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是他和他的女人,他和他的孩子迫切需要的。但是,能向父母开口,要一些米要一些面以支撑立即就要步入一个沉重的正月。
南充武术界,李家安熟悉两个人,一是罗兴治,二是郑治刚。罗兴治、郑治刚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二人都有一身武功。罗兴治擅长鹰拳,在仪陇县教委工作时,对李家安申办川北精武馆很支持。李家安来到南充,罗兴治调入南充九中。得到罗兴治老师引荐,李家安拜识了擅长南拳的四川师范学院体育系副主任郑治刚老师。
热情待人的郑老师得知李家安是新政人,于是问李家安认不认识一个陈博士。当李家安得知被新政人视为文化上进者的化身,为老师、为学生、为家长津津乐道的陈博士就在四川师院工作时,李家安很激动。热情的郑老师带李家安拜见陈博士。陈博士是四川师院第一位博士,瘦削,朴素,一脸和善。对来自家乡的这位有才有志,但尚不得志,甚至有些潦倒的青年,陈博士既赞赏,又勉励。
陈博士学富五车而这么简朴,这么谦逊,这在李家安心里打上了很深的烙印。
取得陈博士、郑老师、罗老师的勉励与支持,1995年11月中旬,李家安决意自己办学!
办学,摆在他面前的至关紧要的是申办学校。申办学校不成功,那么,一切愿望,皆成泡影。
李家安带着相关资料找到教育局,教育局成教办程主任(化称)说,职业技能学校审批权在地方。
李家安找到V局,V局的张股长(化称)说,你是仪陇人,不能跨县办学。
外地人不能在南充创业?李家安再三请求,张股长和他手下的两位老师都不点头。
去过V局10多次,都被拒之门外,万般无奈,李家安想借助陈博士的声望,帮他说句话。
陈博士的生活是书斋生活,陈博士日日辛劳的是做学问,离开书斋,离开学问,失去对话对象,陈博士就很孤单,就很苍白。
难却乡邻的厚望?难却这位有志青年的热烈、热忱?陈博士明知自己没有一分把握,但他还是陪同李家安去了V局。
李家安对张股长说,张股长,这是四川师范学院的陈博士。
张股长点点头。
李家安说,陈博士是我们仪陇人。
张股长又点点头。
李家安说,陈博士是仪陇的老师教育学生成才的楷模,是仪陇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楷模,是学生心中的偶像。
张股长瞟一眼陈博士,又点点头。
李家安说,陈博士了解我,张股长不放心,该相信陈博士。
张股长说,我们当然相信陈博士啰,但办学有政策。
陈博士丢开紧张心理,陈博士说,张股长,不是因为家乡人厚爱,我才帮家乡人说话,我和这位年轻人接触过,他确确实实是个好青年,对办学,有着他自己的卓识自己的远见,我请求你们给他一个空间,我相信他会以严肃的优美的姿态进入这个空间,拓展这个空间。
张股长说,陈博士,政策不能感情用事啊。
陈博士说,李家安哪一点不符合政策嘛?
不等张股长开口,旁边两位老师说,李家安,你搬个博士来我们就答应你?不能批就是不能批!
张股长和两位老师表述虽然不像陈博士那么儒雅,虽然不像陈博士深谙古希腊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深谙训诂学、音韵学、逻辑学,但他们都是把握现实生活的高手。他们对陈博士虽然也客气,但他们的心态,足以让他们傲视任何对话者。
他们坚决拒绝了陈博士此行。
这位在南充曾经为几家企业做过形象代言人而分文不取的知名教授,在一个本来并不算高的门槛面前,当着乡邻的面,遭到冷遇,陈博士心里很难过,以至时过多日,李家安去看望他,他脸上还有着一层愧色。
这让李家安感动,感佩不已。
(2003年,在学海中拼搏一生的年仅54岁的陈博士,因病告别了他眷恋着的学生,告别了幽静深邃的学院,告别了烟尘滚滚欲念横流的时代!其时,事业正如日中天的李家安先生目睹陈博士遗容,泪洒灵堂,以头叩地,哀戚之情,令陈博士家人再次挥泪。)
路,难道就此断绝了?
