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夏,海原县志办副主任李进兴陪同县领导去内蒙拜访蒙古语专家乔日普吉。
在座谈时,当海原的同志谈到“海喇都”“西河”等元代地名,不经意间又提到在海原县曹洼乡脱烈村有很多元代遗址时,乔日普吉教授感到十分惊讶——海原县也有“脱烈”这个地名吗?难道“脱烈”还有什么故事吗?乔日普吉教授解释说:“脱烈”就是“拖雷”呀,“拖雷”知道吗?就是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乔日普吉教授吩咐说:“海原县这个地方由于有‘海喇都’‘萨里川’‘脱烈’这些地名的存在,显得很重要!曹洼那个地方也很重要,应该多去调查、调查!”
回到海原后,李进兴果真多次去曹洼调查。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他首先在曹洼乡脱烈村河的南面,发现有一处叫“朵罗”的城池,据传这个地方曾是当地的一个贸易中心,其典当行业非常出名,盛极一时,成为有名的“朵罗当铺”。“朵罗”这个奇怪的地名有什么来历?翻阅《蒙古秘史》,发现成吉思汗的两个谋士之一就叫“朵豁勒忽”,“朵罗”就是“朵豁勒忽”的简称吗?或者这个地方也是“斡儿朵”——就是成吉思汗夫人所在的大帐所在地,当地人称为“朵勒”?
更为惊奇的是,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叫“骆驼台”的地方,在它的右面有一处地名叫“花坛寺”,左面是“康家店”。
“康家店”,据当地人说,就是养骆驼人住的店房。
“花坛寺”,就是祭祀骆驼的庙宇。周围还有城墙遗址,依山形而建,与阿拉善左旗的古城(在阿拉善博物馆有图也可见到)如出一辙。而这样的城池在唐宋、西夏王国中是没有的。唐宋、西夏王国中的城池都是很规则的,全是方城或者长方形的,且坐北朝南。蒙古人的城池别具一格。
“骆驼台”,据说是供养着蒙古人的神驼,也是祭祀神驼的高台神坛。蒙古人祭祀、供养骆驼,奇怪吗?看一下元末人叶子奇的《草木子》一书,其中描写道:成吉思汗去世后,被送到墓地深埋,埋毕用万马踏平,待草长之后再解严。那么成吉思汗的亲族要想祭奠他又该如何找到埋葬地呢?原来人们会在死者葬地牵来一只驼羔,当着母骆驼的面将驼羔杀死,并将血洒在墓地。以后每逢祭祀的时候,人们就把那只母骆驼牵来。如果母骆驼在一个地方久久徘徊,哀鸣不已,那么这个地方就是陵墓所在地。母驼死后,就连成吉思汗的亲族也不知道其葬地了。从这个记述当中,联想“骆驼台”这个地名,就会明白一些,它兴许就是供养那只母驼的地方。
“骆驼台”的发现,可以想象与成吉思汗的葬地不会太远,或者就在其附近。一个世界之谜也许将会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