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金岭突然去世,儿子乔秋生接班似乎一切“顺理成章”。乔秋生从部队转业后,就加入了父亲的企业,“老乔”让儿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深圳去卖金刚石。在那里,乔秋生只是一个普通的业务员,他很快就把找客户、发货、收款这些做销售的基本程序都弄得一清二楚。回来后,老乔也没有马上提拔他,而是把他安排进烧结工车间做班长,这还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管理工作,照样需要和普通工人一样干活。在父亲的企业里,乔秋生的性格被公认为踏实肯干、为人厚道,一直是乔金岭极力培养和寄予厚望的接班人。
2003年,神州大地“非典”肆虐,悲情笼罩。对于黄河实业集团公司来说,更是悲上加悲。原黄河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53岁的乔金岭突然自杀,集团创始人和精神领袖的离去,使得整个集团笼罩在一片灰色当中,集团上市公司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黄河旋风的股票一路走低。
黄河集团在河南长葛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撑起了当地财政收入的半边天,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谁来接乔金岭的班?一时间,这一问题成了长葛市各界舆论的焦点。
乔金岭共有三儿一女,也许他早就有意选择长子乔秋生为接班人,因为他没有把另外两个儿子安排在集团工作,他们一个在当地城管部门工作,一个在市政法委任书记,唯一的女儿则嫁给了郑州某公司的老总,在家相夫教子。因此,乔秋生接班,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老爷子乔金岭在世的时候就是不表这个态。当时,乔秋生心里想不开,也生过闷气,甚至有点恨父亲。
那时的乔秋生,一边在工厂学习,一边在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大专班攻读。父亲对乔秋生很严厉,不做出成绩不提拔。乔秋生从业务员做起,很快就可以独当一面。父亲又安排他进烧结车间做班长,算是提拔和鼓励。就这样一步一步,直到1991年,乔秋生升任黄河实业集团公司五分厂厂长,后来又被委以销售公司总经理的重任。
1998年,黄河实业控股的黄河旋风拟在上海上市,乔秋生做了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得到了公司元老们的肯定。公司成功上市后,乔金岭曾想找一位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一位副董事长劝乔金岭:“别再请别人了,这是个让年轻人锻炼的好机会,放手让乔秋生去做吧,想培养接班人就得给他机会,没有第一次他怎么能学会自己做主呢?就得把重担压在他身上试试。”乔金岭同意了。
接过重担的乔秋生没有让父亲失望,乔金岭渐渐开始把权力移交给儿子。乔秋生又顺利接任了黄河旋风公司董事长和黄河集团的总经理、副董事长等职务,而乔金岭只任黄河集团董事长一职。尽管乔秋生在集团担任要职多年,但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管整个集团,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以前他只是个干活的人,集团公司的主要决策大权都是由父亲乔金岭亲自执掌。
“一言九鼎”的父亲不在了,对于黄河集团的发展方向,只能靠自己把关定向了,在悲戚中,乔秋生认真地思考。“抓大放小、有得有失”,这是他决策的第一步。一上任,他就放弃了好不容易争取到的80公里高速公路的经营权,将精力集中于金刚石主业。他又果断地改变了集团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将企业引向做强做精的发展方向。能给企业带来重大转机的是人造金刚石,20世纪80年代购置的专利、90年代的大规模科研投入,使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因此,只能把主业做大做精!
