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0100000006

第6章 秦中,让帝王青睐的王气

西安的建城史已有三千一百多年,众多王朝在此建都,历时一千一百多年。西安,古代称为镐京、长安,它是我国著名的古都。西周以丰、镐为都,秦以咸阳为都,均在西安附近。西汉、新、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在西安建都。东汉、曹魏、后唐都在西安建有陪都。

周人曾于此制礼作乐,铸典章于金石;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修建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汉唐时代,这里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宾客云集的东方大都会。“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当时西安的历史地位的写照。至今,西安与世界历史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帝王为何选秦中

历代统治者之所以看中了西安,这首先与西安的地理形势有关。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南阻秦岭,北滨渭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代张良对西安的赞誉:右陇蜀,南有巴蜀之“夫关中左崤函,沃野千里,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咸阳紧邻西安,秦朝建都咸阳。咸阳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以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体现了“万世一系”的秦帝国都城的宏伟和尊严。

隋朝立国后,放弃了原来的长安城,在东南另建新城,《隋书·文帝纪》记载:凋残日久,旧经丧乱,今之宫室事近权宜,又非“此城从汉以来,屡为战场,谋筮从龟,瞻星揆日,不足建皇王之邑。”于是,选择了“山川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的龙首原建新城。长安新城南对终南山及子午谷,北临渭水,东有浐、灞二水,城西一片平原。宫城在城市中部偏北,宫殿坐北朝南,当时称为大兴城。

唐代改大兴城为长安,并且增修宫殿。唐朝皇帝认为隋朝的宫城建筑所处地势偏低,便在东北龙首原高阜上新建了大明宫,又在城内修建了兴庆宫。整个长安城布局工整,它以南北御道——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东西两边各有五十四个坊和一个市,表现出对称美。长安城的格局对北京城的建筑形式是有影响的,日本的奈良和京都也是仿照长安城兴建。

回溯关中地区都邑选择和营建的历史,其中竟有极为周密巧合的地方。起初西周丰镐都于沣河两岸,沣河北流注入渭河,过了四百多年,这里不意为秦人选中,成为秦都咸阳布设之地;紧接着,西汉开国君臣浩浩荡荡从渭北进驻长安,南依龙首山,北近秦咸阳故地,建起了汉长安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也成为若干短暂朝代的都城;到了隋初,嫌长安旧城不理想,南挪至龙首山南,兴建了布局规整的大兴城;隋唐相继,都城位置不变。

概括地说,周秦汉隋唐五代四城(隋唐都城重叠,视为一个),丰镐在西南,咸阳在西北,汉长安城在东北,隋唐都城在东南,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至公元十世纪初(唐末)的近两千年左右时间里,其都城选择和迁建过程,是按顺时针方向转下来的,形成了一个圆圈,欲以立足关中并施展政治抱负和才华的古代君臣,都没有离开这个圆圈,这个圆圈即一般所说“八水绕长安”的地域范围。山不转水也未转,影响上述都城选择意志的是过去时代的内外部形势,在对于时局的有效把握之下,关中平原及其核心区地理位置及其条件的优越性,因得到古人的认可和肯定而得以很好地发挥。

历史上的开国君臣如何选择自己满意的国都,可谓各有千秋。如果当时的帝王有凌云之志,其臣属就可能贡献重在开拓进取的都城选择意见,并就都址的安危得失进行反复考虑;如果帝王没有太大的志向,其臣属就可能拿出比较稳妥保守的方案。这就是国都选址过程中最主要的人为因素。

此外,一个王朝的疆域范围有大有小,只要是择都,无论其版图大小,都有一定的选法。从选建都城的步骤来说,一般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先在全国有效控制范围内选择最合适的区域;第二步是在选定的区域内再来确定都城的具体位置。第一步属于战略选择,体现的是国都定位的空间权衡能力;第二步为综合性的技术选择,体现的是因地制宜的判别技艺。

西汉定都关中的过程,就清楚地为我们展示了“第一步”的走法。刘邦集团进入关中,先到达渭北之栎阳,又过渭河到达长安,西距秦咸阳城不远,便驻足下来。《三辅黄图》中说长安“本秦离宫也”(天子出游之宫),实际上仅为秦朝的一处小地名(乡聚)。经过高祖(刘邦)、惠帝(刘启)时数次大规模的修建,帝都长安城落成。

