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73500000002

第2章 生活中如何管理情绪

怎样才能使你的工作避免出事故

一个年轻人屡屡出现工作差错,是由于他的人格特质决定的。

心理学家认为,工作中容易发生事故的人,他的态度是非常消极的,他们不喜欢他们的领导,对工作也不满意,表现为不乐观、不值得信任。事实上,他们的人生态度不积极。国外一项工作事故调查表明,受伤率高的人,普遍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些人有熟悉的朋友,但他们之间并不亲密,他们非常明显,毫无理由地妒恨上司,他们虽然很少生病,却不时关心自己的健康,他们能力不足,却想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常常受情绪困扰。因此这些人常判断错误,容易出事故。保持健康的人格是避免出事故的方法之一。荣格在人格动向上有过这样的论述:人的整个人格和精神是一个相对闭合的系统,新的人生经验会强行进人人的精神并破坏系统的平衡。他认为,如果精神是完全开放的,其结果将是无穷的混乱,如果精神是完全封闭的,其结果则是停滞与僵化,健康而又稳定的人格介乎于这种极端之间。一项有关情绪与事故发生率相关的报告显示,一般职工有20%,的时间陷于情绪低潮,且有一半以上的事故发生在这段时间内。测验也显示出没有社会欲望,悲观、多疑、神经质、忧郁、消极者多是不成功的人。

造成工作事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人的因素(智力、视力、协调、人格特质、疲倦、经验、冒险性)、工作环境因素(光线与温度、工作性质。职工士气)、物的因素以及管理因素。这里,主要是想从心理因素上去寻找避免事故的方法。

疲劳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疲劳分体力疲劳、精神疲劳,在工作中要尽量排除不必要的疲劳,可以采取“积极依急”的方法,比如做“课间操”、“工间操”,使特定部位的疲劳随着身体其它部位的活动很快地恢复过来,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工作时间作自我调剂,解除疲劳。同时要注意改善工作环境,调节好光线、颜色、空气和噪音的影一响,创造一种心情舒畅、愉快的工作环境,并协调好与同事间的关系,以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科学家发现,人的情绪、智力和体力也有周期性的盛衰节律,即人体的“生物钟”现象。其变化周期分别是23天、33夭和23天。在情绪“高潮期”,人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心情愉快、乐观,这段时间,人的头脑敏捷、记忆力强、工作效率高。而在“低潮期”,人体各种功能效率都较低。在高潮、低潮过渡的“临界期”机体功能则很不稳定,这时期身体协调性较差,最容易出现差错,发生事故。因此,在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生物钟的规律,自我进行心理调节,“临界期”应特别小心谨慎,以避免事龄的发生。

怎样培养你的耐性

1.留足时间:在工作和生活中性急的人不愿浪费时间,分分秒秒都抠得很紧,不留余地因而常常造成遗憾。工作越重要,时间应该留得越充足。

2.充分利用时间:在现代生活中,车站等车、机场候机、码头等船是常见之事,有时等得令人心烦。假如你随身带着书,拿出书来看看,或是记点笔记,既能较快地打发等待的时间,减轻心中的烦意,还能提高学识。

3.发挥想象力:要是你过于烦噪,静不下来,那就发挥你的想象力吧,把自己“送到”一个美好的去处。

4.立足于今:有的人终日忙忙碌碌,还未下班就想离位,饭未吃完又想到做别的事,电影未完站起来就想走,回家的路上又在计划明天、下周或明年的事。这种人没有不性急的,他们不会享受眼前的生活。应该懂得生活有其自身的时间表,怀孩子需要9个月,长大成人要20年左右,要成为一个有名望的人才需要的时间更长。

5.时常检查自己:无论是对孩子的学习,还是对委派的工作,你是否都急于求成?假如你急躁是偶尔的现象,那么烦恼会很快过去,如果你常常易激易怒,那么你一定是个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一切都顺从“我”的人。

当然你不是那样的人,我们也都不是那样的人。只要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作是供我们生存的,而不仅仅是为我们提供方便的,那么无论生活的变化有多大,我们都能平平静静地生活下去。

怎样应付压力

确定事情的轻重人的生活节奏不一定要快,而要适应自己的节奏。你不妨假定自己的寿命只剩下六个月,然后开列三张清单:一张是必须做的事,一张是想做的事,另一张是既非必须而又不想做的事。

在你有生之年,要把第三张单子上的事全忘掉。

改善你的“心语”许多人对自己讲话时消极到毫无必要的地步。应克制自己不作出过度反应。悲伤就已够了,何必沮丧?既然稍微生气就可表达你的意思,何必再要大发脾气?

学会松弛精神在安静的房间里,闭目做深呼吸,摒除心中杂念,休息十至十五分钟,每夭做两次。

经常运动每周至少三次,达到预期最高心搏率的百分之七十五之后,继续运动二十分钟。最高心搏率是以二百二十五减去年龄数。

获得必要的休息防止体力衰竭的最好方法是给自己留点空闲时间。工作狂癖者也应为自己拨出休息时间,否则就会损害长期保持良好工作成果的机会。

拟定饮食目标进食的脂肪数量限制在不超过你摄人总热量的百分之三十。

用谷物和面包代替脂肪和糖。吃盐不可太多。

避免化学药物不要吸烟,戒烟对健康最有益。饮酒每天不超过两杯,少喝咖啡,太多会使你神经紧张,心情烦躁和头痛。服用药物应限于医生开的处方。

怎样建立你的自信心

挑前面的位子坐:在各种聚会中,后面的座位被人们先坐满有着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少人都希望自己不要“太醒目”。这种怕受人注意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你不妨把它当作一个规则。因为显眼并不可怕,有关成功的一切几乎都是显眼的。

正视别人:人的眼神能透露出许多信息,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而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我光明正大,我说的都是真的,毫不心虚。”

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与缓慢的步伐与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偷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心理学家还告诉我们,改变姿势和速度,就可以改变心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遭受挫折和打击的人,往往走路都拖拖拉拉,没有自信。

“普通人”都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样,看起来像“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是在竞走。他们的步伐告诉这个世界:“我要去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

使用这种“加快25%”的办法,抬头挺胸,你就会感到自己的自信心在增长。

练习当众发言:有一种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认为:

“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比我懂得多,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这么无知。”这些人常会对自己许下渺茫的诺言:“等下次再发言。”然而许了多少次诺,也没有丈到。每一次许诺就等于中一次缺乏信心的毒。

换一种方式,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

咧嘴大笑: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自己很实际的推动力,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

那么,在你害怕或愤怒的时候,就强迫对自己说:“我要开始笑了。”然后就大声笑!

