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从不足 100 美元迅速攀升至逼近 150 美元,涨幅超过50%。然而就在7月底的10个交易日当中,油价又从 147 美元高位暴跌15%,至123美元一线。实际上,2003 年以来,国际油价从每桶 30 美元左右上涨至2008年 140多美元的高位。无论以名义价格还是真实价格来看,国际油价都达到了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的最高点。高油价刺激了全球性的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也推动了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形成和扩散。与此同时,投机是否推高油价的争论也不绝于耳。但是,国际权威机构对石油市场中的投机行为的调查至今也没有比较统一的结论。油价波动与金融投机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
如何界定投机行为?
美国经济学家格兰哈姆等认为,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希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就是投机。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甚至可把购买并持有商品数十年的长期投资者归类为投机者,但更一般的,投机是指仅在较短时间内持有商品,多运用金融杠杆,并愿意持有短期头寸和长期头寸,对任何有价值的金融商品进行购买、持有和出售,以从其价格波动中牟利的行为。按照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定义,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者是指那些并不生产或使用(某种)商品,以其自有资本交易该商品期货,通过(该商品)价格变化而牟利的主体。它主要包括大型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养老基金和其他投资基金,但主要表现形式是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
投机如何影响油价波动?
按照期货合约交易者买卖期货合约的目的,期货合约交易者可分为套期保值者(Hedgers)和投机者(Speculators)两类。套期保值者包括贸易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其期货交易的目标在于减少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进行风险规避;而投机者则利用其对期货合约价格波动的预测,试图通过低买高卖而实现买卖价差(乘以交易量),获取风险利润。显然,在期货市场上,投机者的买卖价差决策提供了市场流动性,实现了期货市场的出清,起到了贸易中介的作用。期货市场中投机者与套期保值者之间的交易一方面创造了市场,提供了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和即时性,因而使期货交易更容易达成、交易成本更低;另一方面,为获取更大的利润,投机者存在非常强的动机研究期货合约相关商品的供需状况,大批投机者的存在使对贸易商品供需的研究更为深入,对公开信息的利用更为充分,通过将其处理后的信息变为期货买卖决策,形成期货市场的成交价格,有力地减弱了信息不完全对交易效率的影响,使商品交易更能反映商品的真实供需状况,起到了发现价格的功能。
期货市场间和期货市场内都存在非常强的竞争,尤其是在现代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广泛用于期货交易之后,期货市场中的会员资格趋向于可以开放进入,在位的会员和交易者无法获得或维持其市场势力。交易者(尤其是投机者)之间的竞争使得期货价格很难大幅度偏离合理的价格水平,因为任何此类偏离都会产生获利空间并引致相应的投机交易行为,推动价格回复至合理水平。
预期如何影响投机行为
按照法国石油工业联盟主席西朗斯基的看法,供需紧张是导致高油价的根本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它导致了普遍的油价上涨预期。在这一预期下,石油不仅仅作为能源产品,还作为投资资产存在。由于石油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垄断利润、垄断地租、风险溢价和金融溢价等部分组成,一些投行和利益相关机构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人为地制造诸如供需紧张、运输通道风险或自然风险、美元贬值等预期。油价波动中上涨的预期不仅刺激了大量投机资金的涌入,还刺激了商业交易者的异化。后者通过增加存货、惜售等机制谋求获得资产收益。按照西朗斯基的说法,他们的“投机行为放大了油价上涨趋势”。Hamilton指出,卖出到期合约的投机者发现,不断增加的期货购买量转化为不断增长的期货和现货价格,可导致自我实现的预期和投机。但高油价将促使消费下降而生产增加,持续的投机价格将导致贸易中介持续的存货增加,或者生产的削减,前者明显是不可持续的,而后者毋宁说是供给削减造成了油价的上涨 ① 。欧佩克所言的供过于求因而削减生产,以及石油公司的库存量增加皆由此维持了油价上涨的预期,促成了其自我实现的增长。
首先,石油公司制造短缺预期。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存在两个层面的供给和需求:一个层面是产油国的生产和供给以及石油公司的需求(也包括投机者的买入需求);另一个层面是石油公司将加工后的石油产品投放市场的生产和供给,以及包括个体消费者在内的最终需求。的确可能,产油国生产的石油量很大,但却不能全部通过石油公司的贸易中介变为最终石油产品的供给,因而,一方面欧佩克认为产等于或大于求,另一方面消费者或消费市场却供不应求,后者转变为推进油价上涨的信号,形成高油价,刺激期货市场上的商业性交易者增加库存并“异化”,导致油价上涨的信号被传递到现货市场,形成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推动其自我实现。
以上两层面供需差异导致油价上涨的重要支撑条件是石油公司库存量的增加,但也可能通过库存之外的政策得以实现。此类行为一般非常隐秘,很难界定,也很难被察觉。调查显示,一些跨国石油公司在近一年时间内,多次无故停工检修其炼油厂,人为制造产出短缺。
其次,供需矛盾的真实预期。从20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太区域石油消费量迅速增长,在1997年超过欧洲、美国的消费量。进入21世纪后,继续快速增长,2000—2007年年均增长率为2 。64%。相应的,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率为1 。57%,而世界石油生产的增长率仅为1 。21%,需求增长明显快于生产增长。2000—2006年,欧盟、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量也出现较明显的增长。美国和欧盟2007年的石油消费量开始有所下降,全球 2007年的石油消费增长率也降至1 。17%,但石油消费量超过产量的情形并未发生逆转。相对于生产而言,需求显得更为强劲。
