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承包了一片树林的砍伐任务,业主问砍伐者需要多少天能够完成,那时没有电锯,只有斧头这类的砍伐工具。砍伐者对业主说你先看我第一天砍多少棵树,以后按这个计算就可以了。他这样说,自己暗想:“我来给自己打点埋伏。”第一天,这个人轻轻松松砍了10棵树,于是两人商定就按这个速度,一天10棵树,100棵树,10天就可以了。工期决定了,砍伐者想,从第二天开始,我早点起来,争取多砍几棵力争早点完成工期,自己也好休息几天。于是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了,拼命地砍啊砍,结果第二天也只砍了10棵树;第三天他又和第二天一样天不亮就起床了,拼命地砍啊砍,结果只砍了9棵树;第四天,才只砍了8棵树。他想:“这树怎么越来越难砍了啊!是不是树有什么问题啊1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笑了,为什么这人砍树的速度越来越慢了?原来他只顾砍树,而忘记了磨刀,刀是越用越钝,这样既费了力也没有讨到好!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我觉得“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正好说明“校本教研”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生活在学校里,由于我的工作性质,常常听见老师们的抱怨:“校本教研起什么作用啊?”“完全是浪费我们的时间。”“我们又不是没有上课1听到这些话,觉得有时跟他们讲不了大的道理。
如果把教育教学比喻成砍树,那么校本教研就是磨刀。今天常常听到教师们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1“我以前也是这么讲的,一讲学生就搞懂了,现在还是这么讲,结果没有几个学生能搞懂!唉1“这道题考前不知道讲过多少遍,你看一考还是不会做,现在的学生啊1
为什么原来的学生你一教他就会了,现在的学生你老教都不会呢?原来你年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加上刚从学校出来,你学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刚好是最新的、最先进的,也正好对那时学生的路子,就好像一把刚买的斧头,刀刃锋利着呢!可是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你的知识、方法已经陈旧了,你的学生也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你又不善于学习和研究这些新知识、新问题,还用那把旧斧头(旧知识、旧方法),那怎么砍得动树(现在的学生)呢?所以把“校本教研”比喻成“磨刀”,把“教育教学”比喻成“砍柴”,我觉得还是很贴切的。
今天很多教师不善于学习和研究,从来不看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看得最多的也就是一两本教参,学生成绩不佳或者出了问题,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或者把问题推给大环境、小环境,而自己从来不主动搞校本教研,这又怎么能够适应时代的进步,做到“与时俱进”呢!
最朴素的教学法告诉我们:何为备课?备课应该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教师仍然只停留在备教材的层面,很少有“备学生”,很少有针对学生而备方法的。不管这个知识你讲多少遍,你只是研究了教材、研究了知识。知识的受众原来是什么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怎么样?你能否有效地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呢?等等这些就是校本研究的问题。
其实,校本教研的过程就是备学生、备方法的过程,就是针对学生、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的过程。如果你研究并熟悉自己的学生,而且针对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我想这个研究就是有价值的,这个研究是不会耽误你的教育教学效率的。与其讲了多少遍学生都没有掌握,不如只讲一遍或者不讲就让学生记忆深刻,这就是校本教研的功效和作用。
“磨刀不误砍柴工”,希望我们时常磨一磨“校本教研”这把刀,这样在砍柴——“教育教学”过程中,手头始终就有一把锋利的斧子——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相信我们的收获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成功!
(文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