怎样培养你的果断力

过去有人认为“果断”只是军事指挥员才需要的品质,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当机立断的事情多得很,成材方向的选择,某一阶段具体目标的确定,日常行动的决断,以至个人益同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的何去何从等等,都离不开果断的决定。遇事优柔寡断,往往只能贻误时机,难以成事。

果断作为一种意志品质,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敢于作出决定;二是作出的决定又是有根据的。因此,要培养自己的果断力,就需要从这两个环节上锻炼自己:

1.责任感和义务感有助于我们敢于作出决定。人们解决问题、作出决定、总有一定的出发点和归宿。当某个问题只有一种解决办法时,果断与寡断的区别并不明显,因为谁都会选择这种办法。但当某个问题有多种解决办法,而这些办法又与不同的利益、得失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内心的动机斗争就会明显地突出。果断与寡断的区别,就在于敢不敢为人民的利益负责任。敢负责任,果断的意志就自然响应你的召唤,不敢负责任,优柔的品质也就难免同你形影相随了。

2.充分的知识是果断意志的必要条件。杨振宁刚去美国留学时,搞的是实验物理,但他发现自己的实验手段和能力远不如美国同行,而思维和判断能力则明显地优于别人。于是,杨振宁果断地放弃了已有相当基础的实验物理,改攻理论物理,数年后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荣获诺贝尔奖金。可以想见,如果扬振宁缺乏高能物理方面的充分知识,尤其是对自己的条件缺乏明晰的了解,他要作出这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果断决定是难以想象的。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们对一个问题作出决定的依据是大脑思维判断和判断赖以作出的墓础—外界信息的输入。一个复杂的问题出现在你面前,各种信息输入你的大脑,大脑细胞将对这些信息进行迅速的排列组合,加上大脑中原先储存的信息综合作用,从而作出决定。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人们作出决定的胆略就会大大减少。因此,注意知识的积累,加强信息的收集,做一个有胆识的人,对于培养我们的果断力,是十分重要的。

3.不追求事情的十全十美,遇事容易决断。有些同志每每遇到需要作出决定时,总是虑前顾后,优柔寡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总怕自己有什么考虑不周的地方。要求自己考虑问题周到一些,这是对的;但是,周到与否是相对的,而且在许多时候,丧失时机比考虑略为不周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这叫做“机不可失,时不在来”。一般来说,事情有六、七分,七、八分把握,就可以下决心了,当然,能有十分把握,最好。但凡事都要有十分把握,不可能。尤其在改革势头方兴未艾的今天,恐怕更是如此。我们衡量一件事情成功与否,只能以“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求判别。

六、七分胜利,三、四分失败,此事就算成功了。十全十美的事情世界上是没有的,至少也是极少的。如果自己随便做什么事情,都想十完十美,没有一点失败(其实即使全然失败,也无非重新来过就是了),那就只能作茧自缚,在人们呼啸向前的洪流旁边,你却优柔寡断,难以越雷池半步。

4.不放过可以锻炼果断意志的现实机会,哪怕它是那么微少。举一个极小的例子吧,在公共汽车站头上,你候了几分钟车,但不见车影,你怕等下去,车仍不来,误了时间,于是你想以步代车,但你刚刚迈步,又想万一车来了,岂非得不偿失,于是你又退了回来。这样,又想迈步,又想候车,你在矛盾之中迟迟作不了决定。其实,像这样的小事也是锻炼果断力的机会。如果这路车经常脱班,而时间大致还允许的话,那你就不妨迈步朝前走,即使车子来了,也不后悔!如果路途较远,步行肯定误时,那就耐心等下去。生括中确有不少事情,是既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而且即使做错了,后果也不严重。遇上这样的事,就不必考虑再三,而大可以当机立断。简单的事情敢于果断地下决心。久而久之,对复杂事情作出决断的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在人们印象中,果断往往同“快”联系在一起。一般说来,这种印象也不错;但严格说来,果断的特征应该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在情况不允许犹豫的时候,能够依据已经掌握的材料,迅速作出决断;而在情况允许不要立刻行动钓时候,则又善于进一步了解情况,发展材料,并根据这些材料作出理智的决定。因此,果断又是同鲁莽相对立的。很明显,只有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决定才是稳定的,既不会轻易动摇,也不会像优柔寡断的人那样,不很快做决定,而且真的决定了也常常是朝令夕改,难以为继。这一点,趁是值得在培养果断品质时加以注意的。

怎样增强毅力

从心理学上说,毅力属于意志的范畴。作为意志的一种基本品质,毅力也是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目的而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表现。这里有两点应该明确:第一,毅力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第二,克服困难又是为着实现一定的目的。明确了这两点,对于我们锻炼毅力很有好处。

那末,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毅力呢?

一是强化正确的动机。人们的行动都是受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萌发则起源于需要的满足。什么也不需要或者说什么也不追求的人,从来没有。人,都有各自的需要,也有各自的追求,只是由于人生观的不同,不同的人总是把不同的追求作为自己最大的满足。斯大林说,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从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张海迪身上,我们可以充分看到,崇高的人生目的怎样有力地激发出坚韧的毅力。

二是从小事做起,可以锻炼大毅力。李四光向以工作坚韧、一丝不苟着称,这与他年轻时就注意锻炼自已每步走零点八米之类的小事不无关系。道尔顿平生不畏困难,看来从他五十年天天观察气象而养成的韧性中得益非浅。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生活一再昭示,人皆可以有毅力,人皆可以炼毅力,毅力与克服困难伴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增强毅力的过程。

毅力不很强的人,往往能克服小困难而不能克服大困难,但是,积克服小困难之小胜也能使人遂步培养起克服大困难之大毅力,今天,你或许挑不起一百多斤的担子,但你可以挑三十斤,这就行。只要你天天挑,月月炼,总有一天,一百斤的担子压在你的肩上,你能健步如飞。挥代英说得深刻:

“立志须用集义功夫。余谓集义者,即在小事中常用奋斗功失也。在小处不能不犯过失者,其在大处犯过失必矣。小压迫小引诱即能胜过,在大压迫大引诱中能否胜过尚为一问题。如小处不能胜过尚望大处胜过,岂非自欺之甚乎?胜过小者,再胜过较大者,再胜过更大者,此所谓集义也。不然集义仍是一句空话。”

小事情很多,从哪些小事情做起?就从自己最忽略也往往最暴露自己弱点的小事情做起。有的人好睡懒觉,那不妨来个睁眼就起;有的人“今日事、靠明天”那就把“今日事,今日毕”作为座名铭;有的人碰到书就想打瞌睡,那就每天强迫自己读一小时的书,不读完就不睡觉,只要天天强迫自己坐在书本面前,习惯总会形成,毅力也就油然而生。人是需要同自己作对的,因为人有惰性。克服惰性需要毅力,而在惰性的克服中,人的毅力也就得到培养和锻炼。任何惰性都是相通的,任何意志性的行动也是共生的。事物从来相辅相成,此长彼消。从小事情做起可以培养大毅力,其道理亦在其中。

三是培养兴趣能够激发毅力。有人说兴趣是毅力的门槛,这话是有道理的。法布尔对昆虫有特殊的爱好,他在树下观察昆虫,可以一趴就是半天。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说,我经常不分日夜地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有人以为我很苦,其实这是我的兴趣所在,我感到其乐无穷。一个人对自己感到“其乐无穷”的事情,自然有毅力千下去了。当然,夫的兴趣右古观兴趣和内在兴趣交分.但两者县可以转化的。例如,有的人对学外文本身兴味索然,可他懂得,学好外文是建设四化的需要,对这个需要,他有兴越,因此他能强迫自己坚持学外文。在学的过程中,对外文的兴越也就能逐渐培养起来,这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激发他坚持学外文的毅力。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某项工作发生了内在的稳定的兴趣,那末,令人向往的毅力不知不觉地来到他的身边,也就成为十分自然的事情。

四是由易人难,既可增强信心,又能锻炼毅力。有些人很想把某件事情善始善终地干完,但往往因为事情的难度太大而难以为继。对于毅力不很强的人来说,在确定自己某一阶段的奋斗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口时。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由易入难的原则。徐特立同志学法文时,已年近半百,别人都说他学不成,他说,让我试试看吧。他知道自己记性差了,工作又忙,所以开始为自己规定的“指标”,只是每天记一两个生词。这个计划起步不大,容易实现,看起来慢了一些,但能够培养信心,几个月下来,徐特立不但如期完成计划,而且培养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又慢慢掌握了学法文的“窍门”,以后竟每天可以记住三、四个生词了。徐老的做法很有辩证法。要是一开始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就提出过高的指标,结果计划很可能实现不了,信心也必然锐减,纵使平时有些毅力的人,这时也可能打退堂鼓。美国学者米切尔·柯达说过:“以完成一些事情来开始每天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这些事情多么微小,它会给人们一种获得成功和有目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有利于毅力的激发。柯达的话看来对于我们干其他事情,也会有启发泊勺。不知你以为然否?