隋朝的政治重心仍然是在关西地区,故而仍定都关中。隋朝主动放弃汉长安城,转而确定大兴城的位置,完整体现了“第二步”的走法。《隋书·高祖纪》记载:卉物滋阜,宜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龙首山川原秀丽,卜食相土,无穷之业在斯”,表明对新址的选择极为满意。其实这个新址的选择很简单,也就是采用“后靠”的做法来实现的。这样做,既不丧失关中核心区的地理优势,还可以进入到渭河南岸的支流散流区,获取充足的水源,满足城市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

汉与隋唐确定国都的位置,都与一个并不太高大的黄土台原——龙首山

中说:头入渭水,

有关。《三秦记》“龙首山长六十里,尾达樊川”。今人立于西汉未央宫所在的龙首原上,两座长安城一北一南,可以环视。渭河、龙首山之间地形开阔,刘邦集团北来,“父老传云,就选择在龙首山北面。前人留下话语,尽凿龙首山土为城,水泉深二十余丈”。龙首山以南土壤肥沃,面积更为宽广,成为隋唐帝都展开的理想地域。徐松在《唐两京城坊考》中考论龙首山“头高二十丈,尾渐下,可六七丈”,表明位于西安小平原的龙首山山势、位置特别,具有一种类似关中核心区基座的地理支撑作用。

于此可见,任何一处都城的确定,都是人为选择的结果,其选择时所体现的着眼点,就显得格外重要。受人注目的关中核心区,能成为周、秦、汉、隋、唐各代的风云际会之所,是形势和自然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八水绕长安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大都发祥于大江大河,如巴比伦发祥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埃及发祥于尼罗河,印度发祥于恒河,中国发祥于黄河。可以说,正是这些江河孕育了巴比伦、开罗、新德里、西安、洛阳、开封等世界名城。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中,朝代更迭,城邑兴废,共形成城邑三千多处,从夏王朝建都于阳城到清代建都北京,共形成古都约二百余处。回望这些城邑与古都的形成和发展,变迁兴衰都与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说水是古都的生命线一点也不为过。

早在古史传说时代,就有了关于城址选择于河流交汇的“汭”位的文献记载。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舜居妫汭,舜耕历山,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记载;《世本》中也有相似的记载,说“舜居妫汭”。“汭”就是指河流会合的地方。从考古发掘看,仰韶文化时期的建筑遗址,都出土在河流的交汇之处,即所谓的“汭”位。古代先民选择这样的地理位置,一是邻近水源,能够满足原始聚落居民生活、生产活动的用水需求;二是水源充沛的地方一般植被丰富,便于渔猎和食物的采集。

考古工作者在郑州西山发掘的西山城址,是我国迄今所知的年代最早的夯筑城址,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西山城址就位于黄河与南岸的枯河交汇处——“汭”位,北距黄河约四公里,遗址坐落在枯河北岸二级阶地的南缘,是豫西丘陵与黄淮平原的交界处。此处北依西山,南临枯河,背山面水。

无独有偶,位于河南新密市东南三十五公里曲梁乡大樊庄村的古城寨遗址,也选在溱水、—位。城址坐落在溱水东岸的台地上,城洧水交汇处——“汭”内遗址面积十七万多平方米,城外遗址面积十万余平方米。城址规模宏大,城高沟深,气势宏伟,为我国早期筑城史所罕见。在城址遗迹文化层还出土了大量的玉、石、骨、蚌和陶器,并发现城址遗迹文化层自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殷商、战国一直延续到汉代,遗存着各个时期的文化,其中以龙山早期到晚期遗存为主,特别是城址中心部位,建有廊庑建筑的大型宫殿基址。文物考古专家认为,此城址是历年发现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文化层最丰富、意义最重大的龙山文化时期的一座古都城。有专家根据该城的地望、年代和性质认定,这里就是黄帝时期的都城轩辕丘。

