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西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不看《梁秋燕》,枉在世上转。”
这就是《梁秋燕》这部戏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1995年冬,由于宁夏秦腔剧团拆迁,无戏可演正在做服装生意的侯艳,被宁夏秦腔剧团临时召回,准备参加“文化三下乡”活动的演出。
好久没戏可演的侯艳,一听说原来扮演梁秋燕的演员病了,这个角色由她来替补时二话没说,急忙回团,投入到眉户剧《梁秋燕》的排练中。
侯艳在老师指导下,不分昼夜地彩排,以最短的时间突击排出了这个戏。
《梁秋燕》原名《婚姻要自主》,1951年由渭南文工团首次编排演出,后又将剧本几经修改,易名《梁秋燕》,于1953年出版单行本,并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排演。
《梁秋燕》描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陕西华县农村姑娘梁秋燕与同村青年刘春生相爱,遭到父亲梁老大的反对。梁老大托媒人侯下山把梁秋燕许给董家湾十六岁的董学民,并向董家索取彩礼,准备用礼金为儿子梁小成成家。梁秋燕争取到母亲、哥哥和区长的支持,与刘春生结成佳偶。梁小成与青年寡妇张菊莲互相爱慕,也自主成婚。梁老大在事实的教育下,终于明白了买卖婚姻的害处。
这出戏以婚姻自主为主题,对农村残留的封建买卖婚姻作了批判,表达了青年人对幸福家庭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侯艳在这部戏的排练中,努力向老师学习如何将梁秋燕塑造成一个在婚姻问题上不怕流言蜚语,敢于同旧思想、旧作风作斗争的勇敢的新女性形象,准确地把握并体现出20世纪50年代初期农村妇女的精神面貌。
通过戏中其他角色的衬托,侯艳演绎的梁秋燕,人物真实,生动而活泼,增强了戏的生活气息。
在固原河滩公路段空旷的场地上,侯艳初次演出《梁秋燕》。这天,一场大雪刚过,世界一片银白。剧团到达这里,正值寒冬腊月,一年当中最冷的季节,室外滴水成冰,足有零下二十多度,台下观众棉衣大袄穿得厚重。为了表现出戏中人物的形态美,戏服是量身而做的,很窄、很瘦,无法添加任何御寒的棉衣。侯艳被冻得上牙打着下牙,脸部肌肉僵硬,张不开嘴。
初演这部戏,舞台经验不足,侯艳并不知道演出前要将相关道具准备好,摆在台口,以便根据剧情需要随时出场应用。这天,她显得手忙脚乱。
《梁秋燕》一戏共六场,整部戏演完需三个多小时。第一场下来,侯艳很慌乱,匆忙中一下子记不起道具在哪里,多亏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演员帮忙寻找,才使她能够及时上台,没有造成延误。
内行听门道,外行凑热闹。台下很多老戏迷看出舞台上的青年演员明显经验不足,表演时常出现纰漏,却依然不停鼓掌。这给了侯艳很大信心。
演出结束时,侯艳已被冻得全身麻木,双脚失去知觉。侯艳哆嗦着从台上下来,后来成为侯艳老公的剧团男演员王景旗赶紧将身上的军大衣脱下来为她穿上。
当时,侯艳和王景旗还没有互生爱慕,在王景旗眼中,侯艳就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
不过,王景旗的这一举动却增加了侯艳对他的无限好感,为二人日后的恋爱埋下了伏笔。
当晚,全体演员在河滩公路段一间很冷的房子里住了下来,侯艳穿着衣服钻进被窝,直到天亮时才感觉到脚上有了一丝暖和气。
整整二十多天,侯艳主演的《梁秋燕》,演遍了固原、同心的大部分村落。戏演的次数多了,有了经验积累,每一次出场都有新的进步,在观众中的影响也日益加深,人们记住了宁夏秦腔剧团年轻漂亮的女演员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