怎样使学习和工作有张有弛

妥善安排时间,使学习、工作有张有弛,是人们天天都要遇到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妥善安排时间。这是使学习、工作做到有张有弛的关键。所谓妥善,就是要根据全部学习、工作任务的情况,把每夭、每周、每月甚至每季度、每年的时间进行周密计划、安排,算出每项任务大致需要多少时间,而后把剩余时间,再统筹安排,该千什么就安排什么内容,该休息就休息,然后按部就班、严格贯彻执行,没有极特殊的事情,绝不破例。这样时间一长,就会渐渐养成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工作和休息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每天的学习、工作自然就能有张有弛了。

2.讲究方法。有了对学习、工作的全面安排,具体实行时还要讲究方法,努力提高效率。以学习为例,人们对时间的分配,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集中学习,就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把学习材料记熟,二是分散学习,就是分散在若干段时间内记熟材料。许多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分散学习不但在时间上比较经济,而且效果也较好,记得比较牢固。因为在分散学习时,人的大脑皮层有关部位能够得到适当休息,而集中学习时,老是学习同一材料,总是重复这一单调刺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而且集中时间越长,抑制作用就越强。至于学习材料内容的处理,要采用联合学习法,就是先把材料通读一到数遍,形成初步的总体印象,再把材料分成若干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去学习,努力理解、识记,最后再从头到尾学习、直至全部记熟。有实验证明,在材料长度和难度适中的情况下,联合学习法比全部学学习和部分习法的效果都好。

3.恰当安排进度,做到循序渐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由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遵循这一规律,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样不能例外。因此。学习必须按照科学本身的发展规律进行,恰当安排学习进度,先打好基础,再一步一步向前,不要急于求成。只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加快速度;否则,不但欲速不达,还可能半途而废。俄国着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一再教导青年人,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道理就在这里。当然,要做到循序渐进,还要注意掌握学习的难度。太难,一点都不理解,就无法接受,太易,提不起兴趣,使人容易懈怠。’应该由浅人深,由简到繁,既力所能及,又必须经过一定努力才能掌握才好。

4.要安排适当休息。大脑好比一台机器,连续运转的时间一长,就会发热发烫,需要休息。脑力劳动也是如此,紧张工作时间一长,就会因疲劳而不易集中注意力。学习中安排休息就是为解除疲劳、恢复充沛的脑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休息还有另一种作用,就是可以巩固新学的知识,增强记忆效果。有个实验,让学生熟记了同一个学习材料后,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安静休息5分钟,什么也不千,另一组继续学习别的材料,不休息。然后对两组进行测验,看哪一组对第一个材料记得牢。结果发现,第二组学生的成绩要差得多。据分析,第一组由于在学后安排了休息,大脑的神经活动可以不受干扰,记忆信息可以较好地巩固下来,而第二组因新的学习干扰了先前的神经活动,干扰了巩固过程,因此,记忆信息保持效果较差。

怎样在意外时保持头脑的冷静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你在外面做生意失败了,回到家中突然遇上父母不幸去世,太太被老板炒了鱿鱼,孩子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人家找上门来……假使你身处此境,也许会有一种“发疯”的感觉吧。那么下面这些建议就能帮助你保持头脑冷静,沉着从容地去面对现实。

1.放松肌肉,改变思路。

如果肌肉放松,你就不会紧张不安。所以,到花园里走走,先来个全身放松。

接下来是改变思路。默诵一首诗,或者背两遍乘法口诀。处在目前这种状况下,你还不能考虑别的,只能先放松下来。

当你感到比较平静了,再把你面临的难题一一摆开,客观地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在困扰着你。虽然在这个阶段,你不能控制你的情绪,但你能控制你的思路和冲动。

2.不要把折磨你的事情放在心上。

有的事情表面让人头痛不已,但并不能把你置于死地,只要你正视它们,身体的不适就会减轻。

其实,整日倒在床上也无济于事,只要你的行为能健康正常,你的情绪会慢慢变好的。

3.避免情绪化的和过激的言辞。

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有发生,就总会有结束的。即使你夜不能寐,也不要说“我要垮了”、“我要死了”之类的话。你不妨静下心来,闭目养神,这倒也是一种休息。

同样,在你必须与别人交谈时,也要尽量保持一种平静乐观的态度。

4.不要放纵自己的情绪。

陷入自怜只会使你走向傲慢无礼;怨恨和责备别人只会激怒你自己—放纵情绪只能让你失去心理平衡。

此外,你应当负起责任来。急得发疯,无端地责怪亲友和他人,做出过激的行动,这些都于事无补,你必须冷静下来,勇敢地直面人生,去挑起那一份本应由你挑起的重担。

怎样报忧

自古“报喜不报忧”,因为报喜容易报忧难。

设想一下:假如你的亲友被医生诊断得癌症,而他自己一却认为仅仅是偶染小疾;假如你的同事遭受意外事故,可他钓家属还毫不知晓;假如你的学生在学校闯了大祸,但他的双亲全无思想准备;假如你的上级失去大多数下属的支持,而他仍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遇到上述情况,你将怎么办?如果如实报忧,你将看到阴郁的脸色和痛苦的表情,感受到悲戚凝滞的气氛,甚至会听到绝望的呼喊和揪人心肺的哀号。谁愿意忍心看到这些催人泪下的一幕?谁愿意面对如此令人难堪的场面?谁愿意自讨没趣?于是不少人选择了知难而退的消极态度:知忧不报,听之任之,虽有几分同情和不安,甚至十分焦急和难过,却迟迟不作一点实际的表不。

知忧不报,对知忧者来说,固然能暂避一时的尴尬,但时有忧者来说,常会增添几分危险。知忧不报无异于见危旁观,见死不救。真正的亲友之间、同志之间应有忧即报,报则及时。古人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报忧,也是“赠人以言”的一种形式,它们使有忧者及时知忧消忧,甚至变忧为喜。及时报忧,实在是功德无量之举!

