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若能利害与共,发挥智能,也能合力击败强者
春秋末年的晋国,卿大夫家族的势力已经凌越了公室,其中以智氏最为强大。智襄子仗着智氏强大,竟向韩康子勒索部分土地。韩康子不肯,但家臣段规谏说:
“智襄子刚愎好利,不给他土地就会来攻打我们。不如答应他的要求,让他觉得获得土地很容易,再加上他为人骄奢贪婪,必定转而又向其他人索地。他人若不允,智襄子就会起兵攻之,这一来我们不仅能免祸,到时还能从中取利。”
韩康子采纳了这个建议,忍痛将土地让出。
果然贪心的智襄子不因此而满足,以为仗着势力的强大可以予取予求,竟向魏桓子要求土地。
魏桓子不愿平白无故把土地送人,召集臣下商议对策。
任章问说:“为什么主公不愿给地呢?”
魏桓子回答:“无故索取,毫无道理,当然不能给他。”
任章说:
“就是因为无故索取,毫无道理,所以才更要给他!智襄子强横无理的索地会引起其他卿大夫的恐惧,我们因畏于智氏的强大而给地则会加深智襄子的骄心。骄傲的人就会轻敌,恐惧的一方则会亲睦合作;以相亲之兵对付骄傲之人,智氏的命运大概要终结了。主公不如让地以培养智襄子的骄心,然后再择交仇视智襄子的盟友,最后必能击败智氏。”
魏桓子觉得有理,便也把土地让给了智襄子。
得到韩、魏割地的智襄子更是志得意满,不可一世,转而又向赵简子索地。赵简子可不是个易与之辈,断然拒绝了智襄子的要求。智襄子大怒,兴兵攻打赵氏,并命韩魏两家一同起兵助阵。三家联军围赵于晋阳,久攻不克,遂引河水灌城。眼看晋阳就快守不住了,智襄子大为振奋,但韩康子和魏桓子却眉头深锁,忧心忡忡。
赵简子派家臣偷偷出城,向韩魏两家领袖说:
“今日这河水可以淹灭赵氏,难道明天就不能淹灭韩魏二氏吗?韩魏赵三家受智氏欺凌,已经不是一两天了,又屡次向我们勒索土地,他的野心难道还不明白吗?二位总知道唇亡齿寒的故事吧?恐怕今天赵氏灭亡,明天就要轮到你们两家了。”
由于三家的命运确实休戚与共,利害一致,便当下结盟,谋议共灭智襄子。一天夜里,赵简子使人暗杀守堤军吏,然后反引河水倒灌;韩魏两军则趁机从侧翼攻击,大败智襄子的军队。战胜的三家杀了智襄子,并诛灭了智氏一族。
后来赵韩魏三家公然剖分了晋国,周天子尽皆封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史家习惯以这一年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而战国的新纪元则紧接着开启。
面对智襄子的强索土地,韩康子和魏桓子的思维虽然很接近,但态度却有一点不同。
韩康子以先割让土地解除危机,再期待智襄子攻打不割让土地者,设法从中取利;魏桓子则以割让土地培养智襄子的骄心,再结交仇视智襄子的盟友,以期共同击败智氏。比较起来,韩康子较为消极投机,因为很可能其他家族也都畏于智氏的强大而忍痛割地,如此则战事不会发生,韩康子的期待也会落空!魏桓子的着眼则相对的务实、有步骤、可行性高,实现的机会较大!
无论如何,韩魏两家都有“弱者之智”——先解除有可能造成灭亡的危机,再把自己的危机扩大成大家的危机,如此才能结合弱者之力,形成命运共同体以对抗强者——如果一开始就拒不割让土地而与智氏对抗,别的家族将会因为畏于智氏的强大,怕他日后报复而不敢出兵援救,那么被智氏消灭的机会便很高!
智襄子究竟只是个贪婪者,而无枭雄的智慧。因为他只求别人割让土地,得一小利,却造成弱者的结合。智襄子,流氓角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