蒿主要含有香豆素、茵陈炔内酯、茵陈香豆酸、绿原酸挥发油等成分。有显著的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能抗菌、抗病毒,对病原性霉菌、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具有保肝、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降血压、利尿、解热镇痛和抗肿瘤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茵陈30~45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日服3次,每天1剂。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疗效”据黄玉成报道,应用本方治疗32例,均获治愈。疗程最长15天,最短3天,大部分7天。

“来源”福建中医药,1959,(7):42

“方二”

茵陈蒿15克

“用法”取上药,开水冲泡,代茶饮用。1个月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利湿降脂。主治高脂血症。

“疗效”据杨松年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82例,治疗后血清胆固醇平均下降42.4毫克。

“来源”中医杂志,1980.(1):39

“方三”

茵陈30~6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用文火煎至200毫升,1次顿服。小儿视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可分次服用或酌情减少用量,每天1剂。

“功能主治”利胆驱蛔。主治胆道蛔虫症。

“疗效”据袁津文报道,应用本方治疗78例,均获治愈。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92.(3):21

“方四”

茵陈2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150毫升,用文火煮沸10分钟,过滤取药液。代茶饮,3天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口腔炎、口腔溃疡。

“疗效”据张彩琴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3例,速效(用药2天,口疮面消失,局部无疼痛,饮食正常)17例,有效5例,无效1例。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1992.(6):30

“方五”

茵陈30克

“用法”取上药,煎服,每日1剂。

“功能主治”清热退黄、疏肝利胆。主治母儿血型不合。

“疗效”据王志新等报道,自1993年9月开始,使用大剂量茵陈治疗母儿血型不合孕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86例经单味茵陈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4.9%,高于用传统的复方制剂,说明单味大剂量茵陈治疗妊娠期母儿血型不合疗效显著。而且,由于妊娠期用药的特殊性,茵陈经过传统及现代医学实践已证实无明显毒副作用。单味茵陈治疗妊娠期母儿血型不合也避免了传统复方制剂在加减过程中选药及剂量差别所带来的困难及可能的毒副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单味茵陈治疗母儿血型不合应为首选验方,适合于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应用。

“来源”四川中医,2002.21(2):20~21

同类推荐
  • 不生病的吃法:让20种常见疾病远离你(下)

    不生病的吃法:让20种常见疾病远离你(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怎样填饱肚子的问题上,而是如何合理选择食品以满足机体的各种营养需要,从而获得健康。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由于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发病率不仅居高不下,而且还在不断攀升。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人日益加大的工作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饮食。俗话说: 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疾。”有很多人在匆忙中就餐,或者随便吃点快餐,或者吃点方便面,或者干脆不吃、偏食、饮食不平衡、饮食不合理等都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看来,饮食对于人们保持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到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才能使人体得到各种营养,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
  • 肝脏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肝脏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肝脏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是一种既常见又难治的疾病。有关引发肝脏病的原因有许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可以说,是人们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催化了肝脏病的发生。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肝脏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浑源黄芪甲天下

    浑源黄芪甲天下

    本书深入挖掘和详细整理了我国古代医药学家和本草医藉在黄芪药性和临床应用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回顾和总结了现代医药工作者对黄芪的研究与开发所取得的成果。
  • 药疗不如食疗

    药疗不如食疗

    常言说:“药补不如食补”,“吃猴头燕窝,不如多吃米馍”。历代医学专家都主张“药疗不如食疗”。“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医张从正指出” 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本书例举了感冒、咳嗽、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腰腿疼、胃炎、便秘、肝病、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失眠、肥胖症、脱发等几十种(类)常见病,从这些常见病的病理病症入手,指出了饮食方面的宜忌,着重推荐了一些食疗妙方。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对常见病症的预防与治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起到一种积极的指导作用,使人在阅读和操作的同时,感受到美食和健康所带来的快乐。
  • 不可不知的春季养生常识

