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吕后一死,诸吕伏诛,汉文帝继立为汉朝第三位皇帝。平定诸吕多赖右丞相陈平及太尉周勃之力,而陈平认为周勃的功劳比较大,便将右丞相之位让予周勃,自己降居左丞相之职。
有一天上朝时,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说:
“全国一年内审判的案件有多少?”
周勃回说不知道。
文帝又问:“全国一年内收入、支出的钱粮各是多少?”
周勃仍然回说不知道,这时已紧张得汗流夹背、羞愧无地。当时陈平也在场,汉文帝于是将同样的问题问左丞相。
陈平回答说:“这些事都有专门负责的人,陛下若要了解刑狱的事情,就问掌管司法的廷尉;若要知道钱粮收支的情形,就问掌管国家税收的治粟内史。”
文帝觉得有点纳闷,问说:
“如果这些事各有主管的官员,那丞相到底负责什么事呢?”
陈平回答说:“丞相的职责在于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以使天地万物正常化育生长;外要能镇抚诸侯四夷,内要能亲抚百姓民情,同时还要使朝臣、士卿、大夫各得其所,胜任其职,让国家在正确、稳定的轨道上顺利发展。”
汉文帝对陈平的回答十分欣赏,大大夸奖了他。
周勃非常惭愧,下朝后埋怨陈平说:
“亏我们两个还是好朋友呢!这种重要的道理你平常怎么都不告诉我?”
陈平笑说:“你身居丞相之位,怎么不知丞相之职?若对此没有一定的认知,若陛下突然又问你长安城中盗贼的总数,你要如何回答呢?”
周勃无话可说,自知才具远不如陈平,不久后就以生病为借口,上书请求辞去右丞相之位,回乡养病。汉文帝准了周勃的请求,但并未找人递补他的职缺,丞相的权柄遂集于陈平一人。
陈平将右丞相的位子让给周勃,这件事可从两个角度来看:
一、忍让为国。平定诸吕,周勃有可能会自认功劳比陈平大,若为了这件事情,周勃和陈平闹了起来,且互不相让,不但会带给文帝困扰,更有可能引起政治风暴。陈平主动让出大位,不但预先消除这个危机,且表现了自己的豁达大度,也为自己的形象加了分。若周勃不敢接受,则亦无话可说,而陈平仍保有右丞相的位子。
二、以退为进。周勃能征善战,但却未必是个熟悉内政、能够调和鼎鼎的宰相之才,因此陈平故意让周勃担任右丞相,让周勃了解他不是个宰相的料子,让他知难而退!如此陈平则可名正言顺、大大方方地重新坐上右丞相的位子!
以上的第二个看法纯粹是一种推论,不一定是真的;但若是真的,也未必不是一种识大局、有智慧的进退之道。
陈平对官职的分工极有见地,值得政府官员和民意代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