怎样报忧,是一门学问。报忧不当,有忧者惊慌失控,报忧者手足无措,报忧得法,有忧者知忧不慌,消忧有术,报忧者对人尽责,为己释负。那末,报忧有何诀窍?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报忧方法。

1.先轻后重法。晴天霹雳突然降临到某个人的头上,恐怕任何人一时都难以承受。如果要报告一个令震惊的意外捎息,千万不能采用竹筒倒豆子的简单方式,以免使人昏厥甚至发疯。先轻后重,逐步加码的方法可使人有一个心理逐渐适应的过程,不致于由一个意外引出另一个意外。假如你的同事突遭车祸身亡,你该怎样告诉他的亲属?不妨先这样说:“你爱人被车子撞了一下,我们单位的同志已将他送往医院检查。”这样说,可使对方既心存疑端又抱有希望。在赶往医院的途中,再逐步升级:“有消息说,你爱人伤势不轻,医生们正在尽力抢救。”再过些时候,在对方已知凶多吉少、有一定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最后摊牌亮底。先轻后重,实质是先假后真。“假”,是为“真”服务,是把非报不可的真消息这么一个极强的刺激分为几个相对较弱的刺激。

2。先喜后忧法。先报喜,后报忧,报喜不是目的,仅仅是报忧的前奏,是为了使对方在较平稳的心理状态中接受报忧的内容。例如,对在学校里闯了祸的学生,教师在向家长报忧时切忌单刀直人,全盘否定,而应先报喜;肯定孩子在校表现好的一面,哪怕是做值日生有责任心、百米跑成绩好等小小优点、也会使家长欣喜。在跟家长沟通心理之后,再把、孩子在学校闯祸的情况如实反映,并分析闯祸的根源,指出应如何进行教育。这样,有利于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的全面了解,也有利于家长冷静地用合适的方法教育孩子,真正做到知忧不惊慌,消忧有信心。

3。先婉后直法。先用婉言旁敲侧击,曲折表达报忧之意,继而话锋一转,直言报忧。这样,对方既能看到“忧”的全貌,又乐于闻忧,勇于消忧。假如你的同事们对本厂厂长的一些做法啧有烦言,而这位厂长却仍一味陶醉在“政绩”里而不自知。你就有责任向他敲响警钟,但要注意、当头捧喝极有可能引起磨擦。你不妨这样对他说:“最近两年我厂职工对厂内大事敢于发表意见,对厂长也敢评头品足,这是职工主人翁意识增强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喜。如果你有兴趣,我愿意把职工对您的议论告诉您。当然,这些随口说出的话并非百分之百正确,仅供你参考。”如此婉转的开场白能消除对方心理障碍,为顺利报忧铺平道路。

4.先编后慰法。编,就是编造几句善意的谎言。“忧”固然要报,但有时又不宜将造成“忧”的原因和盘托出,为了不刺伤对方的自尊心,只得编造一番。慰,则是在报忧之后及时抚慰,使对方在受挫之后对末来燃起希望。假如一位矮个子男青年托你说媒,女方嫌身高不够格而一口回绝,而他急切地等待你带给他好消息。怎么办?如果你如实相告,一定会使他难堪,使他痛苦,明智的做法是:既要把女方不愿接线的信息及时告诉他。又要编造女方无意于此的几条理由,或是女方最近已有男友,或是女方正在上业余大学,个人问题暂不考虑,或是女方希望在某一职业范围内物色,等等。

报忧方法还可举出一些,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报忧者必须牢记:报忧,不是例行公事式的通知,更不是冷酷无情的宣判,报忧的目的,只能是让亲友、同志在及时知忧之后面对现实,认真对待,采取措施。为达到这个目的,报忧时必须遵循两条原则:

一是分忧的原则。报忧者应有跟对方甘苦与共、风雨同舟的深情,报忧时要表达关切之情和拳拳之忱,要使对方感到你是在真心实意地为他分忧,这对有忧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二是解忧的原则。解忧,要有办法和策略。当一个人突然得到“优”的信息时,常常因痛苦难过而束手无策。这时,需要有人及时开导。一个出色的报忧者应该雪中送炭,要把考虑成熟的办法提出来跟对方商量。这样就能让对方看到希望,增强消忧解忧的信心。

人生怎样才快乐

快乐并非因事事顺当,有些人即使为难事接踵而至,照样乐呵呵。快乐也不依赖财宝,有些人家粗茶淡饭,依旧乐呵呵,也有些人腰缠万贯,却是这也忧那也愁。一个人要保持乐观的情绪、舒坦的心境,美国舒勒博士认为需要牢记以下七条秘诀:

1.没有人是完美的,必须承认自己的弱点,乐意接受来自老人、平辈乃至年轻人的忠告。只要你勇于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成功必定在望。

2.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所抱的态度应该是不灰心气馁,而是找出症结,更加努力。

3.人生必须富于正义感。不被无穷无尽卑劣念头困扰的人,他的心胸就会宽广,就会不因眼前的小悲欢而抑郁终日。心理学家巴达斯小姐曾经被问及:“哪些是人类今天最基本及最深切的心理需要?”她回答道:“人类需要爱,但这不限于男女之间的爱。从心理学家的观点看来,好人永远是快乐的。”

4.能屈能伸。无论在顺境和逆境之中,生活态度都应该处处泰然。眼光不妨放得远大些,冬天过了又是春天嘛。

5.热心帮助别人。如果要真正受人尊敬,则应帮助别人,与别人关系融洽。

6.不要刻意记仇。某先生亏待过你,一旦事情过去,你必须宽恕他。

7.坚守信念。当你做任何事时,必须坚持个人的信念,不要轻易动摇。

怎样追求幸福

幸福,是人人渴望、向往并执着追求的。青年们在畅谈未来的时候,既希望自己、也希望别人幸福。所以,幸福是青年朋友们神往的胜境,追求幸福,又是青年朋友们“甜蜜的事业”。

幸福标志着一个人有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换句话说,一个人的生活和境遇都是称心如意的,他就是幸福的。它既是一种客观的生活现实,又是愉快的内心体验。所以,幸福就成了神圣的字眼,成为人们对未来生活和境遇的美好憧憬,对亲属、友人最良好的祝愿!

人们都向往幸福,但并非每个人都获得了幸福。当人们思考自己的现实生活、回忆往事的时候。有的人往往感到痛苦不堪,难以回首。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呢?国外的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向人们提出了下列七种求得幸福的方法,其论点虽然不乏局限,但也可以作为参考。

1.对人仁爱。作为一种兴奋状态,爱心较之恐惧、憎恨、冷酷、争执和嫉妒对人体的生理更为有益。

2.帮助他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自己挣脱狭隘个人利益的束缚,在身心上得到自我安慰。

3.专心从事于你喜爱的工作或其他活动。一个人一生中有大量的时间是在工作,热爱工作,这段时间必然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4.保持愉快的心情。主要是在个人日常生活的安排上,尽量回避那些使你感到不愉快的事物和环境。

5.从事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体力上的适量负荷可以增强体质,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心境。

6.经常关注新事物。好奇心和美好的愿望能给你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

7.永不绝望。遇有挫折和不幸不要陷入绝望。须知情绪愈坏则更易事与愿违。

青春期怎样保持心理、情绪平衡

进入青春期后,男女青少年往往会发现自己心理起伏很大,有时兴高采烈,觉得生活中到处是美,有时又惰绪低落,掐人莫名其妙的烦脑、忧都之中。怎样才能保持心理、惰绪钓平衡呢?