李家安一次一次穿行于雨雪之中,一次一次徘徊于深巷之间……是他的执著感动了张股长他们?张股长和另外两位老师终于允许他把在新政申办的武校更名为川北精武学校,在南充办学。
手续齐备了,但要批一块牌子,关系社会,无任何关系,何其难也!
李家安前后跑了29次,才拿到了这块牌子。
在南充市高坪区武装部支持下,李家安以法人代表的名义,租下了高坪武装部两间房子。
其时,逼近岁末,无生可招,时间对于李家安成了一个空缺。这个空缺,让他冷静下来才想到,川北精武学校,意味着它只能办武术技能班,不能设文化专业。那么,以后,在民办教育广阔而激烈的竞争中,无疑,它将制约其发展空间。
尽管求张股长他们办事很难,很难,但已经跑了几十趟了,还怕再跑几十趟?再有多难,也得求他们,也得申办一所文化专业技能学校。
1995年12月的一天,李家安又忐忑不安地走进了张股长办公室。让他深感意外的是,张股长他们审查过相关资料,竟爽快地批准了他的请求,允许他创办新果科技学校(化名)。
张股长们的爽快,让李家安感动,感激不已。
多日以来,所有的等待,所有的失落,所有的奔劳,一夜之间,都为幸福包围了。
他感谢张股长,感谢他身边的两位老师,感谢V局!甚至感谢这座城市!
冬天,在一个人的房间里行走,房间里有许许多多捉摸不定的东西,从房间里走出来,冬天,已经不是冬天;冬天,已经不需要想象,不需要夸张,不需要比喻,它已经群芳争艳,异香扑鼻了……
被芬芳包围着的李家安,对未来充满着希望的李家安,如果在这个时候,认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冷静一些,再冷静一些,未来也许是更为辉煌、更为壮丽的未来啊。
但是,真诚、热情的李家安,失去了一份冷静,他热情地接待了从新政找上门来的昔年的同窗好友常易(化名)!
常易,中专毕业,年龄与李家安不差上下,家在新政农村。李家安在新政办武馆,常易有事没事总爱去李家安那里坐一会儿。
李家安还是叫他常易,他却改口称家安为李老师。
屠工张富(化名)身强力壮,别人杀猪,要人相助,张富横刀于齿,抓两三百斤肥猪如鹰扑雏鸡,刃猪如刃鸡鸭。别的屠工背一头猪肉上市,很累,很累,张富背两头,脸不红,气不喘。张富一身蛮力,屠工们无不称羡。
李家安办武馆,张富对他的武功不以为然,背后,甚至有轻蔑之辞。
常易听见了。常易带着几个街娃找到张富,要张富向李老师赔礼道歉。否则,他要和张富拼命。张富不答应,常易和张富真的打起来了,常易敌不过张富,但常易身边有街娃相助,街娃们都是李家安的崇拜者。张富经商多年,他不怕常易,但不能不顾及街娃们的情绪,张富只好随同常易去见李家安。
李家安正在给学员示范出腿的动作,李家安一腿千斤,动作干净利落,这让张富和常易大为惊讶。等李家安闲下来,张富诚挚地对李家安说,李老师,过去,我对不起你,你原谅。
李家安清楚了怎么一回事,他对常易的这番举动,虽然不很领情,却也慨叹良久,他想不到常易为维护他的声誉,竟如此激动。
不仅如此,李家安家里缺一张餐桌,常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竟把他结婚时做的一张桌子,汗流满面从乡下送到李家安家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农忙季节,李家安去常易家,帮他家栽秧,帮他家割麦子,帮他家背麦子。腰,弯疼了;肩,背肿了。回报同窗、朋友之谊于一二,李家安心里踏实了。
现在,分别日久的常易找到他,想在他手下做点事,不消说,李家安欣喜之余,更多的是觉得在南充创业,以后,多了一个最值得依靠,最值得依赖的同窗、朋友。
错过招生时间,李家安只能办短期班,且人员很少。
常易见李家安一切尚在等待中,呆了几天,见没有多少事,于是想去附近一个建筑工地做事。
李家安许诺:等有转机,你再来吧,门,随时给你敞开着。
常易盼望着李老师有转机的那一天,现在,他去了一个建筑工地。
常易,留待以后再说吧。
转眼间,又是一年新春佳节。
1996年2月16日,李家安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新政,不少人认为他在南充打拼,日子过得很滋润了,但谁也不知道,他们身上只有100元钱。
新政,李家安有间平房,屋子里除了一张床,没有别的。
呆过一天,腊月二十九,即2月17日,钟秀华带着女儿去了娘家。
女人走了,女儿走了,新政,认识的人很多,出去见见他们?就这个样子去见见他们?