通过一系列的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黄河集团很快缩小了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带动了国内金刚石行业的整体进步。虽然黄河旋风的产品有6大类、146个品种,但人造金刚石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0%。
乔秋生在企业管理方面,继承了父亲的很多优良传统。例如,每周一次的集团“两会”(厂部长办公会、总经理办公会);重视产品质量;继续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来长葛扎根;等等。尤其在用人方面,乔秋生也显示了自己的眼光。“重视科技,重视人才”,就是乔秋生从其父乔金岭那里直接继承的“八字真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已将其中奥妙参悟得了然于心。
“对方提出的条件就是我们接受的条件,对方提出的要求就是我们答应的要求。”这是乔秋生要求人力资源部对待人才的准则。为什么乔秋生会这么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呢?黄河实业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一家作坊式的小厂,吃够了缺少技术力量、产品附加值低的苦头,特别是1984年企业面临倒闭,是通过引进高科技人才、购买高科技项目才使企业转危为安,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所以,黄河集团很早就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科技创新放在突出地位来抓。
对企业引进人才,黄河实业集团本着“生活上落实待遇,政治上给予荣誉,工作上提供舞台”的原则,分配重点向科技人员倾斜,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给予重奖。为了将“尊重人才,科技先行”的原则落到实处,公司建设了一座9层智能研发中心大楼、一座培训大楼、一幢外国专家公寓、11幢大学生公寓、24套专家别墅和一个活动中心。
目前,黄河集团拥有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2210人,占员工总数的1/3,其中硕士210人,博士36人。事实证明,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使黄河集团创造了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多项第一,如开发了全国第一台金刚石水磨石机;获得了全国民营企业第一枚国优金奖;研造了全国第一台大吨位人造金刚石压机;是全国第一家上市的人造金刚石企业;全省民营企业纳税连续多年位居前列。仅在人造金刚石大吨位压机方面,集团就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2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国家专利30余项等。
现在看来,乔秋生在乔金岭追悼会上的悼词无异于一份就职演说:“在很多方面,我暂时还比不上父亲,但黄河集团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有一套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我们一定要坚持老董事长既定的发展战略,重视科技和人才,将黄河集团的事业发展壮大!这也是我报效国家、报效股民、报效父亲的最好方式。个人荣辱是小,企业发展是大,我决心继承董事长的遗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话,至今听起来仍掷地有声。
在他接班的2003年全年,黄河集团的产值、利税和出口创税分别达到了20.5亿元人民币、2.2亿元人民币和600万美元,分别比2002年上升了36%、32%和7%。很明显,乔秋生接班后,实施新政开了一个好局,只是任重而道远。
老董事长乔金岭在世的时候,黄河集团曾经尝试过“多元化经营”。集团的业务涉足饮料、医药、旅游等多个行业,还争取到了阿深(阿荣旗—深圳)高速公路80公里路段的建设经营权,与日本合资的饮料公司也已经完成了市场调研、项目论证及征地的工作。
乔秋生接班以后,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坚持走多元化经营还是做强做精人造金刚石这个主业。经过一年多的苦苦思索和慎重考虑,2004年,乔秋生对公司的业务做了全面调整。首先是放弃了高速公路的项目。对于这个决定,乔秋生是这样看的:“隔行不取利,国家的宏观调控让我们更清楚,80公里,要投资24个亿,继续下去很可能会拖垮公司,现在退了,心里的石头算放下了。”
2003年以前,在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建设的大潮中,黄河旋风也不例外,公司管理层决定要步入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乔秋生接班后,黄河旋风的多元化之路已经“试水”。其中有一项大家非常看好并努力争取到的阿深(阿荣旗—深圳)高速公路80公里路段的建设经营权。
对于这个项目,干还是不干?乔秋生当时用的是“减法”。