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然变化的时期。青春期初期的青少年要逐渐从心理上摆脱对双亲的依赖,这种急剧的、彻底的心理性“断乳”,会给他们带来突如其来的不安,使他们产生情绪上的激动与混乱;其次,青春期初期的青少年,想象力丰富,往往把自己的未来设想得十分美好,当他们从幻想中回到现实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又往往使他们懊丧,从而导致情绪低落。为此,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应注意如下五点:

1.保持乐观的态度。心理平衡,从实质上来说是对情感两极性矛盾如何处理的问题。欢乐与忧愁、喜悦与痛苦、高兴与悲哀等,都是伴随着人在实践活动中的认识、需求能否得到肯定与满足,而产生并发生着影响的情绪或心境。只要我们认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喜怒哀乐常会交替发生,心理有时不平衡是正常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可以泰然自若,不必对心理不平衡大惊小怪了。

2.让消极的情绪得到疏导。要学会发泄,即自己有什么忧愁、不平、烦恼,应该把它倾诉出来,并注意倾听和重视别人的劝告和安慰。要善于升华,即把被压抑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转向社会许可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去,从这些活动中得到满足。当有害的激情积聚时,要善于转移注意力。如当余怒未消或忧愁未解或受委屈情绪紧张时,可到公园逛逛,观赏一下盆景,听听音乐或从事其他有趣的文娱活动,使自己暂时忘却生活中的不幸或不快的事情。

3.注意提高思想水平及文化素养。心理平衡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的。在我们的心理失去平衡的时候,我们不能任凭感情起伏的摆布而要力求用理智去分析与权衡。

4.正确评价自己。因为情绪伴着人的认识与要求而产生。青年人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不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自我低贬,要善于提出合理的需求。特别当是某些期望不能得到满足时,要善于约束自己,既不能自我放任,也不能让烦躁困扰自己,长期不能自拔。

5.建立美满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需要被亲戚、朋友、伺事所照顾、抚爱和信任。一个人若能与周围的人保持一种友好、融洽和正常的交往与联系,他就能得到一种幸福感与温暖感,还能从别人的帮助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否则,当他有心理矛盾时,就无人劝解,从而加剧心理上的不平衡。

老年人怎样搞好家庭心理相容

家庭心理相容就是通过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相爱护关心而达到心理相容。家庭心理相容的主要内容是家庭目的的与价值观的一致性,家庭成员的信念、观点、理想、生活的一致性。家庭心理相容是老年人最大的快乐,幸福与安慰。而老年人在家庭心理相容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老年人的心理境界的高低对家庭心理相容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老年人阅历广,经验丰富,在家庭成员中往往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家庭心理相容的程度。为此,老年人要多分析自己家庭心理相容的情况,想方设法提高家庭心理相容的水平,使家庭成员个个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老同志要自觉地防止家长式作风,力争做到民主理解。在家庭中要提倡民主、平等的作风,有事多和老伴、子女商量,虚心听取其他家庭成员的意见,使家庭保持和谐、欢乐、互相尊重、互相鼓励、同心同德、健康向上的气氛。

老年人要在家庭中造成一个融洽、欢乐、愉快的环境,使家庭成员的心境健康向上,自己也乐在其中。要教育引导子女为家庭心理相容而搞好团结,并及时调节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的矛盾,努力使家庭和睦、民主、幸福。

老年人怎样自得其乐

大千世界,其乐无穷。但老年人想真正获得生活乐趣,还需自己去追求。

知足常乐: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人生烦恼多由不知足而来。有的老年人超越本人的客观条件,有过高的利欲心,达不到目的,反陷入苦恼,怨恨之中,以致情绪波动,而患疾病,这是可悲的。相反,老年人能做到清心寡欲,恬淡虚无,有苦也不觉得苦,反而自得其乐。这种处于较高精神境界的老年人,自然其乐无穷。

助人为乐:许多健康长寿的老年人,大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在生活中以助人为乐趣,只要能为别人提供方便,可以尽其所有,毫不吝音。而对害他人利益的事,则绝对不一千。这类老年人,性格开朗,精神豁达大度,遇事只考虑别人,不想自己,生活中的烦恼、焦虑将被助人的乐趣所代替,所以能健康长寿。

交友之乐:大度集群朋。一个气度宽宏、胸怀博大,能容人的人,他的朋友必然多。许多老年人以交友为乐趣。高兴时,朋友共同分享,忧虑时,朋友相互劝慰,困难时,朋友互相帮助。

言语之乐:幽默的语言是解除紧张气氛的魔法。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刃富于机智和幽默的人,要比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的人,情绪上是安定的。老年人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在幽默的语言中,使自己、使别人都能获得有益健康的乐趣。

老年人应怎样对待生离死别

生离,一般是暂时的分离。如果是老朋友的分别,则可以通过书信和往来探望,消除分离的痛舍。如果是子女成家立业的分离,老年人应感到高兴,为孩子们能独立生活而欣慰,为他们能积极工作而高兴,切不可为了俱怕孤独,或者留恋子女而消极地看待生离。应从大局出发,正确地对待生离死别,这确实是令人悲伤和痛苦的事。许多老年人,由于不能正确对待亲友的死别,长期沉浸在思念和悲哀之中,于至情绪过激而影响健康,有的甚至一级不振,就此消沉,这是极其可悲的。

首先,老人应想到,人总是要死的,这是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不过死的时间总有个先后。活着的。

人,要努力节哀,完成死者的遗愿,振奋精神、热爱生活,利用有生之年,多为社会做贡献。感情较脆弱,容易伤感的老人,应尽量避免参加亲朋好友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只要讲明,人们会谅解的。

如果自己的配偶先己而去,一般老年人不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这时,老年人最好不要呆想或把悲伤压在心底,而应及时发泄出来,可到老伴的灵前去痛哭一场;”或把自己的哀思寄托在老伴未竟的事业上,以此来转移悲哀的情绪。

还可以外出探视,结伴旅游将易引起伤感的物品收藏起来,建立一套新的生活秩序,并很快能够适应。这样,避免极度悲哀而影响身心健康。

怎样区分幻觉、错觉和空想

为什么有的人会产生“无中生有”的知觉经验?比如一说,他们可能对别人讲,他“看”到了黑夜树丛中人影在闪动,他“听”到了滚滚而来的雷呜声,他讲得绘声绘色、有鼻有眼。其实,在他所处的现实环境里,并没有那种形象和那种声音,这种在缺乏真实的外在刺激的情况下,所产生出来的知觉经验,就是“幻觉”。患有幻觉症的人,往往用想象钓知觉经验来代替真实的知觉经验。

有人把幻觉和“特异功能”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幻觉一般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看见”别人所不能看见也是不存在的事物(这叫做幻视),“听到”别人所不能听到当然也是不存在的声音(这叫做“幻听”),而“特异功能”则是可以看见一般人所不能看见的确有其物的形象,听到一般人所不能听到的确有其物的声音。因此,幻觉的对象是虚构的;而“特异功能”的对象是实在的、确确实实地有实物存在着。正因为幻觉的对象是虚构的、假想的,所以一也可以说幻觉是没有对象的知觉,不存在对象的知觉、虚无飘渺的知觉,莫须有的知觉。

幻觉的种类很多,有些病理心理学家们说,人们的身体内部与外部的感觉器官有多少,就会有多少种幻觉。这种主张的理论根据就是:因为人体内部与外部的感官接受刺激后,都会传入大脑,于是就会相应地形成各种各类的主观幻觉,现已查明的幻觉,主要有下列几种:

1.听觉幻觉。幻听在幻觉中所占比例最大。比如说,很多人自认为有人在“咒骂”他、有人在“命令”他等等。

而且幻听的类别形态也最多,清晰的、模糊的、大声的、小声的,远的、近的,多的、少的,等等。幻听经常和夸大妄想同时出现,因此也就容易造成“妄想狂”。

2.视觉幻觉。幻视常常是因为生理上的原因所造成的,纯属心理上的原因所造成的视幻觉比较少见。比如,酗酒成癖的“酒鬼”常常会产生幻视,他在醉酒后讲,一群小虫在他的眼前飞舞着等等,这就是因酒精中毒的结果。

3.味觉幻觉和嗅觉幻觉。味幻和嗅幻经常和迫害妄想相联系,他们自认为嗅到了或尝到了有人想谋害他的毒气、毒药等等。味觉幻觉有污秽的,也有美妙的,嗅觉幻觉也可能既有花香、水果香;也会有恶臭、焚烧物臭等。总之,自述为所谓好的和坏的两极都可能同时并存。

