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秦腔在城市中有灭亡的危险,因为它的土壤已被繁花似锦的流行文化逐步占领。也是,想一想,如果在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吼几嗓子秦腔,似乎是显得不伦不类。
但是,侯艳却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她常常沉浸于宁夏大地上高亢婉转的秦腔旋律里。相去几十里,农村的戏台上唱的是秦腔;地畔路旁,庄稼人畅快淋漓吼的是秦腔;夜幕四合,村里“自乐班”闹的是秦腔。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这句话虽然不是秦腔影响广泛的真实写照,但是西北大地却真是秦腔的大梨园。秦腔是人们的魂之所在,人们不会失去对秦腔的热爱。
“吼破嗓子挣破脎”是人们对秦腔艺术特征不失幽默的高度概括。秦腔的本色,是它的直白高腔,那和着黄土高原风沙的声音就像黄河的个性一样,奔腾咆哮,一泻千里,最能抒发西北人豪放、粗犷的个性。
喜欢看电影的侯艳知道,秦腔艺术不仅仅感动着朴实耿直的西北人,还成就了不少明星大腕。他们把秦腔这种古老的艺术融进电影,绽放出了最现代的艺术之花。
陕西有两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张艺谋和赵季平,受秦腔恩泽颇多。
张艺谋的电影受秦腔影响颇深,表现了秦人的精气神。《红高粱》中生命力张扬,高昂、苍阔、充满激情。特别是“颠轿”等场面,酣畅淋漓地再现了西北人的血性,深受秦腔艺术风格的影响。
《秋菊打官司》中,许多地方直接采用秦腔。另外,《英雄》里秦兵高呼“风,风,大风!”,如果没有这些秦腔的高昂之韵,张艺谋的电影一定会失色不少。
秦腔对当代中国音乐的影响也很大。
赵季平从秦腔中得出灵感,写出《红高粱》的主题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一时风靡大江南北,在歌坛上刮起一股“西北风”。秦腔这个最古老的剧种,以另一种形式沁入人们的骨髓。
如果,张艺谋和赵季平不将秦腔撕心裂肺、能吼破嗓子的声腔纳入作品中,或许就没有他们的成功。秦腔本色的魅力,就是这样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在张艺谋和赵季平的作品中浸润的,正是西北秦腔的原生态发声。
作为一名秦腔演员,侯艳深感负载着传承秦声血脉的重大使命。秦腔,这个千年的灵魂之音,一定要繁荣发展下去。
秦腔毕竟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抢救秦腔,振兴秦腔,从政府到个人,都在为此努力。20世纪80年代开始,陕西电视台开办的《秦之声》栏目,曾在陕西各县举办演唱会,那个场面,可谓轰动三秦。
台上,演员打擂台一样上了一拨又一拨。甚至父子同台,翁媳同台。既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五六岁的孩子。台下的观众成千上万,风吹不走,雨刮不散。
《秦之声》栏目除了搭建固定的舞台外,还设了擂台,蜚声三秦大地以及秦腔大故乡甘、宁、青、新省区,广结“秦腔缘”,不仅满足了广大戏迷的秦腔瘾,更扶持培养推出了不少秦腔新人,备受瞩目。
宁夏秦腔剧团作为省级文化部门,为振兴秦腔事业,也是想方设法培养新秀,派青年演员参加各类大赛,以锻炼队伍。
2006年12月,在剧团领导和家人的支持下,侯艳赴陕西参加陕西省电视台《秦之声》栏目“新人超级秀”比赛。
12月9日晚,《秦之声》“新人超级秀”总决赛首轮比赛结束,三号选手侯艳取得了121.5分的好成绩。
这次“新人超级秀”总决赛不仅采用电视直播的方式,同时还在陕视网上同步播出,参加比赛的选手其网络支持率也将成为决定最后成绩的关键因素。
当晚,《秦之声》“新人超级秀”总决赛第一轮比赛就有三千余人参加投票,侯艳以一千七百多票的支持率高居网络人气之首。
陕视网上,戏迷杨阳在《秦之声》“新人超级秀”总决赛留言板块这样写道:“侯艳,希望你在今晚的《秦之声》新人秀总决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争取得第一,我支持你!”
众多戏迷为侯艳鼓劲加油,令她感动不已。
是的,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文化娱乐生活多元化的时代,秦腔既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恢弘,或者一枝独秀,又永远不会过时,更不会“谢幕引退”。
因为,秦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一代又一代秦人的痴迷、痴爱、痴情,已融入到秦腔中,它已经具有了“遗传性”,成为一种“生命基因”“生命元素”,成为难以割舍、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
而侯艳就是这种血脉的传承之人。她在舞台演绎戏中故事,就是演绎古今人们的生活。她演得好,演的真,自然会得到戏迷的推崇。
戏迷大力的支持,令侯艳十分感动。虽然在2007年1月,“新人超级秀”最后的决赛中,侯艳主演的秦腔折子戏《武松杀嫂》《六月雪》《引路》荣获新人奖,没有得到戏迷期盼之中的第一名。但是,侯艳依然感到十分欣慰。比赛的角逐,能否得冠军不是最终目的,让宁夏之外的观众能看到宁夏秦腔表演艺术的风采,了解宁夏人为传承秦腔艺术在作出着努力,才是她最终的目的。
看到那么多戏迷支持秦腔,比捧回冠军奖杯更令侯艳高兴。
秦腔并非兴旺,热闹繁荣的场面很大程度上仅限于演艺圈内,或是城市、农村的中老龄人群,真正喜欢观看秦腔的青年观众并不多。然而,“新人超级秀”比赛上,观众热捧秦腔的现象却使侯艳看到,秦腔这门传统戏曲艺术顽强的生命力,它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并没有完全被弱化,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