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山石窟寺,位于海原县西安州古城向西15公里的西华山上。由西华山口循沟走,大约15里便可到达。
通往天都山石窟寺的路上,有一块巨石,高3米,长5米,神形似老鹰。这块普通的石头,却蕴涵着一个神奇的传说:在西夏开国时期,李元昊在每次出征前,都手架神鹰海冬青,与大臣们进行射猎活动。射猎不仅是一种猎食、强身和提高战斗力的活动,而且在政治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故西夏开国雄主李元昊“每出兵必率部长与猎,有获则下马环坐而食,割鲜佐饮,各问所见,择取其长”(见吴广成《西夏书事》卷一一)。这是团结部下,制订军事计划,准备战斗。西夏开国时期,曾举行过决定西夏命运的三大战役,其中两大战役是在天都山(今海原县)集兵的,有著名的宋夏“好水川战役”和“定川寨战役”。李元昊因纳儿媳妇没□氏遇难后,他心爱的雄鹰迟迟不肯离去,悲痛过度,便化作了一块山石,停卧在此地。
在走进这座古老的寺院之前,先得说一个传说,正如许多美丽地方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一样,关于天都山也有这样一个传说:
海原县城西面的西华山,古代称“天都山”,是一座神奇而美丽的大山。许多年前,一头强壮的金牛成天游荡在这座山上,奇花异草是它的饲料,清凉的山泉是它甘美的饮水。
金牛是一头神奇的仙牛,它每踏出一个脚印,脚印就变成一块乳白色的石头,天都山石一块块记录着金牛当年走过的脚印。后来,金牛走到天都山的簸箕掌,突然不见了,落到厚厚的土地里,它的骨肉化成了金铜矿物。从此,天都山的簸箕掌一带,地下蕴藏着大量的金属物,金牛把全部血肉献给了人们,人们为了纪念它,就在当年金牛突然消失的地方,建造了一座金牛寺。
关于金牛的故事虽是一个传说,但在天都山上,的确有一座金牛寺,古代也称“荣光寺”,现在称“天都山石窟寺”,当地俗称“老爷寺”。
天都山石窟寺建在沟西朝东的山坡上,依山势筑台建窟6孔,沿山还建有13处大小殿宇。昔日的天都山石窟寺庙成群,翘檐飞脊,雕梁画栋,庙貌辉煌。山岩峻秀,群山环抱,树木苍郁,奇峰翠壁,清泉流注,殿宇参差,古洞幽深。
进入天都山石窟寺,自沟底向上,有盘山曲径可以登临。登上山坡,即可看见泉井,水涌甘甜,长年不涸,朝山之人至此比饮,泉旁原建有龙王祠。
缘盘山幽径向上走百多米,原有寺庙遗址一处,旁立民国三十年(1941年)重修天都山玉皇洞、子孙宫、三官殿、灵宫殿、三圣殿、白衣大士、龙王诸洞庙祠的碑刻一道。此遗址当地信众已筹资重建为三清宫。三清宫依靠山形上下建筑3层,与敦煌的主体建筑一致。
再向上走约百米,是一处依山削成陡壁修筑的台面,为中院。沿山长约50米,前后宽约30米,崖下有3窟。窟室平面均呈长方形,宽3~4米,进深5~6米,平顶直壁,室内早年佛像已荡然无存。只有5座庙宇建筑。3窟分别为:子孙宫、大佛殿、山圣宫;5座庙宇分别为:魁星楼与文昌宫、大乘殿、菩萨庙、王母殿、滴水观音庙。洞窟庙宇内现有的塑像是现在人所塑。在中院南侧的3间砖木结构的殿宇,被称为“大乘殿”,内有塑像3尊,中为孔子,左为颜回,右为子路。两旁立有明代万历年间重修西山上帝祠宇碑记,以及清代乾隆施财姓氏碑、道光残碑、光绪重修海喇都西安州天都山金牛寺的碑记等,还有一些残碎的碑记等,均系后人由屋外及沟里移入和捡来放置在里面的。
再沿山向上行数十米,又依山削壁筑一平台,沿山长50米,前后宽20米,被称为“上院”,危崖峭壁下凿有玉皇洞、观音洞和祖师洞。祖师洞的上方凿有舍身崖洞。洞窟平面呈长方形,宽5~7米,进深9~13米,皆为平顶。窟内塑像早毁,现在见到的塑像都是近些年重塑的。在祖师洞内立有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曾创西山寺玉皇洞碑记,该碑为龙头碑,高2.26米,宽0.92米,厚0.11米。保存基本完整。背面为施舍人姓名。石碑碑文书法秀气,碑体高大。在这个洞曾发生过很多的事情。1038年,西夏王李元昊登上皇位,再一次扩建了天都山石窟,并将其纳为西夏皇家寺院。