一些管理高层劝乔秋生:干吧,这个项目中标不容易,再说钱能生钱,为啥不干?然而,乔秋生做出了让大家意想不到的决定:退出。他还决定退出其他行业的经营,把全部力量用到人造金刚石主业上。
面对与老董事长一起共事的老同志的质疑,乔秋生一笑了之。他已经看到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将给企业多元化发展带来的影响,“瘦身”势在必行。除了撤出了阿深高速项目以外,他还停止了与印度合作的造纸项目的上马,仅这几个项目的撤出,就为黄河实业增加了近4亿元的资金流。
现在看来,乔秋生的决策是正确的、及时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决策人头脑不冷静,肆意扩张,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几乎同时,他停止了黄河集团对饮料项目的投资。“只要有我乔秋生在,黄河集团在10年之内就不会偏离人造金刚石这个主业。”乔秋生向黄河集团的全体员工表达了自己坚持以人造金刚石为主业的决心。
与此相对应的是,2004年,乔秋生投资了2亿元于主业,在德国、印度、法国设办事处,在郑州高新区、上海浦东建立来料加工基地和研发中心。随后,乔秋生又投资2亿元实施大吨位压机高品位人造金刚石项目,安装了104台直径为600毫米压机;投资3000万元扩大黑色亚金刚石、原晶细料的生产规模,可使现有规模扩大3倍;投资2000万美元实施中日合资金刚石砂轮项目等。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黄河集团金刚石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40%,无论是技术水平、生产工艺、压机数量、金刚石产量和品级,在国内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此基础上,黄河集团持续加大对人造金刚石主业的投入。目前,黄河集团正在实施粗颗粒高韧性金刚石生产线项目,投资8亿元,2010年年底全部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9亿元。项目已完成投资14030万元,主体厂房已经竣工,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桥梁、道路等辅助配套建设也已完成,项目全部完成后将达到800台压机的生产规模。
公司立足于人造金刚石及制品领域拉长产业链条,向人造金刚石的上游(聚晶)、中游(单晶)、下游(制品)发展,建成了先进的金刚石触媒生产线,与日本合资建设了金刚石砂轮项目和金刚石串珠锯项目。黑色亚金刚石、原晶细料、PCD、PCBN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实现了规模化。人造金刚石及其相关项目已经成为了黄河集团强劲的经济增长点。黄河公司决心立足于人造金刚石及制品领域,做全球最稳定的人造金刚石制造商,做全球系列最齐全的人造金刚石产品供应商,实业报国。
不走多元化,坚持以人造金刚石为主业的经营模式对吗?面对人们的疑虑,乔秋生给出了答案:2004年,黄河集团销售收入比往年同期增长41%,利税增长28%,出口创汇增长39%。2007年完成销售收入51亿元,利税总额6.7亿元。乔秋生坚持以人造金刚石为主业,做强做精金刚石的理念得到了全集团的一致拥护。
“民企二代”的乔秋生不无感慨地说:“我深感责任重大,父亲用心血和生命打下的基业不容易,在决策上绝不能有丝毫的失误。不过,因小心谨慎而缩手缩脚不行,在接受父辈原有精神财富的基础上,黄河实业集团今后还必须强调大胆创新。”
无论是1979年3000元始创,还是2007年实现51亿元的销售佳绩,乃至2008年销售收入突破60亿元的构想,黄河实业集团每上一个新台阶,都是思想解放和科技创新的结果。1979年,黄河实业集团还是一个投资3000元的手工作坊,在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场地的条件下,生产低附加值的塑料编织袋、石棉瓦等低档产品,企业曾长时间处于濒临倒闭的边缘。
乔金岭和黄河实业集团决策者逐渐认识到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打开思路,解放思想,上高科技项目,引进人才”的发展思路。1984年,黄河实业集团研制开发的金刚石水磨石机迅速占领市场。第二年,企业销售额猛增到1.3亿元,让企业首次尝到了打开思路、科技创新的甜头。
乔秋生说:“给企业带来重大转机的是人造金刚石。20世纪80年代购置专利、90年代大规模科研投入,使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黄河实业集团的人造金刚石年产量达30亿克拉,居国内同行业第一,世界第三,其骨干企业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早在1998年就获准上市。2007年,黄河实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利税6.7亿元,创汇3516万美元,扛起了地方税收的半壁江山。
作为“民企二代”的乔秋生说,黄河实业集团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长葛为基础,以郑州为窗口,以上海为依托,以人才求发展,以人造金刚石为主业。计划到2012年前后实现100亿元的销售收入,冲击人造金刚石综合实力世界第一。他说这话的时候,让人感受到了这位企业家的睿智和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