石油供给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包括原油产量、石油提炼能力和石油储量三个方面。也许石油并不短缺,但正如克鲁格曼所言,“我们正进入一个成本越来越高昂的石油时代”,低成本的石油开采逐渐远去。以往的油品当中绝大多数是轻质油和中质油,近年来重油(重质稠油)成分大量增加。由于最近几十年炼油行业的技术进步没有明显改善,重油的增多导致炼油能力相对下降了。因此,成品油供应出现紧张态势。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预期所导致的风险溢价提高,成品油供应紧张带动了上游原油供应的紧张。产油国的生产能力极限到来也是推高油价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曾导致20世纪80年代油价大幅下降的主要非欧佩克产油国产量却迅速衰减,进一步刺激了油价的上涨。
BP的2008年世界能源统计也显示,全球石油产量在 2007 年下降 0 。2%,即13万桶/日,是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受到2006年11月以及2007年2月连续减产的叠加影响,欧佩克2007年的产量减少了35万桶/日。但是安哥拉和伊拉克的增产部分抵消了其他欧佩克国家更大幅度的减产。而欧佩克以外的产油国石油生产增长也比较疲软,仅仅增长了20万桶/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产量连续5年下降,前苏联地区的产量略有增加。如果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产量下降是资源禀赋所决定的产量自然递减,那么欧佩克国家的产量下降就完全是政治决策的原因。可以说,欧佩克应当为油价暴涨负主要责任 ① 。
最后是美元贬值预期。美元指数被用来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地反映美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动情况。如果美元指数下跌,说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美元贬值,油价上涨;美元升值,油价下跌,美元走势与油价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美元贬值并不足以完全解释油价上涨。如果我们用美元指数把2008年的这轮石油价格上涨重新换算一下,就会发现美元贬值对石油价格上涨大致只贡献了1/3。也就是说,目前的原油实际价格只有名义价格的2/3。美元指数从最高位贬值不足30%,而原油名义价格上涨则超过300%。
支持投资者做多或者做空行为的是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金融市场不是看实质性供给与需求有什么不平衡的问题,而是在于是否形成了预期。一旦供给和需求存在失衡的可能性,这种预期就会被炒作,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题材被拿来炒作。2006年以前,中国威胁论是一个题材。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美元贬值又成为另一个炒作题材。无论是对粮食的炒作,还是对石油的炒作,实际上供给需求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问题在于只要这种预期被制造出来了,就会成为金融市场炒作的由头。很多大的投资银行制造了这种紧张气氛或者是高油价的泡沫,他们也从中渔利。短期内预期发生变化,势必影响期货市场内资金的流动。比如,当大部分投资者看空市场的时候,资金的流出就会迅速打压价格。
长期的稳定性和短期的波动性其实并不矛盾。金融市场对能源价格的发现和反映正是由剧烈波动的短期趋势组成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获利靠的是博取短期的价差,而并非长期投资。这与投资一家公司的股票完全不同。而套期保值者的目的主要是规避风险,并不是以博取价差为目的。所以,长期来看,金融市场仍然是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场所,也并不具备制造高价的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在能源金融市场上,真正能够全身而退的投资机构是少数,大多数投资者在过度投机中无法逃脱亏损的命运。从短期来看,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目前已经完全“蜕变”为一场大资本博弈的盛宴。做多的资本之间充满了默契,谁都不愿意也不敢首先撤离做空。这种资本的博弈又暗合美国的全球战略,所以多头势力空前强大,任何小规模的空头势力都会被消灭在萌芽之中。所以,我们看到,油价的上涨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但是,一旦预期发生了变化,部分资金开始流出,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出现价格暴跌。在这种情况之下,投资者会重新评估各种影响因素,做出下一步的投资选择。有可能是抽走资金,也有可能是反手做多。正是在资本的不断博弈中,金融市场实现了其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造成油价高涨的原因是多重的、复杂的。长期来看,投机行业为对油价上涨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因为没有显著的证据证明投机是油价上涨的推动力。套期保值资金和投机资本进入石油期货市场只是石油市场供需紧张的结果,而在短期,这些资金的流动既可能推高价格,也可能打压价格。由于存在双向交易,投机者可以做空,也可以做多,价格向上还是向下要看当时当地市场预期和资金力量的对比。不过,由于油价的风险溢价和金融溢价非常模糊,其价格区间的弹性很大,这确实给一部分别有用心的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操纵市场的机会和可能性。
当前,油价高涨已经严重威胁到世界经济的平稳增长,并引起世界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动。产油国和消费国需要共同努力,保障稳定的能源供需,保持能源价格的稳定,避免能源危机的再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