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剑·
这是一部未能看完的书,这又是一部期待看完的书。
那天,文友罗杉将一本打印的《一个人的奋战》的长篇报告文学稿子给我,请我看完后写几句话。实话说,我确实有些为难。一则那时我刚接到省军区通知,让我立即到军区参加民兵预备役部队抗震救灾长篇报告文学的创作,虽未动身,但却正忙着搜集资料,实在难有时间难有精力顾及此事;再则,这又是一本还未完稿的书,尽管大部分已经成稿,但毕竟未完,很难对所写之人形成整体印象,加之本人对报告文学的写作又缺少研究,所以一度感到左右为难。好在罗杉友给我的时间较宽泛,于是我便背着它踏上了旅程。
到成都来的这些日子,在每天完成自己繁忙的采访任务后,利用睡觉前的时光,细细读着这本厚厚的文字,未料竟欲罢不能,一边被李家安先生的奇特经历所吸引,一边被罗杉友精彩的文字所感动,竟忘却劳累,不惜熬更受夜,一气呵成读完了全文。
掩卷沉思,感触良多。一个人的奋战史,其实反映的恰似我们五十岁上下这代人的奋斗史。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所以在脑海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家安先生对知识孜孜以求的渴望,对人生锲而不舍的追求,面对挫折奋勇向前的勇气中,我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但经过罗杉先生妙笔生花的描述,平凡的家安先生顿时便显得崇高而伟岸,敬意也油然而生。
家安先生既是尚武之人,也是民办教育家。虽然两者都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我最敬佩的还是他扮演的教育家角色。知识是强国之本,知识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家安先生所做的正是富民强国的大好事,这一点尤其让我感动和敬佩。如果我们富裕起来的民族精英们都能有这样的大爱,有这样的见识,有这样的胸怀,何愁国家不能早日强盛?
年轻时,我也曾渴求过知识,也曾当过几年小学老师,苦于生不逢时,在十年动乱中,只读了可怜的几年书,从军后,又舞文弄墨二十多年,因此总觉得力不从心,备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为此,我一直非常看重有文化的人,非常崇拜传授知识的老师。读罢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对家安先生肃然起敬,原因就在于此。
作为至今仍戎装在身的老兵,本轮不上我写这样的文字,但我仍斗胆要写,一方面是切身体会到军队现代化建设对知识的渴求。早在战争年代,伟人毛泽东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何况在世界新军事革命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实现军队建设现代化,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没有文化更是绝对不行的。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赞赏家安先生,他从事的是一项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战略工程。
另一方面,也是对罗杉先生的敬重。我和罗杉友相识并不太长。2004年初,我从新疆边陲交流到南充,那时他还在《南充晚报》做副刊编辑,因一次到报社送稿认识了他。由于对文学的共同爱好,就这一面之交,便结下了友谊。后来我虽然很少到报社送稿,他也离开了报社,期间联系也断断续续,但却始终没有中断我们之间的友谊。他的宁静致远,他的热情好客,他堪比珠玑的文字,他对文学的酷爱,还有他在青海我在喀喇昆仑共同经历的那份高原情结,都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这次在他的大作即将问世之际,托我写点文字,我又怎能推托呢?
感谢罗杉先生送给我对作品先睹为快的愉悦,衷心祝愿家安先生的事业更加红火,祝愿罗杉好友不断有新作大作问世!
(张正剑,南充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时为南充军分区副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