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3400000011

第11章 儒学对心性的界定

儒学关于人心与人性的探讨,可称为心性之学。儒学关于心的界说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认为“心”是能思能知的器官,即认知心;二是认为“心”有道德意识,即道德心;三是认为“心”为五官的中枢,是身之主宰;四是将“心”分为“道心”和“人心”,即所谓天理与人欲之别。儒学关于“心”的界说,虽认识各异,但占主导地位的是“道德心”的阐述。

儒学关于“性”的界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是认为“性”近“习”远;二是认为“性”指人的道德属性;三是认为“性”指人的自然属性;四是认为“性”既有自然属性,也有道德属性。儒学关于“性”的界说,主要是指人性而言,并与善恶相联系。

儒学的心性论是从孟子发端的。孔子虽提到过心与性的问题,但没有把心、性联系起来论述。孟子的心性论是以人禽之别为出发点,以心性不二为依据,以人性向善为核心,以尽心知性为特征。荀子心性论是以生之谓性为出发点,以心性二分为依据,以人性趋恶为核心,以化性起伪为特征。

张载把性与心二者均视为物质的气固有的属性和内容,认为心与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程在心性关系上,认为心性一物,心即性,性即理,均为宇宙本体。朱熹则认为,心性通而不同。认为性即天之理。心不过是感官之心,或是身之主宰。陆王以心性不二、心理不二、发明本心为自己理论的基本主旨,认定“性即理”,坚持“心即性”,从而导出“心即理”。

在儒家学说中,心与情、性与情常常是在同一个层次上说的。儒家性情论的主要观点有:情生于性,性情不离;性静情动,性本情动;性善情恶,情有善恶;心导情欲,以性制情;心统性情;等。

儒学关于人心与人性的探讨,可称为心性之学。所谓心性之学,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关于心性的理论或学说。儒学虽然是围绕天人之际展开的,但是天人之际的核心不是天,而是人。而人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心性问题。所以心性问题一直是儒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一)关于“心”

“心”是中国古代心性论的核心范畴。在古人看来,心首先与生命相联系,有生命的不一定有心,但没有生命即不可能有心。其次,人心不同于动物心,动物心只能依附于动物的身体,局限于动物的本能。人心则可以离开身体而另有表现。儒学关于心的界说主要有四个方面:

1.认知心

孟子认为,心是能思能知的器官。他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能得也”(《孟子·告子上》)。即把心看成是思维器官,具有思维功能。荀子说:“治之要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荀子·解蔽》):“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解蔽》)即认为心有认知功能,朱熹说:“所谓心者,乃夫虚灵知觉之性,犹耳目之有见闻耳。”(《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三)强调“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大学章句》)。可见,心有识别和选择善恶的能力。

2.道德心

孟子认为,心包含着道德意识。如孟子所谓“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孟子·公孙丑上》)。在孟子看来,这种道德心与人的本性相连,可由心见性。即作为人之本性的仁义礼智“四端”,都含于人心之中。孟子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又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可见,心是向善的,因为心为善则安,为恶则心不安;心有向善的自觉,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3.“心”为身之主宰

荀子说:“心有徵知。徵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然而徵知必将待天官之当簿其类然后可也。”(《荀子·正名》)就是说,心有“徵知”即察而知之的能力,而耳目鼻口形五官只能感物,由感而有知,则是心的作用。又说:“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荀子·天论》)意即心是五官的中枢,能总治五官。荀子还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荀子·解蔽》)意即心是形之君,是自作主宰的,不受外力的节制。朱熹说:“心,主宰之谓也。”(《朱子语类·卷五》)“心是神明之舍,为一身之主宰”(《朱子语类·卷九十八》)。

4.“道心”与“人心”

道心人心之说,见于《尚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代二程据此提出了人心与道心的区别,程颐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二程遗书》卷二十四)

朱熹继承了二程人心道心之说,同样以天理人欲为道心人心之分别。他认为道心、人心“只是一个心,只是分别两边说,人心便成一边,人心便成一边”(《朱子语类·卷七十八》),“知觉从耳目之欲上去,便是人心;知觉从义理(即仁义礼智)上去,便是道心”(《朱子语类·卷七十八》)。在朱熹看来,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犹如船与舵,人心如船,道心如舵。船无舵,则无所定向,舵无船,则无所用。“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道心则是义理之心,可以为人心之主宰,而人心据以为准者也”。即“人心”须听命于“道心”。因此,朱熹提出要以道心主宰人心,“遏人欲而存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学七》)的主张。