    不可不知的春季养生常识

    一到春天,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身体很疲劳,全身没劲,春天易出现的身体不适、上火、眼睛干涩、睡眠不好、肩背酸痛、全身乏力,你身上是不是也有这些问题?这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毛病也挺恼人的。今天请两位专家,来讲讲如何用简简单单的小方法就能让你远离这些小问题!
热门推荐
  • 生命交易者

    生命交易者

    我就是那神灯中的精灵,可以实现你的任何愿望。当然,前提是你能承受得起那高昂的代价。我所索要的报酬,每个都承担得起,不论是富甲一方的巨贾,还是三餐不保的乞丐。这个报酬对我来说很重要,但对你们来说却未必,有些人珍视它,但大部分的人却不知它的价值——至少在失去它之前,人们并不知道。相信我,当你遇见我时,你一定会接受我的提议,付出那份报酬,让我为你工作的。因为我会满足你的一切欲望,如果非要加上一个称谓的话,那么请叫我满足人欲望的死神!Ps:本书是以第三人称写的。
  • 禁地之外

    禁地之外

    “战争没有正义之分,只要是胜利者便是英雄。”一位代号独狼的不明少年,他终将成为英雄,还是恶魔。
  • 圣诞宝贝

    圣诞宝贝

    他在圣诞节的晚上“捡”到了一个失忆的女子,也“捡”到了爱情。可是,这个女孩究竟有过什么样的前尘往事呢?……
  • 特种兵在古代

    特种兵在古代

    一个从没有失败过的特种兵,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古代。过人的技术,冷漠的性格,让他在新的时代成为无可替代的万人迷...
  • 王源的爱情故事

    王源的爱情故事

    我是新人,第一次写小说,有写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
  • 鬼保镖:阴阳道士

    鬼保镖:阴阳道士

    肖一轩在山上许多年,得到了天机子的真传,命令到山下驱鬼的,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天机子知道大怒,闯到了地狱中,秦广王看在天机子的面子上,重新给了肖一轩一个半人半鬼的身份,只要完成任务之后,就可以让肖一轩还阳……
  • 带教医案实录

    带教医案实录

    伤寒有六经三阳三阴之法;温病有三焦卫气营血之辨;内伤之治,当以脏腑经络为纲,气血精分为目,自是古人心法。内伤者,伤损于内。杂病者,百千万端,自各成病。内伤之原由,多因时气杂感而起。时气杂感虽为小邪轻病,却易伏留而成内伤杂病诸端。仲景云:“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虽为小邪,入里伏留,与正搏结,或虚或损,夹杂邪气,久成内伤,迁延不治,易成积聚,病若至此,已属难治。
  • 谎言,还是谎言

    谎言,还是谎言

    只是一个自传,只是一本让自己记住自己的书,没有高潮,没有低落,只有一点点的生活
  • 一夕缠绵:追缴煞星狂妃

    一夕缠绵:追缴煞星狂妃

    “阎王,我不嫁!”淡淡的声音,在皇上的寿宴石破天惊。切,王爷,有什么了不起?就算他们都說她是煞星,她也不会由着他们踢球般的推来推去!”这女人,我娶定了!”妖孽般的脸上,他一脸莫测的笑着,竟然不顾众人惊诧的眼光,吻了她n久……靠,色男人,发情也别当着这么多人啊!技术高有什么了不起?你以为你是谁啊?做你的女人,本小姐还真不希罕!就算是嫁了,我也拉个帅哥私奔去!还有,你欠我的一命我不要了啊,可别给姑奶奶来个以身相许……
  • 网游之君临四海

    网游之君临四海

    漫漫复仇路.他以实力成就网游世界的高手.他以实力登上黑道教父的巅峰。他以实力统领星河七星的商业。他就是宁叶雨,一个外表寒冷内心温柔的男人,一个对兄弟充满义气的男人!他的身世扑朔迷离,身边百花缭绕他却能淡然自若且看他如何快意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