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一个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从繁荣走向衰退和萧条往往伴随着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正如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所言,“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
由于观察尺度和观察角度不同,自19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事件跨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理论,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基钦周期(短周期)、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库兹涅茨周期(长周期)、熊彼特周期(创新周期)。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大致分为外因论和内因论。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如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内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它是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当然,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必定是多重的、复杂的,因而很难仅从一个角度去解释经济周期。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的作者拉斯 · 特维德曾对历史上各种经济周期作了总结,他认为,基钦周期是典型存货周期,平均为4。5年,振幅有相当的规律性;下降阶段平均为6~9个月,振幅有限。许多这样的下降并不会演变为经济衰退,只会使经济增长周期处于低迷。朱格拉周期是典型的资本性支出周期,平均为9年,频率受创新、贸易自由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变化;典型的衰退期会持续2~2。5年,振幅可能较大。库兹涅茨周期是典型房地产周期,平均为18年,频率有变化且受利率结构化趋势的影响;典型的衰退期会持续3~3。5年,振幅大。一般来讲,在房地产开始兴盛后的15~16年,房地产市场疯狂动力衰竭,严重过剩,供给超过需求,通货膨胀也很高,央行则通过提高利率控制局面,房地产市场陷入停顿,然后便是崩溃。随之而来的,是债务紧缩、银行危机、经济危机,最终爆发一个经济周期大约经历了4个存货周期、2个资本性支出周期和1个房地产周期。
我们以2008年金融危机(正是起因于房地产市场崩溃)作个类比。如果按照拉斯·特维德的说法,我们把这次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时间向前推18年左右,你就会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18年左右的房地产周期基本是成立的。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段时间,西方主要经济大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股市、楼市泡沫破灭。1987年,由于经济发展前景的不断恶化以及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这就是所谓的“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标准普尔指数狂泻20%,全世界市场出现暴跌,危机一直持续到1992年才得到缓和。而日本经历了股市和楼市泡沫破灭之后,正式进入了“失去的10年”时代。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经历了一轮高通胀、高增长时期,甚至还出现过社会危机和政治风波。而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往前推18年,大致是历史上的石油危机时期。美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在《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一书中所列举的这一时期的投机对象也是股票、房地产(还包括油轮、波音747飞机)。也许上述事件纯粹巧合。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危机是蕴含于经济周期之中的。
从这个角度看,这次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并不奇怪,这只是经济周期从繁荣向衰退的转换,与历史上美国爆发过的金融危机没有什么太多不同。早在两三年前,我们就预计会爆发金融危机,只不过没有想到危机会发生在美国,而且范围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远。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过西方世界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的考验。事实证明,只要我们采取的方法得当,我们是可以很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影响的。
金德尔伯格曾指出,金融危机的核心问题是投机究竟是市场稳定因素还是不稳定因素———换句话说,市场是否总是理性的。传统的周期理论认为,金融因素不会对真实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强调实物因素在经济周期生成和传导中的作用。然而,历次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证明,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十分显著,历史上投机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案例比比皆是。如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英国的南海泡沫以及我们经历过的亚洲金融危机和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对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的发生频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为界,在此之前,由于实行的是金本位或黄金—美元本位,世界经济的信用体系以黄金为标准或受到黄金制约,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要远远小于1971年之后。比如,在金本位制下,贸易失衡会给赤字国家带来经济萧条压力,也会造成贸易顺差国家国内价格的上涨,进而造成成本上升、出口减少。贸易失衡会通过两国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自动调整。因此,贸易失衡不会维持很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整机制,防止各国贸易账户出现失衡。尽管在经济繁荣时,投机仍然十分盛行,但金融危机大多发生于经济周期从繁荣走向衰退的时候,经济周期的转换也不一定发生金融危机。
1971年之后,世界经济的信用体系失去约束,纸币本位下美元的泛滥成为常态,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很容易导致或加剧危机。比如,在美国加息周期当中,由于大量资本从非美国市场流向美国市场,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就很容易爆发金融危机。加上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此后的金融危机既有经济周期转换的因素,也有金融系统本身的因素,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也加速了经济周期的转换。
从危机的性质和持续时间来看,如果由单纯的投机泡沫引发的危机,经济重新恢复所需的时间较短。如果投机泡沫引发金融系统危机,经济恢复需要数年时间。如果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交织在一起,则经济恢复需要的时间更长。许多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都与投机泡沫相关,投机泡沫、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经济周期是人们无法绕开的,这是客观的经济规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金融危机的发生成为常态,美元本位制下金融危机的轮回也几乎不可避免。十七八年来一次大危机,七八年来一次中危机,三四年来一次小危机。这就如同我们目前面临的全球气候变化,我们无法遏制气候变化的趋势,那么就只能减缓和适应。金融危机也是如此,我们无法阻止其发生,那么只能尽量做好准备,在危机来临时,减少损失,并适应危机时期的生活。表1 1所示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