儒学关于心的学说中,虽认识各异,但占主导地位的是“道德心”的阐述。

(二)关于“性”

中国古代思想中关于“性”这一范畴,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性即本性,生而即有,所谓“生之谓性”;其二,性即事物的特性,所谓“物类各自有性”;其三,性即本质,是事物的本质,即性质;其四,性即生命,如性命。儒学所说的“性”主要是指人性(亦称天性)而言,并与善恶相联系。儒学关于“性”的界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性相近

儒学之初,孔子很少讲“性”。关于“性”,孔子只是讲过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即人的天性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由于环境不同,使人与人之间的习性发生了重大差异。这句话虽未论及人性善恶,却开创了人性探讨的方向。它表明:人性的差别不在天性,而在习性。近善习善则性善,近恶习恶则性恶,善人与恶人之不同,不在于性,而缘于习。这句话对后世儒学的人性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性”指人的道德属性

孟子认为,所谓“性”是指人与动物不同的特殊性征,即人之所以为人者,亦即人的道德属性。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天赋的“善心”,即仁义礼智四种善端。所以,人心天赋是善的,若能扩而充之,即为善德。而尽心则知性,所以人性也是向善的。并认为,人的这种先验的道德意识正是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亦即人性。

3.“性”指人的自然属性

荀子认为,“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即把人的生理欲望作为人性的主要内容。在荀子看来,人生而有好利避害之心、耳目之欲,不教而能,不学而知,若顺人性自然发展,不加约束,必导致争夺、残贼、淫乱等恶行发生。至于人有辞让、忠信、礼义等道德行为则是后天教化的结果,不能自然形成。所以结论是:人之性恶(自然趋恶),“其善者伪也”(人工而成)(参见《荀子·性恶》)。

4.“性”既有自然属性,也有道德属性

汉儒董仲舒以生说性,认为性是“自然之资”,乃“天之所为”(《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认为人性中有善的要素,也有恶的要素。他说:“故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性何以有不善?在董仲舒看来,是因为性中有情,情有不善,所以,人性实兼善恶。他说:“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宋儒张载以虚与气论性,认为气是宇宙的本体,而气之本然是太虚,太虚凝而有气,气聚而形成万物,气散而复归于太虚。“性”则是由太虚与聚散变化着的物质之气结合而构成,他说:“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太和》)据此,张载认为,人性有二:一是天地之性;二是气质之性。天地之性亦即宇宙全体之性,即气之本性;而气质之性则是气聚形成后,人禀受气质而形成的具体人性。人是具有形体以后才有气质之性,如果善于反省,就懂得自己还有天地之性。在张载看来,天地之性是人性本然,天性至纯,因而人性本善;气质之性是现实人性,气有清浊,因而现实人性有善有恶。

二程也认为人性有二:但二程提出“性即理”的命题,二程认为,性就是天或理赋予人或物的自然本性,性与天理相通,是处于同一层次的本体范畴。故在二程看来,天命之性是理,气质之性是气。

朱熹综合张、程之说,重新解释了“性”的含义,认为“性”一方面是普遍的“天理”,另一方面又是万物各自的属性。并提出了“人之性”与“物之性”两个不同的概念,指出:“人物之性,有所谓同者,又有所谓异者。知其所以同,又知其所以异,然后可以论性矣。”(《朱子语类·卷四·性理一》)朱熹认为,人性是“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结合与统一。也就是说,不仅善是人的天性,恶也是人的天性。“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朱子语类·卷九十五·程子之书一》)那么,人的恶性是从哪儿来的呢?朱熹认为源于“气”:“所谓恶者,却是气也。”(《朱子语类·卷四·性理一》)“人之所以有善有不善,只缘气质之禀各有清浊。”(《朱子语类·卷四·性理一》)所以,人的恶性属于“气质之性”的范畴,但不可谓恶性即是“气质之性”,因为“气”有“昏明厚薄开塞”之不同,“明厚”之气近善,“昏塞”之气近恶,所以“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朱熹认为,“天命之性”是本然之性、至善之性,“气质之性”是不同的人受胎、诞生以后才产生的有善有恶、有昏有明的属性;“气质之性”与“天命之性”二者不可分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于是,人就成为善恶的统一体。