考古发掘的王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与八方村之间的岗地上。遗址的东部为五渡河,其南部为颍河,王城岗遗址就在颍河与五渡河交汇的台地上在古代长安的周围,有渭水、浐水、灞水、涝水、沣水、滈水、泾水、潏水八条河流,碧波荡漾,环绕其间,即所谓“八水绕长安”。周王朝原建都于西岐,属渭北高原,原高水深,用水困难,约在公元前1136年,周文王(姬昌)将国都由西歧迁到了关中平原的沣河西岸,称丰京(今西安西南),周武王(姬发)灭商统一中国,又迁都镐京,位置在沣水的东岸。秦代建都于雍(凤翔县),也属渭北高原,用水困难,后来迁都栎阳(今临潼县武家屯一带),这里地势较高,又近盐卤之地,水质很差,秦孝公迁都于咸阳,“船漕商鞅变法后,临渭水建都,车转”,交通方便。到秦始皇时“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把市区向渭河以南扩八水绕长安展,著名的上林苑和阿房宫都兴建在渭河以南。汉代建都长安(在今西安市西北),不甚宜人”所以到了隋唐,城市迁到了沣河与灞河之间,真“水皆成卤,正形成了“八水绕长安”的格局。使隋唐长安城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西安城。

上林苑中昆明池

如果对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进行排名的话,最具影响力的当首推上林苑。上林是西汉王朝著名的囿苑,也是京畿地区最大的禁苑,论其规模,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一处宫苑能与之相比。关于它的范围,汉人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说得最清楚:“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滈、潦、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上林苑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三百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据《汉书·旧仪》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可见汉时仍保存着射猎游乐的传统,但主要内容已是宫室建筑和园池。据《关中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宫、三十五观。三十六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待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等。上林苑中有大型宫城建章宫,还有一些各有用途的宫、观建筑,如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观看赛狗、赛马和观赏鱼鸟的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饲养和观赏大象、白鹿的观象观、白鹿观;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养南方奇花异木如菖蒲、山姜、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桔之类的扶荔宫;角抵表演场所平乐观;养蚕的茧观;还有承光宫、储元宫、阳禄观、阳德观、鼎郊观、三爵观等等。

上林苑中还有许多池沼,见于记载的有昆明池、镐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当路池、太一池、郎池等。其中昆明池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所凿,在长安西南,周长四十里,列观环之,又造楼船高十余丈,上插旗帜,十分壮观。

昆明池为汉武帝元狩三年于长安西南郊所凿挖,用来练习水战。池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二顷。宋以后湮没。《汉书·武帝纪》中说:(元狩三年春)“发谪吏穿昆明池。”《西南夷列传》有:

“越嶲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据宋《长安志》和清《西安府志》、《读史方域纪要》等载,昆明池在府城(今西安)西南三十里。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书所载,汉武帝时,西南昆明国(今云南昆昆明池明一带)不朝于汉,且阻止周围越西(今属四川省越西县境内)国等其他小国向汉进贡。汉武帝为征讨昆明国,故凿昆明池,以训练水师。西汉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减陇西、北地、上郡三地戍卒之半,并发谪使在周朝灵沼的故址上穿池。因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故作昆明池以象之,以习水战,所以名为昆明池。

事实上,开挖昆明池的目的绝不仅此一点。昆明池的开挖,既可做上林苑内的主要游乐区,同时又可成为京城长安的主要水源地。这是汉武帝为改善当时长安城市环境所做的重要贡献之一。昆明池建在细柳原与高阳原之间,池址的水平高程,高于当时汉长安城内外所有地区。昆明池水源来自附近的两条河水,将东起秦岭的大峪、小峪、石砭峪流出的诸水全部接纳。丰富的水源,在长安城西南高地形成一个人工的汪洋大海,分别在东口、西口、北口修了三条引水渠道,环绕京城而过,保障了京城内外的用水。与此同时,昆明池还是当时皇室、贵族的游乐所在。

昆明池周围二十公里,在池四周又大兴土木,建造离宫别馆,亭台楼阁,寺观庙宇。池中粼粼碧波,烟波浩渺,水光接天,龙舟悠游,画舸争流,鱼游鹤翔,莲花逐浪,岸上宫、观、馆环池林立,成为皇家禁苑,帝王将相,娱乐宴游的风景区。据汉时的《三辅黄图》所载,汉昆明池,武帝元狩三年穿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南,周回四十里。记载:中有戈船《三辅旧事》“昆明池地三百二十顷,各数十,楼船百艘,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葆麾盖,照烛涯矣。池中后作豫章大船,可载万人,上起宫室,因欲游戏,养鱼以给诸陵祭祀,余付长安厨”。《三辅故事》又载:刻石为鲸鱼,每至雷雨,常“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长三丈,鸣吼,鬣尾皆动。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棹歌,。载:

杂以鼓吹,帝御豫章观临观焉”《关辅古语》“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由此可见昆明池是一个集城市供、排水,接济漕运,风景游览,鱼类养殖和练习水军,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后来在汉昭帝时,战事稍稀,《西京杂记》“武帝昆明池主要作为游宴和鱼类养殖。载:作昆明池欲伐昆明夷,教习水战,因而于上游戏养鱼,鱼给诸陵庙祭祀,余付长市卖之”。有云:鱣鲤鱮鲖,鲔鲵鳀鲨,修额短《西京赋》“其中则有鼋鼍巨鳖,项。大口折鼻,诡类殊种”,足见当时昆明池中所产鱼类之多。

唐王朝建都长安后,昆明池的功用又一次得到利用。唐武德九年(627年),唐高祖李渊临幸昆明池,以观水军练习。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五年(631年)正月癸酉,猎于昆明池,四夷君长咸从,宴高昌王文泰及群臣。丙子而还(《资治通鉴》)。唐太宗并题有《冬日临昆明池》诗一首:劫灰隐“石鲸分玉溜,平沙。柳影冰无叶,梅心冬有花。寒野疑朝雾,霜天散西霞。欢情犹未报,落景蘧西斜”。

《括地志》及《读史方域纪要》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浚修昆明池,扩大原昆明池范围,将沣、镐二水尽皆堰入,无复流派。使昆明池深六寻,袤十里。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年),京兆尹韩皋奉诏,又一次浚修昆明池,追汉制,引洨河及沣水合流于池。又修石炭、贺兰两堰,并造大堰以汇众流。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皇帝又令再次浚修昆明池。

唐代,昆明池经过几次的浚修,更是湖光绿树连天,洲渚莲叶环绕,水色碧蓝鉴人,楼船小舟相映,帝王将相游宴娱乐,文人雅士泛舟题咏。

昆明池在唐太和年间修浚之后,由于唐王朝走向衰落,受战乱的影响,昆明池逐渐石闼堰废而见干涸。自宋以后,不加浚治,遂湮为民田。至此从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到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使用了长达九百五十多年的昆明池,水枯见废,而湮为民田。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海盗

    海盗

    我们是海盗,有本领的海盗。美丽的姑娘们,请你来到我的怀抱。我们是海盗,自由自在的海盗。在骷髅旗的指引下,为了生存而辛劳。我们是海盗,没有明天的海盗。永远没有终点,在七大洋上飘荡的海盗..感兴趣吧,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海阔天空的海盗世界吧!他们挥舞刀枪,宣称与上帝为敌;他们抢掠成性,蔑视人间一切权威。他们抛撒金币,以生命疯狂下注;他们以船为伴,有着自己的道德规章--他们已成传说,被海与天封藏。独眼的船长、生锈的火枪、哗啦作响的金币,盛着财宝的木箱..纵横匕海的故事,并不只是幻想。暴风雨、坏血病、骷髅旗、私掠证,荒岛埋宝,公海搏杀..海盗的世界。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间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这一切构成了人间仙境般的庐山。
  •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为利于广大读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无穷魅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我们特别聘请了相关专家学者编撰了《文化之美》这套书。这套书包括自然景观、考古发现、艺术精品、珍贵器物、历史遗存、民风习俗和文化艺术等内容,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热门推荐
  • 培养了不起女孩儿的300个思维游戏

    培养了不起女孩儿的300个思维游戏

    看多了司空见惯的思维游戏书?本书让你看完后想扔掉所有的思维游戏书!这是一本家长和女孩儿一起玩的思维游戏书。每一个游戏的设置,均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并根据女孩儿的大脑、智力结构,在国内外众多权威专家的指点下,精选的包括数字游戏、推理游戏、探索游戏、发散思维游戏等,让家长与孩子在充满乐趣的互动挑战过程中,全面提升各种能力,使头脑真正动起来。如果看完此书后,你和你的孩子觉得这些题目很简单,你们也能出这样的题目了,那得祝贺你们,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和你一样,活学活用,从生活中汲取更高的智慧思维,抛弃那些依赖思维游戏书的生活吧。
  • 血脉战纪