李家安关着门,守着一堵墙壁,守着几本书,悄悄地打发着光阴。
悄悄地打发光阴,悄悄地耐心地等待一个日子过去吧。
回避那些熟悉的面容,免去见到他们的窘困……
年三十,满街都是酒的味道,都是腊肉的味道。
年三十,原本一个平凡至极的时间,现在,满街都流淌着庄严的神圣的表情。
而这一切,对李家安却是个例外。
一天多了,灯光又亮开了。大街小巷,鞭炮声此起彼伏,这乱糟糟的响声,这一阵紧一阵的烦闷的响声啊,李家安体会得到的,不是年的味道,而是饥饿,是饥饿啊。
隔壁一户人家,女主人是新政沙石厂老板刘善林的堂姐。她看见李家安两天没出门,除夕之夜,家里依然没有一点声音。
这是怎么了?堂姐把这事告诉了堂弟。
刘善林不相信大年三十一个在新政人眼里很有出息的年轻人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声不响!直到晚上9点过,刘老板才疑疑惑惑来到李家安门前,他看见房门未上锁,门缝里没有一点灯光,咦,这是啷个回事?
——大年三十夜,这么晚了竟有人敲门!
——哦,是刘老板呀。
李家安不知道刘老板找他何事。
刘善林见到一脸饥色的李家安,他深感意外,不用多说,他请李家安快去他家过年。
民间风俗,三十初一,一般不走亲串户。
李家安再三推托,热忱的刘老板连抱带拉,李家安才走出小屋。
刘家已吃过晚饭。刘善林让家人重新上酒上菜。
一会儿,桌上就摆了10多道菜肴。
一口酒下肚,刘善林关切地问李家安,为啥睡这么久。李家安含笑而言,太疲惫了,想休息两天。刘善林古道热肠,他劝李家安:南充不行,还是回沙石厂,当股东,当会计,如何?李家安得知,沙石厂的股东们,今年每人分利3万元。的确,如果在沙石厂谋事,每月两三千元收入,不愁生计,但是,李家安志不在此,他说,在南充,我很好。
二人边饮边聊,不知不觉,就到凌晨3时。
李家安赶紧告辞。
刘善林老板取出了一个袋子,袋子里装满了花生,瓜子;又取出两瓶酒,5包烟,一并送给了李家安。
刘善林送李家安至门口,刘善林说,明天一早他接他就餐。
感动不已的李家安说,刘哥,谢了,谢了!明天,我一早就要回亮垭子。
回到亮垭子,让李家安欣慰的是,村子里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喜色,少数农户,翻过马家梁子,走南闯北,收获颇丰。回家过年,他们脸上堆满了笑容,心里充满了自信。一些穿着时髦,姿态潇洒的同龄人,让你感到,一夜之间,乡村离城市的距离,已经近在咫尺。
别人家的儿女都这么有出息,在父母兄弟姐妹们眼里,聪慧向上,从小就很有出息的家安,在南充也一定挣了不少钱,日子也一定好过了。
但是,有一点让父母说不出口的是,每月一封信,家安封封都谈到日子过得很好,那么,从小就孝敬父母,看重兄弟姐妹情谊的家安,过年,为啥竟空手还乡?是忽略了亲情?还是太忙?