4.肤觉幻觉。这种体感幻觉也是形形色色的。比如,有些人“感”到自己的腹部膨胀,或者是在下沉着,“感”到寒冷、灼热、疼痛、皮肤上面有小虫在爬等等。

幻觉和错觉不一样。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比如,“杯弓蛇影”这句成语,说的就是一个人在饮酒时,看见酒里有一条蛇,疑神疑鬼地以为自己吞进了蛇,吓得生了一场病,后来,知道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也有的人考证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乐器)的影子、照射在杯子里,解除了心疑,病也就好了。可以看出,这位饮酒者的惊吓病的病因,就是由“错觉,所引起的。

在日带生活中,有些人往往错误地理解一些事物,比如,“她对我那样的一笑,是不是对我产生了好感?”“他对我的发型连看都不看一眼,肯定是对我变心了!欢等等。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舌诗词的句子“风声鹤噢、章禾皆兵”,“风摇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训今等。当企常人发生这样一些误解的时候,他们会通过观察、辨认实际情况,而后恍然大悟,一笑了之。但是,对于病态心理者说来,他们却往往会固执地把错觉作为事实。

产生错觉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特点的影响。比如,战争时,把飞机、大炮、坦克以至士兵的衣服、帽子等用绿色的树叶、草或绿颜色的布加以伪装,目的是和周围大地的绿色“融为一体”,使敌机从高空上发觉不了。二、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影响。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感知觉器官的机构和特性有关系,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生存条件以及生括经验有关系。

人们的知觉在有些情况下和事实本身不相符合,可这并不是错觉。比如,你看“哈哈镜”,或者看汽车上的凸面的,倒车镜的时候,你会感到你的面孔产生了歪曲变形,你把筷子斜插在有水的杯子里,你会发现筷子变得曲折不直了。这些都是特定条件的影响形成的,而非错觉。至于像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名诗中所咏叹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情况,更不是错觉,而是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所作的夸张和比喻。不应把它们和病态心理混为一谈。

由主观经验所引起的错觉,可以用客观的经验来加以验证、核实。例如,黑夜里看一棵远方的小树,好像是一个人站立在那里;但再仔细辨认时,仍旧是树而术是人。又例、如,听到一种呜咽的声音,好像是音乐又好像是一个人在哭泣,但是经过仔细夯辨后,才发觉是风声护心态芷常的人一,旦知道是误差后,心理上的反应也便会改变过来,而且会理解到:“看错了。”或者“听错了。”原来是发生了一次错觉。但是,如果份个人固执地认定树是人,把凤声听成是音乐或哭泣,“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不顾事实真相,也就是说,他不能用其他别的客观经验来核实他的主观错觉,辨认出他的主观错觉,那末,就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人是患了变态钓错觉,他(她)在知觉上是心理失常的。

如果一个人是产生错觉,整天里嘀嘀咕咕,疑神疑鬼,心神不得安宁,那么,万般烦恼、无穷苦闷就会接踵而至了。

发生笑话,自寻烦恼,妨碍团结都还算是轻的小事,严重的会发生意料不到的不良后果。

有些青年人容易产生错觉,往往是和他的知识经验不足,以及和他的分析批判能力较差有关系。那么怎么办?为了避免产生错觉,就得多学习、多阅历、锻炼思考力。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勤动脑筋、多去辨认,要实事求是,而不要主观臆断。令幻觉和幻想有什么区别?由于幻想的对象也是常常指向环境以外的不真实的事物,因而不少人把幻想和幻觉混同起来。共实,幻想是一种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而不是知觉。幻想有两种。一种是在正确世界观的指导下,符合现实生活的发展规律,并且是有可能实现的积极幻想,这种幻想就是“理想竺笋另一种幻想是完全脱离现实的一发展规律,并且毫无实现的可能,这种幻想就是“空想”,空想往往是消极有害的幻想。

有些空想可以起缓冲烦恼的作用。有些心理学家把这种空想看作是一种“安慰剂”,从现实中得不到的心理满足,可以到空想中去寻找,从而得到补偿,也就是俗话讲的“聊以自慰”。一常态人的.空想是一种“遁世思想”,暂时地逃避严酷的现实环境,而沉溺在虚无渺茫的空想中,借以摆脱心理上的苦闷和烦恼等等。可是J口理上正常与失常的人,他们对待空想的态度却是大为不同的。正常的人可以从空想中苏醒恢复过来,最后仍然是面向现实,他们明白空想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慰藉而已,这就好比“曲终人散”,你还是现实中的你,而不是空想中的那个你。但是,心理失常的人却分不清真实和想象的界限,常常会把空想中的那个虚我、假我,误认为是现实中的这个实我、真我,于是种种心理疾病或悲剧就因此而产生出来。因此,对心理失常的人讲来,他们的空想往往就是幻觉;而对心理正常的人讲来,空想就是空想。

空想也可以叫做“白日梦”。病理心理学把“白日梦”分作两种形态。一种是逃避现实。有些人由于经受不了强大的心理压力,或者摆脱不了所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就把自己逃遁到自己创造的空想世界的小天地里寻求安慰,这应该说成是弱者的表现。另一种聊以自慰,也可以叫作聊以解嘲。

例如,一位年轻的急于成名成家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写了几篇创作都因质量差、水平低而未被刊出,于是他就经常沉入空想,想象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备受他的女友和伙伴们的称赞,沉溺子自我欣赏、自我满足之中。

由此可见,逃避现实和聊以自慰,都是借空想来满足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所不能达到的愿望。在空幻的想象中,他们的情绪可以得到悠意地放纵和发展,填补了心灵上的空虚感,获得满足感。但是,如若这样地恶性循环下去,那么,它的后果,就势必是越发地不能适应现实环境。

国外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白日梦可以使人暂时地脱离激烈争夺的严酷现实,使人的情绪在遭受到挫折失败后,得到暂时的缓冲,不致被挫折和失败击倒而一跃不振,甚至可以给人“一线曙光”,对未来荫发希望。但这些心理学家们又指出:白日梦丝毫不能帮助你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帮助你适应社会,因为战胜挫折与失败的唯一办法,还是需要面对现实。

因此,白日梦是一种对挫折的退缩式反应。有些人受挫折后,不是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是用脱离现实的方式去应付,在自己编织的空想网罩里,寻找自我安慰和自我满足。

怎样看待“清高”

可以称得上清高的女子,大约有这样几个特征:举止文人雅、高傲,待人平静、冷淡,装束清丽独特,谈话有主见,行为有教养,凡人不理,有时甚至对旁人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这种人的心态有三个特点:其一,有独立的内世界,过分地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内心体验,对外界事物比较淡漠。其二,排斥自己所不赞成的一切行为。比如这类妇女常常厌恶一世俗的行为,所以当她们发现对方很“俗气”时便不予理,踩。其三,比较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大在乎旁人的评价。

当这样的女子站在人们面前时,她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是不同的。有人虽在表面上对她敬而远之。但心里却连连称赞。“这姑娘气质真好:”但也有人会说“这姑娘太请高,不好接近。”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两个人的评价,我们会发现,人们对“清高”的评价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标准。前者是从审美角度对清高进行评价,也就是说,人们更多地注意了,“清高”带给人们的那种超凡脱俗的美的感受,在形成这种感受时人们往往不去有意识地思考这种美所带来的实用价值,诸如是不是容易接近,是不是含有对旁人的轻蔑等,从这个角度看,清高的女子与粗俗的女子相比在外观上能给人更多的美的享受。