海原县是西夏国“南接萧关”的边疆地区,也是进攻宋朝的前哨和入主中原之门户。西夏每次攻打宋朝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是到这个佛教石窟寺庙去烧香拜佛。因而在1042年先后进行的决定西夏命运的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定川寨(今宁夏固原县)战役,均是由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率重臣去天都山石窟拜佛、敬神灵。在这个洞窟里还发生过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那就是在1046年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见到西夏皇太子宁令哥的未婚妻没□氏漂亮,想强纳为“新皇后”。然而,由儿媳成为“新皇后”,有点伤风败俗,但李元昊见如此美貌的女子,是绝不放过的。如何使儿媳变为“皇后”,是一件最为头痛的事,大臣没藏讹庞建议:让没□氏在天都山石窟出家吃斋、念佛、转身、还俗一个时期,使得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又重蹈了唐朝皇帝李隆基和杨贵妃之覆辙。由此缘故,民间曾误传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和新皇后在这个洞窟里避过暑。但是,西夏民族是非常崇信佛教的,在佛教圣地避暑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祖师洞上面有一个约2米见方的洞窟是“舍身洞”,是藏舍利子和佛经的洞窟。关于“舍身洞”的来历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着很大的关系。《西游记》虽说是一部小说,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虚构。但孙悟空确有其人。孙悟空,姓车,名奉朝,拓跋族后裔。京兆云阳(今陕西省泾阳西北)人,其祖先为北魏拓跋氏贵族,鲜卑人,曾建立过北魏政权(386年~556年),其直系亲属拓跋思恭在唐朝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朝皇帝封为“西平王”。其后裔在宋朝同时期与建立西夏(1038年~1227年)的党项族也属拓跋氏。悟空原是唐朝的一名下级官员,天宝十载(751年)随中使张韬光出使罽宾,因病不能随团回国,遂留居犍陀罗国,出家为僧,法号法界。后因思念家乡父母,焚灼其心,遂决心回国。其师赐佛经3本,佛骨1个。他经天山南路至北庭,再由回鹘路,于贞元六年(790年)回到上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政府将他安置在章敬寺,又赐法号为“悟空”。悟空沿“丝绸之路”回唐都长安途经天都山(今宁夏海原县)时,被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拓跋氏贵族挽留,并将其所携带的真身舍利子滞留在了天都山,并开凿了“舍身洞”石窟供奉,而悟空带回长安的则是影骨。在这里出土的西夏时期的彩陶俑与敦煌石窟壁画上的取经图中的孙悟空之容貌如出一辙,另外当年藏在“舍身洞”里的舍利子与西安市的舍利子完全一致,从而可证明唐朝悟空取经的真实性。
天都山石窟在千年的沧桑中,屡遭劫难,曾数次毁于战乱与地震,几次重修。原有的铜佛已毁坏殆尽,最严重的要属1958年大跃进炼铜时,寺窟周围树木被砍伐一空,庙宇变成瓦砾。在今天,我们还能从当地人手中看到当年砍伐西华山树木时的完税凭证。近年来,石窟群又重新塑神佛像,该窟群融佛、道、儒三家为一体。为纪念无量祖师的圣诞,每年四月初八都举行盛大的庙会,会期3天,届时善男信女纷纷朝山。1989年被海原县宗教局定名为“天都山道观”,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名胜古迹保护单位。