    血脉战纪

    人力有穷尽,潜力无穷,资质普通少年身怀半神血脉,领悟半神先祖力量,踏上异样冒险旅程,偶遇地球少女、商会千金、刁蛮公主,这里有信奉自然力量~精灵,有图腾力量~兽人,还有神秘的神灵大陆与极北之地受冰封诅咒的魔族……
  • 穿越落日之门

    穿越落日之门

    因为哥哥的离开,我莫名其妙的穿到春国,遇美男,遇到妖孽,莫名其妙的又变成了丞相失散多年的女儿,“你是谁”“你管我是谁,你是谁”“你不说你是谁,怎么能告诉你我是谁”....
  • 收妖异闻录

    收妖异闻录

    事出无常,妖行当道你问妖为何物?陆生笑而不语。带着一只会说人话的小黑猪,与一只捡来的小白狗证明给那些人看,妖为何物。
  • 邪龙武尊

    邪龙武尊

    一代天才重生异界为父报仇.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我坚信人定胜天....洛风
  • 假面恋人之爱重来

    假面恋人之爱重来

    简介:莫西是一名孤儿,却凭借着天赋异禀,一步一步登上人生的巅峰,一次回乡,遇上她心底里深藏的那抹阳光,她为他换上了十几年从未穿过的女儿装,为他不顾一切,低调的做起他身后的小女人。就在她以为这就是她这一生的幸福时,他却为了另外一个女人,将她打入人间地狱。她万念俱灰,如同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这时,那个他所谓的真爱女人出现在她面前,对她说,这一切都是要害他阴谋,而她只是这场阴谋的牺牲品。那一刻,她眼底的暴戾乍现,心底里仍存的那份爱的执着,让她有了生存的意念。她如同复活的恶魔,一人二狼,挑了他的分堂。当他闻讯赶到,他心爱的女人,已奄奄一息的在她的魔掌里挣扎,他在她身上留了五颗子弹,却也没能救出他心爱女人的性命。一切平息,她躲起来舔舐伤口,他也躲起来沉淀和她的记忆。再遇,她全副伪装,却依然逃不过他火热的眼睛,他对她穷追不舍,哪怕被gay了也不放弃。爱——再来一次,她不会只用心不用脑。爱——再来一次,她用尽狠招,胆小勿近!爱——再来一次,她二人无人敢扰!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邪王追妻之医失足成千古恨

    邪王追妻之医失足成千古恨

    “妹妹啊,在过两日便是你和太子殿下大婚了以后你成了太子妃,我们姐妹见面就难了。”话语中听着稍微有些化不开的浓稠。说话的那是一个长相很漂亮的姑娘,大约十七八岁,小脸微微有些圆润五官很是精致只是眼中透着一股精明。“姐姐莫要担心,你我从小一起长大早就已经是亲姐妹了,待我嫁给了连城哥哥一定将姐姐接进府中,到那时我们姐妹还是如同现在这样亲近的。”
  • 千回梦

    千回梦

    简介千奇世界,万物应天而生天地有灵,生灵启智缵衍智丛得开,众生奋斗不息。回天运斗,我命由我天不定命可消弥,只轮无反气不逝轮回百转,却难忘心中初梦。虚无缥缈的仙梦,却成了芸芸众生无法舍弃的追求,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公,却无意间成了他人的垫脚石。生残酷,活更残酷,师徒分离,兄弟相残,朋友相欺,亲人相隔。一个异界少年的诉说,一个异维世界的修魄梦仙。
  • 烟舟

    烟舟

    人们生来就有穷丑富美高矮胖瘦这样那样的区别,于是才有的现实,现实让人们总是在低谷中才看得到高峰,等熬过低谷,就再也看不到了。而大多数人所谓的成长,无非就是你抽烟的姿势越来越熟练,爱一个人也越来越随便,从当时的三杯倒到现在的喝不醉,可是没有人掐掉你手中的烟,3没有人替你挡掉手中的酒,更没有人给你一个心灵的家,说白了,除了孤独于酒你什么都没有。风行水上,其实只是路过,那些浮嵌在水面上的斑驳,是青春将我们这些朽木镌刻后留下残渣的投影,而当朽木成舟的那天,我们才恍然发现,那些自认为不朽的回忆,从一开始,并不是为了流传。才懂得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或是看不到的未来,我们从来都漫不过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