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不是要人们摈弃聪明,崇尚愚笨,而是主张善用聪明,善不善于运用聪明也是人生大学问。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邃观察,在他的《呻吟语》一书中说道:“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云浑厚而得祸者。”
翻译成现代汉语,他的意思是说,对一个人来说聪明、清明还是非常需要的,但关键是要在浑厚中悄悄地运用。古往今来得祸的绝大多数都是那些自恃聪明、卖弄聪明的人,没有因为心里是绝顶聪明而表面上又深藏不露的人会得祸的。
这就是说,聪明是人自身的一笔宝贵财富,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关键在你如何运用。财富可以使人的生活过得充实、潇洒,也可能毁掉人生。事物都有两面性,好的和坏的,有利的和不利的。真正聪明的人不仅仅是脑瓜里有智慧、有见地、有主张,而更重要的是善于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那些能够深藏不露,而在刀刃的地方上或火候已到的时机才适时适度表露的人才是真聪明。那种自恃聪明,卖弄聪明或一味耍小聪明,其实是笨极了,因为那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治国务家,谁不明白这个道理,谁就会吃亏、倒霉。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实在太多太多。
《南亭笔记》中记载了一段“民女巧对彭宫保”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女子高台晾衣,不小心将竹竿掉下,正打在恰好路经此处的彭玉麟宫保大人头上。彭玉麟自然极为恼火,女子心里很害怕,因为她已经认出了被砸之人是彭玉麟。但惶急中,该女子却有意将彭玉麟认作旁人,居然也厉声:“你喊什么?听你这腔调简直像个行伍人,没一点文明气!你可知道彭宫保彭大人就在这里?他老人家可是爱民如子,我若告诉他,怕要砍了你的脑袋!”一番装痴卖傻,以攻为守,寓“捧”于“攻”的巧语,居然化解了一场大祸。因为彭玉麟本来非常窝火,但一听这不认识自己的民女竟然如此敬重自己、夸自己,也就不觉转怒为喜,一声不吭地走了。
又例如明末少年抗清英雄夏完淳的巧骂洪承畴。洪承畴原为明朝总督,抗清兵败降清而助清灭明,在一次战斗中俘虏了夏完淳。夏恨透了这为虎作伥的叛徒,受审时决意要嘲骂一下他。洪承畴对夏完淳说:“你小孩子家,造什么反?只要你归降,一定前途无量!”夏完淳说:“人各有志,我岂能跟你们一样!我最仰慕我朝的洪承畴先生,要做他那样的英雄!”他假装不认识洪承畴,不知洪已叛明投清。洪承畴怔了一下:“你仰慕洪先生?”夏说:“当然仰慕。当年洪先生在关外与清兵血战于松山、杏山一带,矢尽援绝,仍坚强不屈,最后英勇就义。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先帝为之垂涕。这样的英雄难道不值得仰慕吗?”一番话说得洪承畴面红耳赤,非常狼狈。洪承畴的左右忙插话说:“你不要胡说,洪大人就正在堂上!”夏说,“你们才胡说呢!洪老先生早已为国捐躯,天下谁人不知!你们这些贼子还想冒充他、败他的名声,先生在天之灵也不会放过你们的!”一番装痴卖傻、别出心裁的挖苦嘲骂,把洪承畴弄得无地自容,只好慌慌乱乱地叫人把夏押走,结束了这次尴尬的审判。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他担任益州郡太守的时候,当地一个大头领发动叛乱,背叛了蜀国,把他抓起来送到吴国去了。
后来吴蜀两国和好,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吴国,要他会谈之后请求孙权释放张裔。张裔被送到吴国好几年,他一直未显露自己的身份、才能,因此孙权也还只当他是个平常的俘虏呢!于是邓芝一提起,他就同意释放张裔。
待到张裔临走的时候,孙权才接见他。一来孙权这人好开玩笑,二来也似乎是要试探一下张裔的才智如何,因而孙权问张裔说:“听说蜀地有个姓卓的寡妇,私奔司马相如,你们那儿的风俗为什么这样不讲究妇道呢?”原来汉武帝的时候,蜀郡临邛县有个叫卓文君的女子,死了丈夫后居住在娘家,爱慕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就和他一起私奔到成都。孙权借了这个发生在蜀地的故事来取笑张裔。但这张裔也没示弱,对孙权说:“我认为卓家的寡妇,比起朱买臣的妻子来,还是要贤惠一些。”张裔说的也是汉武帝时候的故事,不过发生在会稽郡吴县。有个叫朱买臣的,起初家里很穷,他妻子嫌他寒酸,和他离了婚,后来朱买臣发迹,当了会稽郡太守,他的前妻又来依附他,最后到底感到羞愧,自己上吊死了。张裔用这个故事,对孙权反唇相讥。
孙权没占上便宜,又换一个话题,对张裔说:“你回去以后,一定被重用,不会做普通老百姓,你打算怎么报答我呢?”张裔巧妙地回避了如何报答孙权的问题,只表示很感激孙权释放他,说:“我是作为一个有罪的人回去的,将要交由有关部门去审理,倘若侥幸不被处死,58岁以前是父母给我的生命,从这以后就是大王您给我的了。”张裔这段话说得很得体。孙权很高兴,谈笑风生,并流露出很器重张裔的神色。
张裔刚辞别孙权走出宫廷的侧门,就很后悔在孙权面前没能装傻,于是立即动身上船,并以加倍的速度航行。孙权果然认定张裔是个人才,怕他为蜀汉王朝效力,改变主意不想让他走了,立即派人来追。直追到吴蜀交界的地方,张裔已进入蜀国地界数十里了,追兵才无可奈何地回去了。
看来,聪明人有些时候也要装傻,装傻也是一种智慧。张裔起初没装傻,幸亏他及时意识到了,才得以逃出虎口,否则多么危险。
宋太宗时,有一天官拜殿前都虞侯的孔守正和另一位大臣王荣在北陪园侍奉太宗酒宴,孔守正喝得酩酊大醉,就和王荣在皇帝面前争论起守边的功劳来,二人越吵越气愤,把太宗晾在一边,理也不理,完全失去了为臣应有的礼节。侍臣实在看不下去,就奏请太宗将两个人抓起来送吏部去治罪,太宗没有同意,而是让人把他们两个人送回了家。第二天,二人酒醒了,想起昨天的行为,不禁后怕,一起赶到金銮殿向皇上请罪。太宗却不以为然,对昨天两人的行为不作追究,而是说:“朕也喝醉了,记不得这些事了。”
宋太宗托辞说自己也喝醉了,对两位臣属对自己的冒犯不加追查,既没有丢失朝廷的面子,而又让两位大臣警觉自己的言行,这是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