综上所述,儒学基本上是把人性看成是天赋的或自然的本性,并将人性分为自然属性和道德属性两重性。即承认性具有饮食男女的自然属性一面,但更强调把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和道德理性,认为如此才能把人与禽兽区别开来,才能解释人何以有善有恶。

同类推荐
  •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这本《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所选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市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试验者和开拓者,引领着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所长;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

    各类大专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然则不少学校教学混乱、各执其词、鱼龙混杂、莫衷一是。教师队伍后继乏人,即使一些老牌院校亦显青黄不济之象。有感于此,遂执拙笨之笔,集散乱之思,拾荧光之火,尽绵薄之力。斗胆放异响之厥词,虚心集八方之斥讨,微心可鉴!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功半。
热门推荐
  • 霸宠小萌妃:妖孽王爷,你好坏

    霸宠小萌妃:妖孽王爷,你好坏

    她是相府嫡女,一朝为后,凤临天下。不曾想,却被挚爱之人和庶妹活活逼死。重活一世,她发誓一定要让那些人付出惨痛的代价。前世他伤之深,悔之切之人,在今生仍宠着她,呵护她。但凡伤她一丝一毫,他便让此人求生不得,求死无门……
  • 盛开的七番花

    盛开的七番花

    她本是平凡不过的花铺老板娘的女儿,却因一次意外的发生遇见了身为豪门少爷的他傅若深:"沈见,你本不该如此的。""那又何妨,总比被你禁锢的好......”、七番花原本是这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可惜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美好的事物也会布满尘埃,错过了一生的光景……可当她重生归来,结局,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 十荒霸主

    十荒霸主

    百万年前,因为一把神枪展开十荒大战,大战期间,山河崩碎,日月颠倒。天荒,和地荒,因其他八荒的联手打击,被迫锁荒。百万年后,世人只知八荒。故事就发生在,眼前的八荒中。
  • 重逢在迷失后

    重逢在迷失后

    不离不弃的那个人突然消失,无疾而终时,一个解不开的内心死结,像迷雾一样长久的笼罩着她,让她无助、孤立、黯然。而生活永远都有你想不到的故事在等待,那些你认为永远都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某一刻就会这么凑巧的发生,比如被无故牵入一场没有硝烟的商业之战,被恍然卷入一段没有是非的爱情之争,尽管这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所有这些意想不到的故事一次次戏剧性的撺掇到她自己创造的自以为安全的光景中时,她只能用那娇小的身躯和破碎的心努力去周旋,却如何也摆脱不了现实的冲击和内心的枷锁,那些尘封的斑痕在心口上悄悄烙下的锁印,总是叫人难以窥见。当现实来敲门时,终要去面对自己。
  • 隐忍力

    隐忍力

    本书用诸多实例与心理学常识告诉读者,如何在浮躁的当下保持淡定、厚积薄发,成就自我;如何以退为进、由弱转强,伺机爆发;如何在蛰伏期迅速成长,练就强大的心理素质;如何做好人生规划,漂亮胜出等等,可以帮助你将“隐忍力”转变为成功的助力,收获人生最美的果实。本书可谓最适合东方人阅读的成功哲学,是一本集心理学之大成的终极自我提升术!
  • 游仙杂记

    游仙杂记

    青松翠柏为伴,凤鸣鹤啸长聆。呼朋唤友踏云去,携雨沐风放歌还。仙之何往?道之何从?如痴似癫漫无心,悟道参玄此中来。
  • 拽校花赖上腹黑校草

    拽校花赖上腹黑校草

    她很爱他,他也很爱她,他却为了小时候与人的约定,抛弃了她。。。
  • 在时光里走散

    在时光里走散

    从五岁的初遇,到十七岁的重逢,一切都像是上天注定的一样,使许引不知所措。那天天气很好,许引在好的天气里遇见了对的人,可她却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开,留下一个坚毅的背影来取笑世人。到底后不后悔那时的决定?那句竹马绕青梅,又能否在自己身上找到一丝的痕迹?
  • 柯南同人:孤独

    柯南同人:孤独

    All新向/正剧新独结局/送快新向番外短小文——一次看完吧,O(∩_∩)O哈哈~
  • 行动代号暗夜

    行动代号暗夜

    一个梦的预言,一个普通的少年,一个艰难的抉择,一个为之奋斗的故事,一个内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