而后者则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来评价“清高”的,持这种判断标准的人,并不关心清高者的形象是否具有美的价值,却更关心这种气质的人在相处时有哪些消极作用。所以这种人对“清高”最突出的感受便是不容易接近。如果我似用这样的标准,从实用性着眼来看待清高,清高的气质与热情、直率、开朗相比确有难于令人接近的一面。其结果常常会妨碍你结交更多的朋友,不利于更广泛地与外界联系。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清高”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矛盾的,它的美在于高雅、有教养、有个性,它的缺陷在于高傲旁若无人。一般地说“清高”的人对这种矛盾可采取两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我行我素,不考虑外界的评价和影响,按自己的方式塑造自己、表现自己,坚持自身的独立性。这样做时必须注意,使自己的傲气和独立性表现得有分寸,过分的傲慢利与外界不相容都会使你丧失清高原有的本色。

第二种态度是调整自己的行为,使“清高”之气能被更多的人所按受。这种作法并不需要你改变原有的基本特点,而是稍作调整,使可达到较好的效果。比如你可以在高傲之中加些温柔、谦逊,平淡中加些热情,将旁若无人改为用安祥的目光注视对方。这样调整之后,便会使人们从你的仪表举,止中既感受到高雅不俗,又感受到温暖可爱,使你因此而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爱戴。

选择哪种态度更好,完全取决于你对自身个性发展的要求。

怎样看待好胜心

好胜心是人们的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迫切一希望并力图使自己的能力和才千超过别人,从而使自己出人头地的心理状态。当好胜心理得到满足时,人们会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因而心情偷快,欢欣鼓舞,而一旦好胜心理一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有的人就会怅然若失、情绪低落,严重者甚至会感到精神上受到强烈打击,或者怨天尤人,或者垂头丧气,一暇不振。因此好胜心又是,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情绪意识。这种情绪意识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心理能量。

好胜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好胜心往往和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美好理想相联系。它具有引导人埋头苦千、努力奋进的巨大作用,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事业上取得进展的一种巨大动力。消极的好胜心往往表现在缺乏高尚生活目标的人身上。这样的人,常常为了眼前一点鸡毛蒜皮小事,像吃喝玩乐等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和人争强斗胜。因此,好胜心理有着明显不同的社会价值,具有绝然不同的社会评价意义。

积极的好胜心如果经常起作用,并得到适当引导,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一种上进心,成为一种促进学习、工作和争取政治进步的强大动力。而消极的好胜心,如果得不到一正确引导,又经常发生作用,会使人变得事事处处喜欢表现自己,甚至为了“出人头地”不惜贬低别人。这种心理一旦、得不到满足,还可能走向反面,变得妒贤嫉能的强烈妒嫉心,而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决定好胜心理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根本因素是人们的生活目标和理想,是大生观和世界观0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类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的东西妥它是在个火大量认识和行为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概括物,又是指导人认识和支配个人行为的最高调节者。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指导和支配下,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人生和世界,懂得强中还有强中手的朴素真理,从而使作为较低层次的情绪意识的好胜心渐渐得到升华,成为引导和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较高层次的上进心。我国有个张好胜学棋的民间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个叫张好胜的人,下得一手好棋,自以为天下无敌。有一次,他动身到京都长安去,路上在一家小旅店里寄宿。晚上灭了灯烛后,他躺在床上,听到隔壁旅店主人老婆婆对她的媳妇说:“反正也是睡不着觉,咱们俩下盘围棋好吗?”媳妇同意了。可是张好胜并没有听见她们起床,只听老婆婆说:

“第几道我下子了。”媳妇接着说:“第几道我下子了。”

就这样,婆媳俩轮流说了几十次,最后老婆婆说:“你输了!”媳妇说:“婆婆的着法好厉害,媳妇我甘拜下风。”

张好胜把她们的几十步棋的下法牢记在心,第二天早晨起床以后,据记忆复了一下盘,发现她俩的攻守路子和方法,竟是那样高明,许多都是自己平日从没有想到过的。他感到又惊奇又惭愧,这下子才明白过来:强中还有强中手。同那婆媳俩相比,自己的棋术还差得远哩!从此,这个曾自以为天下无敌的张好胜,再也不敢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做到谦虚谨慎,注意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否则,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不但不能进步,而且总有一天会栽大跟头。

好胜心强的青年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亚确认识和对待好胜心,把它同建设祖国的崇高生活理想紧密联系起怎以不断激励自己奋发上进!

怎样对待别人的嫉妒

受人嫉妒是一件痛苦的事。常人对付嫉妒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内抑”:通过压抑自己来平息别人的嫉妒。二是“外射”:通过回击别人来对抗别人的嫉妒。三是“中和”:

不理会别人的嫉妒,继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的嫉妒之情自然平缓。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嫉妒是常见的社会现象,但有两种人一般是不会遭人嫉妒的。一是原先条件就比别人优越的人,他们取得比别人更优越的地位,别人认为是理所当然一的。二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改变自身地位的人,别人认为一这种努力是自己所难以付出的,因而也就无所谓嫉妒可言。

现实生活中的嫉妒,也具有类似的特点。本来“平起平坐”的人,彼此不相上下,或上下不大,还可以说是一种平衡。

具有平衡感的人,对平衡圈子中的人大多是不会嫉妒的。后来,有的人冒尖超过别人了,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不平衡出一现了,于是有的人就开始嫉妒冒尖者。这种嫉妒将一直持续一到冒尖者的冒李成为稳定的现实,成为别人认为是不可改变的新的平衡时为止。显然,这种平衡同原先的“平起平坐”的平衡,已经具有质的不同。

所以,消除别人嫉妒的最好办法,就是致力于新的平衡的造成。遇嫉而“退”,无非是退回到原有的平衡上去,遇嫉而“击”,无非是激化不平衡所带来的心理对抗,这种对抗又必定会分散被嫉妒者的很多精力,使新的平衡难以出现。

只有遇嫉而进,继续走自己的跳不为别人的冷嘲热讽、流一言蜚语所分心、所却步,才能逐步使不平衡成为嫉妒者所能接受的事实。你一次考试成绩超过别人,别人认为是偶然钓,可能会嫉妒你的“运气”,两次三次考试成绩超过别人,别人仍可能认为你“鸿运高照”,继续嫉妒你的进步,然而,当你的学习成绩稳定在比别人高的水平上,别人就会。像过去对待那些学习基础好因而成绩优秀的同学那样,也认为你是他们比不上的优等生,这时你就不再成为他们的嫉妒对象。

这就是消除嫉妒的根本之途。借用马克思所欣赏的但丁的话来说,就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虽然这条路并不平坦,却是走得通的。

嫉妒别人是不好的,对别人的嫉妒也不应迁就,但缓和别人的嫉妒则是可以做到的。让别人知道你的“幸运”是同你所付出的努力成比例的,这对于缓和别人的内心不满以及由此产生的嫉妒之情,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帮助别人进步,使别人看到自己的潜力所在,也是有效的办法。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同样是工作、学习有所作为的人,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人缘总比“独来独往”的人来得好,受人嫉妒的情况也来得轻,原因就在于此。当然,有时尽管你采取了不少努力,有的人就是妒火中烧,一燃而不可熄,遇到此类情况,也不必退缩。因为这样的人终究是极少数,而且也决不会得到别人的同情。