父母万万想不到,他们的儿媳为租房子,为跑证件,为跑牌子,已经负债,现在,身上仅有100元钱。
2月21日,即农历正月初三,李家安去了钟家。
2月24日,即农历正月初六,李家安携妻女,又回到李家。
2月26日,即农历正月初八,凌晨4点过,母亲胡大秀就起床做饭,早上6点过,家安他们要乘新政车去南充。
李家安身上,除去这些天的开支,只剩下24元钱了。
母亲起床了,他哪能睡得着?
没有灯,黑咕隆咚的。李家安摸着夜色从这间屋走到那间屋,来来回回,他转了三四圈。他抚摸着一台又一台柜子,他敲敲盖子,这些柜盖,响声都是低沉的,不用打开看,都知道里面装满了麦子,装满了谷子。
粮食,是他和他的女人,他和他的孩子迫切需要的。但是,能向父母开口,要一些米要一些面以支撑立即就要步入一个沉重的正月?
厨房里挂满了腊肉。肉,是他和他的女人,他和他的孩子一个月也很难吃上一顿的。能向父母开口,要上一块两块,也让干瘪的干燥的正月,有点油水滋润?
他盼望父母呼唤他的乳名,盼望父母给他的衣兜里装一把米,再装一把米。
母亲忙前忙后,没有取出一捧米的意思。
父亲起床了,父亲逗着小孙女,父亲也没有取出一捧米的意思。
黑蒙蒙的夜色里,谁也看不见李家安辛酸的表情,谁也无法诠释他的彷徨,他的苦闷,他的焦虑!
24元,除去车费16元(小孩不给车费),只剩8元。
8元钱能做些什么?
从出门这一刻,就面临无着,面临困苦啊。
胡大秀把儿媳们送到了院坝边,充满了失落感的儿子盼望母亲好好保重身体,不要太累了!
母亲目送儿媳下过几道石梯,正待回去收拾锅碗,却见儿子往回走了几步,胡大秀疑惑,家安还有啥事?还有啥东西没拿上?
儿子却步了。
儿子说没啥事没丢啥东西,你们好好保重身体,不要太累了。
母亲啊,你知道儿子有多困难?此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家四口,吃啥?烧啥?用啥?
母亲啊,你知道吗,横亘在儿子面前的是艰辛,是困苦;流淌在儿子心里的是泪,是血啊。
诗人不会重复他的想象,作家不会重复他的描述。而现实生活,却允许一个人去重复他的昨天,重复他的今天!
小路上,有着插秧时节一个人水淋淋的心情;
有着也是这样一个正月,一个人背着一个孩子,抱着一个孩子被春寒袭裹的心情……
现在,30岁的李家安又走在了这条路上,与昔年不同的是,他的身边多了一个也为生活焦虑不已的女人。
被风围困的山峦,依然这么沉重;
被严寒袭击的村路,依然这么崎岖……
车上,认识李家安的人不少,和他们攀谈着的,依然是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李老师,而李老师心里翻腾着的是米,是面,是炭圆……
汽车颠簸了五六个小时才到南充。去高坪,往常,无疑,他们是步行,鬼使神差,今天,手上只捏着8元钱的李家安,竟奢侈地要了一辆三轮。
三轮车车费:2元。“享受”过三轮车滋味的李家安收拾好办公室,又躺在了床上,此时,焦虑已经让他失去了饥饿感,已经感觉不到疲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