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才能够创造工作的机会和人生乐趣。
父亲用一道常见的智力游戏题考儿子:“一个桌子四个角,砍去一个,还有几个?”
“三个。”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父亲笑了,儿子的回答正在他的意料之中,于是笑道:“错了,应该是五个。”
儿子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答案,坚持着他的数学原理:“四减一等于三嘛。”
父亲早有准备,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片,用剪刀剪去一角,对儿子说:“假设这就是一张桌子,现在去了一角,你数数还有几个角?”
儿子明白了,这是父亲和他玩的智力游戏,顿时笑了起来:“没错,这样是五个,可是我干吗要这样剪呢?”说着,他接过父亲手里的剪刀和纸片,沿着纸片的对角线剪了下去,然后扬起手中的三角形,得意地问道:“这样,不就是三个角了吗?”
父亲哑口无言,一时间有些尴尬,但是随即又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对儿子说:“好,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儿子歪头在纸片上比划着,然后说:“也可能剩下四个角。”只见他拿起剪刀,沿着纸片一边除了两个端点以外的任何部分,向另外两个端点的其中一个剪下,居然得到了一个四个角的“桌面”。
人生的道路上,习惯往往成为束缚我们的力量,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按照常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的答案,习惯于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去生活和工作,其实,思考和实践才是我们发现答案的唯一方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小孙子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大声叫着说:“爷爷,苹果里面有一颗星星。”
爷爷说:“这有什么可稀奇的,你每次吃苹果最后剩下来的核,就是苹果的心啊!”
“爷爷,我是说苹果里面有一颗小星星!”小孙子急着澄清此星非彼心。
爷爷正色地说:“不要胡说!苹果里怎么会有星星呢?”
“爷爷!是真的!苹果里真的有一颗星星!”
拗不过小孙子的撒娇,爷爷终于和颜悦色地问小孙子:“那你可不可以把苹果里的星星找出来给爷爷看呢?”
“好啊!”小孙子一面回答,一面把苹果放在桌面上拿起刀就要切……
爷爷看了,忍不住大叫:“不能这样切!”一面把苹果抢过来,重新直立在桌上,然后告诉小孙子,“切苹果要从上往下切才对!”
从上往下切是传统的切法,这样显然不会切出星星来。现在不妨掩卷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切出苹果中的星星来?
其实很简单,只要把苹果横放,然后顺着中央切下去,苹果在被分成了头尾两半的同时,就会出现一个奇观:苹果中的五粒种子,整齐地在这两半的中央构成了一颗星星。
就像故事中的老爷爷一样,大多数人都会按照固有的习惯去生活,很少有人主动跳出习惯性思维的窠臼。一个人的成就原本应该是由他的智慧和劳动决定的,可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人生之路常常是受习惯所左右和控制的。
某大酒店正在招聘部门经理,经过几轮筛选,选出三位面试者。
老总问第一位面试者:“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第一位面试者回答:“先有鸡。”
老总接着问第二位面试者同样的问题。
第二位面试者自信地回答:“先有蛋。”
最后,老总问第三位面试者:“你来说说,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第三位面试者认真地回答:“客人先点鸡,就先有鸡;客人先点蛋,就先有蛋。”
老总笑了,结果第三位面试者被录取了。
第三位面试者为什么会被录取?很简单,因为他出奇制胜,打破常规,跳出了习惯性的思维框框,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一种睿智。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倘若能够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突破固有的惯性思维,那么,离成功可能就更近了一步。
成功学始祖拿破仑·希尔说:“不管我们是谁,我们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是自身习惯的受益者或受害者。”下面这个故事可以为此佐证。
亨利是出入境检查员,他的职责是在边境检查站检查那些入境车辆是否带有走私物品。
除周末外,每天傍晚时分,亨利都会看见一个工人模样的汉子,从山坡下面用自行车推着一大捆稻草向入境检查站走来。每当这时,亨利总要叫住那人,要他将草捆解开接受详细的检查,接着他的每个衣袋也被翻了个遍,看看能否搜出点金银珠宝之类或别的什么值钱的东西,尽管他搜查得一丝不苟,但遗憾的是每次都未能如愿。凭直觉,亨利料定此人准是在搞走私活动,然而却苦于查不出任何走私物品。
在退休的前一天,亨利对那人说:“今天是我最后一班岗了。我知道你一直在携带走私物品入境,可是一直苦于没有证据。你能否告诉我你屡屡得手,究竟贩运的是什么物品?要是你告诉我,我绝对为你保住秘密,绝不食言!”
那汉子沉吟了片刻,最后拍了拍自行车。亨利至此才恍然醒悟。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就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亨利固守传统思维,也就永远猜不出那人居然在他的眼皮底下走私自行车。
人生的道理也是如此,因循守旧,永远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只有打破僵化的惯性思维,大胆创新,才能够跳出习惯性思维的窠臼,迎来光芒万丈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