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靠舞台生活,失去了舞台,只能命自己生活。
N君在一家大报社担任记者,文章常有别人所无之见地,因此很多人尊敬他,尤其政界人士,没有不买他的账的。
做了几年记者之后,N君感到厌倦,于是他想开公关公司。“我的关系那么好,不愁没有客户。”他如此想着,而他那些朋友也如此赞同。于是他辞去记者工作,真的开起公关公司来了。
开幕那天,朋友送来很多花篮,也有很多贺喜的电话,而且立刻有生意上门。N君很高兴。
过了3个月后,N君发现,那些常在一起喝酒的政界商界朋友的电话少了,偶尔见了面,态度也变冷淡了,打电话去,常谈不到三句话,过去一摊又一摊的应酬也没有了。
N君感到非常的寂寞,也非常的不解。
N君的不解其实是非常平常的,只因为他是“局中人”,不知其中缘故罢了。
媒体是一种“权力”,因此人们对媒体无不又爱又怕,而越大的媒体,人们对它又爱又怕的心情也就越强烈。媒体的工作人员在“权力”的光环底下,也一同分享了人们的“又爱又怕”。尤其是记者,因其一段话,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前途、一个企业的兴衰,需要社会形象的公众人物对记者的“礼遇”、“尊敬”也就可想而知了!
N君是记者,所以他享受了人们对他的“礼遇”和“尊敬”,但他忽略了媒体、记者与大众之间真正的关系结构,所以对别人对他的“礼遇”、“尊敬”产生误解。
事实上,人们对N君的“礼遇”和“尊敬”,是因为N君是手握“笔刀”的记者,也因为N君背后是家发行量很大的报社!N君文笔虽好,也不过是权力的装饰品而已。N君不察,以为这种“关系”是他自己建立起来的,殊不知他一离开那权力的光环,就失去力量了。换句话说,在大多数人眼中,N君已失去了价值,好的文笔没有地盘耍弄,也发生不了什么力量啊。
以N君的故事为例,我们可以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存有一些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条件”!
所谓“条件”是指一个人本身所拥有以及周遭能运用、足以对某位特定对象产生“好处”的资源,或是产生“威胁”的力量。也就是:因为你有这些“条件”,所以我才和你产生亲密关系,希能获得一些“好处”;或是保持距离,避免得罪,以免受到伤害。可是当这条件消失或减弱,你已不再是资源供应者或是威胁者,那么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就会产生变化。所谓的“变化”不是指别人从此与你“断绝关系”,而是过去的关系内涵转变成为另一种新的关系,这种新的关系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当然也有可能这些过去的关系一去就不复返了。
这种关系变质的现象每个人都有可能碰到,而且几乎没有例外。所以,退休的官员、失意的政客、息影的艺人,都会失去往日的辉煌,可是很多人不察此点,为自己的寂寞怨天尤人,还慨谈“人心不古”、“世态炎凉”。事实上,人性本就如此,何必耿耿于怀呢!
当然,也有不让关系变质的办法,就是:
——本身具备良好的条件,能持续发挥影响力,不过这并不很容易。一如故事中的N君,文笔虽好,又能怎样呢?但如果文笔不好,就更不能怎样了。
——进一步拥有更多的资源,例如换到更有实力的单位去!
不过N君也不用颓丧,如果他真的有才华,一样可以把公关公司搞起来,过去那些关系总有一天会恢复的——那时,N君又是一位有“条件”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