怎样对待人生旅途上的顺境

人生的道路,人们都希望万事如意。古代有一种供赏玩的器物,它的名字叫“如意”。唐代诗人李贺写的“向壁悬如意”的诗句中的“如意”,说的就是这种东西。在故宫陈列品中,也可以见到玉如意。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万事如意”的向往。直到今天,人们也仍把“万事如意”当作对亲朋好友的良好祝愿。人们渴望如意,也常常处于如意的顺境之中。但环境中如何把握人生?这是踏人社会的青年朋友常常思考、力图明确并要在人生中实践的问题。

唐代诗人李白写过这样两句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蹲空对月。”它是说,在人蛋的行程中,当得意的时候要“尽欢”,“今朝有酒今朝醉”。这种对待人生顺境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当人们千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受到群众的赞扬,织织、领导的表彰,生活上建立了美满的家庭,李业上有了长进,就会产生一种压抑不住的喜悦之情,觉得一切都充满了阳光,都是美好的。禁不住心花怒放、沉浸在美好的幻想和回忆之中。这是人生中的令人激动、幸福的境界。但是当我们拿受这种内心的无限欢愉的时候,切不要陶醉,不要停步,不要“尽欢”了事,而要快马加鞭,再接再励,继续前进,向更高的目标冲刺。

当我们工作顺利的时候,就应当谦虚谨慎,兢兢业业,把工作干得更出色;当我们学习顺利的时候,就应该戒骄戒躁,勤奋刻苦,使学习更上一层楼,当我们的生活顺利时,应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珍惜青春,奋发有为,使自己的生括过得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处于顺境的时候厂特别要注意自我节制,切莫洋洋得意,忘乎所以。要知道顺和逆境作为对立的两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人生顺利、成功的时候,如果头脑发热,丧失理智,得意忘形,就会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久而久之就会停滞不前,陷

同类推荐
  •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养生之道》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情志养生、日常养生、四季养生、运动养生、房事保养、美容养颜等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养生之道》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 杨力谈中年养生

    杨力谈中年养生

    由于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家庭和社会给予中年人的责任和压力较大,心理冲突和困扰出现得较为频繁,由此而引发的生理问题更为突出。人到中年,一定要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健康态度和健康观念,改掉不良的行为和习惯,缓和生活节奏,提高生活质量。中国首席中医养老专家为你讲解养生的奥秘,这是一部让中国人多活十年的书!
  • 中老年健康千问千答

    中老年健康千问千答

    本书介绍了老年人常见疾病预防保健、运动健身、饮食营养、常见心理疾病等基本知识。
  • 支气管肺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支气管肺病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支气管肺病,怎么防治?怎么调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支气管肺病是怎么发生的,您知道吗?各种支气管肺病的诊断、病因、危害,您心中有数吗?食养食疗、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经络调养、验方防治,怎么做才能远离支气管肺病?怎么做才能有效治疗支气管肺病?居家调养,您的心中是否一清二楚?细节决定成败,健康来源于生活态度。健康,就在您手中!
  • 中医药学五字言歌诀

    中医药学五字言歌诀

    本书以“五字言”的形式,编写了中医药史、中医药理论,以及中药学等内容。全书共九章。
热门推荐
  • 天使再临之天启骑士

    天使再临之天启骑士

    路西法,一个拥有连女人都嫉妒美貌皮囊的堕天使,渴求鲜血与欲望的他只想在退隐于世,在躲避其他天使追捕的同时,他的上帝右眼又看见了未来即将来临的审判日......
  • 熙元纪事

    熙元纪事

    从没想过会脱离自己的人生轨道穿越到一个陌生的年代,也没想到会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熙元朝公主,更没想到会身负龙血成为众人争斗中的棋子。一色美男围着我转,却全不是倾心于我。我只是一副昂贵的药引,同时也是任人宰割的猎物,以为真心,其实假意。重重阴谋与野心全都因我而来。因情而种,百年不可挣脱。他说:〔以后你的解药就是我,不然你会疼痛而死,所以你要听我的话。〕而我却宁愿咬舌自尽,也不愿受他所控。 我说:〔我们抛开一切,在一个别人找不到的地方生活。〕他说:〔可惜,我做不到。〕所以我狠心弃了这个如妖孽般的男人,去寻找自己的幸福。然而命运不放过我,心不放过我。一个人真的可以在一场阴谋和爱情中全身而退吗?
  • 记忆的锁

    记忆的锁

    曦月为救母亲,穿越到无勰大陆,从此,平淡的一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那,她受人尊重,却始终没有笑容.....为了母亲,哪怕牺牲自己,也要把她救出来,可她的母亲,又在世界的哪一端呢?跨越现实,为的,不就是这一份宝贵的亲情吗?然而,当谎言被揭穿时,她的心仿佛有一个大窟窿,流着鲜红的热血........她的母亲究竟是谁?而上一代的恩怨又从何说起?
  • 绝世枪皇

    绝世枪皇

    天生被人冠以“废物”之称,但谁又知道,柳源体内却有神秘枪魂,对于别人丢弃的废丹,他却可以提炼出绝世丹药,从此手持长枪,横扫九天十地,成就绝世枪皇之威名!
  • 星河帝皇

    星河帝皇

    星际大航海时代,武道再获新生。人类吸收源力,锻炼自身的体魄,开启了全民修武的时代。来自蓝筹星的九级药剂大师意外身亡,带着神秘的晶球,重生到了一位地球纨绔弟子的身上,从他苏醒的那一刻开始,整个宇宙都已经注定要被他而改变!
  • VR魔神

    VR魔神

    从来只有地球人穿越到外星,哪有外星人穿越到地球的?来自地球平行世界蓝星的超级黑客兼天才科学家谰.修哀叹:“我还未成年!”地球的科技水平怎么这么烂?谰修怒了,这还怎么好好玩耍!于是一不小心建起了一个超级商业帝国,不小心黑了某苹果的数据库,不小心修改了华清大学的招生系统......他创造超级虚拟现实体验舱和上百部优质VR游戏,以及被称为第二世界的巨型外星球体验模型——【蓝星】。当他功成名就,身上光环笼罩不绝之时,他突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地球.....竟然是蓝星人发明的虚拟世界?!真相只有一个!
  • 佛说花积楼阁陀罗尼经

    佛说花积楼阁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夜雨清荷

    夜雨清荷

    【封面侵权致歉,如若不行评论区留言,会删】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切都变了。她不再是她,他也不再是他。时光荏苒,墓边仅一人独守誓言。从来都不知道走在刀尖上是什么感觉,只知道现实是什么感觉。落花时节又逢君。一言,便是一生的誓约。是的,人生是一场赌博,只是有人赢得多,有人输的多。我赢了许多,也输了许多。希望,我们都不后悔…我骨子里,永远只是那个自私的少女…而已。
  • 四大名捕外传之玲珑传

    四大名捕外传之玲珑传

    四大名捕外传系列第二部。以铁手之女小辣椒的回忆,自述一个江湖儿女的成长经历,进而描绘出南宋初年暗潮纷涌、多方势力崛起的江湖风貌。(本人文字粗陋,但创作初心不变,QQ群:371637456)
  • 穿越之君上撩妹记

    穿越之君上撩妹记

    楚沅芷穿越遇容颜清美的山中隐士男主季蘅之,二人在山中互生情愫,种花撩妹一个不落,一纸书信,让所有人都沉下了脸,山外望京城中一场风云政变正在悄然发生!看季蘅之如何撩妹,抱得美人归。(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